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吐药。
用于化疗、放疗、手术、颅脑损伤、脑外伤后遗症、海空作业以及药物引起的呕吐;
用于急性胃肠炎、胆道胰腺、尿毒症等各种疾患之恶心、呕吐症状的对症治疗;
用于诊断性十二指肠插管前用,有助于顺利插管;胃肠钡剂X线检查,可减轻恶心、呕吐反应,促进钡剂通过。
肌内或静脉注射。
成人,一次 10~20mg (1支~2支),一日剂量不超过0.5mg/kg;
小儿,6岁以下每次0.1mg/kg,6~14岁一次2.5~5mg(0.25支~0.5支)。肾功能不全者,剂量减半。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昏睡、烦燥不安、疲怠无力;
见的不良反应有:乳腺肿痛、恶心、便秘、皮疹、腹泻、睡眠障碍、眩晕、严重口渴、头痛、容易激动;
药期间出现乳汁增多,由于催乳素的刺激所致;
射给药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
剂量长期应用可能因阻断多巴胺受体,使胆碱能受体相对亢进而导致锥体外系反应(特别是年轻人),可出现肌震颤、发音困难、共济失调等,可用苯海索等抗胆碱药物治疗。
下列情况禁用:对普鲁卡因或普鲁卡因胺过敏者;癫痫发作的频率与严重性均可因用药而增加;胃肠道出血、机械性肠梗阻或穿孔,可因用药使胃肠道的动力增加,病情加重;嗜铬细胞瘤可因用药出现高血压危象;不能用于因行化疗和放疗而呕吐的乳癌患者。
下列情况慎用:肝功能衰竭时,丧失了与蛋白结合的能力;肾衰,即重症慢性肾功能衰竭,可使锥体外系反应危险性增加,用量应减少。
与对乙酰氨基酚、左旋多巴、锂化物、四环素、氨苄青霉素、乙醇和安定等同用时,胃内排空增快,使后者在小肠内吸收增加;
与乙醇或中枢抑制药等同时并用,镇静作用均增强;
与抗胆碱能药物和麻醉止痛药物合用有拮抗作用;
与抗毒蕈碱麻醉性镇静药并用,甲氧氯普胺对胃肠道的能动性效能可被抵消;
由于其可释放儿茶酚胺,正在使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高血压病人,使用时应注意监控;
与阿扑吗啡并用,后者的中枢性与周围性效应均可被抑制;
与西咪替丁、慢溶型剂型地高辛同用,后者的胃肠道吸收减少,如间隔2小时服用可以减少这种影响;本品还可增加地高辛的胆汁排出,从而改变其血浓度;
与能导致锥体外系反应的药物,如吩噻嗪类药等合用,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与严重性均可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