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脱水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
降低眼内压。可有效降低眼内压,应用于其他降眼内压药无效的患者。
渗透性利尿药。用于鉴别肾前性因素或急性肾功能衰竭引起的少尿。亦可用于预防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
作为辅助性利尿措施治疗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尤其是当伴有低蛋白血症时。
对某些药物逾量或毒物中毒(如巴比妥类药物、锂、水杨酸盐和溴化物等),本药可促进上述物质的排泄,并防止肾毒性。
水和电解质紊乱最为常见;
寒战、发热、过敏、口渴;
排尿困难
血栓性静脉炎;
外渗可致组织水肿、皮肤坏死;
头晕、视力模糊;
渗透性肾病。
已确诊为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无尿患者;
严重失水者;
活动性颅内出血者(颅内手术除外);
急性肺水肿或严重脑充血;
糖尿病患者;
过敏体质者;
肾病患者;肌酐值大于正常者。
滴注速度不宜过快,滴速为5~10ml/min,以免出现局部坏死;
若出现过敏现象,应立即停药,并给予对症处理;
若出现少尿、无尿等肾功能损伤的表现,应复查K、Na、Cl、BUN、Cr等,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免造成肾衰。
使用12小时后无尿者,应停用。
心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用药期间应监测:①血压;②肾功能;③电解质浓度;④尿量。
可增加洋地黄毒性作用,与低钾血症有关;
增加利尿药及碳酸酐酶抑制剂的利尿和降眼内压作用,与这些药物合并时应调整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