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拉鲁肽注射液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利拉鲁肽注射液
英文名称:Liraglutide Injection
商品名称:诺和力
成份:

活性成份:利拉鲁肽(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利用酵母生产的人胰高糖素样 肽-1(GLP-1)类似物)。

本品以苯酚作为抑菌剂,每100m丨本品中加入苯酚0.55g。

其他成份:二水合磷酸氢二钠、丙二醇、盐酸和/或氢氧化钠(仅作为pH调节剂)和注射用水。
适应症:

本品适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

适用于单用二甲双胍或磺脲类药物最大可耐受剂量治疗后血糖仍控制不佳的 患者,与二甲双胍或磺脲类药物联合应用。
用法用量:

用量

利拉鲁肽的起始剂量为每天0.6mg。至少1周后,剂量应增加至1.2mg。预计 -些患者在将剂量从1.2mg增加至1.8mg时可以获益,裉据临床应答情况,为 了进一步改善降糖效果,在至少一周后可将剂量增加至1.8mg。推荐每日剂量 不超过1.8mg。

本品可用于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而无需改变二甲双胍的剂量。

本品可用于与磺脲类药物联合治疗。当本品与磺脲类药物联用时,应当考虑 减少磺脲类药物的剂量以降低低血糖的风险(见注意事项)。

调整本品的剂量时,无需进行自我血糖监测。然而,当本品与磺脲类药物联 合治疗而调整磺脲类药物的剂量时,可能需要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特殊人群

肾功能损害:轻度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不需要进行剂量调整。在中度肾功能损 害患者中的治疗经验有限。目前不推荐本品用于包括终末期肾病患者在内的 重度肾功能损害患者(见药代动力学)。

肝功能损害:在肝功能损害患者中的治疗经验有限,因此不推荐本品用于轻、中、重度肝功能损害患者(见药代动力学)。

用法

本品每日注射一次,可在任意时间注射,无需裉据进餐时间给药。本品经皮下注射给药,注射部位可选择腹部、大腿或者上臂。在改变注射部位和时间 时无需进行剂量调整。然而,推荐本品于每天同一时间注射,应该选择每天 最为方便的时间。更多有关给药的指导参见使用及其他操作的注意事项。 本品不可静脉或肌肉注射。
不良反应:

在5项大规模的长期临床试验中,已有超过2500例患者接受了本品单药治疗或 本品与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加或不加二甲双胍)或二甲双胍加罗格列酮 联合治疗。

不良反应发生的频率定义如下:非常常见(>1/10);常见(>1/100,<1/10);少见不良反应(>1/1,000, <1/100),罕见不良反应(>1/10,000 ,<1/1,000);非常罕见不良反应(<1/10,000);不详(裉据现有的数据无 法评价)。在每个频率分组中,不良反应都是按照严重性降低的顺序列出。 临床试验期间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恶心和腹泻非常常见,呕 吐、便秘、腹痛和消化不良常见。在本品治疗的开始阶段,这些胃肠道不良 反应发生频率可能更高。上述不良反应通常在治疗持续数天或数周内减轻。 头痛和上呼吸道感染也是常见不良反应。此外,低血糖事件为常见不良反 应,而当本品与磺脲类药物联用时则非常常见。重度低血糖主要发生在本品 与磺脲类药物联用时。

表1列出了本品III期临床研究中确定的相关不良反应。该表列出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5%,且其在本品治疗组患者中的发生率均高于在对照组中的发生 率。该表中还包含了发生率>1%、且在本品治疗组患者中的发生率大于其在 对照组中发生率的2倍的不良反应。

表1 III期对照临床研究中报告的不良反应发生频率

在一项本品单药治疗的临床试验中,本品治疗组低血糖的发生率低于活性对 照组(格列美脲)。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胃肠道疾病以及感染与侵染。

低血糖

临床研究中大部分确认的低血糖事件均为轻度。未在本品单药治疗的研究中 观察到重度低血糖事件。重度低血糖比较罕见,主要发生在本品与磺脲类药 物联用时(0.02事件/患者年)。本品与磺脲类药物之外的口服抗糖尿病药物 合用时所观察到的低血糖事件非常少(0.001事件/患者年)。

胃肠道不良反应

大部分恶心均为轻至中度,呈一过性,且很少会导致治疗停止。

图1各周出现恶心不良事件的受试者百分比-长期试验

当本品与二甲双胍联用时,20.7%的患者至少报告了1次恶心事件,12.6%的 患者至少报告了1次腹泻事件。当本品与磺脲类药物联用时,9.1%的患者至少 报告了1次恶心事件,7.9%的患者至少报告了1次腹泻事件。大部分事件均为 轻至中度,且呈剂量依赖性。大部分最初出现恶心症状患者在继续治疗情况 下,这些症状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均有所降低。

70岁以上患者接受本品治疗时,可能会出现更多的胃肠道反应。

轻度肾功能损害(肌酐清除率<60-90ml/min)的患者接受本品治疗时,可能会出现更多的胃肠道反应。

退出

在长期(26周或更长)对照试验中,本品治疗组患者中由于不良反应导致的 退出率为7.8%,而在对照组患者中为3.4%。本品治疗组中最常见的导致退出 的不良反应为恶心(2.8%)和呕吐(1.5%)。

免疫原性

与其他含蛋白质或肽类的药物可能具有免疫原性相一致,患者在接受本品治 疗之后可能会产生抗利拉鲁肽抗体。平均有8.6%的患者会产生抗体。抗体形 成不会导致本品疗效的降低。

注射部位反应

在长期(26周或更长)对照试验中,约2%接受本品的受试者报告了注射部位 反应。这些反应通常都为轻度,而且不会导致停用本品。

胰腺炎

在本品长期临床试验期间已经报告了少数(<0.2%)急性胰腺炎病例。本品与 胰腺炎之间的因果关系尚不明确。

甲状腺事件

在所有中、长期临床试验中,全部利拉鲁肽、安慰剂和全部对照药组中甲状 腺不良事件的总体发生率分别为33.5、30.0和21.7事件/1000患者年;而严重 甲状腺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5.4、2.1和1.2事件/1000患者年。

甲状腺肿瘤、血降钙素浓度升高以及甲状腺肿是最常报告的甲状腺不良事 件。利拉鲁肽治疗组每1000受试者年的上述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8、10.9 及5.4,相比之下,这一比率在安慰剂治疗组分别为每1000受试者年6.4、10.7及2.1,在对照药组分别为每1000受试者年2.4、6.0及1.8。

自发报告

自本品上市以来,已报告以下不良反应:

皮肤和皮下组织异常:荨麻疹(发生率未知)。
禁忌:

以下患者禁用:

对本品活性成份或者本品中任何其他辅料过敏者。
警告:

甲状腺C细胞肿瘤风险

详细的警告佶息请参见说明书

利拉鲁肽在临床相关的暴露水平可能导致啮齿类动物甲状腺C细胞肿瘤。 尚不清楚利拉鲁肽能否导致人类甲状腺C细胞肿瘤,包括甲状腺髓样癌 (MTC),因为临床或非临床研究均无法确定其与人类的相关性。

利拉鲁肽不得用于有MTC既往史或家族史患者以及2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患者(MEN2)。
注意事项:

本品不得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或用于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本品并非胰岛素替代物。对于那些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不可停用胰岛

本品不得用于有甲状腺髓样癌(MTC)既往史或家族史患者以及2型多发性内 分泌肿瘤综合征患者(MEN 2)。

本品在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丨-I丨级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治 疗经验有限。尚无在NYHA分级III-IV级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的经验。 在炎症性肠病和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中的治疗经验有限,因此不推荐本品用于这些患者。

本品治疗过程中会伴随有一过性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和腹泻。

已经发现使用其他GLP-1类似物与发生胰腺炎风险相关。

已有少数急性胰腺炎的报道。应当告知患者急性胰腺炎的特征性症状:持 续、严重的腹痛。如果怀疑发生了胰腺炎,应该停用本品和其他潜在的可疑药物。

一些临床试验已经报告了包括血降钙素升高、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肿瘤在内的 甲状腺不良事件,尤其是在之前患有甲状腺疾病的患者中(见不良反应)。 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应告知其治疗期间有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相关性脱水 的潜在风险,应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体液耗竭。

接受本品联合磺脲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可能增加(见不良反 应)。减少磺脲类药物的剂量可以降低低血糖的风险。

对驾驶和机械操作能力的影晌

尚未研究本品对驾驶和机械操作能力的影晌。应告知患者在驾驶和操作机械 时预防低血糖发生,特别是当本品与磺脲类药物合用时。

使用和其他操作的特别注意事项 本品仅在呈无色澄明时才可使用。

本品不得在冷冻后使用。

本品应与长至8mm以及细至32G的诺和针配合使用。

本品不包含注射针头。
药物相互作用:

在体外研究中已经证实,利拉鲁肽和其他活性物质之间发生与细胞色素P450 和血浆蛋白结合有关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的可能性极低。

利拉鲁肽对胃排空的轻度延迟可能会影晌同时口服的其他药物的吸收。相互 作用研究并未表明药物的吸收出现了任何与临床相关的延迟。少数经本品治 疗的患者至少报告了1次严重腹泻事件。腹泻可能会影晌同时口服的药物的吸 收。

扑热息痛

利拉鲁肽不会改变扑热息痛单次给药1000mg之后的总体暴露。扑热息痛的峰 浓度(Cmax)降低了31%,而达峰时间(tmax)中位数延迟了15分钟。与扑热息痛 联用时不需要进行剂量调整。

阿托伐他汀

利拉鲁肽对阿托伐他汀单次给药40mg之后的总体暴露没有产生具有临床意义 的改变。因此,阿托伐他汀与本品联用时不需要进行剂量调整。在利拉鲁肽 的作用下,阿托伐他汀的峰浓度(Cmax)降低了38%,而中位达峰时间(tmax)从1 小时延长至3小时。

灰黄霉素

利拉鲁肽不会改变灰黄霉素单次给药500mg之后的总体暴露。灰黄霉素的峰 浓度(Cmax)增加了37%,而达峰时间(tmax沖位数未发生变化。灰黄霉素和其 他低溶解度和高渗透性的药物与本品联用均不需要进行剂量调整。

地高辛

单次给予地高辛1mg同时合用利拉鲁肽可使地高辛的AUC降低16%,C降低 31%。(从1小时延长至1.5小时。基于上述结果,无需调整地高辛给药剂量。 赖诺普jEif

单次给予赖诺普利20mg同时合用利拉鲁肽可使赖诺普利的AUC降低15%, C降低27%。达到赖诺普利峰浓度的中位(从6小时延长至8小时。基于上 述结果,无需调整赖诺普利给药剂量。

口服避孕药

单次给予一种口服避孕药之后,利拉鲁肽分别使乙炔雌二醇和左炔诺孕酮的 峰浓度(Cmax)降低了12%和13%。利拉鲁肽使两种成份的达峰时间(tmax)皆延 长了1.5小时。对乙炔雌二醇或左炔诺孕酮的总体暴露没有产生具有临床意义 的影晌。因此,联用利拉鲁肽预期不会影晌口服避孕药的避孕效果。

华法林和其他香豆素衍生物

尚未进行任何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接受华法林或其他香豆素衍生物治疗的患者开始接受本品治疗后,推荐进行更为频繁的INR(国际标准化比值)监测。

尚未对本品与胰岛素联用进行评价。

配伍禁忌

添加至本品的物质可能会导致利拉鲁肽的降解。在未进行配伍禁忌研究的情 况下,本品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
临床试验:

临床疗效

5项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本品控制血糖的效果进行了评价。与安慰剂 相比,本品治疗可使糖化血红蛋白A1c)、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产生 具有临床和统计学意义的改善。

这些研究共入选了3978例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受试者(2501例受试者接受 了本品治疗),其中53.7%为男性,46.3%为女性,797例受试者(508例接 受本品治疗)的年龄>65岁,而113例受试者(66例接受本品治疗)的年龄 >75岁。另一项开放、随机、对照研究对本品与艾塞那肽进行了比较。

血糖控制

表2是一项为期52周关于本品单药治疗经过饮食和运动或一种口服抗糖尿病药 物(OAD)血糖控制不佳受试者的临床试验结果。

表2本品单药治疗糖尿病受试者52周临床试验结果

在持续26周的试验中,与安慰剂相比,本品与二甲双胍、格列美脲或二甲双 胍加罗格列酮联用可使患者的HbA^$现持续的降低,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001)(见表3和表 4)。

表3本品与二甲双胍联用和本品与格列美脲联用两项为期26周临床试验结果

与格列美脲相比,本品单药治疗52周可使HbA1c显著降低(P<0.0014)并作用持久。

图3本品用于既往接受饮食和运动控制血糖的患者时,HbA1c水平降低至7% 以下且持续12个月

基线HbAk超过9.5%的患者接受本品单药治疗后HbAk平均降低了2.1%,而在 联合用药研究中接受本品的患者HbAk的平均降低程度为1.1-2.5%。

HbA1c标的患者比例

经过52周的治疗后,本品单药治疗达到HbA1c<7%的患者比例显着高于接受格 列美脲治疗的患者,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7)。经过26周的治疗 后,接受本品与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或二甲双胍加噻唑烷二酮联合治疗的 患者中达到HbA1c%的比例要显着高于接受上述药物单药治疗的患者, 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

在所有为期26周的联合用药研究中,本品作为联合用药而非替代治疗时,均有更多的受试者达到HbA1c

空腹血糖

本品单用或联合一种或两种口服抗糖尿病药物治疗后可使空腹血糖降低13-43.5mg/dl(0.72-2.42mmol/l)。这种降低在治疗的前两周内即可观察到。

餐后血糖

本品可使三餐后血糖均降低,降幅为31-49mg/dl (1.68-2.71mmol/l)。

β细胞功能

裉据稳态模型P细胞功能指数(HOMA-B)和胰岛素原/胰岛素的比值等检测方 法,有关临床研究结果提示,本品可以改善p细胞功能。在使用本品治疗52周 后,在2型糖尿病患者亚组中(N=29)证实其可以改善第1和第2时相分泌。

体重

本品单药治疗52周后可以观察到持续的体重减轻。

本品与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格列美脲或二甲双胍+罗格列酮联用时也可在整 个研究期间观察到1.0kg至2.8kg的体重减轻。

基线时体重指数(bmi)越大的患者,体重减轻的程度越大。

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体重的降低与呕吐的发生无关。

本品与二甲双胍联用可使内脏脂肪组织减少13-17%。

血压

在整个研究期间,与基线相比,本品可使收缩压自基线平均降低2.3至6.7mm Hg;与活性对照相比,本品可使收缩压降低1.9至4.5mmHg。收缩压的降低 出 现在体重减轻之前。
毒理研究:

遗传毒性:

遗传毒性研究数据显示,利拉鲁肽对人体没有特殊危害。

生殖毒性:

动物研究并未显示出利拉鲁肽会对生育力会产生直接的有害作 用,但是在最高剂量下会轻度增加早期胚胎的死亡率。孕中期给予利拉鲁肽 可以导致母体动物体重下降和胎仔生长减慢,并伴有意义不明的大鼠肋骨及 家兔骨骼变异。大鼠接受利拉鲁肽后新生仔鼠的生长减慢,且高剂量组在断 乳期后此效应仍然存在。尚不清楚新生仔鼠生长减慢系因为直接GLP-1效应 导致新生仔摄取母乳量减少,或者因为热量摄取减少导致母乳产量下降所致。

致癌性:

在大鼠和小鼠为期2年的致癌性试验中观察到非致死性的甲状腺C细 胞肿瘤。在大鼠中,未观察到未见不良反应的剂量水平(NOAEL)。猴在接 受20个月的给药后未观察到这些肿瘤。在啮齿类动物中的这些发现系一种非 遗传毒性的、GLP-1受体介导的特定作用所致,啮齿类动物对该作用尤为敏 感。此作用与人体的相关性可能较低,但是不能完全排除。未发现其他与给 药相关的肿瘤。
生产企业:
丹麦诺和诺德公司
药物分类:
抗糖尿病药物
相关药品:

格列吡嗪控释片
那格列奈片
沙格列汀片
磷酸西格列汀片
阿卡波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