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专科成立以来,坚持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兼顾,各项指标均达到较高水平。现有专科人员9人,固定床位18张,占全院床位的10%,学术带头人为副主任医师,收治病人近900人次,总有效率95%,研制出独特制剂偏瘫灵胶囊、偏瘫治疗衣、偏瘫渗透液,设备有偏瘫康复治疗仪,《荣脑益寿宁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已通过省级专家鉴定。撰写了《伸筋祛瘀汤为主治疗急性脑梗塞45例临床观察》见《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7年3月第三期,《中风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观察》见《中国医药论坛》2007年6月第六期。专科人员形成了以副主任医师为主的三级学术水平梯队。
一、加强专科建设,实施科学管理 医院专科领导小组及分管院长负责中风专科的指导工作,定期检查、考核,召开工作会议,研究专科建设,促进专科健康发展,争取三年内建成济南市乃至山东省中风专科治疗中心。
中风专科由副主任医师为学术带头人,带领高年资医师、主治、住院医师及护师组成,熟练掌握中风(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了解国内(外)本病的发展动态,建立完善的中风诊疗常规,包括药物治疗、理疗、针灸、微循环观察等。推广新药物的应用,同时,研制代表本专科特色的制剂,进行药理、毒理、动物实验,对制剂进一步精练提取,保证药物的有效成分和临床疗效。加强中风专科设备仪器、用药、病案管理,实行科学化管理,应用微机进行统计、评分、预测疾病的发展和转归。 成立中风治疗中心,建立卒中单元(卒中单元是一个针对急性卒中病人的诊断、治疗、护理、营养、康复、心理治疗和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独立的或相对独立的综合性病区,是一种全新的病房管理模式)。不仅对中风急症、新发病,而且还要对后遗症的治疗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中风病的急救、疗程、用药、预后、随访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使中风专科再上一个新台阶,达到省卫生厅的要求,争取年年出成果,月月见成绩,突出专科优势,带动其他专科的发展。在原中药剂型的基础上,开发研制新剂型、新品种,例如:针对混合型中风研制“双复散”,完善偏瘫康复衣、中药浸剂透皮疗法、中药熏蒸疗法、中药脐疗针灸等,发挥综合治疗的优势。对于中风急症,根据不同病情,采用介入治疗(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降纤等治疗;以及石氏中风单元疗法(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针刺法)。
建立绿色通道:从卒中病人的就诊、CT诊断、外科血肿清除术或静脉溶栓治疗,到转入重症监护室或早期康复,都是分秒必争,为病人羸得了宝贵的手术时机和溶栓时间窗(起病6小时内,最好3小时内),形成了从急诊、门诊到病房,从诊断到治疗,从急救处理到康复保健的一条龙的绿色生命通道服务。卒中病人入院做CT等有关检查和诊断后,经过神经外科、内科等治疗后,进入重症监护治疗时,中医药要适时介入。尤其在早期康复阶段,可采用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和传统康复、现代康复手段,如针灸、穴注、拔罐、药枕、敷贴、外洗、灌肠等。针对中风不同证型,研制了偏瘫化痰丸(汤、胶囊)、偏瘫平肝丸(汤、胶囊)、滋肾丸(汤、胶囊)、偏瘫祛瘀丸(汤、胶囊),即(中风Ⅰ号、Ⅱ号、Ⅲ号、Ⅳ号)。中风专科遵循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原则,提出中风病的病因病机为阴虚风动,瘀阻脑络,创制了滋阴熄风、祛痰通络的伸筋祛瘀汤应用于临床。运用中药汤剂、丸剂及针灸、推拿等方法,结合现代医学技术、康复技术预防、治疗中风病。中医治疗率门诊为87.5%,病房为90%,门诊量占全院门诊量的12.5%,其中外埠病人占11.6%。中风专科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康复的综合疗法,治疗中风病,在群众中具有良好信誉,据调查,群众满意度达92%。 及早介入康复治疗:卒中病人的康复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卒中病人的致残率、病死率、复发率。康复治疗就是恢复病人身体各系统器官功能、精神活动、工作能力及参与正常社会生活的能力。成立了康复护理的质量控制(QC)小组,确保卒中病人的功能锻炼认识和掌握程度达95%以上,而且经康复医生、护士长、护理人员及QC小组成员讨论,把卒中病人的康复训练纳入岗位责任制内容,加强康复质量控制,进行康复质量评比。心理治疗是卒中单元的重要内容。中风病人心理变化程度比其他疾病病人更为严重,会出现震惊、抑郁、对抗、愠怒、焦虑等心理改变,严重影响病人的康复,必须高度重视。卒中单元的心理辅导、心理治疗应不间断。
二、提高理论素质,优化专科设施 中风专科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的理论,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通过报刊、杂志、录像、外出学习,请专家讲座等,了解国内外中风病(脑血管疾病)的诊疗动态,吸取先进技术知识,并深入钻研中医古籍,整理古代文献中关于中风的资料,不断探索,推陈出新,开辟治疗新途径。设立中风专科病房,完善各项设施,满足病人需要,合理安排床位,有利于病人的治疗、康复功能锻炼,固定床位18张,能使病人达到生活自理的目的。壮大中风专科医护队伍,既注重现有人员的培养,又要及时选取有责任心、工作能力强的医护人员加入到中风专科。承担下级医院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定期举办学习班,培养进修生,使他们了解中风病的发病、急救、治疗、康复等知识,有利于病人的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减轻并发症,减少疾病对病人的功能障碍。 目前我院有先进的双螺旋CT、血流变仪、经颅多普勒、自动血生化仪、电麻仪,康复器材及康复中心。需购置脑血管病治疗仪、XG--8型媒体提微循环检测仪。医院保证优先投入专科专项经费,使设备正常运行。
三、重视人材培养,加大科研研究 学术带头人由(副)主任(中)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担任,了解国内外中风病(脑血管病)的诊治发展动态,定期参加国内外中风病学术交流与研讨,并且利用中医中药促进中药剂型改革,研制更多的疗效可靠的新品种及新剂型,并用于临床。在理论上、技术上给中风专科的全面性指导,使其在技术到人员上全面迅速、健康的发展。注重发展中风专科的技术集技能,组织专科技术人员学习理论技术知识,传达国内外动态,定期临床查房,进行业务指导,提高专业水平,使不同层次的技术人员形成梯队,促进专科工作迅速发展,主动解决临床工作中的技术难题,并组织专科人员进行学习,定期考核考试。开会落实专科发展规划及人才培养计划,对专科工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搞好质量控制,联系外出学习、进修等有关事宜。
主治医师:全面负责专科技术工作,熟练中风病的中西医诊治,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做好中风病的中医治疗及急救工作。按照病历书写要求详实地记录病历资料,全面总结治疗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科研提供可靠的数据,兼管检查病历书写工作,批改下级医师病历,负责进修实习医师的技术指导工作,协助副主任医师做好专科工作。
住院医师:负责专科病员的临床观察及治疗工作,书写专科病理,不断提高业务技术职能,利于提高专科各项应急工作的能力和业务技术操作。坚持学习中风病的理论方法,不断接受新知识。 护师(士):负责中风病员的全面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常规护理、功能锻炼、饮食指导等。按照护理操作常规搞好专科护理及抢救工作,并且为临床科研提供第一线的资料。 副主任医师每年参加一次国(省)内中风病学术会议及研讨会,参观同级及上级专科门诊及病房的设施、仪器管理,以对专科发展给予指导。
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每年1--2名到省市级医院进修学习中风病的特殊治疗技术,使专科人员及时接受新知识,不断巩固和发展,形成技术人员阶梯。护师(士):每年一名到对口医院学习先进的护理操作、新技术。进一步完善《伸筋祛瘀汤为主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研究》、头针加中药治疗中风病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