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角(cutaneous horn)是一种临床病名,可考虑为光线性角化病的增生型,属于癌前病变。诊断要点:1.常见于老年人。2.常见于面部和头皮。也可发生于手、龟头及眼睑。一般无自觉症状。3.典型损害为隆起皮面的圆锥形增生性皮损...
Leser-Trelat征(sign of Leser-Trelat)是一种可合并恶性肿瘤的皮肤病。诊断要点:1.患者在短期内(一般在半年左右)出现多发性脂溢性角化样皮损。2.可并发恶性肿瘤。其合并的恶性肿瘤大多为腹部腺瘤,也有白血病或蕈样肉芽...
灰泥角化病(stucco keratosis)为临床表现类似脂溢性角化病的一种皮肤病。诊断要点:1.大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男子。2.皮损好发于四肢末端,主要在下肢,尤其是跟腱附近,也可见于前臂、掌跖。3.皮损常为类似脂溢性角化病的丘疹...
脂溢性角化病(seborrheic keratosis)又称老年疣,是老年人很常见的一种良性皮肤肿瘤,病因尚不明了,可能与遗传或日晒等有关。诊断要点:1.主要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但50岁以下发病者并非少见。2.皮损常为多发性,可出现于...
黑头粉刺痣(nevus comedonicus)又名毛囊角化痣(nevus follicularis keratosus)。诊断要点:1.常于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病。2.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常为单侧。3.通常为20~50个黑头粉刺样丘疹排列成线状或带状,丘疹中央有黑、...
表皮痣(epidermal nevus)是表皮的一种增生性疾病,又名单侧痣、线状表皮痣或疣状表皮痣等。诊断要点:1.常为浅黄或棕褐色疣状丘疹。可呈线状、带状或斑片状等不同形态。无自觉症状。2.皮损分布多种多样, 有二个特殊类型...
阴茎中线囊肿(median raphe cyst of the penis)是男性生殖器的一种胚胎发育异常。诊断要点:1.通常发生于青年。2.均位于阴茎腹侧。3.皮损为直径数毫米的囊性肿物。4.组织病理 囊肿壁为假复层上皮,通常1~4层。有些上皮细...
毛鞘囊肿(trichilemmal cyst)又称皮脂腺囊肿及毛发囊肿。诊断要点:1.常见于中年女性。2. 90%发生于头皮。3.皮损与表皮囊肿无法区别,亦为圆形隆起性肿物,常单发。4.组织病理示囊壁由上皮细胞组成,外围的基底细胞呈栅状排...
粟丘疹(milia)为良性囊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亦可因外伤或疾病而引起。诊断要点:1.常见于面部,尤其是眼睑及其周围、颊和额部。成人也可见于阴囊。2.皮损为1~2mm大小的白色或黄白色皮内小囊肿,表面光滑,常多发性。3.无自觉症...
表皮囊肿(epidermal cyst)由表皮构成囊壁,是一种真皮内含有角质的囊肿,好发于青年、儿童。诊断要点:1.好发于头皮、面部、颈部及躯干。2.皮损为直径0.5~125px大小的圆形隆起性皮内肿物,有弹性,正常皮色。3.生长缓慢,常单发,无...
异物肉芽肿(foreign body granuloma)各种异物进入人体引起的肉芽肿性损害。常见异物有铍、锆等金属;石蜡、玻璃、石英、硅胶等非金属;植物和纤维如面线、丝线、淀粉;寄生虫、某些真菌及异体蛋白等。另外。还包括尿酸盐...
环状肉芽肿(granuloma annulare)为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因皮损常呈环状而得名。单发者可能与局部刺激有关,播散者可伴糖尿病。 诊断要点:1. 单发型 皮损好发于手背、前臂、颈部、足及小腿,初为淡红色丘疹、结节,逐渐发...
结节病(sarcoidosis)是一种肉芽肿性疾病。原因仍有争议,可能与免疫功能异常及结核感染有关。临床分系统型和皮肤型两类。 诊断要点:一、皮肤型1. 损害有丘疹、结节、斑块和环状损害等多种形态,粉红色或暗红色,质硬,表面...
皮肤弹性过度(cutis hyperelastica)又称Ehlers-Danlos综合征,为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胶原异常性疾病。 诊断要点:1.本病可分为常染色体隐性、显性或性联遗传方式,家族中有同样病人。2.症状最早发生于幼儿,常常于学走路时...
Ascher综合征(Ascher's syndrome),为具有眼睑松弛、 口唇肿胀和青春期甲状腺肿等所组成的综合征,可能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诊断要点:1.自幼发病。2.开始为眼睑水肿,反复发作后上眼睑皮肤变软,起皱,伴有毛细血管扩...
弹力纤维性假黄瘤(pseudoxanthoma elasticum)为一种先天性疾病,因皮肤内弹力纤维先天性缺陷或退行性变而发病。 诊断要点:1.多于儿童及青春期发病。2.好发于颈部、腋下、腹股沟、腹壁等处,对称性分布。3.皮损为淡黄色...
连续性肢端皮炎(acrodermatitis continua)为一种始发于手指、足趾的慢性无菌性脓疱病,呈慢性、进行性病程。
诊断要点:
1.多见于青壮年,女性病人多见。
2.初发于肢端,尤其是手指末端。
3.皮损为粟粒大或米粒大、浅黄色小脓疱,周围有红晕。反复发生,从1个手指发展到数个手指,也常发于甲板下,可致甲板混浊、肥厚、脱落或变形。
4.少数病人因治疗不当,受到刺激可以暴发全身性脓疱,少数病人可伴发皱襞舌。
治疗要点:
1.治疗困难,可以服用各种锌制剂,口服抗生素或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大剂量维生素E。
2.局部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



疱疹样脓疱病(impetigo herpetiformis)是一种无菌性脓疱病。常于妊娠后发病,分娩后能缓解。再次妊娠又可复发。但男性亦可发病。
诊断要点:
1.多见于育龄期妇女,一般在妊娠6~7个月发病。
2.发病急剧,病人有高热,全身不适。全身皮肤有广泛红斑,其上有许多粟粒大小或米粒大之密集脓疱,互相融合成脓湖,脓疱破后形成糜烂结痂。
3.脓疱多次细菌培养为阴性。
4.组织病理示表皮内、角层下有海绵状脓疱,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其中也有嗜中性白细胞。
治疗要点:
对症治疗。分娩后能缓解。应避免再次妊娠。



掌跖脓疱病(palmoplantar pustulosis)为发生在手掌和足跖的脓疱性皮肤病,反复发作,慢性经过,临床较常见,病因不明。本病可能是一种限局性脓疱型银屑病。
诊断要点:
1.多见于青壮年,两性相等。
2.好发于双手掌和足跖,可以同时发病,也可以先后发病。
3.皮损为芝麻粒大小浅黄色无菌性小脓疱,此起彼伏,反复发作,脓疱干涸后脱屑,呈慢性过程。
4.少数病人可伴有皱襞舌。
治疗要点:
无特效疗法,可服用氨苯砜或反应停等,配合复方维生素B。局部对症处理,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封包有一定效果。局部PUVA。



硬化萎缩性苔藓(lichen sclerosis et atrophicus)为一种以硬化萎缩为特点的苔藓样斑片,呈白色点状排列。
诊断要点:
1.多见于成年人,也可发于儿童、老年。
2.皮损既可侵犯皮肤,也可侵犯外阴及肛门。
3.皮损初为毛囊性白色角化斑点,呈象牙白色,以后扩大互相融合成象牙白色之角化性斑片。如果发生在外阴及肛门可呈环形或哑铃型排列。经过一段病期后,发生萎缩、变薄,似羊皮纸状。
4.无自觉症状,发生在外阴部损害有瘙痒。
5.组织病理示表皮变薄,基底细胞液化,真皮浅层胶原纤维水肿,均一化。
治疗要点:
本病无特效疗法,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2%丙酸睾丸酮软膏、鱼肝油软膏或乙烯雌酚软膏、维甲酸软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