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不当容易引发脂肪肝,可能大家对此并不了解,因而忽视了对药物性脂肪的预防意识。那么,怎样预防药物性脂肪肝呢?   1.首先,必须严格掌握药物应用指征,避免滥用误用。   2.严格遵守医嘱十分重要,不要道听途说,自行...
  碳酸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片剂、胶囊、溶液、冲剂……面对琳琅满目的钙补充剂,究竟哪个适合你?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常委、青岛市内分泌糖尿病医院主任医师董砚虎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
  “秋”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入秋后雨水日渐减少,空气湿度降低,因而天气干燥。加上天晴少雨,初秋仍有夏的高温,人们容易被“秋老虎”所伤。秋老虎是民间的说法,指的是立秋以后的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
  “药熬好了,赶快趁热喝吧!”这是许多人喝中药的经验,那么,这种有没有道理呢?卫生部北京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师张亚同向《生命时报》记者介绍:“虽然许多中药都要求温服,但并非都是如此,有不少汤药是要放凉了再喝的。”  ...
  癌症、心脑血管病、呼吸道疾病……全世界每年因吸烟而死亡的人数超过250万,而最新研究显示,其实,全球11亿烟民一直遭受着另一种疾病的威胁——泌尿道疾病。   烟草伤及泌尿道   据美国“健康日”网站6月1日报道...
  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曾一度被有效控制。近些年来,由于治疗不规范,耐药菌的产生,大气污染以及随地吐痰等生活陋习没有摒除,肺结核又有死灰复燃的趋势,因此有必要再谈谈抗痨药的使用问题。   轻型初治病例常选用...
  入秋了,早晚温差大,近来因为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引发急性鼻窦炎的患者不少。医生提醒急性鼻窦炎患者,减充血剂滴鼻使用时间不宜超过7天。   患上急性鼻窦炎后,治疗上往往要局部用药,使用减充血剂(如麻黄素、滴鼻净或...
  日常饮食中吃盐过多会增加中风的风险。研究和调查发现,老百姓日常饮食越咸的地区,中风发病几率就越高,专家表示,广东人清淡饮食利于预防中风,但粤菜系中的客家菜味道偏咸,而口味清淡的顺德菜则更好。   无论是...
  炉甘石洗剂由炉甘石、氧化锌、甘油、水组成,具有清凉止痒、收敛的作用,而且还有抑制细菌繁殖、抵抗外界刺激的作用,适用于多种皮肤病,如蚊虫咬伤、湿疹、荨麻疹、日晒伤等,一般每天可用3~4次。   炉甘石洗剂使用时...
  目前,人们自行用药的现象增多,因此,不合理用药的危害也日益显现。许多人为求速效,常常将作用相似的几种药同时应用,结果非但没能增加疗效,反而造成了药品的浪费和不良反应的增加。下面列举一些不宜联用的常用药物,以引起...
  据调查,我国的失眠人数至少有三成,从医学角度讲,一个人产生睡意后30分钟内不能入睡,而且睡眠过程中觉醒时间超过30分钟,就是失眠。但并非一出现失眠就要服安眠药,安眠药的服用一定要慎重,最好不用。因为服安眠药一旦成瘾...
  2型糖尿病是一种有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一种慢性代谢紊乱性疾病,也是一种慢性、逐渐进展的疾病。到目前为止,医学还没有完全弄清糖尿病发生的根本原因,也还没有找到治愈这种疾病的方法。因而,2型糖尿病目前还...
  药物具有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两重性,利用前者、避免后者是选药组方的基本原则。后者就是用药禁忌的问题,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禁忌等内容。   一、配伍禁忌   中药“七情”中的“相恶”和“相反”的配伍关系,均属...
  近日天气变化频繁,早晚温差较大,不少人出现了感冒、腹泻等症状。当病情不严重时,人们往往自己吃药解决。“头疼了吃片儿止痛药,拉肚子了就吃点儿止泻药……”听起来像是“对症下药”,但其实,这些单从药名来判断治疗范围...
  1971年,英国药理学家首次揭示了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为阿司匹林防治心脑血管病开创了新纪元。40年来,该作用已经被全球超过200个、包括20多万人参与的临床试验所证实。可以说,在心脑血管病的药物预防措施中,阿司匹林发...
  入秋了,秋燥最伤肺,伤肺则容易引起咳嗽。近日,不少网友反映,自己一到这个季节就咳个不停,多方求医、服药,效果都不明显。专家指出,诱发咳嗽的病因很多,得了咳嗽自行服用止咳药的做法并不可取。   轻度咳嗽有益无须服...
  近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第31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并表示,异维A酸可导致罕见且严重的皮肤损害。专家指出,药监局发布此番警示并不意味着异维A酸就不可以用于治疗痤疮,而是提醒中重度患者使用任何药品...
  王先生忽然得了腹泻,每天要往返厕所三四次,由于工作繁忙,他听朋友介绍,随意去药房买了黄连素、痢特灵等抗菌素药服用,病情反而加重了。   后来到医院检查,才知道原本只是肠道易激综合征,由于乱服药把胃肠里的有益菌杀...
  用白开水送服药物是个常识,但有些人喜欢用50℃~60℃以上的热水服药。殊不知,部分药品遇热后会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进而影响疗效。如助消化类 药物、维生素类药物、止咳糖浆类药物、含活性菌类药物、清热类中成药等,如...
  湖北安全用药知识公众普及宣传服务活动2日在武汉正式启动,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主任李元启提醒,公众日常用药要注意走出四个误区,一旦陷入误区,其结果往往是钱花了,反而既不利于治病防病,还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