酮洛芬缓释胶囊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酮洛芬缓释胶囊
英文名称:KetoprofenSustainedReleaseCapsules
商品名称:琪和
成份:
本品的主要成份为酮洛芬。
适应症:
主要用于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痛风、痛经等,也可用于关节扭伤、软组强损伤、骨折疼痛及术后疼痛等。
用法用量:

成人,用餐时口服。

常用量为:

  1. 每日2次,每次75mg(1粒)或0.1g(1粒);
  2. 每日1次,每次0.2g(75mg3粒;0.1g2粒;0.2g1粒)。
不良反应:

据国外文献报道:在855名服用酮洛芬胶囊的4-54周双盲对照试验和622名服用酮洛芬缓释胶囊的4-16周双盲对照试验中,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大约是1%。在交叉试验中,每日服用200mg缓释胶囊的病人和每日服用普通胶囊75mgX3次/日病人中,上下消化道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别。胃溃疡和胃肠道出血症状在对照临床试验期间少于1%(1076);在后期开放阶段,该症状的发病率上升到远大于2%(1292)。

非甾体抗炎药服用期间的消化道溃疡发生率是和多个风险因子相关联,如年龄、性别、吸烟、酗酒、饮食、压力,合并用药如阿司匹林、皮质醇激素等,及给药剂量和维持时间等。中枢神经的不良反应仅次于胃肠道不良反应,表现为:头痛、眩晕、嗜睡等。该不良反应发生率呈剂量依赖性。

以下是根据不良反应发生部位和发生率递减汇总如下:

发生率>1%(非常可能有因果关系)

消化道:消化不良(11%)恶心、腹痛、腹泻、便秘、肠胃气胀、厌食、呕吐、口腔炎。

神经系统:头痛,头晕、中枢神经抑制或兴奋(如失眠、神经质、多梦等)

特殊感觉:耳鸣、视觉干扰

皮肤和四肢:皮疹

泌尿系统:肾功能障碍(水肿、BUN上升),尿路刺激症状等。

发生率<1%(非常可能有因果关系)

全身性:寒战、面部水肿、感染、疼痛、过敏性反应。

心血管:高血压、心悸、心动过速、充血性心力衰竭、外周血管疾病、血管舒张

消化道:食欲增加、口干、打嗝、胃炎、直肠出血、黑粪症、大便隐血、涎液增多、胃溃疡、胃肠道穿孔、出血、肠道溃疡、肝功能障碍、肝炎、胆汁性肝炎、黄疸。

血液:粒性白细胞缺乏症、贫血、溶血、紫癜、血小板减少症。

代谢和营养:口渴、体重增加或减轻、肾皮质功能减退。

肌肉系统:肌痛。

神经系统:健忘、困惑、无力、感觉异常、偏头痛、眩晕。

呼吸系统:呼吸困难、咯血、鼻出血、咽炎、鼻炎、支气管痉挛、喉部水肿。

皮肤和四肢:秃头症、湿疹、瘙痒、紫色皮疹、出汗、荨麻疹、疱疹、皮肤鳞片状脱落、光敏症、皮肤变色、表皮坏死、多种形式的红斑、斯蒂文森约翰逊综合症。

特殊感觉:结膜炎、干眼性结膜炎、眼睛疼痛、听力障碍、视网膜出血、色素沉着、味觉倒错。

泌尿系统:月经过多、血尿、肾功能不全、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症。

以下是罕见不良反应,是否与服用酮洛芬有关,没有明确,现根据症状严重情况自上而下介绍:

全身系统:败血症、休克。

心血管:心律失常、心肌劳损

消化道:口腔坏俎、溃疡性大肠炎、微动脉脂肪病变、胰腺炎

内分泌系统:糖尿病加剧

神经系统:烦躁不安、幻觉、性冲动、噩梦、不适、脑膜炎

泌尿系统:急性肾小管肾炎、男子女性化乳房
禁忌:
  1. 活动期消化道溃疡、出血;

  2. 对本品、阿斯匹林或其它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过敏者。

警告:
老年人应用本品时血浆蛋白结合率及药物排出速度可减低,导致血药浓度升高及半衰期延长,因而需注意剂量调整。
注意事项:
  1. 饮酒或与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同时使用可增加胃肠道副作用,并有致溃疡的危险。长期与对乙酰氨基酚同用可增加对肾脏的毒副作用;

  2. 与阿斯匹林或其他水杨酸类药物同用,可降低本品的蛋白结合率,故禁与阿斯匹林同用;

  3. 与肝素、双香豆素等抗凝药及血小板聚集抑制药同用、有增加出血的危险;

  4. 与呋塞米同用、可使后者的排钠和降压作用减弱;

  5. 与维拉帕米、硝苯啶同用,本品的血药浓度增高;

  6. 本品可增高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同用须注意调整地高辛的剂量;

  7. 本品可增强抗糖尿病药(包括口服降糖药)的作用;

  8. 本品与抗高血压药同用,可影响后者的降压效果;

  9. 丙磺舒可降低本品的排泄,增高其血药浓度,甚至可达中毒水平,故本品不应与中或大剂量甲氨喋呤同用。

  10. 具有胃肠道疾患、哮喘、心功能不全、高血压、血友病或其他出血性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慎用,孕妇、哺乳期妇女、小儿、老年人慎用.

药物相互作用:
  1. 药物相互作用下文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是建立在每日服用200mg酮洛芬剂量的基础上的。如果每日服用酮洛芬缓释胶囊超过200mg,药物相互作用会因药物结合率升高而升高。

    1. 抗酸剂:在给予酮洛芬胶囊同时给予抗酸剂如氢氧化镁、氢氧化铝不会影响酮洛芬的吸收速度和吸收总量。

    2. 阿司匹林:服用酮洛芬不影响阿司匹林吸收;但是,在12个健康志愿者为对象的研究中,交叉给予阿司匹林降低酮洛芬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并增加了酮洛芬的血浆清除率,从不给予阿司匹林状态的0.07L/kg/h,增加到给予阿司匹林状态的0.11L/kg/h。有关此临床迹象,没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因此,不推荐同时使用阿司匹林和酮洛芬。

    3. 利尿剂:给予氢氯塞嗪的同时给予酮洛芬,与单独给予氢氯塞嗪相比,尿液中减少了钾和氯的排泄。病人服用利尿剂同时服用酮洛芬,其风险大大增加,原因之二是酮洛芬抑制的前列腺素合成导致降低了肾脏血流灌注速度。

    4. 地高辛:在对12名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研究中,病人在服用地高辛同时服用酮洛芬,结果显示酮洛芬不影响地高辛的血清水平。

    5. 法华令:在短期的14个正常志愿者的研究中,虽然服用法华令同时服用酮洛芬并不显著影响法华令的凝血酶原时间。但由于前列腺素对止血作用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而酮洛芬对血小板功能也有影响,如果酮洛芬和法华令合用需要严密监控各项指标。

    6. 丙磺舒:丙磺舒会使酮洛芬的血浆清除率下降三分之一而导致血浆游离和结合酮洛芬增加。因此,不推荐合并使用这两种药物。

    7. 甲胺蝶呤:和其他非甾体抗炎药一样,合并使用甲胺蝶呤,会导致甲胺蝶呤的消除发生改变,导致血药浓度升高而增加毒性。

    8. 锂制剂:有报道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会导致锂制剂的稳态浓度改变,因此建议同时服用锂制剂和酮洛芬时需要监控锂浓度。

  2. 药物实验室检验相互作用凝血实验作用酮洛芬减少了血小板的附着力和聚合。因此,服用酮洛芬会延长出血时间,较基线时间长约3-4分钟。这并不显著影响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激酶时间和凝血酶时间。

毒理研究:
致癌作用、致突变作用对生育障碍作用小鼠长期毒性试验(最高32mg/kg/d;96mg/m2/d)没有显示有潜在的致癌作用。人体治疗的最高推荐剂量为300mg/天,60kg体重体表面积约1.6m2,大约是5mg/kg/d;185mg/m2/d。根据体表面积推算,小鼠服用剂量是人体最高推荐剂量的一半。大鼠2年的长期毒性试验(最高6.0mg/kg/d;36mg/m2/d)没有显示有潜在的致瘤作用。所有的除雌性鼠外的试验组均给药长达104周,(最高6.0mg/kg/d;36mg/m2/d),但实验在81周终止,因为存活率低。剩余的大鼠在87周后逐渐被处死,在对照试验中,给药组104周存活率低于6%。也进行过2年最高12.5mg/kg/d;(75mg/m2/d)的长期毒性试验,但因为存活率低,因此没有结论,但也可证明没有潜在致癌性。在动物试验中,酮洛芬也没有显示致突变性。雄性大鼠服用最高9.0mg/kg/d(54mg/m2/d,没有显示对生育行为和生育能力的影响。雌性大鼠服用最高6.0-9.0mg/kg/d(36-54mg/m2/d),生育数量减少。36mg/m2/d相当于人体每日推荐最高剂量185mg/m2/d的五分之一。高剂量给药会导致大鼠产生精子异常或精子数量减少,也可使狗和狒狒的睾丸重量减小。致畸性研究进行致畸性研究对小鼠最高12mg/kg/d(36mg/m2/d)和对大鼠进行最高9mg/kg/d(54mg/m2/d),相当于人体每日推荐最高剂量185mg/m2/d的五分之一。没有显示致畸性毒性和致胎儿毒性。在另外的兔子试验中,使孕兔产生毒性的剂量只与胎儿毒性相关连,但无致畸性关联。没有足够有关孕妇服用本品的对照研究。但由于动物实验不能完全预测药物对人类的影响,因此不推荐孕妇服用,除非评估治疗利益高于风险。
生产企业:
上海爱的发制药有限公司
药物分类:
非甾体抗炎药
相关药品:

奥沙普秦肠溶片
酮洛芬缓释胶囊
复方阿司匹林片
复方萘普生栓
美洛昔康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