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链球菌属(肠球菌除外)、肺炎球菌、淋球菌,卡他布兰汉球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属、沙雷菌属、变形杆菌属、流感杆菌中头孢克肟敏感菌引起的以下感染有效。
*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感染时).慢性呼吸系统感染疾病的继发感染,肺炎;
*肾盂肾炎,膀胱炎、淋球菌性尿道炎;
*胆囊炎、胆管炎;
*猩红热;
*中耳炎、副鼻窦炎。在总病例12,879例中,发现包括临床检查值异常在内共294例(2.58%)的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包括腹泻等消化道症状112例(0.87%),皮疹等皮肤症状29例(0.23%),另外,临床检查值异常包括gpt升高78例(0.61%),got升高58例(0.45%),嗜酸细胞增多26例(0.20%)等。
严重不良反应:
休克:由于引起休克(<0.1%)的可能性,应密切观察,如有出现不适感、口内异常感、哮喘、眩晕、便意、耳鸣、出汗等现象,应停止给药,采取适当处置。
过敏样症状:有出现过敏样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全身潮红、血管性水肿、荨麻疹等)(<0.1%)的可能性,应密切观察,如有异常发生时停止给,采取适当处置。
皮肤病变:有发生皮肤粘膜眼症候群(stevens-johnson症候群,<0.1%),中毒性表皮坏死症(lyell症候群,<0.1%)的可能性,应密切观察,如有发生发热、头痛、关节痛、皮肤或粘膜红斑、水泡、皮肤紧张感、灼热感,疼痛等症状,应停止给药,采取适当处置。
血液障碍:有发生粒细胞缺乏症(<0.1%,早期症状:发热、咽喉疼、头疼、倦怠感等),溶血性贫血(<0.1%,早期症状:发热、血红蛋白尿、贫血等症状),血小板减少(<0.1%,早期症状:点状出血.紫斑等)的可能性,且有其它头孢类抗生素造成全血细胞减少的报告,因此应密切观察,例如进行定期检查等,有异常发生时应停止给药,采取适当处置。
肾功能障碍:由于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等严重肾功能障碍(<0.1%)的可能性.因此应密切观察,例如进行定期检查等,如有异常发生时,应停止给药,采取适当处置。
结肠炎:可能引起伴有血便的严重大肠炎,例如伪膜性结肠炎等(<0.1%)。如有腹痛、反复腹泻出现时,应立即停止给药,采取适当处置。
间质性肺炎、PIE症侯群:有出现伴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胸部x线异常.嗜酸细胞增多等症状的间质性肺炎pie症候群(分别<0.1%)等的可能性,如有上述症状发生应停止给药,采取给予糖皮质激素等适当处置。
其它不良反应
0.1-<5% | <0.1% | |
过敏症 | 皮疹、荨麻疹、红斑 | 瘙痒、发热、浮肿 |
血液 | 嗜酸细胞增多 | 粒细胞减少 |
肝脏 | GOT升高、GPT升高、AL-P升高 | 黄疸 |
肾脏 | BUN升高 | |
消化系统 | 腹泻、胃部不适 | 恶心、呕吐、腹痛、胸部烧灼感、食欲不振、腹部饱满感、便秘 |
菌群失调症 | 口腔炎、口腔念珠菌症 | |
维生素缺乏症 | 维生素K缺乏症(低凝血酶原血症、出血倾向等),维生索B缺乏症(舌炎、口腔炎、食欲不振、神经炎等) | |
其它 | 头痛、头晕 |
为防止耐药菌株的出现,在使用本品前原则上应确认敏感性,将剂量控制在控制疾病所需最小剂量。
对于严重肾功能障碍患者,由于药物在血液中可维持浓度,因此应根据肾功能状况适当减量,给药间隔应适当增大(参照【药代动力学】数据)。
下列患者慎重给药:
对青霉素类有过敏史的患者。
本人或父母.兄弟中,具有易引起支气管哮喘,皮疹、荨麻疹等过敏症状体质的患者。
严重的肾功能障碍患者(参照【注意事项】以及【药代动力学】数据)。
经口给药困难或非经口营养患者,全身恶液质状态患者(因时有出现维生素K缺乏症状,应注意观察)。
由于有可能出现休克,给药前应充分询问病史。
不要将牛奶、果汁等与药混合后放置。
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
除试纸反应以外,对斑氏(Benedict)试剂、亚铁(Fehling)试剂、尿糖试药丸(Clin.test)进行尿糖检查,有假阳性出现的可能,应予以注意。
有出现直接库姆斯试验阳性的可能性,应予以注意。
药名 | 临床症状·措施方法 | 机制·危险因素 |
苄丙酮香豆素 | 有使苄丙酮香豆素作用增强的可能性。但是关于本制剂尚无病例报告 | 肠内细菌以致造成维生素K合成抑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