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
口服,饭后服用。一次0.1g~0.2g(一次1~2粒),一日3次。
连续服用本品一般不得超过2天以上。
在治疗尿道感染时,应与抗菌药物联合给药。胃肠不适、头痛、皮疹。
曾报道出现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肾结石及肾毒性反应。有报道偶尔出现肝功能异常、溶血性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急性肾衰竭。
对本品成份过敏患者禁用。
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性肾炎,尿毒症及严重的肝炎者禁用。
不要长期使用本品治疗未经诊断的尿道疼痛。因本品会掩盖病情,可能延误诊断。
给药期间本品会使尿液变为橙红色,停药后橙红色即可消失。如果本品服药时在口腔中含服过久,也有可能造成牙齿变色。如出现皮肤和眼结膜黄染,应立即停药,并检查肾功能。
本品可能会引起胃肠不适,应饭后服用。
肝损伤患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慎用本品。
本品对某些实验室检查指标会有影响。
急性毒性:
小鼠静脉注射盐酸非那吡啶的LD50值为180mg/kg;大鼠口服给药的LD50值为403mg/kg;
致突变:
给予CD-1小鼠注射盐酸非那吡啶,每日2次,可剂量依赖性的引起雌性小鼠微核多染红细胞数增加,而雄性小鼠给药一次或两次后,剂量高达80%的LD50剂量时,也未见微核多染红细胞数增加。
致癌性:
盐酸非那吡啶可引起中国仓鼠染色体畸变,还可引起小鼠淋巴细胞基因突变,动物实验长期应用本品会导致大鼠大肠和小鼠肝脏的肿瘤,但对人的致癌作用未见报道。
生殖毒性:
对大鼠的生殖毒性试验表明,给予50mg/kg/d的剂量时并不影响生殖能力,对胎鼠也无伤害。化学名称为:2,6-二氨基-3-(苯偶氮基)吡啶盐酸盐
分子式:C11H11N5·HCl
分子量:24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