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长满青春痘,你会怎样对付它?抹“迪逗膏”?还是服用排毒养颜胶囊?提起年轻人的“战痘”手段,那可真是花样百出。不过,这其中最牛的一个可能得数温州市区的洪先生,他为了治痘居然狂吃避孕药,结果痘痘确实是给治了一...
  芜湖市民梁小姐得了乳腺组织增生,连续吃了医生开的10副中药后,出现不良症状:恶心、乏力、浑身酸痛、转氨酶增高。经别处医院诊断为药物性肝炎,并下了病重通知单。   梁小姐说,某天自己突然感觉乳房有些胀痛,便立即...
  尿毒症、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很少有人把它和胃药联系在一起。其实,长期服用含铋剂胃药的患者,脑、肾功能易受损,严重者将出现尿毒症、记忆力减退等。   “对于一些可以在药店里买到的非处方胃药,患者常认为只要药量符...
  在生活中,不少人都有中西药同服的习惯,认为可以加强疗效。其实,有些中西药同时服并不科学。   (1)益心丹、麝香保心丸、六味地黄丸不宜与西药心律平、奎尼丁同服,因可导致心脏骤停。   (2)丹参片不宜与胃舒平合...
  现在生活中有不少人认为中成药无副作用,比西药安全,多吃中成药“有病可治病,无病可健身”,其实,这是在中成药应用上存在的一大误区。中成药也不能乱服,不适当地应用或滥用中成药,有时非但没有达到疗效,还会酿成诸多不良后...
  牛黄解毒片是个传统的好药,深受大家的好评,患者为了解决便秘吃牛黄解毒片“解毒”居然导致“中毒”。为了安全,在此提醒大家别乱吃解毒片,解毒片也有毒!!   这是一份可怕的病历   患者全身皮肤发黑、疲乏无力、...
  油盐酱醋是每个家庭中必不可少的调味食品。当我们在吃这些食物时,切不可忽视它们对药物的影响。   动植物油的油脂可抑制胃酸的分泌,减少铁在胃肠道的吸收,从而影响药效。油脂可增加某些驱虫药的溶解度,使其在胃肠...
  每天一支胶原蛋白,让你拥有婴儿般娇嫩的皮肤。最近,口服美容营养品的美容方法在都市女性中流行,她们喝下这种号称从鱼皮、猪皮等动物组织中提炼出来的胶原蛋白,希望不用吃猪蹄长肉就能让自己既拥有魔鬼身材,又保持天使...
  迄今癌症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但大都认为长接触致癌因素是罹患该病的重要原因,如多种化学物质能诱发人体组织和器官发生癌变。至于长期使用某些药物也能致癌则鲜为人知,现撷取其部分简介如下,以引起警惕。   解热止...
  晓晶(化名)在一家大型企业工作,由于失眠,她到一家大药房买了一盒“安定片”。可是服用后,身体先后出现了不适症状,第十天的时候,晓晶身上近80%的表皮逐渐坏死松解,甚至开始糜烂。随后,被家人送至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住院...
  药物性肝炎的表现依程度轻重,轻者没有明显的病状,仅血中转氨酶升高而已。最危险的是爆发性肝炎,肝脏细胞突然大量死亡,肝脏修复速度赶不上破坏的速度,病情急转直下,病人在一两周内就有可能死亡。   吃药也能吃出肝炎...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6月26日下发紧急通知,指出近期在国内外市场上出现一类名叫“减肥果”(Superslim)的减肥胶囊,以保健食品名义在普通市场和互联网上进行销售,经国家局食品许可司查询,在保健食品批准数据库中未查到配...
  复方甘草片等12种非处方药被转为处方药,许多百姓因此产生不少疑问:这些药自己用了多年都没事,怎么一下就变成处方药了?是不是这些药物有什么副作用?就此,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所长陆林教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广州民间有云:“烧鹅、荔枝、凉茶铺”。在广东,无论新旧城区,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凉茶铺,蔚为一景。广东的凉茶历史悠久,品种甚多,具有清凉散热,解暑去湿,保健止渴的功效。   广东近几年的凉茶市场可谓风生水起,凉茶连锁...
  近日,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在国内首次开展的中学生滥用药物现况的大样本药物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青少年滥用“止咳水”的现象正在好转,处于低流行或散发状。   “止咳水”易在青少年中滥用,导致药物依赖、成瘾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师张伟介绍,有些女性使用果导片进行减肥,这种方法不可取。果导片主要作用于结肠,口服后在小肠碱性肠液的作用下慢慢分解,形成可溶性钠盐,从而刺激肠壁内神经丛,直接作用于肠平滑肌...
  每种药物都有能治病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即不良反应)。对于那些含有激素成分的外用软膏或霜剂,在使用的时候就要多加注意。   碰上皮肤过敏或者一些轻微炎症,不少人习惯去药店买点外用药膏抹一下。对药品的选...
  市场上名目繁多的“减肥保健食品”、“减肥保健品”、“瘦身器械”,消费者要有正确的认识,要以循证医学(遵循证据的医学)的原则去分析,看到有可靠的科学实验依据才能确认这些产品是否真实有效。不要被广告上的照片或...
  “首剂效应”的药物很多,常见的如降压药,包括特拉唑嗪、钙拮抗药硝苯地平、中枢性降压药可乐定、甲基多巴,还有周围血管扩张药,如肼苯哒嗪、长压定、硝普钠,以及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胍乙啶等等。   “首剂效应”是...
  自报道镇静催眠药的风险以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一直对该类药品保持高度关注,及时跟踪国外最新的安全性信息。为了广大医护人员和患者及时了解镇静催眠药可能诱发的风险,保障临床用药安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