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未确定的细菌感染,或敏感细菌引起的感染。此外,本品还可用于预防各种手术后的感染。通常情况下,单独使用本品即可奏效,但若病情适合,可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合用,或与甲硝唑(口服、栓剂和注射)合用,尤其常用于结肠手术预防感染。
适应症包括:
呼吸道感染,例如急性和慢性支气管炎,感染性支气管扩张、细菌性肺炎、肺脓肿和手术后的胸部感染。耳、鼻、喉感染,例如窦炎、扁桃体炎和咽炎。
尿道感染:例如急性和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和无症状的细菌尿。
软组织感染:例如蜂窝组织炎,丹毒,腹膜炎和伤口感染。
骨骼和关节感染:例如骨髓炎和脓毒性关节炎。
产科及妇科感染:盆腔炎症。淋病,特别是不适宜用青霉素治疗者。
其他感染:包括败血症和脑膜炎。
在腹部、骨盆、矫形外科、心脏、肺、食管和血管等手术中,当感染的危险性增加时,可用该药预防感染。一般推荐用量
成人:许多感染可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0.75g,一日3次即可奏效。对于较严重的感染,应将剂量增至1.5g,一日3次进行静脉注射。如每日需给予总剂量3-6g,则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的间隔时间可增至每6小时一次。
婴儿及儿童:剂量为按体重一日30-100mg/kg,分3-4次给药。对于大多数感染,按体重一日60mg/kg,分3-4次给药较为合适。
新生儿:剂量为按体重一日30-100mg/kg,分2-3次给药。出生数周的新生儿,其血清中头孢呋辛的半衰期可比成人高三至五倍。
其它推荐剂量
淋病:一次剂量应给予1.5g。可分两次,一次0.75g注射入不同部位,例如两侧臀部。
脑膜炎:本品可单独用于治疗敏感细菌导致的细菌性脑膜炎。
推荐剂量如下:
婴儿和儿童:按体重一日200-240mg/kg,分3-4次静脉注射。3天后或临床病况有改善时,可减至按体重一日100mg/kg,分3-4次静脉注射。新生儿:按体重一日100mg/kg,分2-3次静脉注射,病情改善后,可减至按体重一日50mg/kg,分2-3次静脉注射。
成人:一次3g,每8小时静脉注射一次。尚无满意的资料用于推荐鞘内用药。
预防感染
肾功能损害者
用法:
肌肉注射:将1ml注射用水加于0.25g本品中,或加3ml注射用水于0.75g本品中,缓慢摇匀形成不透明的混悬液。
静脉注射:将本品溶于注射用水中,0.25g本品最少需用2ml注射用水,0.75g本品最少需用6ml注射用水,1.5g本品最少需用15ml注射用水溶解。快速静脉输注(如30分钟以内),则町将1.5g本品溶于50ml注射用水中。
配制成的上述溶液,可直接进行静脉注射,或在病人接受输液时,加入输液管内。
本品与大多数常用的静脉注射液均可配伍。本品不良反应少见,即使发生,其性质一般也比较温和,且为一过性。有报道的反应包括皮疹及胃肠道反应。与其他抗生素相仿,长期使用可导致非易感性细菌(如念珠菌属)的过度增长。某些患者血液参数可发生变化,主要为血红蛋白降低,嗜酸性白血球增多。使用本品治疗的某些患者曾有阳性库姆斯氏试验结果,此现象可干扰交叉配血。偶有肝血清酶或血清胆红素暂时升高现象,特别是此前已患有肝病的患者,但无证据表明该药影响肝脏功能。
肾功能的生化试验结果亦有一些变化,但并无临床意义。若肾功能已有损害时,为慎重起见,肾功能应予监测。
肌肉注射部位会有暂时的痛感,剂量较大时尤其如此,但不应因此而停止治疗。虽曾有交叉反应的报道,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一般均可安全地用于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曾对青霉素有过敏反应的患者宜特别小心。
对于正接受强效利尿剂如速尿并行治疗的患者,给予大剂量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时应特别注意,因为合并使用,有对肾功能产生不良反应之虞,本品临床使用经验证明,推荐剂量下使用,不致发生影响。
本品并不干扰检验尿糖的酶法检验。可轻微干扰铜还原法(本尼迪特氏、费林氏及Clinitest)尿糖试验,但不会像其他一些头孢菌素那样导致假阳性反应。
本品对于检验葡萄糖的高铁氰化物试验可引起假阴性反应。对检验肌酸酐的苦味酸盐测定并不干扰。对于正接受强效利尿剂如速尿并行治疗的患者,给予大剂量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时应特别注意,因为如此合并使用,有对肾功能产生不良反应之虞,本品临床使用经验证明,推荐剂量下使用,不致发生影响。
2.74%(重量容积比)的碳酸氢钠注射液的pH值对本品溶液的颜色影响很大,故不推荐用此溶液稀释本品。如正接受碳酸氢钠注射液输注的患者需用本品,则可将本品加入输液管给药。
本品不应在注射器内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