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马西平缓释胶囊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卡马西平缓释胶囊
英文名称:Carbamazepine Sustained Release Capsules
商品名称:粒珍
成份:
卡马西平
适应症:
  1. 癫痫

    1. 局部发作。

      伴随复杂的综合症状。

      伴随简单的综合症状。

    2. 具有强直阵挛性的原发性或继发性癫痫发作。

    3. 综合性癫痫发作。

  2. 躁狂,以及预防躁狂抑郁失调。

  3. 由多种硬化症而引起的自发性三叉神经痛和三叉神经痛;自发性舌咽神经痛。

用法用量:

癫痫

  1. 成人:最初剂量为100~200mg,每日1次或2次,然后逐步增加至最佳剂量为止(通常为400mg,每日2~3次)。对某些患者,所需剂量可达到每天1600mg,或2000mg。

  2. 儿童:以每公斤体重剂量10~20mg计算,每日服用量为:

    年龄 用法用量
    12个月 每日100~200mg
    1~5岁 每日200~400mg
    6~10岁 每日400~600mg
    11~15岁 每日600~1000mg

    可分几次服用。

    4岁或4岁以下儿童推荐剂量,开始为每日20~60mg,然后每隔1日增加20~60mg。超过4岁的儿童,开始剂量为每日100mg,然后每周增加100mg。

三叉神经痛

初始剂量为每日200~400mg,然后再逐步增加至疼痛消失为止(通常是每次200mg,每日3~4次),此后再逐步减少到最低的可维持疗效的水平。对老年患者,推荐剂量是开始为100mg,每日2次。

躁狂症和预防

剂量范围:每日400~1600mg,通常剂量为400~600mg,分2~3次服用。对急性躁狂症,剂量应适当地迅速递增。至于预防躁狂-抑郁失调,剂量应逐步增加,以确保得到最佳耐受性。
不良反应:
  1. 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视力模糊或复视。

  2. 较不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或Stevens-Johnson综合征或中毒性皮肤反应如荨麻疹、瘙痒或皮疹,行为改变;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综合征;精神混乱,不安;持续头痛;严重恶心呕吐;异常嗜睡,无力;系统性红斑狼疮样综合征。

  3. 罕见的不良反应有:腺体瘤或淋巴腺病;老年人和有心脏传导系统损害的患者在应用卡马西平时偶有产生心律失常或心脏房室传导阻滞或心动过缓;血质不调或骨髓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毒;过敏性肝炎;低血钙症,卡马西平直接影响骨代谢,可导致骨质疏松;肾脏毒性或急性肾功能衰竭;感觉减退或周围神经炎;急性尿紫质病;栓塞性脉管炎。

  4. 本品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随着血药浓度的增高(大于8.5~10μg/ml)而增高。

禁忌:
  1. 对本品或结构上类似药物(例如三环类抗抑郁药)过敏者。

  2. 有房室传导阻滞、急性间断性卟啉症病史,以及骨髓抑制等病史者。

注意事项:
  1. 本品能通过胎盘,孕妇用药可能与胎儿畸形有关。

  2. 本品能随乳汁分泌,约为血药浓度的60%,哺乳期妇女不宜应用。

  3. 老年病人对本品敏感者多,可引起精神错乱或激动不安、焦虑、房室传导阻滞或心动过缓。

  4. 对诊断的干扰:可使血尿素氮、丙氨基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血清胆红素、尿糖、尿蛋白含量测值升高;甲状腺功能试验值降低;血钙浓度降低。

  5. 下列情况应慎用:乙醇中毒、心脏损害、冠状动脉病、糖尿病、青光眼、对其他药物有血液方面不良反应史的病人。肝病,因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以及其他内分泌紊乱,如垂体功能低下或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所引起的低血钠症可能加剧。

  6. 用药期间注意随访检查:血细胞计数,包括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以及血清铁检查,在给药前检查一次,治疗开始后经常复查达2~3年;尿常规;血尿素氮;肝功能试验;眼科检查;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测定。

FDA妊娠药物分级:
药物相互作用:
  1. 由于卡马西平诱导肝单胺氧化酶系统,本品可减少甚至消除某些药的活性。如氧异安定、氯硝安定、乙琥胺、扑痫酮、丙戊酸、三唑安定、皮质甾醇、环孢菌素、地高辛、强力霉素、氟哌啶醇、丙咪嗪、美沙酮、口服避孕药、茶碱、口服抗凝血剂。应测定相应指标,调整剂量。

  2. 与对乙酰氨基酚合用,尤其是单次超量或长期大量,肝脏中毒的危险增加,后者的疗效降低。雷米封的伴随治疗将引起毒肝性增大。

  3. 下列药物可增加血浆中卡马西平的浓度:红霉素、三乙酰竹桃霉素、交沙霉素、雷米封、戊脲胺、硫氮?酮、右旋丙氧酚、乙氧苯氧甲吗啉、氟苯氧丙胺、甲氰咪胍、乙酰唑胺、炔羟雄烯唑、去甲丙咪嗪。由于血浆卡马西平浓度的提高,导致了有害反应的出现,应按规定的血浆浓度调节卡马西平的剂量。

  4. 与氯磺丙脲、氯贝丁酯、去氧加压素、赖胺加压素、垂体后叶素、加压素等合用,可加强抗利尿作用,合用的各药都需减量。

  5. 与碳酸酐酶抑制剂合用,出现骨质疏松的危险性增加,出现早期症状时碳酸酐酶抑制剂即应停用,必要时给予相应的治疗。

  6. 氟哌啶醇、洛沙平、马普替林、噻嗪类或三环类抗抑郁药可增强卡马西平对中枢神经的抑制,降低惊厥阈,从而降低抗惊厥药的疗效,需调整用量以控制癫痫发作。

  7. 锂可降低卡马西平的抗利尿作用。某些伴随治疗的利尿剂可引起血钠过低。

  8. 与单胺氧化酶(MAO)抑制药合用时,可引起高热或(和)高血压危象、严重惊厥甚至死亡,两药应用至少要间隔14天,当卡马西平用作抗惊厥时,MAO抑制剂可改变癫痫发作的类型。

  9. 卡马西平可以降低诺米芬辛的吸收并加快其消除。

  10. 卡马西平可降低酒精耐受性,因此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免饮酒。

毒理研究:

遗传毒性:

本品细菌和哺乳动物遗传毒性研究结果均为阴性。

生殖毒性:

本品可以对胎儿造成致命伤害,流行病学数据表明,妊娠期间使用本品可能导致胎儿的脊柱裂等先天畸形。因此育龄妇女服用本品时,应权衡本品的治疗效果和对胎儿的危害。如果在妊娠期间用药或在用药期间怀孕,本品可能对胎儿造成危害。

在生殖毒性研究中,大鼠经口给予本品剂量为人日推荐最高剂量(1200mg/人)的1.5-4倍时(按体表面积折算)出现不良反应。致畸试验中大鼠给予本品剂量250mg/kg时,2/135只子代动物出现肋骨弯曲;剂量达650mg/kg时,4/119只子代动物出现其它畸形。围产期试验中,亲代动物给药剂量200mg/kg时,哺乳期子代动物体重不增长。卡马西平及其环氧代谢产物可进入哺乳期妇女的乳汁,浓度大约为母体血药浓度的50%。由于本品可能使婴儿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应慎重考虑其对母亲的治疗意义,以决定停止哺乳或停止用药。

致癌性:

Sprague-Dawley 大鼠分别连续2年给予本品25、75和250mg/kg/天(按体表面积折算,低剂量大约为人每日最高用药剂量的0.2倍)时,雌鼠肝细胞肿瘤和雄鼠良性睾丸间质细胞瘤的发生率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因此可认为卡马西平对Sprague-Dawley大鼠具有致癌性,但目前仍不清楚此试验结果与人体的相关性。
化学成份:

化学名称为:5H-二苯并[b,f]氮杂-5-甲酰胺

分子式:C15H12N2O2

分子量:236.27
生产企业:
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药物分类:
抗癫痫和抗惊厥药
相关药品:

异戊巴比妥片
奥卡西平片
扑米酮片
苯妥英钠片
卡马西平缓释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