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科室简介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原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超声科是国内最早开展超声诊断的单位之一,1986年成为独立的科室,1996年底进一步改组为目前的超声科,主要从事腹部脏器、浅表组织、小器官、外周血管等部位疾病的检查和诊断。

    科室现有工作人员24人,其中教授1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7人,住院医师6人,其余为技术工作人员,包括1名负责计算机及网络的工程师。

    业务发展方面 1962年开始A型超声诊断,1978年开始B型超声诊断,1993年开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目前检查种类包括常规体表检查、高频超声检查、经直肠腔内超声、术中超声检查、腹部及浅表器官的超声介入下的诊断与治疗、超声聚焦刀等,近5年来,每年检查人次以10%速度递增,目前达到10万次以上,诊断水平处于全国先进水平,是四川及西南地区超声疑难疾病的诊断中心。        设备方面:拥有超声诊断仪器13台,均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具备B型超声、M型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经直肠彩超、术中超声、腹腔镜超声等功能。目前科室已在西南地区首先实现超声数字化网络,主要设备均已进入超声PACS。        教学方面:从1978年开始参与培养研究生,从1986年起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共培养研究生8名,有在读研究生5名,与其他科室共同培养研究生约10名。进行医学影像专业(超声专业)住院医生5年标准化培养训练,承担非影像专业住院医师的超声轮转。承担临床医学硕士、本科生及医学技术系等专业的超声专业教学任务。每年接受进修医师约50名。        科研方面:承担多项各级课题,作为课题负责人获得:四川省科委1项,校青年科学基金1项,校CMB项目一项;作为主研人员参与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四川省卫生厅1项,四川省科委1项。获得一项四川省省政府一等奖,一项四川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参编学术专著5本,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是四川乃至西南地区超声科研、教学及继续教育的中心。担任《实用超声医学杂志》主编1人、编辑2人;《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编辑1人。社会学术兼职:中华医学会超声学会常务委员;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国影像技术研究会理事;四川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名誉会长、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四川分会超声专委会常务委员;四川声学会理事;成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成都分会超声专委会常务委员。其中黄承孝教授1993年起领取国务院特殊津贴,1998年获中国超声诊断事业突出贡献奖。

主治
医生列表
杨裕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