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维生素D缺乏症的预防与治疗。如:绝对素食者、肠外营养病人、胰腺功能不全伴吸收不良综合征、肝胆疾病 (肝功能损害、肝硬化、阻塞性黄疸)、小肠疾病 (脂性腹泻、局限性肠炎、长期腹泻)、胃切除等
用于慢性低钙血症、低磷血症、佝偻病及伴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骨软化症、家族性低磷血症及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术后、特发性或假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的治疗。
维生素D2可用于治疗急、慢性及潜在手术后手足搐搦症及特发性手足搐搦症
治疗低钙血症前,应先控制血清磷的浓度,并定期复查血钙等有关指标;除非遵医嘱,避免同时应用钙、磷和维生素D制剂。血液透析时可用碳酸铝或氢氧化铝凝胶控制血磷浓度,维生素D2疗程中磷的吸收增多,铝制剂的用量可以酌增。
由于个体差异,维生素D2用量应依据临床反应作调整。
对诊断的干扰:
维生素D2可促使血清磷酸酶浓度降低,血清钙、胆固醇、磷酸盐和镁的浓度可能升高,尿液内钙和磷酸盐的浓度亦增高。
下列情况应慎用:
动脉硬化、心功能不全、高胆固醇血症、高磷血症;对维生素D高度敏感及肾功能不全;非肾脏病用维生素D2治疗时,如患者对维生素D2异常敏感,也可产生肾脏毒性。
疗程中应注意检查血清尿素氮、肌酐和肌酐清除率、血清碱性磷酸酶、血磷、24小时尿钙、尿钙与肌酐的比值、血钙 (用治疗量维生素D2时应定期作监测,维持血钙浓度2.00-2.50mmol/L)。以及骨X线检查等。
含镁的制酸药与维生素D2同用,特别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可引起高镁血症。
巴比妥、苯妥英钠、抗惊厥药、扑米酮等可降低维生素D2的效应,因此长期服用抗惊厥药时应补给维生素D,以防止骨软化症。
降钙素与维生素D2同用可抵消前者对高钙血症的疗效。
大量钙剂或利尿药与常用量维生素D2并用,有发生高钙血症的危险。
洋地黄与维生素D2同用时应谨慎,因维生素D2可引起高钙血症,容易诱发心律失常。
大量的含磷药与维生素D2同用,可诱发高磷血症。
9,10-开环麦角甾-5,7,10(19),22-四烯-3β-醇。
分子式:C28H44O
分子量:39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