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临床病例569例观察,26例(4.57%)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肝功异常16次(2.81%),皮疹4次(0.70%)。569例中临床检测值异常变化的有122例(21.4%),主要是AST上升7.71%(43/558),ALT上升8.23%(46/559)等肝功能检测值异常。
严重不良反应有:
急性肾功能衰竭(程度不明)用药过程中进行多次肾功能检测并密切观察,出现肾功能低下表现或少尿等症状时,停止用药并正确处理。
肝功能异常. 黄疸(均程度不明)伴有AST. ALT. ALP. γ-GTP. LDH上升等肝功能异常和黄疸,用药过程中需检测肝功能并密切观察,出现异常情况,停止用药并正确处理。
血小板减少(程度不明)有血小板减少表现,用药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出现异常情况,停止给药并正确处理。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程度不明)可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表现,用药过程中定期检测,出现疑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室表现和临床症状时,停止给药并进行正确处理。
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主要表现为:
过敏症(0.1~5%):主要表现为皮疹. 潮红. 肿胀. 疱疹. 搔痒感;
血细胞系统(0.1~5%):主要表现为红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压积值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增加,血小板减少;
注射部位(0.1~5%):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皮疹,红肿;
肝脏(发生率>5%):主要表现为AST升高,ALT高,LDH升高,ALP升高,γ-GTP升高;
肝脏(发生率0.1~5%):总胆红素升高,尿胆原阳性,胆红素尿;
肾脏(0.1~5%):主要表现为BUN升高,血清尿酸升高,血清尿酸下降,蛋白尿. 血尿. 肌酐升高(程度不明);
消化系统(0.1~5%):嗳气;
其他(0.1~5%):发热,热感,血压升高,血清胆固醇升高,血清胆固醇降低,甘油三酯升高,血清总蛋白减少,CK(CPK)升高,CK(CPK)降低,血清钾下降,血清钙下降。
轻. 中度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慎用(有致肾功能衰竭加重的可能)。
肝功能损害患者慎用(有致肝功能损害加重的可能)。
心脏病患者慎用(有致心脏病加重的可能,或可能伴有肾功能不全)。
高龄患者慎用。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02年10月28日安全性通报,该产品在日本上市销售15个月内,累计使用患者约146000人,发生加重急性肾功能不全或肾功能衰竭病例报告29例(约占0.02%),其中有12人死亡,分别是50-60岁1人. 70-80岁3人. 80-90岁7人. 90岁以上1人,是否与本品的使用有因果关系尚不能确认;自此安全性通报后,末再见有类似报道。建议临床使用本品时应对患者的肾功能进行密切观察,在给药过程中应进行多次肾功能检测,出现肾功能下降的表现或少尿等症状的情况下,立即停止给药,进行适当处理。尤其是针对年龄高于80岁的患者,应特别注意。
与先锋唑啉钠. 盐酸哌拉西林钠. 头孢替安钠等抗生素合用时,有致肾功能衰竭加重的可能,因此合并用药时需进行多次肾功能检测等观察。
本品原则上必须用生理盐水稀释 (与各种含有糖分的输液混合时,可使依达拉奉浓度降低) o
不可和高能量输液、 氨基酸制剂混合或由同一通道静滴 (混合后可致依达拉奉浓度降低) 。
勿与抗癫痫药 (地西泮、 苯妥英钠等) 混合 (产生混浊) 。
勿与坎利酸钾混合 (产生混浊) 。
遗传毒性:
依达拉奉Ames试验,CHL染色体畸变试验及小鼠微核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生殖毒性:
一般生殖毒性试验中,大鼠给予依达拉奉3、20、200mg/kg,20、200mg/kg组的动物出现尿色橙褐、流泪、流涎和自主活动减少,体重和食量轻微下降;200mg/kg组雌鼠平均性周期延长,雌鼠、雄鼠生育力降低,胎仔胸腺残留率升高。致畸敏感期毒性试验中,妊娠大鼠静脉注射给予依达拉奉3、30、300mg/kg,300mg/kg组母鼠摄食量下降,体重增加减缓,给药后出现伏卧、步态不稳、自发运动减少、流泪等;各剂量组雄性胎仔体重及30mg/kg组雌性胎仔体重均低于对照组;各剂量组胎仔内脏畸形率升高,幼鼠耳廊展开、眼睑开裂、睾丸下垂、阴道开口有延迟倾向。妊娠新西兰白兔静脉注射给予依达拉奉3、20、100mg/kg,100mg/kg组动物出现尿液橙褐色、步态失调、流泪、瞳孔缩小、呼吸异常、后肢麻痹、给药部位充血、水肿、坏死及炎症;3、100mg/kg组动物胎盘重量显著增加。围产期毒性试验中,妊娠Wistar大鼠静脉注射给予依达拉奉3、20、200mg/kg,200mg/kg组动物给药期间,摄食量下降,体重增加量降低,出现摇头、眨眼、流泪,自发运动减少等症状。幼鼠出生后28天旷场实验结果显示20、200mg/kg组幼鼠移动次数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