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核医学(nuclear medicine)是研究核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也可定义为应用放射性核素或核射线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学科。核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医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核医学与医学其它学科相比,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从1896年贝可勒尔(Becqurel)首次发现放射现象至今只有100余年的历史。

    核医学在临床上的应用包括脏器或组织影像学检查(如心肌显像、全身骨显像等)、脏器功能测定(如甲状腺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等)和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治疗(如131碘治疗甲亢、131碘治疗甲状腺癌、89锶治疗骨转移癌)。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核医学科创建于1958年,是国内最早建立的核医学科之一。分别于1978年、1993年成为核医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点。1995年,成为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建设项目实施单位,并于2001年再次获得该项目的资助。1995年成为四川省核医学重点实验室。核医学科常年开设了甲亢、甲癌、骨肿瘤专科门诊,拥有符合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标准、国内一流、床位数最多的正规核素治疗病房。科室现有工作人员36人(其中在职人员18人、合同制人员13人、离退休返聘人员5人),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4名,中级职称6名、初级及其它17名。90%以上的教师出国留学或进修,其中博士导师3名,硕士导师5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本学科已成为亚专业设置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学术梯队结构合理、发展方向明确并具有特色的学科,是国内最主要的核医学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现为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和四川省核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1.稳定持久独具特色的科研方向  受体显像及受体介导靶向治疗、基因显像和基因转染介导放射性核素治疗、甲状腺疾病及骨肿瘤的放射性核素治疗,既有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基础研究,又有实用性很强的临床应用性研究。建立了分子核医学、受体分析、化学合成、动物体内实验和放射性药物临床药理实验室。围绕以上研究方向,共申请获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项、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重点建设项目2项、国家科委1035工程1项、其它国家和部省级科研课题15项。获省、部级成果奖8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仅2003年发表的论文就有10篇被SCI收录。

    2.大力开展甲亢、分化型甲状腺癌和骨肿瘤的核医学治疗  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已建立了一整套独特的疗效极佳的131I治疗甲亢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方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研制成功治疗骨肿瘤的153Sm-EDTMP,大量患者治疗结果说明其有效率在90%以上,这一成果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提倡并推广“诊断与治疗并重的核医学发展策略”,产生较大影响,有力地推动了核医学学科发展。

    3.核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之一  承担了博士、硕士、本科生的教学任务。还是卫生部培养核医学专业临床医生的进修基地。已为全国的兄弟院校和医院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材,其中多数已成为核医学专业的负责人或骨干。连续举办6届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核素治疗学习班”,全国700多人次参加,为推广普及核素治疗作出贡献。

    4.团结、奉献、继承、创新,已成为科室文化的核心内容  崇尚学术、追求卓越,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老、中、青”、“医、护、技”、“高、中、低(职称或学历)”,良好融洽的人际关系,互助协作的工作环境,增强了学科的凝聚力,使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成为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平台。坚实的工作基础、雄厚的技术力量、创新的发展思路和模式,提高了学术水平和规模效益、扩大了学术影响力。我科的一批中青年教师已经成为全国、全省和中国西部地区本专业学术舞台上最活跃的中青年专家。

    主  任:  李  林  教授     副主任:  邓候富 教授     通信地址:四川成都外南国学巷37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核医学科,610041。

主治
放射性肾炎 放射性心脏损害 放射病 辐射性白内障 帕金森病 
医生列表
李林欧晓红田蓉张锡英范成中于南莫廷树王全林邓候富管昌田谭天秩匡安仁潘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