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 023-63527121(总机),63515796 |
---|---|
地址 | 重庆市渝中区中山一路312号 |
乘车路线 | 乘405、402、481、418、105、401、413路公交可到 |
重庆市中山医院是由创建于1935年的义林医院、解放后改建的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1961年成立的重庆市外科医院演变发展而来。2001年,经市相关部门批准,正式更名为中山医院。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建设和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凭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优良传统和“素质、责任、务实、创新”的时代精神,中山医院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
致力学科建设,打造强势品牌
重庆市外科医院曾集中了市内著名外科专家王安定、冉瑞图等一大批业务骨干,是重庆市成立二级分支外科、胸心外科、肝胆外科、骨伤骨病外科最早的医院之一。因此这三个专业一直是医院的强项。
近十余年来,在我市著名胸、心血管外科专家何德沛院长领导下,医院发展迅速,不但建成了《重庆市心肺血管疾病医疗研究中心》、《中国心血管技术协作培训中心西南分中心》、《重庆市骨伤骨病治疗中心》《肿瘤放射治疗中心》等,而且还建立健全了全部的外科和内科的二级分科及妇、五官、皮肤科等综合医疗功能,引进了大批先进的诊疗设备,培养造就了大批优秀中青年专家和业务骨干,还新建了三幢现代化的住院大楼、门诊大楼和放射治疗楼。成为社会公认的重庆市发展最快的医院之一。为了使医院的功能与名称相一致,也为了纪念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经市政府批准,2001年2月24日重庆市外科医院正式更名为重庆市中山医院。
重庆市中山医院技术力量雄厚,专业配套齐全,设备先进,医疗条件好,擅长处理外科、内科各专业的各类疑难重症及各种创伤和复合创伤等病人。在各科和内外科联合救治和严密监护治疗的良好条件下,医疗效果显著,是重庆市卫生局直属集科研、教学、医疗一体的有较强综合实力的三级专科医院。
全院共设置病床450张,现有职工55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86人,高级职称100人,中级职称115人。医院拥有以何德沛为代表的国内著名专家十余人,有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临床科室有心血管外科,小儿心脏外科、心脏介入治疗科、胸外科、普外科、肝胆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伤科、骨病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肾内科、内分泌科、肿瘤科、肿瘤放射治疗科、血液病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喉科、妇科、皮肤科、理疗康复科、医学美容科、急诊科、手术室、麻醉科、重症监护病房(ICU)、血液透析室等。医技科室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功能检查科、病理科、供应室、营养科等,并设有心脏血管疾病和骨伤骨病相关研究室共5个。其中心血管外科与骨伤骨病科是重庆市医学重点学科.
医院拥有各种大型及先进医疗设备如:先进的以色列ELSCINT双螺旋CT,美国GE1250MA数字减影心血管造影机、日本1300MA大型C臂X线机,500MA胃肠X线检查机、多台美国和德国的X线摄片机、智能惠普5500型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仪、西门子小狮王B型超声及颅脑彩色多普勒、美国太空实验室心电运动平板检查仪、日本光电的肌电图一诱发电位及心脏、神经电生理检查仪,骨密度检查仪、肾结石碎石机、德国西门子先进的直线加速器、后装机、头部、体部X刀全套设备,意大利BELLCO公司产Formula2000型世界先进 的血液净化装置、各种进口的电子胃镜、十二指肠镜、结肠镜、支纤镜、膀胱镜、腹腔镜、胸腔镜、关节镜、前列腺气化电切镜、麻醉机、呼吸机、人工心肺机、多功能心肺床边监护和中心监护系统、心内电生理检查、病理及临床检验等先进设备。
新建住院大楼外设有绿化区和供交通使用的中山广场,供病员休闲散步及车辆往来。大楼内布局合理,各部门之间联系配合方便,设有电梯、中央空调、中央吸引、中心供氧、消防报警、双路电源等系统。病区设甲、乙、丙、丁四类不同档次病房,满足不同层次病人的需求,每间病房有独立卫生间及淋浴设施,24小时供应热水、开水。新门诊大楼临街而立,风格别具,有专门为医院而设的停车港,门诊设服务咨询台有免费供病员使用的推车及坐椅,诊断室均为单间,方便病员检查及候诊,各专科门诊节假日均开放,门诊外设有停车场,专人24小时管理。急诊设有绿色通道,抢救、治疗、观察设施齐备,24小时专家应诊。医院还开展出动救护车接送病员服务。方便患者就诊。
推进“人性化”服务,宏扬医德医风
中山医院从1993年开始在全国率先推出以病人为中心,病人选择门诊和住院医生的医疗模式,医务人员良好的医德医风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岚清副总理的表彰和社会各界及广大病员的好评。医院还投入1000多万,对全院就医环境进行优化改造,打造就医无障碍医院。使整体布局更为合理,通行顺畅无阻,极大方便了患者就医。病房的“人性化”配置也更为全面,除了中央空调、中央吸引、中央供氧、消防报警、双路电源等系统。
为搞好医院文化建设工作,增强凝聚力,宏扬医德医风。医院通过组织拔河比赛、演讲比赛、开展有奖征文、发起爱心募捐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示了全院职工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有效地推动医院优质服务,提高了服务质量。极大地调动了全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主人翁意识,架起一座医患沟通的桥梁,彰显出“关注民生、服务大众”的美好理念,一种处处以病人为中心的良好医风医德在全院上下蔚然形成。
关注民生,服务“健康重庆”
重庆市中山医院是一所具有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医院。这里既是抗战时期陪都遗址,又是红岩英烈江姐学习生活并走上革命道路的地方。重庆市中山医院继承和发扬医院的优良传统,始终以“关注民生,服务大众”为己任,秉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坚持市场经济条件下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
自1997年重庆直辖以来,在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中山医院深入开展“扶农进县区、扶弱进社区、扶贫进病区”的“三扶三进”医疗助贫活动,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与称赞。
我市首家“慈善门诊”揭牌
2009年6月17日,重庆市首家 “慈善门诊”揭牌仪式在中山医院举行,这标志着重庆慈善事业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也标志着中山医院同重庆市慈善总会的协作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程。
院记:
中国之城市,皆有中山路。然中山路上有中山医院者,唯独重庆一家。重庆市中山医院始建三十年代,为私立义林医院。陪都时期,国民政府立法院与司法院设于医院门诊楼,时任立法院院长的孙中山之孙立便在此办公。解放伊始,此为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六十年代,重庆市政府抽调大批著名外科专家、麻醉专家以及放射专家来此,组建为国内著名专科医院,即重庆市为科医院。外科医院蓄意进取,艰苦攻关,在心胸外科\肝胆外科连同骨科领域均有卓越建树,屡创全国和省市记录。此乃第一次创业也。二次创业之序幕于八十年代揭开。欣逢科学春天,顺应改革潮流,制定三个五年计划,实施就地建设之决策。九十年代,医院改扩建全面完成,单一外科始向多学科尤象内科调整,加之重庆市政府心肺血管疾病与骨伤骨病医疗研究中心设与该院,该院业以形成具有较强综合医学功能之医疗体系,成为重庆市发展建设成效最好的医院之一。有鉴于此,经市政府有关部门批准,重庆市外科医院于公元2001年2月24日正式更名为重庆市中山医院,意在纪念中山先生,效法先生行医时精湛之医术、崇尚之医德,以愈加竭诚为重庆社会与经济发展服务。
科室 | 医生 |
---|---|
功能科 | 谢英正 谢英 |
病理科 | 李钢 |
骨科 | |
心脏介入治疗科 | 李正恭 张源 |
骨二科(脊柱外科) | 谭祖键 万革 马喜洪 杨阜滨 贾小林 |
骨一科(关节矫形) | 周中孚 隆晓涛 岳逊 周明全 余辉芳 霍强 魏力利 冯怀浩 |
骨三科(骨创伤) | 林贵德 王少林 陈小平 王玮 张彬 吴钢 刁剑会 龙祥明 王霁 厉洋 |
耳鼻咽喉科 | 陈文俐 |
口腔科 | 何敏 |
眼科 | 匡毅 汪东明 李马号 张萍 方刚 殴俊珍 洪莉 罗霁菡 黄正 赵琳 李明霞 |
重症监护室(ICU) | 何德沛 |
营养科 | 王洪玲 |
检验科 | 凃干卿 何云燕 |
医疗美容科 | |
皮肤科 | 林兰 杨龙波 |
放射治疗科 | 马千红 吴世友 黄明德 卢家希 |
药剂科 | 石萍 封杰 陈相潘 |
急诊科 | 孙志洪 任芳 周波 轩若亮 杨小萍 周德勤 莫党生 朱进龙 |
肿瘤科 | 杨志祥 韩萍 秦红 徐巧元 汪江 罗阔 |
麻醉科 | 杜耘 杨学权 孙嘉麟 王安树 汤宏 张建蓉 杨洪军 刘毅萍 |
中医理疗科 | 刘培英 曹艳 童克勤 周晏 邓道平 |
妇科 | 张俊辉 陈建英 |
肛肠科 | 彭大华 雷宗莲 尚晓春 |
神经外科 | 周南开 车善理 邓宗锵 |
胸外科 | 王睿 马洪飙 宋小元 罗锋 余欣 |
泌尿外科 | 郑军 邓晓洪 王元中 欧平 |
心血管外科 | 王安定 陈瀚 杨庆军 赵次洪 吴洪坤 陈灏 余扬 罗永金 严宇 |
普外科、肝胆外科 | 王梦霄 王欣 张雷 闵君中 黄建 刘永强 宋晓雪 孙安仁 杨德中 傅翔 |
肾病内科 | 刘珂 王骄 李里 彭罗民 |
神经内科 | 张立立 彭雪梅 秦大川 罗春阳 蔡敏 |
内分泌科 | 卢松 黄荣曦 王成建 |
消化内科 | 詹承坤 杨勇致 罗远鸿 王惠 孙启蔚 刘智力 邓勇 |
呼吸内科 | 黄勇 李国庆 张燕 胡静 顾顺华 杨俊泽 陈昌碧 熊邦泽 罗懿 王灿丽 涂静 |
心血管内科 | 宋波 蒋淑冰 梅霞 唐永忠 吴非飞 吴文莉 郑向清 李蜀和 罗羽慧 田志 李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