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中药时,往往因为加水过少、火力过猛或忘了煎煮时间,使药汁煎干,甚至药物煎糊。于是有人二煎时多加些水,以为可以把头煎的药量熬出来。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对于煎干尚未煎糊的药物,重新加水适量,稍煮片刻,仍可服用。但是...
他汀类药物是降脂常用药,可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常见他汀类药物包括阿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卢伐他汀和弗伐他汀等。
服用上述药...
“早一粒,晚一粒,消除感冒困扰”,曾是家喻户晓的广告词。但是,康泰克还是因含能够导致死亡的苯丙醇胺(PPA)而退出历史舞台。
一种曾被认为最有前途的降血脂药——拜斯亭,被发现能引起严重的横纹肌溶解症,导致病人死...
还是通过诊室里的实例来解释吧——
诊室场景回放镜头1
2 岁的强强已高热两天,体温最高达到38.7℃,还说嗓子痛。来到医院检查,发现扁桃体明显肿大,而且扁桃体表面还覆盖着白膜,经检测证实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
一忌任意滥用。患慢性病的老人应尽量少用药物,尤其切忌不明病因就随意滥用药物,以免发生不良反应或延误治疗。
二忌种类过多。老年病人服用的药物越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机会也越多。此外,老年人记忆欠佳,大堆...
服药时和服药后宜多喝水
误区:小彭上班的途中才想起早上忘了吃药,于是急忙从包中拿出药片来,在没有喝水的情况下强硬把药片吞下肚。结果药片粘在食管壁上,喉部火辣辣的痛,咽不下去也吐不出来,很是难受。
专家...
首乌玫瑰卤鸡肝
原料:玫瑰花3朵,鸡肝250 g,何首乌10 g,绍酒10 g,精盐8 g,白糖5 g,鸡精5 g,酱油5 g,八角2粒,苹果1个,花椒2 g,肉桂3 g,葱段、姜片各5 g。
制法:将玫瑰花掰城瓣状,洗净;何首乌切薄片,鸡肝洗净;将玫瑰花、何...
给新生儿喂药,每日药量30~50毫升,分9~10次服完。因新生儿味觉发育尚未健全,可将药汁直接放在奶瓶中由他自己吮吸,或用滴管慢慢滴入口内。
1~3岁的婴幼儿,每日药量在100毫升左右,分6~7次服完。这时期的婴幼儿的味...
李教授说,这些“毒”中药是可以通过加工来“解毒”的。炮制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如附子,就需要经过复杂的炮制工艺加工之后,才能入药。常用药半夏也需用生姜、白矾水浸泡,制成清热止呕的姜半夏。若再加以甘草汤、石灰...
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具有清热解毒、消暑生津功效的绿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绿豆的吃法较多,其中绿豆汤是男女老幼皆宜的夏季清凉饮料,然而民间有“吃中药不能吃绿豆,以免解药”的说法,于是那些正在服用中药的朋友便...
香椿它既没有桃李艳丽的花朵,又没有诱人甜美的果实,但它却以独特的香叶博得人们欢心与喜爱。香椿芽就是春季从椿树枝条上抽出的嫩芽,芽内有嫩茎和未开展的嫩叶,又名香椿头、香椿芽、香椿尖等。这些幼嫩叶芽成束丛生,质...
误区一:服用阿司匹林就能有效预防中风。
纠正:如果仅服1片阿司匹林(25毫克)并不能达到预防目的。目前国际公认的肠溶阿司匹林用量为每晚50~75毫克。
误区二:服药后就完事了,不用监测。
纠正:风湿性心脏病引...
一些咳嗽的病人会这样认为,临睡前服止咳药,可防止夜间咳嗽,不影响睡眠。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好。
止咳药之所以能够止咳,是因为它能作用于咳嗽中枢、呼吸道感受器和感觉神经末梢,抑制咳嗽反射。虽然止咳药止住了咳嗽...
服药的次数
大多数药品是每日服3次,即每间隔8小时服用1次,以使血药浓度保持平稳。在体内吸收快的药品,给药次数应略予增加,如某些抗生素以每日服用4次为佳;在体内消除慢的药物,如有些长效药品或缓释制剂每天服用...
布洛芬、阿司匹林和扑热息痛都属于非甾体抗炎镇痛药,一般适合轻中度疼痛。
具体来说,布洛芬止痛范围较其他两种药物要广,它适合关节痛、肌肉痛、偏头痛、牙痛、痛经、神经痛等,也可用于减轻感冒引起的发热。目前...
胆绞痛 性胆囊炎、胆结石等都可引起剧烈胆绞痛。急性发作时可停用其他镇痛药,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4粒~6粒,2至10分钟后就能迅速止痛。经临床观察,其产生作用的时间和效果与阿托品等解痉止痛药相似,但起效时间明显快于其...
●姜
丹麦科学家研究证实,生姜是减轻晕动症最为理想的天然药物之一。去年年底对一千余名海军出海远航的晕海症观察研究中发现,姜虽然还不能完全使晕动症状消失,但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却能得到较大程度的减轻...
用药的误区并不仅仅是就药谈药,这其中还隐藏着对疾病的错误认识和如何更深入的理解。下面就从5个用药误区入手,阐明这些藏在误区背后的用药建议。
用药建议之1:提前用药
目标人群:刚刚被查出患有糖尿病的患...
①掌握服药时间在一天24小时内,机体有两个吸收药物的“黄金时期”,一个在上午8时至10时,一个在下午2时至3时。苦味中药可在饭后上述时间内服用。
②掌握药液温度中药的服用讲究“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但苦味中...
很多患病儿童的家长出于爱子之心,希望通过输液治疗,能让孩子的病好得更快些。其实,这样盲目输液反而存在很大隐患。输液使用大量的抗生素,抗生素使用多了,就会产生耐药性。
是否需要输液,应视患者情况区别对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