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学外语时遇难题

  云云的妈妈当年就因为托福考分不够,没能实现出国的愿望,因此她给女儿云云制订了从小掌握两国语言的目标。从云云刚开始学说话起,妈妈就教她说常见的单词。可是,云云爸爸不同意孩子过早学外语,他看到国外华人的孩子,外语成了母语,却说不了国语,甚至两国语言都说得不好。两人争执不下,最后只好分工,妈妈教云云说英语,爸爸教说普通话。妈妈的时间多,云云还真学会了一些英语单词;爸爸很少有时间教女儿说话,孩子2岁半了,还不能说句完整的中国话,与同事的同龄孩子相比,云云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有时一句简单的普通话,云云却表达得不中不西,爸爸有些急躁,批评了云云。他们没想到,从此就很少听到云云主动说话,爸爸让她说什么,她干脆低头不语,妈妈教她英语也不学了。

  解析:

  3岁前是语言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母语就是在这一时期被程序化、格式化,牢牢地扎下根基。幼儿期语言的发展,大体可分三个阶段:

  1岁前“缄默期”,宝宝虽不说话,却在用心地倾听和观察,把大量信息收人脑海。这时,大人很少会去逼迫孩子说话,耐心地以各种方式让孩子听懂对他们说的话,重复多少次也不烦。一等孩子开始发音说字时,叫“妈”叫“爸”……大人总是给予高度的鼓励,说错了大人也不会去责怪他。

  l岁至l岁半为“模仿期”,这个时期宝宝对成人语言的理解发展比较快,从听开始发展到说出来。不过开始主动说话的能力发展得较慢,需要一段模仿过程。宝宝主要说的是一两个词,比如宝宝可能会用“帽子”、“鸡蛋”等来表示“我要戴帽子”“我要吃鸡蛋”等意思。由于宝宝发音不太清楚,大人要注意辨听,给予积极的回应,否则满足不了宝宝愿望,他就会感到失望,情绪低落,对自己的说话信心不足,挫伤了宝宝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从1岁半至3岁“发展期”,宝宝主动的语言发展迅速,句子的结构也更加复杂。至2~3岁时,宝宝逐渐能表达一些特殊的意义词汇和简单的句子,比如,他会说“我要吃大鸡蛋”,“不要小苹果”,“爸爸刚走”,甚至会说“然后……”等。但是,还有许多词汇,如“你我他”的概念和用法、年龄的概念,特别是一些抽象词汇如“漂亮”、“美丽”、“神秘”、“热爱”等,孩子还很难弄明白,他们只好笼统地划分为“好”与“坏”,“好人”与“坏人”。有的家长对孩子说话要求较高,表现比别人差一些就数落自己的孩子,这有可能适得其反,影响孩子的语言学习向更高阶段发展。第二语言学习更需循序渐进,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如果导致孩子厌学,那就得不偿失了。

  对策:

  ●语言从听开始语言是后天学来的,需要一个逐渐学习训练过程,掌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规律,不可操之过急;听是模仿语言的基础,说又从模仿到实践提高、完善。带孩子的人具备一口标准母语是非常重要的,早期不应受到方言、土语的干扰,以免造成语言混乱;视觉感官帮助语言训练。无论听还是模仿说,孩子都会观察对方的口型、表情、手势、动作等来加深理解你说话的含义,特别从中领会“褒义”或“贬义”。一位奶奶到美国去带2岁的孙女,小孙女听不懂中国话,可会看脸色。奶奶只会说“ok”“no”,听奶奶说“ok”,孙女就手舞足蹈,奶奶一说“no”孙女就会大哭起来。可见,对于探索阶段的宝宝来说,你的语气、声调和表情,都可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心理和情绪。

  ●重复刺激是记忆的基础

  人的记忆就是在不断反复刺激过程中形成的,语言也同样。所以带孩子就是要不厌其烦地对他说,反反复复地说。你说的次数越多,他进步越快;你不喜欢跟宝宝讲话,那就别期望他说话很早,说得很好。

  多肯定多鼓励

  牙牙学语,说出来就是好样的,说对了就鼓励;发音不准确,语句有错误,也要先鼓励再矫正,让宝宝放心大胆地说,快乐地说。家长不要因为孩子进步慢、说不好而斥责,更忌讳当众批评孩子。要知道,说话晚不等于智力差,大科学家爱因斯坦3岁了还说不好话呢。

(责任

相关阅读:

润滑剂对人体有害吗?怎么正确使用?男女“办事”前,有必要看看
夫妻生活也会猝死?“行事”前,若有5种习惯,是和健康对着干!
 情侣第一次会怀孕吗?防止意外怀孕之惊喜
性爱避孕措施有哪些?最安全的避孕方法
性紧张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