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剂量应个体化。
服药应在早晨,用水吞服,药片不能掰、压或嚼碎。
治疗高血压:建议以5毫克一日一次作为开始治疗剂量,常用维持剂量为5或10毫克,一日一次。可根据患者反应将剂量减少或增加,或加用其它降压药。剂量调整间隔一般不少于2周。对某些患者,如老年患者和肝功能损害的患者,2.5mg一日一次可能就足够。剂量超过10mg一日一次通常不需要。
治疗心绞痛:建议以5毫克一日一次作为开始治疗剂量,常用维持剂量为5或10毫克,一日一次。
肾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不影响非洛地平的血药浓度。不需要调整剂量。严重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使用本品应慎重。
本品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轻微至中度的踝部水肿,该反应由外周血管扩张引起,是与剂量相关的。来自临床试验的经验显示2%的患者由于踝部水肿而中断治疗。在开始治疗或增加剂量时可能会发生面部潮红、头痛、心悸、头晕和疲劳。这些反应常常是短暂的。偶尔有意识错乱和睡眠障碍的病例报告,但与非洛地平的联系尚未明确建立。还有报道发现伴有牙龈炎或牙周炎的患者,用药后可能会引起牙龈肿大,但可以通过牙科保健加以避免或逆转。
高血糖是本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但在非洛地平仅有零星个案报告。
频率/器官 | 常见(≥1%,<1/10%) | 偶见(≥0.1%,<1%) | 罕见(≥0.01%,<0.1%) | 非常罕见(<0.01%) |
全身 | 疲乏 | 发热 | ||
循环系统 | 潮红伴热感,踝部水肿 | 心悸,心动过速 | 早搏,低血压伴心动过速,在敏感个体可加剧心绞痛;白细胞分裂性血管炎 | |
内分泌 | 高血糖 | |||
胃肠道 | 恶心、腹痛 | 呕吐 | 牙龈增生,牙龈炎 | |
皮肤 | 皮疹,瘙痒 | 荨麻疹 | 光敏反应,血管性水肿伴有嘴唇或舌头肿胀 | |
免疫学反应 | 过敏反应 | |||
肝 | 肝酶升高 | |||
骨骼肌 | 关节痛,肌痛 | |||
神经系统 | 头痛 | 感觉异常,头晕 | 继发于低血压的晕厥 | |
精神病学 | 阳痿、性功能障碍 | |||
泌尿生殖系统 | 尿频 |
主动脉瓣狭窄、肝脏损害、严重肾功能损害(GFR<30ml/min),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衰慎用。
波依定含有乳糖。有以下罕见遗传疾病的患者应禁忌使用:半乳糖不耐受症,乳糖酶缺乏症,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
同时服用CYP 3A4诱导剂可剧烈降低非洛地平血药水平,有导致非洛地平作用缺失的危险。这种联合用药应避免。
同时服用可能抑制CYP 3A4的药物可导致非洛地平血药水平明显升高,这种联合用药应避免。
同时摄人葡萄柚汁可致非洛地平血药水平明显升高。这种联合用药应避免。
与其它血管扩张剂相似,非洛地平在极少数患者中可能会引起显著的低血压,这在易感个体可能会引起心肌缺血,低血压患者慎用。
临床试验表明,剂量超过一日10mg可增加降压作用,但同时增加周围性水肿和其它血管扩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肝功能损害的患者,非洛地平的血浆清除率下降,血药浓度会升高,因此建议起始剂量用2.5mg,一天一次。这些患者在调整剂量时应注意监测血压。
肾功能不全患者一般不需要调整建议剂量。
准备怀孕的妇女应停止使用。
本品应空腹口服或食用少量清淡饮食,应整片吞服勿咬碎或咀嚼。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可减少牙龈增生的发生率和严重性。
非洛地平是CYP 3A4的底物。抑制或诱导CYP 3A4的药物对非洛地平血药浓度会产生明显影响。
细胞色素P450诱导剂:通过诱导P450而增加非洛一地平代谢的药物,如卡马西平、苯妥英、苯巴比妥、利福平和圣约翰草( hypericum perforatum),当本品与卡马西平、苯妥英、苯巴比妥合用时,非洛地平的AUC降低93%,Cmax降低82%。与CYP 3A4诱导剂的合用应避免。
细胞色素P450抑制剂:强的CYP 3A4药物,如吡咯类抗真菌药(伊曲康唑、酮康唑),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和HIV蛋白酶抑制剂。合用伊曲康唑可使非洛地平Cmax增加6倍,AUC增加6倍。合用红霉素导致非洛地平Cmax和AUC升高约2.5倍。与强的CYP 3A4抑制剂的合用应避免。
葡萄柚汁抑制CYP 3A4:同时服用非洛地平和葡萄柚沣导致Cmax和AUC升高约2倍。这种合用应避免。
他克奠司:非洛地平可能使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升高。两药合用时,应检测他克莫司的血清药物浓度,可能需要调整他克莫司的剂量。
环孢素:同时服用环孢素和非洛地平可使非洛地平的血药浓度增加150%,AUC增加60%。但是,非洛地平对环孢素的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有限。
西咪替丁:西咪替丁与非洛地平合用使非洛地平的Cmax和AUC增加约55%。
致癌实验:
在为期两年的致癌实验研究中,雄性大鼠分别每日给药非洛地平7.7、23.1或69.3mg/kg,观察到良性间质细胞瘤(Leydig细胞瘤)的发生率随剂量增加而增加,但是在小鼠给药一日138.6mg/kg(最大建议人用剂量的28倍)的类似研究中未发现此现象。在前面对大鼠两年研究所使用的剂量下,非洛地平降低大鼠睾酮水平,同时相应增加血清黄体化激素。Leydig细胞瘤的形成可能是这些激素的继发性作用,但是在人体内尚未发现。
在相同的大鼠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在所有剂量组的雄性和雌性大鼠的食管凹槽中均发现病灶鳞状细胞增生的发生率随剂量增加而增加。在大鼠未发现其它药物相关的食管或胃肠道病理变化。
小鼠给药非洛地平一日138.6mg/kg(最大建议人用剂量的28倍),雄性小鼠80周后和雌性小鼠99周后均未发现致癌作用。
致突变实验:
非洛地平在体外Ames微生物致突变试验和小鼠的淋巴瘤正向突变检测中未显示任何致突变活性。口服剂量2500mg/kg(最大建议人用剂量的506倍)的体内小鼠微核试验或体外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中未发现致畸变作用。
生殖毒性实验:
在雄性大鼠和雌性大鼠给药非洛地平一日3.8、9.6或26.9mg/kg的生殖试验中未见该药对生殖能力有明显。作用。
怀孕家兔给药非洛地平一日0.46、1.2、2.3和4.6mg/kg(最大建议人用剂量的0.4~4倍)的畸形影响研究显示,在胎兔中发现指(趾)异常现象,包括末端指(趾)骨的骨化大小和程度减少。这些改变的发生频率和严重性与给药剂量相关,甚至在最低剂量下也有发生。在给药大鼠中未发现类似的胎鼠异常现象。
在对恒河猴的畸胎学研究中未发现末端指(趾)骨的大小减少,但是约有40%的胎猴出现末端指(趾)骨异位。
大鼠给药非洛地平一日9.6mg/kg(最大建议人用剂量的4倍)以上的研究发现,产程延长,胚胎和新生鼠死亡的频率增加。
在怀孕家兔给药非洛地平大于或等于一日1.2mg/kg(相当于最大建议人用剂量)的试验中发现,家兔乳腺显著增大,超过正常怀孕家兔的乳腺增大。
毒性实验:
雄性和雌性小鼠分别口服240mg/kg和264mg/kg非洛地平,雄性和雌性大鼠分别口服2390mg/kg和2250mg/kg非洛地平,都可引起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