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通知,查处北京嘉华裕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瓜瓜胶植物复合胶囊”(三消稳糖)。该产品既不是药品,也不是保健食品,却大肆宣传具有降低血糖的治疗作用。早在2005年,中央电视台就曾...
2009年,甲流病毒席卷中华大地,03年“非典”时期人心惶惶的景象仿佛又有卷土重来之势。消费者“病急乱投医”,直接奔到药店搜刮感冒药的情形并不少见,为了更好地指导广大消费者购药,让大家安然度过这个甲流高发期,药店淘...
说到当归,大家应该并不陌生,作为常用中药,当归早已走进了千家万户。而当归名字的由来,相传还有这样一段故事:古时有一妇女因过度思念丈夫郁郁寡欢、月事不调,吃了丈夫所采的草药后疾病竟迅速痊愈,后人便取唐诗“胡麻好种...
燕窝的造假方法并不高明,之所以有很多人买到假货,还是因为消费者自身的原因。据一位燕窝行业资深人士透露,其实单凭价格,就可以推断出燕窝的真假。“像有的燕窝,一克才两、三块钱,你认为可能是真货吗?但就是有很多人自...
几乎每个家庭都存有中成药,请随时查查,是否因存放过久而霉变。霉变后的中成药,其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大大超过国际上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最高容许量(5~30微克/公斤),非但不能治病,而且有致癌的可能。
哪些中成药最...
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每当疾病痊愈后,医生开的药品不会恰好用完,丢弃了太可惜,于是就留下了很多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派上用场的“药物垃圾”。时间一长,这些药物很可能会变质失效,不仅起不到治疗作用,反而可能产...
《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人参项下,收载生晒山参与生晒参两种规格。二者在价格上相差悬殊,目前市场上以生晒参冒充生晒山参的情况较多见,二者在性状上的鉴别可归纳以下要点:一看芦头参体地上根茎部分俗称“芦头”。...
国家药典委员会已经决定规范国家药品标准中成药功能主治内容,功能主治要按照中医术语表述,不得掺入“降压、降酶、消炎、抑菌”等西医药效学的相关内容。而且同一品种中成药不同剂型的功能主治必须表述一致。此外,对...
前药、硬药和软药是药物开发研制中提出的,很多人可能都未听说过。前药是指一些无药理活性的化合物,但是这些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经过代谢的生物转化,被转化为有活性的药物。硬药是指具有发挥药物作用所必需的结构特征的...
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近日发出消费警示:消费者应提高识别虚假药品广告的能力,增强自身维权意识,谨防不法厂家和经营者利用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近日指出,虚假药品广告是指...
事件回放:1月17日和19日,新疆喀什地区两名糖尿病患者在服用了标识为“广西平南制药厂”生产的“糖脂宁胶囊”(批号为081101)后死亡。经药监部门核查,该批次 “糖脂宁胶囊”是冒充广西平南制药厂生产的假药,其中非法添...
夏天是皮肤病的高发季节。皮肤损害往往非常表浅,外用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从而发挥疗效,因此外用消炎药是治疗感染性皮肤病的一个主要治疗手段。常见的外用消炎药有消毒防腐药、抗细菌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等...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已于去年7月19日发出新警示,堕胎药物米非司酮可导致使用者出现严重脓毒血症和败血症等疾病,近两年的时间该药已导致4人死亡。
据从浙江省中医院妇科门诊了解,去年6月份前来做人工流产和药物...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要求,从2005年1月1日起,药用天然胶塞将退出历史舞台,新的药用丁基瓶塞将为药品增加更多的安全系数。
天然胶塞具有四大弊端:首先是生物安全性较差,天然橡胶是由胶乳制造而成的,其...
许多人对中医中药有一种神秘感,就中药处方来说,“老中医”的字就够您头痛的,不要说处方本身的奥妙了。
常见有些药名前后有生、炒、炙、炬、炭等。生是指此药未经任何处理。炒是指经过清炒或加其他辅料炒,通常...
消费者在识别虚假药品广告时,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发现问题:
国家明令禁止发布的药品广告。如防疫制品、试生产期的药品、麻醉药品、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艾滋病药品、改善和治疗性功能障碍的药品、精神...
目前,有54.66%的被调查者在国产药与进口药功效相同时选择进口药物;51.11%的人在低价药与高价药功效相同时选择价格高的药物;46.7%的人在新药与老药功效相同时选择新药。
药学专家认为,在药物选择上,最好选择药...
假西洋参
常用人参(生晒参、白参)冒充西洋参。进口西洋参主根较短。多呈纺锤形、圆柱形或圆锥形,常有分枝,分叉角度大。而人参的主根一般较长,少有分枝,分叉角度小。主根上部环纹不明显,有不规则皱纹。质地略轻,...
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有小病到药店买药,或在医院开了处方到药店已成时尚。人们为方便,为实惠,把眼光瞄准了药店。与这种消费观念相适应的是,各地的药店也遍及大街小巷。然而,在买药者中也出现一些盲动...
消费者也许很难想到,小小一瓶眼药水,不但有可能达不到治疗效果,反而把眼睛“治”出病来。记者采访发现,眼药水不仅品种繁多,让人眼花缭乱,而且滴眼液产品的批准文号也同样叫人看不清楚,有“国药准字”、“消字号”和“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