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怒哀乐”面部表情符号,传递着丰富多样的信息,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人类社会化的产物。美国研究人员近日报告说,人类面部表情符号首先源自本能的生理反应,随着社会发展,才逐渐赋予了更多社会意义。
美国俄勒冈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最新心理科学指南》杂志上报告说,恐惧等表情符号能帮助灵长类祖先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中生存,因为恐惧所伴随的精神高度集中、眼睛睁大等生理现象,有助于他们随时对突发状况作出反应。研究人员阿齐姆·谢里夫说,面部表情符号与某些生理原因相关。例如,“面露喜色”能增加体内睾酮等激素含量。
报告指出,出自本能的面部表情符号具有跨文化和跨物种的特性,研究人员在猩猩等猿类身上也发现了相似的表情符号。只是伴随社会中的生存交往,人类的面部表情符号开始承担更多社会性意义,导致特定的表情符号传递相对应的情感信息。
此前数十年的研究成果已表明,人类的面部表情符号具有普遍性,无论是在原始部落还是现代社会,人们用面部传达喜怒哀乐的方式极为类似。谢里夫说,这从另一方面表明面部表情符号最初为生理反应,逐渐演化为社会性概念。
(责任)
相关阅读:
抑郁症不是“想开点”就行!若你常说这5句话,不要以为是开玩笑
《精神病学杂志》:长期单身,更容易患老年痴呆
当你购买盲盒时,你在购买什么?
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意结婚了?你可知:长期单身会减寿啊
扬州11岁女孩坠楼身亡!疑因作业未完成与家长争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