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分散片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缬沙坦分散片
英文名称:Valsartan Dispersible Tablets
商品名称:仁康
成份:
缬沙坦
适应症:
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
用法用量:

推荐剂量:本品80mg,每天1次。剂量与种族,年龄、性别无关,可以在进餐时或空腹服用(见吸收)。建议每天同一时间用药(如早晨)。

用药2周内达确切降压效果,4周后达最大疗效。降压效果不满意时.每日剂量可增加至160mg,或加用利尿剂。

肾功能不全(严重肾衰者见禁忌)及非胆管源性,无淤胆的肝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缬沙坦可以与其他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
不良反应:

包括2316名患者的安慰剂对照试验,全面比较了缬沙坦和安慰剂的副作用。

下表显示了10个安慰剂对照试验报告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患者服用缬沙坦10-320mg/日,直至12周。2316名患者中1281人、660人分别服用80mg、160mg。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剂量及用药时间无关因此,将各种剂量下发生的不良反应合并统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性别,年龄、种族无关。所有发生率≥1%的不良反应均列于下表中(无论是否与所研究的药物有关)。

缬沙坦 安慰剂
(n=2316)% (n=888)%
头痛 9.8 13.5
头晕 3.6 3.5
病毒感染 3.1 1.9
上呼吸道感染 2.5 2.4
咳嗽 2.3 1.5
腹泻 2.1 1.8
疲劳 2.1 1.2
鼻炎 2.0 2.3
窦炎 1.9 1.6
背痛 1.6 1.4
腹痛 1.6 1.0
恶心 1.5 2.0
咽炎 1.2 0.7
关节痛 1.0 1.0

其他发生率低于1%的不良反应有:水肿、无力、失眠、皮疹、性欲降低。这些不良反应是否与缬沙坦治疗有因果关系尚不知晓。

产品投入市场后,曾出现一些罕见的报道,包括血管神经性水肿,皮疹,瘙痒及其它超敏反应如血清病,血管炎等过敏性反应。

实验室研究结果:

罕见情况下,缬沙坦引起血红蛋白和血球压积降低。临床对照试验发现,缬沙坦治疗组血红蛋白和血球压积明显降低(>20%)的分别占0.8%和0.4%。安慰剂组占0.1%。

临床对照试验发现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1.9%缬沙坦治疗患者。1.6%ACEI治疗患者缬沙坦组血清肌酐,血钾,总胆红素显著升高者分别为0.8%、4.4%、6%。ACEI组分别为1.6%、6.4%、12.9%。

偶见肝功能指标升高。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接受缬沙坦治疗时,不需要监测特殊实验室指标。
禁忌:

对任何成分过敏者。

妊娠(见妊娠和哺乳)。

对严重肾功能衰竭(肌苷清除率<10ml/min)患者尚无应用缬沙坦的经验。
注意事项:

低钠和/或血容量不足:

极少数情况下,严重缺钠和/或血容量不足患者(如:大剂量应用利尿剂),缬沙坦治疗开始时,可能出现症状性低血压,应在用药之前,纠正低钠和/或血容量不足,或将利尿剂减量。如果发生低血压,应该让患者平卧,必要时静脉输注生理盐水,血压稳定后恢复缬沙坦治疗。

肾动脉狭窄:

12例因单侧肾动脉狭窄导致的继发性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服用缬沙坦4天,没有引起肾血流动力学、肌酐、尿素氮(BUN)明显变化。

由于其他作用于RAAS的药物可能使单侧或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的BUN和肌酐升高,建议进行监测确保安全。

肾功能不全:

肾功能不全患者不需要调整剂量。

肝功能不全:

肝功能不全患者不需要调整剂量。

轻至中度肝功能不全患者缬沙坦剂量不应超过80mg每日。

缬沙坦主要以原型从胆汁排泄,胆道梗阻患者排泄减少(见药代动力学),对这类患者使用缬沙坦应特别小心。

与其他抗高血压药一样,服药患者在驾驶、操作机器时应小心。
药物相互作用:

临床没有发现明显的药物相互作用,已对以下药物进行了研究:西米替丁、华法令、呋塞米、地高辛、阿替洛尔,吲哚美辛、双氢克尿噻、氨氯地平和格列本脲。

由于缬沙坦几乎不经过代谢,临床没有发现相关药物在诱导或抑制细胞色素P450系统方面与之发生相互影响。

虽然缬沙坦大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但是体外实验没有发现它在这一水平与其他血浆蛋白结合药物(如双氯芬酸、呋塞米,华法令)发生相互影响。

与保钾利尿剂(如螺内脂、氨苯喋啶、阿米洛利)联合应用时,补钾或使用含钾制剂可导致血钾浓度升高。因此,联合用药应格外注意。
生产企业:
桂林华信制药有限公司
药物分类: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相关药品: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
缬沙坦胶囊
缬沙坦氢氯噻嗪片
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
替米沙坦氢氯噻嗪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