肾结石
服用本品后有发生过肾结石的报道。某些病例的肾结石与肾功能不全或急性肾功能衰竭有关,其中大多数病例的肾功能不全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是可逆的。如果出现肾结石的症状和体征,如伴有或不伴有血尿(包括镜检血尿)的腰痛,可考虑在肾结石急性发作期暂停治疗(如暂停1-3天)或者中断治疗。建议所有服用本品的患者摄取足够的水量。(见不良反应-上市后经验及用法用量-肾结石)急性溶血性贫血已有急性溶血性贫血的报道,某些病例较严重且进展迅速。一经诊断明确,应对溶血性贫血实施相应的治疗,其中可以包括中断使用本品。
肝炎服用本品的患者中有出现肝炎,包括极少数肝功能衰竭的报道。由于这些患者中大多数伴有其它具有混淆作用的医学情况和/或正在接受联合性疗法,因此本品与这些不良事件的因果关系尚不能确定。高血糖
接受蛋白酶抑制剂治疗的HIV感染的患者中已有新发生糖尿病或高血糖,或者原有的糖尿病加重的报道。许多报道的病例伴有其它具有混淆作用的医学情况,某些患者还需使用与糖尿病或高血糖的进展有关的药物治疗。其中的一些患者需要开始使用或调整胰岛素剂量或使用口服降血糖药治疗。其中某些病例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大多数病例可继续接受蛋白酶抑制剂的治疗,也有一些病例需中断或停止治疗。某些患者,不论在治疗前有或没有糖尿病,在停止使用蛋白酶抑制剂后仍存在高血糖。蛋自酶抑制剂与这些不良事件的因果关系尚未确定。
有合并症的患者用蛋白酶抑制剂治疗的血友病甲和血友病乙患者有自发出血的报道。某些患者需加用Ⅷ因子。许多上述报道的病例已继续或重新开始蛋白酶抑制剂的治疗。蛋白酶抑制剂治疗与这些不良事件的因果关系尚未确定。(见不良反应-上市后经验)
对由肝硬化引起的轻至中度肝功能不全的患者,本品的剂量应减低至每8小时600mg。遗传毒性:Ames试验、体外DNA片断碱性洗脱试验、体内外染色体畸变试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诱变试验均未见本品有致突变作用或遗传毒性。
生殖毒性:在全身暴露量相当于或略高于临床剂量下的人体暴露量时,未见雌性大鼠的交配、生育力、胎仔存活率及雄性大鼠的交配行为产生与给药相关的影响。另外,未给药的雌性动物与给药后的雄性动物交配,也未见生育力受影响。
分别对家兔、犬和大鼠进行了致畸敏感期毒性研究,剂量分别达240、80和640mg/kg/日。这些试验的最高剂量所产生的全身暴露量相当于或略高于人体暴露量。结果未见家兔和犬产生与给药相关的外观、内脏或骨骼改变。未见大鼠产生与给药相关的外观和内脏改变,但大鼠可见与给药相关的肋骨增加(相当于或低于人体暴露量时)和颈肋增加(相当于或略高于人体暴露量时)。在以上三种动物中未见胚胎/胎仔存活率或胎仔重量受影响。
家兔母体给予本品240mg/kg/日后1小时,在胎仔血浆中检测不到该药,给药2小时后胎仔血浆药物水平约为母体的3%。犬母体给予本品80mg/kg/日后1小时和2小时,胎仔血浆药物水平约为母体的50%。大鼠母体给予本品40和640mg/kg/日后1小时和2小时,胎仔血浆药物水平分别约为母体的10~15%和10~20%。
妊娠最后3个月的猕猴及新生猕猴分别给予本品,剂量均达160mg/kg,每日两次。新生猴给药时,茚地那韦可引起新生动物短暂的生理性高胆红素血症加剧,其血清胆红素值约为对照组动物的4倍。但在猕猴妊娠最后3个月给药,其新生猴未见类似的反应。对于猕猴,母体给药40、80、160mg/kg,每日两次后1小时,胎仔血浆药物水平约为母体的1~2%。
哺乳期大鼠试验提示茚地那韦可分泌至乳汁中。茚地那韦是否可分泌至人乳汁中尚不清楚。
致癌性:用小鼠和大鼠进行了致癌性研究。未见本品引起小鼠肿瘤发生率增加;大鼠的最高给药剂量为640mg/kg/日(大鼠的日全身暴露量约为临床剂量下人体暴露量的1.3倍)时,仅见雄鼠甲状腺腺瘤的发生率明显地增加。化学名称为:[1(1S,2R),5(S)]-2,3,5-三脱氧-N-(2,3-二水合-2-羟基-1H-茚-1-基)-5-[2-[[(1,1-二甲基乙基)氨基]羰基]-4-(3-吡啶甲基)-1-哌嗪基]-2-(苯甲基)-D-赤-戊酰胺硫酸盐(1∶1)
分子式:C36H47N5O4·H2SO4
分子量:7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