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最初剂量一次5mg,一日1次,可根据患者反应将剂量减少至每日2.5mg或增加至每日10mg。
剂量调整间隔一般不少于2周。建议剂量范围为每日2.5~10mg。像其他血管扩张剂一样,非洛地平缓释片可能在某些患者中引起面部潮红、心悸、头昏和疲乏。大多数反应是与剂量相关的,往往出现在开始用药或增加剂量时,这种不良反应常常是短暂的,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与其他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一样。
此药可能引起剂量相关的(因前毛细血管扩张)踝部水肿。还有报道发现伴有牙龈炎或牙周炎的患者,用药后可能会引起轻微的牙龈肿大,但可以通过牙科保健加以避免或逆转。皮肤反应如皮疹和瘙痒亦有报道。
常见(≥1%):
神经系统:头痛。皮肤:潮红。
血管:周围性水肿。
少见(≥‰,<1%):
心血管系统:心动过缓,心悸。
胃肠道:恶心、腹痛。
皮肤:皮疹,瘙痒。
一般情况:疲劳。
罕见(<1‰,≥10000):
心血管系统:晕厥胃
肠道:呕吐肌肉
骨骼:关节痛,肌痛
精神病学:阳萎/性功能障碍
皮肤:荨麻疹
非常罕见:(<1/10000):
胃肠道:齿龈增生,牙龈炎
肝脏:肝药酶增加
皮肤:光敏反应、白细胞分裂性血管炎
泌尿系统:尿频
一般情况:过敏反应、血管水肿、发热。
本品可引发严重低血压和晕厥,产生反射性心动过速,在敏感人群中可能引发心绞痛,低血压患者慎用。
本品慎用于心力衰竭和心功能不全患者,须注意本品的负性肌力作用,特别是在与β-阻滞剂合用时。
本品慎用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老年人(65岁以上)或肝功能不全患者宜从低剂量(一次2.5mg,一日1次)开始治疗,并在调整剂量过程中密切监测血压。
临床试验表明,剂量超过每日10mg可增加降压作用,但同时增加周围性水肿和其他血管扩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肾功能不全患者一般不需要调整建议剂量。
本品应空腹口服或食用少量清淡饮食,应整片吞服勿咬碎或咀嚼。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可减少牙龈增生的发生率和严重性。
本品与β-阻滞剂合用时耐受性良好,但有报道本品与美托洛尔合用时可使美托洛尔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和峰浓度Cmax分别增加31%和38%。
与西咪替丁合用可使本品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和峰浓度Cmax增加50%,故与西咪替丁合用时应调整本品剂量。
本品与地高辛合用未见到心衰病人的地高辛药动学行为发生显著改变。
抗癫痫药物苯妥因、卡马西平或苯巴比妥可使本品在癫痫患者体内的血药峰浓度降低,药时曲线下面积AUC降低6%,因此应调整在这些患者中的治疗方案。
其他药物如吲哚美辛或螺内酯与本品无明显相互作用。
致癌实验:
在为期两年的致癌实验研究中,雄性大鼠分别每日给药非洛地平7.7、23.1或69.3mg/kg,观察到良性间质细胞瘤(Leydig细胞瘤)的发生率随剂量增加而增加,但是在小鼠给药138.6mg/kg/day(最大建议人用剂量的28倍)的类似研究中未发现此现象。在前面对大鼠两年研究所使用的剂量下,非洛地平降低大鼠睾酮水平,同时相应增加血清黄体化激素。Leydig细胞瘤的形成可能是这些激素的继发性作用,但是在人体内尚未发现。
在相同的大鼠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在所有剂量组的雄性和雌性大鼠的食道凹槽中均发现病灶鳞状细胞增生的发生率随剂量增加而增加。在大鼠未发现其他药物相关的食道或胃肠道病理变化。
小鼠给药非洛地平138.6mg/kg/day(最大建议人用剂量的28倍),雄性小鼠80周后和雌性小鼠99周后均未发现致癌作用。
致突变实验:
非洛地平在体外Ames微生物致突变试验和小鼠的淋巴瘤正向突变检测中未显示任何致突变活性。口服剂量2500mg/kg(最大建议人用剂量的506倍)的体内小鼠微核试验或体外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中未发现致畸变作用。
生殖毒性实验:
在雄性大鼠和雌性大鼠给药非洛地平3.8. 9.6或26.9mg/kg/day的生殖试验中未见该药对生殖能力有明显作用。怀孕家免给药非洛地平0.46、1.2、2.3和4.6mg/kg/day(最大建议人用剂量的0.4-4倍)的畸形影响研究显示,在胎儿中发现指(趾)异常现象,包括末端指(趾)骨的骨化大小和程度减少。这些改变的发生频率和严重性与给药剂量相关,甚至在最低剂量下也有发生。在给药大鼠中未发现类似的胎儿异常现象。
在对恒河猴的畸胎学研究中未发现末端指(趾)骨的大小减少,但是约有40%的胎儿出现末端指(趾)骨异位。
大鼠给药非洛地平9.6mg/kg/day(最大建议人用剂量的4倍)以上的研究发现,难产的产程延长,胎儿和新生儿死亡的频率增加。
在怀孕家兔给药非洛地平大于或等于1.2mg/kg/day(相当于最大建议人用剂量)的试验中发现,家兔乳腺显著增大,超过正常怀孕家兔的乳腺增大。
毒性实验:
雄性和雌性小鼠分别口服240mg/kg和264mg/kg本品,雄性和雌性大鼠分别口服2390mg/kg和2250mg/kg本品,都可引起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