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nbsp神经病学在临床医学领域中是属于新兴的学科,过去的20年中,随着神经科学中的基础领域和神经影像学突飞猛进的发展,神经病学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上世纪最后的10年被誉为“脑的10年”,对于生命科学而言,21世纪无疑是神经科学的世纪。神经系统疾病必将会给本世纪的社会与人类、基础与临床医学科学带来的巨大的挑战。     &nbsp我院神经科是我国老一辈著名神经病学家朱汉英、高雁、李大年等学术先辈创建的,科室成立已有50年历史,教研室建设也有40年的经历,为1978年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属于国内神经病学界历史最悠久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单位之一。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特别是近年来,在学科带头人迟兆富教授的领导下,从学科整体水平的综合实力来看,处于国内上游水平,某些方面研究在国内处领先地位。由于有一批临床经验丰富的老专家常年奋战在临床第一线,在华东和山东地区临床神经学方面有口皆碑,一直都享有盛誉。目前该学科点已形成了四个具有特色和优势的主攻研究方向。  一、癫痫发病机理研究     &nbsp迄今为止国内外在关于癫痫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方面仍存着很多问题。近10年来,该科在迟兆富教授的带领下,从这两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研究,对有关癫痫发病机理的基础研究(脑功能控制与反馈机制的研究)以及临床研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工作,如癫痫的免疫机制,生化机制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面的研究,已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近几年曾进行和完成了多个专题的研究,例如在癫痫发病机制方面,利用点燃大鼠模型,探索癫痫的形成与痫性发作敏感性持久存在的机制,为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目前已开展了“戊四氮点燃大鼠模型海马的变化”、“癫痫发作后NO、NO合酶及相应氨基酸的变化”、“癫痫患者T细胞亚群和外周血细胞因子的测定及基义”、“谷氨酸和GABA转运体在慢性点燃中的作用研究”等多项基础研究,在此基础上,又开展了癫痫药物的临床。多年来,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一起,借鉴在美国学习的经验,开展了皮层电极、皮层下电极监测顽固性癫痫病灶切除的临床工作,并利用切除的病灶开展了顽固性癫痫多药耐药基因的研究,该研究成果已获山东省科学进步三等奖。近年来随着MRI、SPECT、流式细胞仪、神经病理学、神经免疫学技术的应用,我们已在“癫痫免疫学”等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今后我们在对癫痫的病因、发病机制研究的基础上,将同时在临床上对癫痫的防治进行新的探索。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在其它发作性疾病如“儿童交替性偏瘫”是国内首次报告。  二、神经肌肉病病理及发病机制研究     &nbsp80年代初期,李大年教授率先组织创建了山东省首家神经病理研究室,并开展了脑剖检和脑活检病理诊断技术,此后在焉传祝、吴金玲、刘淑萍等教授的积极参与下又陆续开展了肌肉组织化学、酶组织化学和电子显微镜技术,成功地建立了冷冻肌活检标本库、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DNA库和分子病理诊断系统。20年来,该实难室在李大年教授的指导下,共完成脑尸检30余例,肌肉活检700余例,周围神经活检60余例,皮肤活检20余例,冷冻储存肌活检标本400余例,DNA库储存标本100余例,其中包括5个颇具研究价值的病理技术对多种疑难病例进行了病里诊断,包括急性多发性硬化、结核性脑膜炎、肌阵孪性癫痫、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无菌性脑膜炎、缺氧性脑病、格林巴利综合征、线粒体脑肌病、脂质沉积性肌病、糖原累积极性肌病、类固醇肌病、包涵体肌病、先天性肌病、舞蹈病-棘红细胞增多症、系统性血管炎、缺血性周围神经病、多发性肌炎、皮肌炎、肌营养不良症和脊髓性肌萎缩。在病理机制研究方面,先后完成了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组织病理定量和超微结构研究、神经肌肉肌病患者肌红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神经源性肌萎缩的肌肉病理定量研究、癫痫持续状态脑损伤的病理机制研究、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病理机制研究、系统性血管炎的病理和免疫机制研究、代谢性肌病的超微病理诊断研究。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得山东省科学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三、脑血管病研究     &nbsp我院神经内科从建科以来,先后在朱汉英、高雁、李大年、郭福堂、刘梅仕教授的带领下,全面系统的开展了脑血管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参与了全国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参加了全国脑血管的超早期诊断与治疗研究,现主持开展了山东省多中心的超早期诊断与治疗研究及综合防治研究。近5年来,在韩恩吉、郭洪志、周盛年教授等学术骨干的积极工作下,在脑血管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学术地位居国内领先水平。例如:阿司匹林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关检验结果意义的评估;红细胞免疫功能在老年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中作用的初步研究;急性脑血病并发多器官衰竭时对神经内分泌功能的研究,脑血管病患者免疫状态的研究等,近年来率先在国内从事脑缺血及再灌流损伤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前沿基础研究,其有关工作进展已进入国内的前列,在国内同行中居于领先地位。现有我科多人掌握了常用的脑缺血动物模型制作、部分人掌握了神经细胞培养的技术方法,并且通过这些方法已初步证实了在脑缺血模型的脑组织中和氨酸诱导的原代培养的神经细胞中存在有部分凋亡研究和神经分子生物学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的新方法和新技术。  四、老年性和血管性痴呆的研究     &nbsp近10年来,朱汉英、高雁、李大年、郭福堂教授一直重视老年性痴呆的研究,先后培养并派出韩恩吉,陆伟、郭斌等多位教授或研究生到美国或日本研究老年性痴呆,他们回国后相继开展了大量工作,在AD病人的APOE基因分型、海风藤抑制APP基因表达、海风藤拮抗剂、AP诱导的胞浆内钙离子升高及细胞凋亡等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研究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95年以来在著名期刊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其中海风藤的研究获得了1999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另外,我们经过对多发性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痴呆、深穿支动脉梗死和皮层支动脉梗死的患者血清Lp(a)和其他脂蛋白成分的测定与分析,探讨其与各类脑梗死痴呆的关系,在国内外首次发现Lp(a)、APOB100是脑梗死发生痴呆的重要危险因素,此研究成果已被同行专家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近五年来,以韩恩吉、郭洪志等教授为首的课题组,已先后承担了国家卫生部、山东省“九五攻关”、山东省科委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获得经费资助40多万元,在以住研究的基础上又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根据梗死痴呆病人血清Lp(a)及其他脂蛋白成分的研究成果,进而开始了通过药物与饮食干预,从动物实验到临床治疗的研究,为痴呆疾病的治疗开创了新思路。尤其是韩恩吉教授在海风藤治疗AD实验研究方面,在细胞模型实验成功的基础上,对海风藤有效成分的提取研究已被国家中医药局立项资助,动物长、短毒理实验的工作已取得初步进展,此项研究若获成功,将为中药走进国际医药市场开辟广阔前景,该项目已获得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产资助。  
主治
癫痫 头痛 头晕 重症肌无力 失眠 多发性硬化 脑供血不足 运动神经元病 脑炎 痴呆 
医生列表
许军李明欣刘仕梅曹克湧王淑贞曹丽丽王彩英韩恩吉徐广润张东君吴伟李怡郭斌王翠兰麻琳刘爱芬李大年韩丹春郭洪志郭春妮崔才三赵庆胜周盛年刘艺鸣迟兆富郭福堂于贤成焉传祝吴金玲于素贞刘学伍刘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