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
本品作为饮食控制以外的辅助治疗,可单独或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联合应用于治疗原发性(杂合子家族性或非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可降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 B)。
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oFH)
本品与他汀类联合应用,可作为其他降脂治疗的辅助疗法(如LDL-C血浆分离置换法),或在其他降脂治疗无效时用于降低HoFH患者的TC和LDL-C水平。
纯合子谷甾醇血症(或植物甾醇血症)
本品作为饮食控制以外的辅助治疗,用于降低纯合子家族性谷甾醇血症患者的谷甾醇和植物甾醇水平。患者在接受本品治疗的过程中,应坚持适当的低脂饮食。
本品推荐剂量为每天一次,每次10mg,可单独服用、或与他汀类联合应用、或与非诺贝特联合应用。本品可在一天之内任何时间服用,可空腹或与食物同时服用。
药物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老年患者不需要调整剂量。
药物在儿童患者中的应用
年龄大于等于10岁的儿童及青少年:不需要调整剂量。
小于10岁儿童:不推荐应用本品。
药物用于肝功能受损患者
轻度肝功能受损患者不需要调整剂量(Child-Pugh评分在5或6) (见【药代动力学】)。
药物用于肾功能受损患者
肾功能受损患者不需要调整剂量。
与胆酸蝥合剂合用
应在服用胆酸螯合剂之前2小时以上或在服用之后4小时以上服用本品。在为期112周的临床研究中,患者每天单独(n=2396)或与他汀类(n=11,308)或与非诺贝特(n=185)联合应用本品10mg,研究结果表明:患者普遍对本品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轻微且呈一过性,其副作用的总体发生率与安慰剂相似,试验组由不良反应导致的试验终止率与安慰剂组相当。
在单独应用本品的患者(n=2396)中常见的(≥1/100,<1/10)或不常见的(≥1/1000,<1/100)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安慰剂组(n=1159)高,与他汀类联合应用的患者(n=11,308)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单独应用他汀的患者(n=9361)。
单独应用本品:
各类检查:
不常见的:ALT和/或AST升高;血液CPK升高;γ-谷氨酰基转移酶增加;肝功能检测异常。呼吸、胸部及纵隔障碍;
不常见的:咳嗽。
消化系统异常:
常见的:腹痛;腹泻;肠胃气胀。
不常见的:消化不良;胃食管返流;恶心。
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方面的异常:
不常见的:关节疼痛;肌肉痉挛;颈部疼痛。
代谢和营养方面异常:
不常见的:食欲不振。
血管异常:
不常见的:潮热;高血压。
全身性异常和用药部位异常:
常见的:疲倦。
不常见的:胸部疼痛;全身疼痛。
与他汀类联合应用:
各类检查:
常见的:ALT升高、AST升高。
神经系统异常:
常见的:头痛。
不常见的:感觉异常。
消化系统异常:
不常见的:口干;胃炎。
皮肤和皮下组织异常:
不常见的:瘙痒;皮疹;风疹。
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方面的异常:
常见的:肌痛。
不常见的:背痛;肌性肌无力;肢体疼痛。
全身性异常和用药部位异常:
常见的:乏力;周围性水肿。
本品与非诺贝特联合用药:
消化系统异常:
常见的:腹部疼痛。
在对混合高脂血症患者进行的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中,625名患者治疗达12周,576名患者再延续治疗48周。联合应用依折麦布和非诺贝特的耐受性良好。此项研究没有设计对治疗组间进行罕见事件比较。在非诺贝特单独使用及本品与非诺贝特联合用药时,血清转氨酶有临床显著升高(持续的>正常值上限3倍)的发生率(95%可信区间)分别为4.5%(1.9,8.8)和2 7%(1.2,5.4)(根据治疗情况调整)。
相应的胆囊切除发生率分别为0.6%(0.0,3.1)和1.7%(0.6,4.0)(见注意事项)。该研究中依折麦布或非诺贝特单独用药或两者联合用药的患者数量不足以评价胆囊疾病的风险,此项研究中,在各项治疗组中均未出现CPK升高>正常值上限10倍的情况。
实验室指标:
在本品单独应用的对照临床研究中,本品(0.5%)与安慰剂(0.3%)造成的转氨酶升高(ALT和/或AST≥正常值上限3倍)发生率相近。在本品与他汀类联合应用研究中,联合应用本品与他汀类的患者中转氨酶升高的发生率为1.3%,单独应用他汀类的患者中的发生率为0.4%。但这种转氨酶升高并无临床表现,且与胆汁郁积无关,且在中断或继续治疗后均降到正常值。
单独应用本品或与他汀类联合应用所造成的CPK的升高(≥正常值上限10倍)分别与服用安慰剂或单独应用他汀类相似。
本品上市后报告的不良反应(忽略因果关系评价):
血液和淋巴系统的异常:血小板减少症。
神经系统异常:头晕;感觉异常。
消化系统异常:胰腺炎;便秘。
皮肤和皮下系统异常:多形性红斑。
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方面的异常:肌痛;肌病/横纹肌溶解症(见注意事项)。
全身性异常和用药部位异常:无力。
免疫系统异常:超敏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皮疹和荨麻疹。
肝脏系统异常:肝炎;胆结石;胆囊炎。
精神异常:抑郁。对本品任何成份过敏者。
活动性肝病,或不明原因的血清转氨酶持续升高的患者。
所有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被限制使用于怀孕及哺乳期妇女。当本品与此类药物联合用药于有潜在分娩可能性的妇女时,应参考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产品说明书(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当本品与他汀类或非诺贝特联合应用时,请参考该他汀类及或非诺贝特药物的使用说明书。
肝酶作用
在本品与他汀类联合应用的对照研究中,曾发现血清转氨酶持续性升高(≥正常值上限3倍)。因此,当本品与他汀类联合应用时,治疗前应进行肝功能测定,同时参照他汀类的产品说明书。
骨骼肌
在临床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安慰剂或单独使用他汀类药物),本品引起肌病与横纹肌溶解症未增加。而肌病与横纹肌溶解症是他汀类药物和其它降脂药物已知的不良反应。本品引起CPK大于正常值上限10倍的发生率为0.2%,安慰剂发生率为0.1%,本品与他汀类药物联用发生率为0.1%,单独使用他汀类药物发生率为0.4%。
本品上市后,已报告了肌病与横纹肌溶解症的病例(肌病与横纹肌溶解症是否与药物相关尚不明确)。大多数出现横纹肌溶解症的病人服用本品前正在服用他汀类药物。但单独使用本品及本品与已知增加横纹肌溶解症危险性的相关药物合用时,则很少报告横纹肌溶解症的病例。
所有病人在开始本品的治疗时,应被告知肌病发生的危险性,并被告知要迅速报告任何不明原因的肌痛、触痛或无力。如果患者被诊断为或疑似肌病时,应立即停用本品以及正在合用的任何一种他汀类药物。出现以上的症状以及肌酸磷酸激酶(CPK)水平>10ULN时表明发生肌病。
肝功能不全
鉴于依折麦布长期应用对中度或重度肝功能不全患者的影响尚未明确,故不推荐此类患者应用本品(见【药代动力学】)。
贝特类
目前本品与除非诺贝特外其他贝特类联合应用的安全l生及有效性尚未确立,故不推荐此两种药物联合应用(非诺贝特除外)。
环孢霉素
使用环孢霉素期间应谨慎使用本品。对接受本品与环孢霉素联合治疗的病人,应监测环孢霉素浓度。
抗凝剂
如本品与华法令,其它香豆素类抗凝剂或氟茚二酮合用时,应适当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临床前研究表明本品无诱导细胞色素P450药物代谢酶的作用。未发现本品与已知的可被细胞色素P450、1A2、2D6、2C8、2C9、3A4或转N-乙酰酶代谢的药物之间有临床意义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
本品与氨苯砜、右美沙芬、地高辛、口服避孕药(乙炔雌二醇和左炔诺孕酮)、格列吡嗪、甲苯磺丁脲或咪达唑仑等药物联合应用时,未发现本品影响上述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西咪替丁与本品联合应用时,西咪替丁不影响本品的生物利用度。抗酸药:同时服用抗酸药可降低本品的吸收速度但并不影响其生物利用度。
抗酸药:
同时服用抗酸药可降低本品的吸收速度但并不影响其生物利用度。此吸收速率的降低无临床意义。
消胆胺:
同时服用消胆胺可降低总依折麦布(依折麦布+依折麦布葡萄糖苷酸)平均AUC约55%。在消胆胺基础上加用本品来增强降低LDL-C的作用时,其增强效果可能会因为上述相互作用而降低。
环孢霉素:
在一项研究中,8名经过肾移植的患者其肌酐清除>50ml/min并在稳定服用环孢霉素,单次服用10mg依折麦布后,总依折麦布的平均AUC值与另一研究中(n=17)健康人群相比增加了3.4倍(从2.3到7.9倍)。
在另一研究中,一名肾移植患者严重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13.2ml/min/1.73m2)并接受多种药物治疗,包括环孢霉素,其总依折麦布暴露量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12倍。在对12个健康受试者进行的二阶段交叉研究中,每人每日服用20mg本品8天,单剂量应用100mg环孢霉素7天后,与单独应用环孢霉素相比,环孢霉素平均AUC值增加15%(范围是-10%-+51%)。
贝特类:
本品与除非诺贝特外其他贝特类药物联合用药的研究还未进行。
贝特类可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浓度,造成胆石症发生。在狗的临床前研究中,发现本品可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含量。在进行相关研究前暂不推荐本品与除非诺贝特外的贝特类药物联用。
非诺贝特:
在药代动力学研究中,本品与非诺贝特联合用药时,非诺贝特增加总依折麦布浓度约1.5倍。如果患者接受本品与非诺贝特联合治疗时怀疑出现胆结石,则需进行胆囊检查,并考虑选择其他降脂治疗。
吉非罗齐:
在药代动力学研究中,本品与吉非罗齐联合用药时,吉非罗齐增加总的依折麦布浓度约1.7倍。目前尚无临床数据。
他汀类:
本品与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洛伐他汀.氟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联用未见有临床意义的药代动力学的相互作用。
国外临床研究资料显示:
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
单独用药
在两项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为期12周的研究中,1719名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接受了每天10mg的本品治疗。结果表明,试验组较对照组的TC,LDL-C,Apo B,TG有明显的降低,并增加HDL-C(见表1)。在不同年龄、性别、种族和基础LDL-C水平的患者中,LDL-C降低具有一致性。本品对脂溶维生素A、D、E的血浆浓度无影响;对凝血酶原时间无影响;不影响肾上腺皮质类固醇的生成。
本品与他汀类联合用药
治疗初期本品即与他汀类联合应用
在4项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为期12周的研究中,1187名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接受了每天单独应用本品10mg治疗或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洛伐他汀的治疗。联合用药的患者LDL-C降低程度与他汀类药物的种类和剂量无关。本品与最小剂量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降低LDL-C的作用优于大剂量单独应用他汀类药物(见表2)。
本品与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的总体分析中,本品对TC,Apo B,TG均有降低作用,而对HDL-C有升高作用(表3)。
在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过程中加入本品
在一项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为期8周的临床研究中,共有769名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参加。这些患者正在单独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但尚未达到NCEP 指定的 LDL-C水平(100 至160mg/dl,根据基线水平),在其进行的他汀类药物治疗中随机加服本品或安慰剂。
在基线应用他汀类药物未达到LDL-C控制标准的患者中(约82%),在研究终点LDL-C达到控制标准的患者在本品组及安慰剂组分别为72%和19%。
此研究表明,在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过程中加入本品的方案可明显降低TC,LDL-C,Apo B,TG血浆浓度,而提高HDL-C血浆浓度(见表4)。本品与各类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后降低LDL-C的效果相近。
在一项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为期14周的研究中,621位正在服用阿托伐他汀且LDL-C大于130mg/dl的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每天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另一组接受每天阿托伐他汀10mg+本品10mg的治疗。
在未达控制指标的患者中(控制指标设定为LDL-C小于100mg/dl),单独应用阿托伐他汀的患者可将用药剂量提高至80mg,在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和本品的患者,阿托伐他汀用量可提高到40mg。在这组患者中,平均基线LDL-C为187mg/dl,且其中60%患者为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eFH)。
研究结束时,单独用药组有7%患者达到控制目标,联合用药组有22%达到控制目标,差异非常显著。在第4周,两组LDL-C降低的程度已具有明显的差异(联合用药组降低率为24%,单独用药组降低率为9%)。在这些患者中,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亚组患者在接受两种不同治疗方案后,控制LDL-C的效果同样符合上述研究结果。
在一项设计方案类似的研究中,100位患者接受辛伐他汀20mg治疗后未达到LDL-C的控制目标,将其分成两组,其中一组接受辛伐他汀+本品 10mg的治疗,另一组只接受了辛伐他汀治疗。其结果与上述阿托伐他汀研究相似。例如,在达到LDL-C控制目标上有显著差异(单独应用辛伐他汀的患者达标率为3%,联合用药的患者达标率为27%)。单独用药的患者LDL-C的降低率平均为11%,联合用药的患者LDL-C的降低率平均为24%。
与非诺贝特联合用药
在对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进行的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中,625名患者治疗达12周,576名患者再延续治疗48周。在12周的研究中患者随机接受安慰剂、单独使用本品、单独使用非诺贝特160 mg或接受本品与160 mg非诺贝特联合用药。12周研究完成后,符合条件的患者被安排到本品与非诺贝特合用或非诺贝特单独使用组再治疗48周。
本品与非诺贝特联合用药与单独使用非诺贝特相比,能显著降低TC,LDL-C,ApoB 及非-HDL-C。本品与非诺贝特联合用药与单独非诺贝特用药相比,TG降低百分数及HDL-C升高百分数相当,见表5。
治疗48周后脂质终点的改善与上述12周时的数据一致。
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在一项用于评估本品对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效果的双盲、随机、为期12周的研究,50位分别通过临床或基因型诊断为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入选,这组患者的LDL-C并非全都异常,且均已接受了阿托伐他汀(40mg)或辛伐他汀(40mg)治疗。
这些患者被分为三组,一组接受阿托伐他汀(40mg)或辛伐他汀(80mg),一组接受本品10mg+阿托伐他汀(40mg)或辛伐他汀(40mg),还有一组接受本品10mg+阿托伐他汀(80mg)或辛伐他汀(80mg)。结果见表6。
研究结果表明,本品与阿托伐他汀(40或80mg)或辛伐他汀(40或80mg)联合应用,其降低LDL-C的效果明显优于辛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单独治疗(剂量40mg-80mg)。
纯合子谷甾醇血症(植物甾醇血症)
一项研究评价了本品治疗纯合子谷甾醇血症的疗效。在此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为期8周的研究中,37位患纯合子谷甾醇血症的患者被随机分到试验组(服用本品10mg,n=30)和对照组(服用安慰剂,n=7)。
本品可明显降低谷甾醇(降低21%)和菜油固醇(24%)在血中的含量。然而,接受安慰剂的患者,血中谷甾醇及菜油固醇含量分别升高了4%和3%。在研究中,本品逐渐降低谷甾醇及植物甾醇含量。
接受本品同时接受胆汁酸螯合剂的患者(n=8)与只接受本品的患者(n=21),谷甾醇及菜油固醇降低程度无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