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它抗生素一样,本品需要根据从患者的菌株分离结果或流行病学标准得到的细菌敏感性资料使用。
本品通常在以下情况的治疗有效:
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窦炎,中耳炎,咽炎,喉炎。
下呼吸道感染:如急性和慢性支气管炎,脓胸,肺脓肿,肺炎,支气管扩张。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如蜂窝组织炎,伤口感染。
盆腔感染:如妇科感染,产后脓毒症。
泌尿系统感染:如膀胱炎,菌尿症。
口腔感染:手术用药。
严重系统性感染:如腹膜炎,骨髓炎。应根据医生的判断标准和患者的个体需要调整剂量。建议剂量如下:
成人和12岁以上儿童:本品500mg片,每日没8小时1片。
根据肾功能损害情况,调整剂量和用药间隔。
建议:
在推荐剂量下,药物有很好的耐受性。但对少数患者,亦有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副反应发生。有如下情况报道: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泻,消化不良和上腹疼痛
过敏反应: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斑丘疹,罕见过敏性休克
间质性肾炎
血液系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嗜酸粒细胞减少症,贫血和血小板功能异常
口腔或其它部位念珠菌病,是一种细菌症的表现
个别病例出现Stevens-Johnson综合症和多形性红斑
偶有伪膜性肠炎的病例报道
对青霉素和/或头孢菌素有过敏病史者。
对以下患者,需仔细考虑利益一风险比:
胃肠功能紊乱,特别是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回肠炎或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据报道,在应用青霉素的患者中有高的发疹率)。对某一种青霉素不能耐受的患者也不能耐受其它类型的青霉素。对头孢菌素,Cephamicine、灰黄霉素或青霉胺不能耐受者,同样也不耐受青霉素。已有报告,应用青霉素治疗时出现严重或偶尔致命性(过敏)超敏反应。此类超敏反应更倾向发生于有青霉素过敏史或有多种过敏原过敏史的患者。也有一些报告,伴有过敏史的患者应用头孢菌素后出现了严重反应。
应用青霉素治疗前,必须了解患者以往对上述药物、头抱菌素或其它过敏原的过敏史。应用本品时,一旦发生任何过敏反应,必须立即停止使用该药并给予适当的治疗。严重的过敏反应需要立即应用肾上腺素治疗,同时给氧、静注类固醇并保持呼吸通畅,包括气管内插管。
假膜性结肠炎病例几乎都与抗菌素,包括β-内酰胺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结合物的应用有关。但其严重程度有所不同,有些患者会很严重。所以,对于使用抗菌素后出现腹泻的患者,考虑到这种疾病诊断是重要的。
应用本品治疗的患者有可能出现霉菌或其它病原体的特异性感染。一旦出现特异性感染(通常包括假单胞菌或假丝酵母),必须立即停用本品,并给予适当的治疗。
治疗中可能观察到肝转氨酶,主要是血清谷草转氨酶(SGOT)升高。
可见一过性的雌三醇和雌酮结合下降,或血浆雌三醇浓度降低;因此对于应用包含雌激素的药物进行治疗和孕前的患者,可考虑选择性地使用避孕药。
如需长期用药,应进行肝肾功能监测。对于肾衰患者,应调整剂量(见上文)。对有过敏史(如:哮喘,湿疹和发热)和血液病病史的患者应严加控制。
合并使用青霉素可引起甲氨蝶呤清除率降低,从而显著增加其毒性。
和所有药物一样,在安全性未被确立以前,本药品不推荐用于妊娠和哺乳期。根据其潜在的临床相关问题,可能存在下列药物相互作用或有关问题:
丙磺舒:丙磺舒降低肾小管分泌阿莫西林,同事使用阿莫西林和丙磺舒,可升高阿莫西林的血药浓度。
甲氨蝶呤:合并使用青霉素可引起甲氨蝶呤清除率降低,从而可能增加其毒性。
羧苯磺丙胺:同时与青霉素应用,本药可减低肾小管分泌青霉素,导致其血浓度增加和延长,并延迟其排泄半衰期而增加毒性。
然而,青霉素与本药可间时应用治疗性传播疾病(STD),以延长抗生寨在血清和组织中所需的高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