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药治疗
本品配合饮食控制和运动,用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本品单药治疗的推荐剂量为100mg每日一次。本品可与或不与食物同服。
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肌酐清除率[CrCl]≥50 mL/min,相应的血清肌酐水平大约为男性≤1.7 mg/dL和女性≤1.5 mg/dL)服用本品时,不需要调整剂量。
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肌酐清除率[CrCl]≥30至<50 mL/min,相应的血清肌酐水平大约为男性>1.7至≤3.0 mg/dL和女性>1.5至≤2.5 mg/dL) 服用本品时,剂量调整为50mg每日一次。
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肌酐清除率[CrCl]<30 mL/min,相应的血清肌酐水平大约为男性>3.0 mg/dL和女性>2.5 mg/dL) 或需要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服用本品时,剂量调整为25 mg每日一次。服用本品不需要考虑透析的时间。
由于需要根据患者肾功能调整剂量,因此开始使用本品治疗之前建议对患者肾功能进行评估,之后定期评估。临床试验的经验
由于临床试验在一系列不同情况下进行,因此某类药物在临床试验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法与另一类药物在临床试验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直接比较,并且不能反映临床实践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在本品单药治疗以及本品与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联合治疗的对照临床研究中,不良反应、低血糖和因临床不良反应导致停药的总体发生率在治疗组和安慰剂治疗组之间相似。本品与格列美脲联合治疗,加用或不加用二甲双胍时,本品治疗组临床不良反应的总体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部分原因是本品治疗组的低血糖发生率较高 (参见表1) ;在本品治疗组中,因临床不良反应导致停药的发生率与安慰剂治疗组相似。
在2项分别为期18周和24周的安慰剂对照的单药治疗研究中,患者接受了本品100 mg,每日一次、本品200 mg,每日一次和安慰剂治疗。此外,研究者还进行了3项为期24周的安慰剂对照、联合治疗研究,分别为联合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和联合格列美脲,加用或不加用二甲双胍的治疗研究。
除了稳定剂量的二甲双胍、吡格列酮、格列美脲或格列美脲加二甲双胍外,糖尿病控制不良的患者还接受了本品100 mg,每日一次或安慰剂治疗。不考虑研究者对因果关系的评估结果,在本品100 mg,每日一次单药治疗组、本品加吡格列酮联合治疗组或本品加格列美脲,加用或不加用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组中发生率≥5%并且高于安慰剂治疗组的不良反应,请参见表1。
表1
在本品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的临床研究中,不考虑研究者对因果关系的评估结果,没有发生率≥5%并且高于安慰剂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在包括2项单药治疗研究,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研究和吡格列酮联合治疗研究的汇总分析中,接受本品100 mg和安慰剂治疗的患者中低血糖不良反应的总体发生率相似 (分别为1.2%和0.9%) 。低血糖不良反应来自所有低血糖症报告;不需要同时测定患者的血糖水平。在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特定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如下所示:腹痛(本品100 mg治疗组,2.3%;安慰剂治疗组,2.1%)、恶心 (本品100 mg治疗组,1.4%;安慰剂治疗组,0.6%) 和腹泻 (本品100 mg治疗组,3.O%;安慰剂治疗组,2.3%) 。
在另一项关于西格列汀和二甲双胍初始联合治疗的为期24周、安慰剂对照的析因研究中,发生率≥5%的不良反应 (不考虑研究者对因果关系的评估) 如表2所示。在接受安慰剂、西格列汀单药治疗、二甲双胍单药治疗和西格列汀加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的患者中,低血糖的发生率分别为0.6%、0.6%、0.8%和1.6%。
表2
胰腺炎:
在对包含随机接受西格列汀100mg/天(N=5429)或相应的(活性或安慰剂)对照药(N=4817)的10246名患者的19项双盲临床试验进行的汇总分析中,各组患者的急性胰腺炎年发病率均是0.1人/100患者年(接受西格列汀的4708患者年中有4名患者发生一次事件,接受对照药的3942患者年中有4名患者发生一次事件)(参见注意事项,胰腺炎)。
在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生命体征或心电图(包括QTc间期)参数没有发生有临床意义的变化。
实验室检查
在不同临床研究中,接受本品100 mg与安慰剂治疗的患者的实验室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患者的白细胞计数(WBC)略有升高,原因是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白细胞计数升高 (在4项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的汇总结果中,与安慰剂治疗组相比,升高约200/microL,患者的平均基线白细胞计数约为6600/microL) 无临床意义。在一项91名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参加的为期12周的研究中,37名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被随机分入西格列汀50 mg,每日一次治疗组,而14名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被随机分入安慰剂治疗组。血清肌酐水平升高的均数 (标准误) 分别为西格列汀组[0.12 mg/dL (0.04)]和安慰剂组[0.07 mg/dL (0.07)]。与安慰剂治疗组相比,西格列汀治疗组的血清肌酐水平升高的临床意义未知。
上市后经验
在本品的上市后使用过程中发现了以下不良反应。由于这些不良反应来自人数不定的人群自发性报告,因此通常无法可靠估计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或确定不良反应与药物暴露之间的因果关系。
超敏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血管性水肿、皮疹、荨麻疹、皮肤血管炎以及剥脱性皮肤损害,包括Stevens-Johnson综合征[参见禁忌和注意事项];急性胰腺炎,包括致命和非致命的出血性或坏死性胰腺炎(参见注意事项,胰腺炎)、肝酶升高、胰腺炎、肾脏功能减退、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有时需要透析)、上呼吸道感染、鼻咽炎、便秘、呕吐、头痛、关节痛、肌肉痛、四肢痛、背痛。概述
本品不得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或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胰腺炎:
在上市后经验中,有服用西格列汀的患者出现急性胰腺炎的报告,包括致命和非致命的出血性或坏死性胰腺炎(参见不良反应,上市后经验)。
由于这些报告是自发提交的,且报告发生的人群数量不确定,通常不可能可靠地估计其发生频率或确定其与药物暴露的因果关系。患者应被告知急性胰腺炎的特征性症状:持续性的,剧烈的腹痛。有报道提示停用西格列汀后胰腺炎症状消失。如果怀疑出现胰腺炎,则应停止使用西格列汀和其他可疑的药物。
肾功能不全患者用:
本品可通过肾脏排泄。为了使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本品血浆浓度与肾功能正常患者相似,在中度和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以及需要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建议减少本品的剂量。(参见用法用量,肾功能不全患者。)
超敏反应:
本品上市后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发现了以下严重超敏反应。这些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血管性水肿和剥脱性皮肤损害,包括Stevens-Johnson综合征。由于这些反应来自人数不定的人群自发性报告,因此通常不可能可靠地估计这些反应的发生率或确定这些不良反应与药物暴露之间的因果关系。
这些反应发生在使用本品治疗的开始3个月内,有些报告发生在首次服用之后。如怀疑发生超敏反应,停止使用本品,评估是否有其他潜在的原因,采用其他方案治疗糖尿病。(参见禁忌和不良反应“上市后经验”部分。)在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中,西格列汀对以下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不存在具有临床意义的影响:二甲双胍、罗格列酮、格列本脲、辛伐他汀、华法林以及口服避孕药。根据这些数据,西格列汀不会对CYP同工酶CYP3A4、2C8或2C9产生抑制作用。根据体外研究数据,西格列汀也不会抑制CYP2D6、IA2、2C19或286或诱导CYP3A4。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二甲双胍每日两次多剂给药与西格列汀联合治疗不会显著改变西格列汀的药代动力学。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进行了人群药代动力学分析显示,联合用药不会对西格列汀的药代动力学产生具有临床意义的影响。
接受评估的药物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用的药物,其中包括降胆固醇药物 (例如: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依折麦布);抗血小板药物 (例如:氯吡格雷);抗高血压药物 (例如: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氢氯噻嗪);镇痛剂和非甾体类抗炎药 (例如:萘普生、双氯芬酸、塞来考昔);抗抑郁药物 (例如:布普品、氟西汀、舍曲林);抗组胺类药物 (例如:西替利嗪);质子泵抑制剂 (例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以及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药物 (例如:昔多芬)。
地高辛与西格列汀联合使用时,前者的血浆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AUC,11%)以及平均血浆峰浓度(Cmax 18%)略有升高。这些变化没有临床意义。对同时接受地高辛治疗的患者应该进行适当监测。不需要对地高辛或本品的使用剂量进行调整。
本品单剂量口服100mg和环孢素A (一类强效的p-糖蛋白探针抑制剂)单剂量口服600mg联合用药时,受试者西格列汀的AUC值和Cmax值分别升高约29%和68%。西格列汀在研究中所观察到的药代动力学变化没有临床意义。当与环孢素A或其它p-糖蛋白抑制剂 (例如:酮康唑)联合用药时,不需要对本品的使用剂量进行调整。国外临床试验:
单药治疗
2项临床研究评估了本品单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相比安慰剂,本品100mg,每日一次,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HbA1c水平(在为期18周和为期24周的研究中,本品治疗组患者的HbA1c水平的变化相比安慰剂分别为0.60%和0.79%)、空腹血糖水平(FPG)和2小时餐后血糖水平(PPG)。在确诊糖尿病时间较短(小于3年)或基线HbA1c水平较高的患者中,HbA1c水平的降低程度较大。
在为期18周和24周的临床研究中,对于研究入组时未接受抗高血糖药物治疗的患者,本品治疗组患者的HbA1c水平与基线相比分别降低0.67%和0.85%,安慰剂治疗组患者的HbA1c水平与基线相比分别降低0.10%和0.18%。
在这两项研究中,本品治疗组患者在第3周的空腹血糖水平与安慰剂治疗组相比显著下降(为期18周的研究,19.3mg/dL;为期24周的研究,15.8mg/dL),第3周是研究测定空腹血糖水平的第一个时间点。
本品每日100mg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能够显著改善β细胞功能,后者可通过若干指标进行评估,包括HOMA-β(稳态模式评估法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原/胰岛素比值以及由频繁采样膳食糖耐量试验测定的β细胞反应性。
在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低血糖的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似。在两项研究中,本品治疗组患者的体重与基线相比没有增加,而安慰剂组患者的体重与基线相比略有减轻。
在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 50 mL/min)患者参加的一项研究中,本品的安全性与耐受性和安慰剂基本相似。此外,与安慰剂相比,本品降低HbA1C水平和空腹血糖水平的程度与其它单药治疗临床研究的结果基本相似(参见药代动力学,特殊患者,肾功能不全)。
在二甲双胍基础上进行的添加联合治疗
总共有701例2型糖尿病患者参加了这项为期24周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该试验的目的是评估本品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的有效性。所有患者均是以二甲双胍单药治疗开始,并且剂量增加到至少1500mg/天。患者随机接受添加本品100mg或安慰剂给药,每日一次。
与正在进行的二甲双胍治疗基础上添加安慰剂相比,在正在进行的二甲双胍治疗基础上加用西格列汀可以显著改善HbA1c(-0.65%)、FPG (-25.4 mg/dL)和2小时PPG (-50.6 mg/dL)。与安慰剂相比,HbA1c的改善不受下列因素影响:基线HbA1c、既往的抗糖尿病药物治疗、性别、年龄、基线体重指数、糖尿病诊断时间、存在代谢综合征或胰岛素抵抗(HOMA-IR)或胰岛素分泌的(HOMA-β)的标准参数。
与接受安慰剂的患者相比,接受本品治疗患者的总胆固醇、非HDL 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有轻微下降。在两个治疗组中,观察到体重有相似程度的下降。重复给药:
犬经口给予西格列汀,每日2、10和50mg/kg,连续53周,试验中未见不良反应剂量为10mg/kg,按照成人每日推荐剂量100mg计算,上述剂量水平大约相当于人体暴露量的6倍。50mg/kg组的犬,出现了一过性与给药相关的体征,其中包括张口呼吸、流涎症、呕吐白色泡沫、共济失调、震颤、活动减少和/或弓背体态。在毒性试验第14~27周,50mg/kg组动物组织学检查结果提示轻度骨骼肌退化。
在毒性试验第53周未见发生骨骼肌退化,提示这一变化随着给药持续时间的延长没有重现或进展。每日剂量50mg/kg的动物全身暴露量为人体暴露量的26倍。
遗传毒性:
西格列汀未显示遗传毒性。
生殖毒性:
在雄性和雌性大鼠交配前和交配过程中,西格列汀经口给予剂量达每日1000mg/kg/日(按照成人每日推荐剂量100mg计算,大约相当于人体暴露量的100倍),未见药物对生育力存在不良作用。大鼠经口给药剂量达1000mg/kg/日时,观察到与给药相关的胚胎肋骨畸形(缺失、发育不全和波状肋骨)发生率轻度升高。
大鼠在给予西格列汀250mg/kg/日(按照成人每日推荐剂量100mg计算,大约相当于是人体暴露量的32倍)、兔在给予125mg/kg/日(按照成人每日推荐剂量100mg计算,大约相当于是人体暴露量的22倍)时未见致畸作用。西格列汀可通过哺乳大鼠的乳汁分泌。
致癌性:
小鼠2年经口给予西格列汀500mg/kg时,未见肿瘤发生率增加。大鼠2年经口给予西格列汀,剂量为50、150和500 mg/kg/日,在500 mg/kg/日组雄性大鼠中,可见肝腺瘤和肝癌发病率增加;在500 mg/kg/日组雌性大鼠中,可见肝癌发病率增加。
500 mg/kg/日组按照成人每日推荐剂量100mg计算,大约相当于人体暴露量的58倍,此剂量下可见大鼠肝毒性。西格列汀未观察到诱发肝肿瘤作用的剂量为每日150mg/kg/日(按照成人每日推荐剂量100mg计算,大约相当于人体暴露量的19倍)。
由于已经发现药物的肝毒性与诱发大鼠肝肿瘤相关,因此大鼠肝肿瘤发生率的增高可能是继发于高剂量药物的慢性肝脏毒性作用。这一发现对人类临床使用的意义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