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中心医院
徐州市第四人民医院 公立医院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电话0516-83956400(白天咨询)  0516-83956401(急诊服务台)  0516-96120(24小时咨询)
地址徐州市解放南路199号
乘车路线游1、游2、11、19、20、23、35、39、56、60、62、65、116、801、802、838路公交车到“市四院”站下。
医院简介

    徐州市中心医院(徐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暨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徐州医院、徐州医学院临床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徐州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院,始建于1953年,前身为徐州专署门诊部、徐州专区医院,1983年地市合并后更名为徐州市第四人民医院,2003年经批准增挂徐州市中心医院牌子,2006年3月更名为徐州市中心医院。           医院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医生为轴心、以服务献爱心”的服务思想,为病人提供了优质、高效、安全、方便的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先后获得江苏省两届“十佳医院”、江苏省“卫生行风先进集体”、“江苏省卫生行风示范点单位”、江苏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江苏省首批基本现代化医院、徐州市首届人民满意医院等荣誉称号。           医院设施设备一流。现拥有固定资产5.24亿,占地88亩,建筑面积9万多平方米,开放床位1800张。为加快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医院已立项建设5.86万平方米的内科医技大楼,床位在1000张。市委、市政府在新城区规划200亩土地,建设一个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性”徐州市中心医院新城区分院、床位达2000张。届时,我院总床位将达5000张以上。           2003年建成启用的院现代化门急诊外科大楼高19层,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实现了办公、通讯、信息、消防自动化和管理智能化。拥有一流病房设施和按国家级标准装备的ICU、CCU、NICU、EICU等重症监护病房,具有较强的院前、院内综合急救能力。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功能分子影像设备荷兰飞利浦PET—CT及64排螺旋CT、1.5T核磁共振、心血管造影机、瑞典医科达直线加速器等万元以上医疗仪器设备1100余台件。           医院人才队伍强大。现有职工2021人,其中高级职称366多人,中级职称505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80余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5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6人次,徐州市优秀专家、拔尖人才32人次,硕士研究生培养点17个。           医院技术力量雄厚。现有的37个临床科室、17个医技科室中,省市临床重点专(学)科13个:心血管内科、核医学科、骨科、影像科、肿瘤   专业、急救医学专业、泌尿外科、口腔科、康复科、普外科、妇产科、神经外科、中医科。另设有体检中心、心脏诊疗中心、肿瘤诊疗中心、生殖医学中心、微创中心。徐州市医疗急救中心、徐州市道路交通事故抢救中心也设在我院。           护理工作是市中心医院的品牌。护理管理实行护理部主任——大内、大外、门诊及心内科科护士长——护理单元护士长的三级管理模式。全院33个护理单元,全部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护理满意度始终走在全省前列。           医院科研教学力量雄厚。医院现为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徐州医院、徐州医学院徐州临床学院。徐州市心血管病研究所、东南大学(徐州)肿瘤研究所、东南大学(徐州)生殖医学研究所设在我院。现拥有17位硕士生导师,每年承担东南大学和南京中医药大学本硕连读硕士阶段的临床实践教学任务、徐州医学院的本科教学任务。年公开发表省级以上医学科技论文150篇左右,其中中华医学会系列论文30多篇,国家级杂志30篇,省级杂志90篇,国外期刊SCI论文7篇。医院设立了配套科研基金,建立了具备国家一流实验室条件的心血管实验室、生殖医学实验室。2009年新中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各1项,中标江苏省卫生厅课题3项。           医院建立起精简高效、权责统一的管理体制,全员实行聘用合同制,管理干部竞争上岗,专业技术人员评聘分离;建立起职责明晰、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运行机制,坚持院科两级管理体制,科主任全面负责科室的行政、医疗管理和科研教学、科室发展工作,科主任对院长负责,主诊医生向科主任负责;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多元化分配激励机制,充分体现高技术、高责任、高风险的劳动价值。           医院成立住院病人服务中心,帮助病人从入院、住院到出院全程生活服务。在全国率先实施住院医疗费用一日一清单制度。积极开展医患沟通,开设了40余种专病门诊,实行电话随访,充分尊重病人知情权,积极开展健康教育,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综合满意度分别达到95.4%、95.6%。           医院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决策、超前设计、分期建设”的科学发展观,对医院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以“一心两翼三带”为主线,注重功能布局合理,对医院建筑空间和轮廓设计进行家庭化、园林化、艺术化处理,营造了情景如画的外部环境和温馨平和的空间情调。           医院业务发展迅速。2009年全年完成门诊量1141519人次,同比增加15.4 %,其中急诊量83079人次,同比增加17.2%,出院病人数54175人次,同比增加 16.0%,平均住院日12.1天,同比减少0.7天,手术病人数21938例次,同比增加8.2%,健康体检62308人次,同比增长14%;总收入7.91亿元,同比增长26.12%,其中12月份收入达9372.20万元,增长率58.67%。2010年上半年完成门诊量593608人次,同比增长10.4%;急诊量38118人次;出院病人数32922人次,同比增长30.4%;平均住院日11.8天,同比减少0.4天;手术病人数9571人次,同比增加38.1%;健康体检34222人次,同比增长9.0%;业务收入5.03亿元。           当前和今后医院发展战略定位为:淮海经济区第一医疗品牌。为此,徐州市中心医院正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以社会满意为目标,坚持“两为”服务:为小康社会服务,为人民健康服务;实行“三名”战略:树名医,创名科,建名院;遵照“四个”方针:质量立院、人才强院、科教兴院、以法治院;抓好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技术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建设这“五大建设”,对内提升凝聚力,对外增加影响力,创人民满意医院,树淮海经济区第一医疗品牌。

医生列表
科室 医生
整形美容中心 王雷贺小虎周同葵
关节骨科
疼痛科
理疗科
心功能科
ICU
康复医学科
创伤骨科
肿瘤学科
生殖医学中心
影像科之CT室
耳鼻喉科 陈军宁博赵海燕程良军洪兴和刘平赵绍军
介入放射科 李晶冰丁敏安徐生吴海江崔宁曹驰
眼科 于长江张震苏稚辉刘钢王海为马红卫方桂英
脊柱外科
中医科 汪玉琴侯安乐张新罗伟李桂金孙胜利何止湘陈世敬李保东
影像科之超声科 袁晓静杨瑞华张丽张佳青林荣乔丽华刘宁平耿美玲胡春艾赵宝忠刘茹赵金侠郝敬明厉志洪刘侠
急救中心——重症医学科(ICU)+急诊科 张舟史载祥李茂琴李夫民仲崇武李秀华袁庆密刘申修胡献礼伊贵铭
肿瘤内科 魏玲李劲松陈志敏魏卫
骨肿瘤专科
影像科之放射科 李德春杨玉娥燕敦华
皮肤科
体检中心
肿瘤外科 胡远超田庆中马向东刘鹏
麻醉科 张腾云徐兰华邓燕王梅吴从友朱梅君周海王建华
检验科 董立杰牛国平
营养科 李瑞红
核医学科 朱峰王跃涛
急诊科 赵德佑
康复科 李书钢张见平朱茜周菊芬陈伟巩尊科蒋晓林
放疗科 管峦卜祥兆赵保民孙凌飞于大海刘凌
肿瘤科 袁保兰田庆忠韩锡林孙三元
骨科 魏加强李家祥熊传芝彭树进杨善华吴德慧
口腔科 单国萍司亚萌张爱侠张杰郑浩刘华李志萍姚艳丽孟庆飞顾倩平孟箭张兴
儿科 蒋红侠孙迎军刘娅高秀梅郝佩芝高翔羽李立达徐晓军周彬
妇产科 徐梅钱俊茹张艳玲王一波尹凤玲张蓓成杰蒋英李志芳李爱丽谢永郑大慈高建武
肛肠科 查鸿博杨光
甲状腺、乳腺专科 陈明徐荣华吴昊张兆川王晖霍维玲戴维享毛昕黄建华马超鹿均先张家新王伟
心脏外科 缪丙荣孟磊
胃肠外科
胸外科 李勇张浩张志学张辉俞辉杨英祥胡正群王化勇
泌尿外科 韩从辉贺厚光王阔兴梁清邱祥政吴天麟韩丛辉王甫剑
神经外科(脑外科) 沙林孙建新赵建平许洪升黎军郑成姜德华
普外科 吕孝鹏孟良李永王辉崔怀信王守军夏红廖向群张昕辉孟凡军刘清徐袁补全姜新春张加新曹苏生
感染科 王丽秦兆习
风湿科 饶咏梅顾芳王金彬李美荣刘琳王向党
血液科 薛燕付杰张甦李晓林
消化科 卜召祥魏礼棠陆文伟花珍张海燕吴明波吴萍
神经内科 鹿寒冰蔚志刚张加余张侠曹培卫张冠群魏涛陈国芳李传玲张青山
肾内科 高珺汪秀英王惠新吴岭陈茂杰
感染疾病科
呼吸科 杨青茹张建廷李军张琦武焱旻杜长军拾景海刘立耿德茹李萍
心内科 朱瑞华刘奕王海波李世杰冯春光吴强龙建军路雯李明哲曹同斌李为东张毅刚付强王临光张培影宫海滨
内分泌科 李玉苏冯林美张彤黄效生窦连军梁军许继元
心血管病学科群 侍作胜王彦炯吴良金王保毅张开广黄宜杰蒋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