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凝用用于治疗中枢性尿崩症。服用弥凝后可减少尿液排出,增加尿渗透压,减低血浆渗透压,从而减少尿频和夜尿。
弥凝用于治疗六岁或以上患者的夜间遗尿症。剂量因人而异,应区分调整。
治疗中枢性尿崩症:一般成人和儿童的初始适宜剂量为每次0.1毫克,每日三次。再根据患者的疗效调整剂量。根据临床经验,每天的总量在0.2-1.2毫克之间。对多数患者的适宜剂量为每次0.1-0.2毫克,每日三次。
治疗夜间遗尿症:初始适宜剂量为睡前服用0.2毫克,如疗效不显著可增至0.4毫克,连续使用三个月后停用此药至少一周,以便评估是否需要继续治疗。治疗期间须限制饮水,详见“主意事项”。使用醋酸去氨加压素时若不限制饮水可能会引起水潴留/低钠血症,有/无伴随以下迹象和症状(头痛、恶心/呕吐、血清钠降低、体重增加,更严重者可引起抽搐)。
治疗夜间遗尿症和尿崩症时,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疼、腹痛和恶心;罕见皮肤过敏反应、低钠血症和情绪障碍;仅有个别全身过敏反应的报道。醋酸去氨加压素不可用于以下情形:
习惯性或精神性烦渴症患者(尿量超过40毫升/千克/24小时);
心功能不全或其他疾患需服用利尿剂的患者;
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肌酐清除率低于50毫升/分钟);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患者;
低钠血症患者;
对醋酸去氨加压素或药物的其他成份过敏者。
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器官病变导致的尿频或多尿患者(如良性前列腺增生、尿道感染、膀胱结石/膀胱癌);烦渴和糖尿病患者不适合用本品治疗。
醋酸去氨加压素片用于治疗夜遗尿时,应在服药前l小时和服药后8小时限制饮水。若治疗时未严格控制饮水将出现水潴留和/或低钠血症及其并发症状(头疼、恶心/呕吐和体重增加,更严重者可引起抽搐),此时应终止治疗直到患者完全康复。
老年人、血钠水平低和24小时尿量多(多于2.8-3.0升)的患者发生低钠血症危险性较高。
在以下情况下,应严格控制饮水并监测患者血钠水平:
与已知可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的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剂、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氯丙嗪、卡马西平)合用时,
与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合用时。
为避免出现低钠血症,在以下情况下,应严格控制饮水并监测患者血钠水平:
与已知可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的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剂、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氯丙嗪、卡马西平)合用时,这类药物可加强抗利尿作用引致体液贮留危险性升高;
与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合用时,这类药物可能会引起水潴留/低钠血症。 .
合用洛哌丁胺将导致醋酸去氨加压素的血浆浓度升高三倍,这将增加水潴留/低钠血症的危险。尽管尚未得到证实,但与其它减慢肠运动的药物合用时,可能也会有此作用。
合用二甲矽油可能会降低醋酸去氨加压素的吸收。
人体微粒体的体外研究已证实,醋酸去氨加压素不在肝脏中进行代谢。因此,醋酸去氨加压素与影响肝脏代谢的药物间相互作用的可能性不大。但没有进行过正式的体内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
醋酸去氨加压素的生物利用度在个体内和个体间均存在中度至高度的差异。用药同时或早于用药1.5小时食用脂肪摄入量为27%的标准餐,醋酸去氨加压素的吸收率会降低40%。没有观察到食物对醋酸去氨加压素在药效学方面(尿量或渗透压)的影响。但不排除某些患者同时进食时影响药物作用的可能。
若大量饮水,即使使用普通剂量也会引起水中毒。剂量范围从0.3微克/千克(静脉注射给药)到2.4微克/千克(鼻腔内给药),曾导致成人和儿童出现低钠血症和抽搐;另一方面,对5月龄婴儿鼻腔给药40微克或5岁儿童鼻腔给药80微克,均没有影响。对新生婴儿肠外给药4微克,出现少尿症状和体重增加。
临床前安全性资料
醋酸去氨加压素的安全性监测过程和安全性概要未有异常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