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 0512-69009090 |
---|---|
地址 | 苏州市道前街26号 |
乘车路线 | 饮马桥站:1路 、101路 、102路、103路 、32路、309路、5路、502路、8路、933路、游4路 市立医院本部站:200路、308路、321路、38路、40路、50路、502路、511路、931路 |
2005年1月,原苏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第四人民医院,三所有着50多年历史的市级综合医院,合并建立苏州市立医院。分为本部(原市二院)、北区(市三院)东区(原市四院)三个院区。
医院谨记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医疗卫生事业宗旨,以“博爱、诚信、敬业、创新”为导向,充分发挥管办分离改革的体制机制优势,整合资源、创新管理、提升内涵,努力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服务,在赢得患者的同时,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现已成为拥有3个综合性院区和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0余张床位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同时是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卫生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江苏省母婴护理专科培训基地,年门急诊总量300万人次,出院病人8万人次,总体规模跃居江苏省三甲之列。
医院积极追踪学科融合、交叉发展的新趋势,借助医学技术进步,积极建设学科群组和新兴专业,形成了“以诊疗中心为主体、重点专科为骨架、特色专科为支撑”的专科体系。现有苏州市母子医疗保健中心、市肿瘤诊疗中心和市卒中中心3个市级医疗中心,苏州市体检中心也设在我院。有超声科、消化科、生殖遗传中心、骨科、妇产科、肿瘤科、心血管内科、新生儿科、影像科、重症医学科10个省市级重点专科,以及超声、消化、临床检验3个市级质量控制中心。介入血管科、烧伤整形科、老年病科、肾内科、麻醉科、微创外科等也形成了专业特色。
医院拥有双光子高能直线加速器、PET-CT、64排螺旋CT、ECT、1.5T核磁共振、大型数字减影(DSA)、DR等大批先进医疗设备。与复旦大学生命学院联合建立苏州(复旦)生命科学联合实验室,设置了苏州市消化研究所、苏州市肿瘤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
医院始终把人才作为医院发展的基石,育名医、创名科、建名院。医院现有2名江苏省“135”重点医学人才,7名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5名苏州市重点医学人才,博士生、硕士生导师20多名,招聘博士、硕士200多名,形成了一支技术精湛、梯队合理的人才队伍。
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医院不断完善温馨服务、便捷服务和人性服务,设立了门诊、住院、后勤三个服务中心,开展出院回访、出院护送、全程陪同、家庭化产科服务。通过“一卡通”信息系统,实现了预约挂号、自助缴费、自动分诊排序、PACS影像传输、自主取单、网上查询等为一体的自助诊疗,服务更加便捷、流畅。
医院认真履行公立医院社会职责,开展公惠医疗、“六位一体”社会卫生服务、特困人群医疗救助、出生人口缺陷筛查、高龄老人免费体检、社区科普、妇幼保健等公益性卫生服务,每年受益人群近25万人次。
公众健康、员工发展、事业进步,是医院不懈的追求,全院上下将加快科学发展,推进内涵发展,努力建成一所运行高效、特色鲜明、技术领先、服务优良的现代化医院。
科室 | 医生 |
---|---|
体检中心 | |
ICU(重症监护室) | 孙芳 |
肿瘤内科 | 王毓明 朱凡 奉林 |
中医科 | 秦永南 张筱文 韩汉毅 |
骨科 | 郝跃峰 祖晓水 王文晔 |
烧伤科 | 谢尔凡 刘武林 郭于曦 严筱鸣 王志学 |
耳鼻喉科 | 周文奎 |
口腔科 | 魏良富 |
眼科 | 耿宁 唐志刚 |
儿科 | 张正荣 楼雁 |
妇产科 | 陶冶 陆秀芳 赵起能 胡巧珍 王智慧 陈碧芳 邹小君 |
神经外科 | |
脑外科 | 陈恂官 吴建东 |
心胸外科 | 刘鑫根 刘骥民 |
泌尿外科 | 赵雪志 俞弘颀 |
普外科 | 骆万青 缪云翔 白光辉 顾汉信 陈一峰 |
高压氧舱 | |
内分泌科 | 陆宏虹 |
呼吸内科 | 曹静康 居建平 |
神经内科 | 金兴中 裴少芳 |
肾内科 | 汪克定 王皓 邵伯良 陆慧勤 计文明 |
心血管内科 | 金绍国 刘王明 王允 马雪兴 汤佩麟 姚金良 徐桂冬 |
消化内科 | 褚行琦 郑家驹 贾黎明 庞智 沈必武 高志昕 史肖华 王海娟 周春立 顾頠 顾凯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