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分裂症通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精神症状可消失,但由于精神病的病因目前仍不明了,故现代的治疗方法只能缓解症状,部分患者可复发。正因为此,家庭如何做好预防精神病复发及其对复发的监测显得非常重要。

  那么,家庭成员怎样监测精神病患者复发呢?以下几个指标可作参考。

  (1)睡眠出现障碍,如入睡困难、睡眠浅、易腥、早腥、多梦等。

  (2)自主神经功能出现异常,如头痛、头晕、无力、软弱、食欲减退等。

  (3)情绪反常,表现情绪的不稳定、出现易激动、爱生气、言语增多、焦虑不安、抑郁、发呆、工作能力 减退、拒食等。

  (4)以往的精神病症状再现。患者可能说听到有人议论他,或说有什么东西在控制他。一般在复发的早期,这些幻觉、妄想都比较凌乱,患者也可能认识到这些是不正常的。

  上述现象有可能是复发的先兆,为慎重起见,建议去医院看精神科医生,作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这样可避免复发或使复发的病程缩短。

(实习)

  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此型患者极度社会功能退缩、孤僻,阴性症状严重,有严重的精神运动性障碍。

  瓦解型精神分裂症 -此型患者言语不连贯,情绪和情感体验与现实不适切,通常没有幻觉。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此型患者对他人非常猜疑,行为受被害妄想的支配,幻觉和妄想明显。

  残留型精神分裂症 -此型患者当前没有妄想、幻觉或破裂性言语和行为,但日常生活缺乏动力和兴趣。

  分裂情感性障碍-此型患者同时具有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如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或混合型躁狂症的症状。

(实习)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往往为患者及其家属所忽视,病人多半不承认自己有病,不愿就医,病人家属又缺乏精神病方面的知识,往往延误治疗时机。而精神分裂症如能早期治疗,疗效较好。

  现将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叙述如下,供患者家属参考。

  患者出现无原因的头疼,头晕,失眠,多梦,情绪不稳定,脑子迟钝,常出差错。对亲友逐渐冷淡,疏远,逢喜遇悲都无动于衷,不愿与人来往,对周围事物的兴趣明显减少,胡吃闷睡。

  对周围事物多疑。常自言自语或对空说话,或无目的地到处乱走。

  无故发脾气,时喜时怒,情绪变幻莫测。

  发呆,两眼发直,长时间呆在一处不动。

  嗜好突然改变。

  爱与人争辩,爱管闲事,爱吹嘘。

  以上这些表现,可为早期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线索。当你发现家庭成员有以上表现时,应及时送往精神病专科医院诊治,不要拖延。

(实习)

  抗精神病药对机体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一些患者在服用了抗精神病药物后,有一些反应上的迟钝或者由于药物怕金森反应,使患者的面孔呆板,这是客观事实。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谈药色变“许多患者及其亲属十分顾虑这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力求应用各种没有不良反应而又能治病的药物,一听说某药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良反应就拒绝用药,或者突然停药,结果使病情得不到控制。诚然,这种愿望是美好的,但迄今尚未发现无不良反应的药物。

  由于大多数抗精神病药都有嗜睡和镇静作用,故而服药后,在药物作下,患者可能出现精神活动迟钝、反应不灵活、领悟能力减退等表现,家人常认为是药物造成脑子变笨了。其实,这是药物造成的暂时现象,当减量、换药或给予对症处理后,上述症状就可以减轻或消失。另外,精神病患者的精神活动迟钝,原因很多,并不完全是药物所致。病情的反复不愈,原有智力水平低等,均可影响患者的精神活动。精神活动的迟钝,记忆力的下降,是脑的基本病变,而不是惟一由药物所致。那种担心长期服药会损害脑子,影响记忆力等等顾虑是不必要的。有的患者服药数十年之久,也未发现脑功能损害的依据。甚至还有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考上大学和研究生的例子,相反,如果不能很好维持服药,精神病得不到控制,则很可能引起脑功能的损害而使脑子变笨,甚至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不能完成学业和工作,导致残疾。

  一般书上所介绍的药物不良反应,是从许多个患者身上积累总结出来的,并不意味着每个患者都出现,也绝非所有的药物不良反应,会在一个人身上全部表现出来。因此,患者及家属不必顾虑重重。医生之所以嘱患者坚持用药,是考虑到精神病的反复发作可加重精神功能的损害,尤其是严重地损害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能力,这个后果比药物对机体的不良反应要大得多。所以,只有服药才有希望将病彻底治愈。如不按医嘱服药维持治疗,由于病程的不断发展,使患者易进入精神衰退而影响脑功能状态。

(实习)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饮食要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糖低盐、低胆固醇的食物为宜如瘦肉、去骨的鱼类、蛋类、牛奶、豆制品、豆浆、蔬菜和水果等。食物要清淡、易消化。

  老年热易出现咀嚼和吞咽困难的药物反应对这种患者要给稀粥或面条等细软的食物,让患者细嚼慢咽,避免发生呛咳和噎食。

  对完全不能进食的患者,应通过鼻饲管喂混合奶。对不知饥饱、贪食的患者,要在家人的照顾下进食,必要时进行控制。同时还要注意保证患者足够的饮水。

(实习)

  *阴性症状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思维贫乏,很少与周围人有语言交流,整日沉湎于自己的内向性思维中。有时有言语异常。患者意志缺乏,常独处,不与周围人交往,社会行为退缩,情感迟钝。

  *行为障碍

  活动过少,缺乏与周围人有效地交谈,动作缓慢,行为怪异。少数患者,可以出现不寻常的性行为。具有难以自制的行为和自杀企图。有的患者可以出现刻板行为。甚至一些意志活动减退的患者,终日卧床,生活不能自理,与现实隔绝。

  *智能障碍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有某些智能、障碍,其主要表现为运用智力解决实际问题困难这些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智能多在中等以下水平。

(实习)

  精神分裂症目前病因不明,其病程具有不断发展逐渐加重的趋势现阶段其治疗效果仍不尽人意。

  通过临床研究和观察,普遍认为以下因素可影响其预后:

  *病前性格

  病前性格孤僻不合群;或具有分裂性人格,如孤僻退缩、沉默寡言、不与人交往、缺乏进取心敏感害怕、性格怪僻的人;常做白日蒙,适应能力差的人患病后可迅速走向衰退和慢性病程,预后差。

  *年龄

  发病于15岁以前者,预后多较差,且衰退迅速易慢性化。

  *起病形式

  隐袭起病,病期长或急性起病经治疗而旷日持久不能缓解者,常易致精神衰退。

  *诱发因素

  起病时无明显的精神因素或躯体因素作为诱因者,预后较差

  *症状及病型

  具有精神分裂症典型症状,如固定而持续的迫害妄想和偏执症状,或行为退缩,情感迟钝者预后不良。单纯型、青春型预后较差。

  *社会环境及遗传因素

  家庭经济水平低,家庭关系欠融洽,生活照顾不周,以及无良好的社会和家庭支持系统,都会直接影响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后;有精神分裂症阳性家族史者预后多数不良。

  *复发次数

  复发次数愈多,获得良好缓解的可能性愈小。

  *治疗情况

  及时、有效、系统地治疗及维持治疗,可大大降低病情复发率,延缓精神衰退。

  总之,目前精神分裂症的预后不容乐观,但我们相信,通过广大精神科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一定在不久的将来,使精神分裂症的预后有所改观。

(实习)

  德国科学家最近发现,怀孕的母亲在接受医用X线照射,或在乘远程飞机时受到的辐射将严重损伤子宫里的胎儿,这些受到辐射的胎儿在以后的生长发育中,患精神性疾病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亚琛大学的ChristophSchmitz与同事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子宫中的老鼠在受到轻微辐射后,其脑中的海马沟所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只在它们成年期早期才显现出来。研究人员认为,他们的发现可以为在成年时出现的诸如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形成找到重要的线索。

  他们研究时,在母鼠怀孕的一定时期将其暴露在X线下。之后,研究人员检查了母鼠,并在幼鼠成长的第1个月和第6个月时两次对幼鼠检查。研究人员发现,在受到辐射后最初的几天里,没有明显的迹象表明幼鼠受到损伤,在1个月的时候有一些证据显示幼鼠的体内的DNA受到了损害,但到了6个月时候(此时幼鼠的发育和人类20年的发育程度相当),老鼠脑内的海马沟细胞却有严重的缺失。

  研究人员认为问题还在于,辐射损伤了动物体内的为细胞提供能量的线粒体,当胎儿受到辐射后,线粒体已无法为修补损害的DNA提供足够的能量了

(实习)

  科学家发现,年纪越大的父亲所生的孩子患上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越高。和25岁以下的年轻男子所生孩子患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相比,50岁以上男子所生孩子患病的可能性要高3倍,而年纪在45岁至49岁的父亲所生的孩子,患病可能性则高了一倍。从事这项研究的科学家估计有四分之一的精神分裂症可能是由病人的父亲年纪过大引起的。

  研究人员将1964年至1976年间在耶路撒冷出生的8万多人的资料和以色列卫生部所属以色列精神病人中心的档案相对比,从而得出了这个结论。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普通精神病学档案》上。

  医学界认为年纪大的父亲生育的孩子容易患上基因性疾博U飧鲅芯课这一理论增添了新的论据。

  精神分裂症是最常见的精神疾博T谟⒐患病人数达25万。也就是说,在100个人中就有1名精神分裂症患者。这个比例在各个国家基本相同。大部分精神分裂病人在十多岁或二十岁出头就开始出现症状,当然也有可能更晚。

  父母的影响

  这项研究的负责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马拉斯皮纳教授说,这证明了男子也有生物钟,所以在进行家庭计划时,要考虑年纪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当男子年纪变大时,精子逐渐通过细胞分裂来实现再生。虽然可能性很小,但是,精子每一次分裂,都有可能在复制染色体的过程中发生错误。而携带错误染色体的精子在和卵细胞结合后,就可能把这种错误传给下一代。精子的这种基因突变非常微小,也非常难以诊断。

  但是,相反,由于女性卵细胞的分裂通常在她出生前就开始,而且卵细胞染色体异常较明显,所以相对容易判断卵细胞是否发生了异常。这项研究成果的另一位作者,纽约大学医学院的哈勒教授说,虽然目前的研究仅仅是一个开端,但是他们相信最后会证明父亲的精子和母亲的卵子一样重要。

  婚姻关系

  这项研究的另一个发现是:父母联姻的时间越长,孩子患精神分裂的机会越低,但是这并不能抵消父亲年纪大所带来的危险。研究者说,接下来要研究精子为什么会发生突变,以及如何去发现这些突变。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将在小白鼠身观察基因如何突变。

(实习)

  有许多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刚好或刚出院,就急着上班,或以某种理由向领导提出调换工作,或由于改革使患者在疾病的急性期,精神状态处于兴奋、紧张、抑郁、焦虑和痛苦之中,精力和体力都有很大消耗,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即使是病情痊愈的患者,也不能马上同病前一样工作。应该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以后,再由医生决定是否恢复工作。这样做完全是出自对患者健康的考虑,从身体心理以及对外界的适应程度都需要有一个很好的调适过程。为此,患者出院后不要着急上班。只有身体、心理处于较长时间的稳定状态,一般需要2-3个月,工作中才会获得愉快和满足。

  关于调换工作的问题,如果原来的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和人际关系与自己的发病因素有关,出自对自己健康的考虑,可以向领导提出调换工作的要求,领导也应该从照顾患者的利益出发,为患者的工作做适当的调整,并且要真心实意地为患者解决一些困难和问题。

  由种种原因暂时还不能安排工作的患者,家属除给予生活上的关心以外,应更多地给予心理上的抚慰,帮助患者渡过难关。

  根据患者恢复的程度适当安排劳动或工作,创造一些机会让患者回归社会。总之,当患者病情稳定,具备工作的条件以后,家属、单位等几方面配合,积极妥善的安排好患者的工作,这对于患者的进一步康复是非常重要的。

(实习)

  精神分裂症的复发问题,是患过精神病的人、精神病患者家属以及社会许多人都很关心的问题,也是当前精神科工作者正在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之一。

  有些精神病是可以根治不再复发的,这些多数因躯体残疾引起的精神障碍,经过治疗后躯体疾病痊愈,精神病也就痊愈了。一般不在复发,如在强烈的精神刺激下发生的反应性精神病,在刺激完全后解除后,并也可以彻底恢复,以后如果没有重大刺激发生,也完全可能不再复发.但是,精神分裂症则不然,在治愈后非常有可能复发.许多患者反复发病,多次入院.患者、家属对此感到十分痛苦。对于社会来说,也带来巨大的麻烦。那磨,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有何先兆?有些患者在复发之前,常出现一些早期症状如能及早觉察,适当处理,常可防复发于未然。

  下面就是精神分裂症复发的早期的症状:

  *睡眠障碍

  如原来患者睡眠较好,而渐出现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早醒及多梦等。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如原患者无何不适,而逐步感到头痛、头晕、乏力、软弱、食欲不佳及消瘦等。

  *情绪障碍

  如原来患者的情绪相对稳定,现在则变得心烦意乱、情绪不稳、容易激动、易怒、言语增多、焦虑忧郁反应迟钝、工作能力减退、人际关系紧张等。

  *片段幻觉、妄想再现

  患者原有的幻觉妄想重新出现,在复发的早期,往往是片段的、零星的、偶然的、不成系统的、患者还可能有些自知力,自己也觉察这些是不正常的精神现象。

  上诉情况,不一定都是复发先兆,要了解其可能原因,并找专科医生作进一步检查、观察和处理。这可使患者避免1次复发,或者使患者的复发时间缩短,复发程度减轻。

(实习)

  根据加利福尼亚大学Tyrone D. Cannon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报道,一些特殊的导致胎儿组织缺氧的产科并发症与精神分裂症早期发作有关。

  Cannon和同事随机挑选了1955年芬兰出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和年龄、性别、社会阶层相当的56名不相关的成人,分析了他们的胎儿期和出生记录,观察了许多胎儿期和出生相关并发症。他们将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精神症状首次发作的时间分为早期发作和晚期发作两组。早期发作是指女性22岁以前和男性19岁以前的疾病发作。

  研究者发现胎儿期感染,胎儿发育迟缓和他们的社会阶层与精神分裂症的发展无关,但是出生时导致胎儿缺氧的产科并发症对疾病的发展有一定作用。它们使精神分裂症早期发作的可能性增加了两倍,但与疾病的晚期发作无关。

  实际上,每一种导致组织缺氧的并发症都使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发病率增加,因此历经三次或更多产科并发症的患者可能比没有并发症者患病机会多10倍。

  这些并发症中与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发展关系最密切的是出生时窒息,这时小孩暂时性完全缺氧。

  Cannon和同事指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兄弟姐妹与常人一样没有产科的组织缺氧,这意味着产科并发症不是由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基因因素引起的。

  作者还强调组织缺氧本身并不预示着精神分裂症,因为许多有并发症的研究对象没有成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而且因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有三分之一出生时没有组织缺氧,所以这种并发症不是疾病发展的唯一致病因素。

  鉴于产科组织缺氧常累及大脑颞叶区,这种缺氧与精神分裂症相关,而颞叶是大脑产生精神症状的区域。Cannon的小组提出基因预诊可能会出现精神分裂症的人中,出生时缺氧会导致颞叶的神经联系减少。

(实习)

  1、忌居室不安静。喧闹、嘈杂的居住环境只会使患者病情加重。因此,患者得病后,家属应给以同情,为其安排安静舒适的环境,或将患者送往幽静的农村进行治疗,以期缩短疗程。

  2、忌悄悄把药积蓄起来。有的患者有自杀的萌念,悄悄把安眠药等药物积蓄起来,到时一次性吞服,造成自杀。因此,家属对其举动应加监视,应将药品妥为保存,每次按剂量发给,亲眼看见患者服下。

  3、忌看惊险、凶杀、悲剧性的小说、画报、连环画、电视、电影等等,以免增加患者的刺激,加重患者的病情。

  4、忌治疗痊愈后再度陷入当初诱发疾病的环境。有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系由于受继父、继母的虐待、歧视日久而诱发疾病的。治疗痊愈后应改变其环境,以免复发。

  5、忌喝酒吸烟。烟酒均具有刺激性,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列为禁忌。

  6、忌单独外出。精神分裂症患者单独外出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应予避免,家属严加陪伴守护。

  7、忌玩弄刀剑棍棒等体育用品,以免患者失手,造成意外。

  8、忌练气功。有多数患者练气功会出现“气功偏差”(练功不当“走火入魔”)而加重病情,故精神分裂症患者忌练气功。

(实习)

  *精神病患者的婚姻

  常常有患者和家属问医生和护士:“精神病患者能恋爱结婚吗?”实际上,每个成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都面临着恋爱和结婚的问题。但是,我国的婚姻法规定:精神病患者在疾病的发作期,未经治疗不能结婚。因此,各种精神疾病的患者如果经过系统的治疗,精神症状缓解后是可以结婚的,但是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疾病未痊愈不宜结婚

  在患者疾病痊愈前最好不要考虑这个问题。因为在恋爱与婚姻的过程中需要每个人决定和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甚至要动脑子进行思考,因此对于病情尚未恢复的患者来说,非常容易引起思想上和情绪上的波动而加重病情。另外,还有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着一些精神症状,如幻觉、妄想思维逻辑上的障碍或者其他言语行为上的问题,不具备料理个人和家庭生活问题的能力,更不能处理教养子女的任务,因此不宜结婚与恋爱。

  *疾病发作期不能结婚

  在疾病的发作期,由于患者的思维、情感障碍,对自身缺乏正确的判断。因此,患者很难与他人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情感上的交流,在这期间进行恋爱是很难成功的,此时也不宜建立恋爱关系。否则其恋爱关系一旦破裂,无疑可给处于病态的心灵雪上加霜。有的人在此时则千方百计,甚至不择手段地为患者择偶成亲,其结果是“好心办坏事”。一则这种婚姻不易巩固,容易破裂,并违犯了“婚姻法”二则给患者也带来了强烈的心理负担可导致病情恶化;三则给对方增添了痛苦。即便这样的婚姻勉强维持,也是长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给家庭生活埋下了不幸的种子。在恋爱的过程中,不仅是一方的事情,而且是恋爱双方事情,需要正确对待在这个过程中的受挫心理,因此,在谈恋爱期间,患者家属要帮助患者了解恋爱中可能要发生的事情,如何进行积极和妥善地处理。并做好心理上应对挫折的准备。不能放任不管,以免患者上当受骗,更不能用强求的手法求得非法的婚姻。

  *病情完全恢复2-3年后可考虑婚姻

  如果患者的病情已经完全恢复,2-3年无复发,而且其社会适应能力全部恢复,在继续巩固治疗的情况下,方可考虑选偶,也就是说,已经获得巩固的患者是可以进行恋爱和结婚的。但应注意不要选择配偶是精神病患者,一是夫妻双方均为精神病患者,一旦一方病情波动反复,会使另一方增加了很大的精神负担,并导致病情的反复,使整个家庭陷入混乱之中。二是如果夫妻双方同患精神疾病其后代患有同样疾病的几率特别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角色能力,也有程度不同的下降,他们在病中难以承担丈夫(妻子)及父母的责任,以致抚育子女困难。因此,有的出现离婚,家庭及子女离散,对患者是一个极强的恶化刺激,常可产生严重的后果。

  *对对方不宜隐瞒病情

  婚前应如实地将病情性质、复发的可能性及结局告诉对方,在得到对方的真正理解后,再考虑结婚;不要因为自己患有精神疾病对对方刻意地隐瞒,这样对方一旦发现了实情,会对患者的病情造成很大的影响,即使是结了婚,对方因感到受了骗,会坚决要求离婚的。并因此而影响家庭关系。

  *心理护理

  妄想状态的患者多数意识清楚,否认自己有病这样往往因为一些妄想得体验对家属有敌对情绪,认为家属对自己进行了迫害,所以家属要以谈心的发生接触患者,关心体贴患者,主动接近患者,了解患者内心体验及要求,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敌对性,使患者解除思想顾虑后,取得合作。在接触患者信任时,在妄想状态的活跃期不要触及患者妄想内容。如患者不主动诉及则应不主动提及,患者叙述妄想内容时,则不要与患者争辩,也不要批判患者防止患者起疑心,怀疑家属也参与害自己。

  *针对妄想的护理

  家属不要在爱患者面前低声交谈,以免引起患者猜疑强化患者妄想内容当家中其他人被涉及妄想怀疑对象时,应及时将其分开,并避免再次接触,防止意外发生,保护其他人的安全。具有被害妄想的患者,如果认为饭里有毒而拒食时,不能让患者单独进食,应带患者去餐厅,与其他人进食同样的饭,也可以让患者自己挑,或是让别人先吃一口,再让患者吃,解除患者的顾虑当家属被涉及时切忌做过多解释,应尽量减少接触,并注意安全。一定要注意不要为稳定患者的情绪迎合患者的妄想有的人为了稳定患者的情绪,承认自己对患者的迫害,并承认错误,这样并无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而且加重和巩固的患者的妄想*

  *鼓励患者参加各种娱乐活动

  可根据妄想状态患者的爱好和特长,鼓励其参加各种娱乐活动,以分散注意力,减轻妄想。

  *安全护理

  患者在妄想支配下,有时可发生自杀、自伤、伤人、毁物或外走行为,家属要加强观察,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病情观察

  在妄想患者的症状恢复期,要注意患者自知力的恢复情况。了解患者自知力恢复情况,有利于巩固治疗。

(实习)

  对精神患者服药的护理是家庭护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不主动服药,服药不合作的患者,家属应该怎磨办呢?

  *家属要做好对患者的解释工作

  对自知力恢复到一定程度的患者,家属应说服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明确的认识,并说明服药对治疗疾病、防止复发的重要性,使患者正确地面对现实,端正态度,树立信心、克服困难、配合治疗当然这种说服、解释工作不是一下子能起到作用的,家属要不厌其烦地、用各种办法做好患者的工作。

  *家属要督促患者服药

  部分患者虽然也能认识到服药的必要性,但是由于工作、学习紧张、繁忙,经常忘记吃药,尚未形成固定的习惯,这需要家属帮助训练患者把吃药与吃饭的习惯结合起来,像每餐必须要吃饭那样重视吃药。

  *不断地鼓励患者

  当患者能够主动服药,而且逐渐形成习惯以后,家属要注意鼓励患者的进步,使患者认识到病情的稳定与坚持服药的关系。进一步坚定患者主动服药的信心。

  *采取把药与饮食合餐的方法使患者将药吃下去

  对一些尚缺乏自知力,还存在某些症状的患者,经说服、解释无效的情况下,家属可把药片研碎与饭菜搅拌在一起给患者服下,以保证疗效。

  *改换用药的方法

  对于采取各种方法均无效的患者,家属应带患者到医院与医生商议,改变给药的方法,如改为注射长效制剂。

  总之,患者能否坚持服药与家属的态度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许多维持治疗成功的患者都有这种体验,家属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这个责任,要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的思想准备。

(实习)

  有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住院时间比较长,一住就是十几年、二十年甚至有的患者在医院,度过了大半辈子。由于他们长期脱离社会、脱离家庭、脱离了正常人的生活环境,长期待在医院里,充当患者的角色,这对于他们的生活能力、社会交往的能力以及劳动能力的恢复极为不利,只能加快精神残疾的进展。住院时间长的患者,有的是属于“三无”患者,即无家庭、无单位和无人照顾的患者,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是家属不愿意接患者出院。

  家属有各种各样的顾虑,例如怕患者犯病处理不了怕患者给家里找麻烦或嫌弃患者,总之他们考虑的是自己,对患者丧失了信心,而没有考虑到患者的需求。这样做的结果,使本来还可以获得一定康复效果的患者失去了机会;另外,也容易造成患者由于失望,怨恨而在医院没、内发生意外。

  诚然,不容否认的是患者在患病期间给家属造成了重大的精神和经济上的压力,但是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家属还是有责任让患者获得家庭的温暖和支持,使他们尽量过正常人的生活,让他们得到重新生活、工作的机会。

(实习)

  小李,一个英俊高大的小伙子。几年前,曾在我院住院治疗,诊断:精神分裂症。出院后,一直坚持服药,而且还能上班,工作任务完成出色,其父看到他这种状况,心里非常高兴,认为儿子的病已经彻底好了,不用服药。但停药不到半年,小李的病复发了。后来其父多次到医院来咨询。问:“有没有一种药,吃了以后不再复发?”那么,精神分裂症患者要终生服药吗?

  这也是当今精神医学工作者关心的问题之一。医生认为,需要长期服药巩固,这“长期”又是指多少时间呢?或3~5年,或7~8年,甚至延续更长的时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明确指出精神分裂症病人应该在临床治愈后还要继续服药多长时间,症结在于现在人类医学还未查明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何在,目前只是对症治疗。有朝一日病因查明了,预防精神分裂症就像预防小儿麻痹症吃几粒糖丸那样方便地获得终身免疫。我们广大的精神医学工作者正在朝这方面努力,直至今日还未达到这一步,那么只好用较长时期服药来巩固治疗效果。

  由于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较大,许多患者都不愿长期吃药,加上家属出于对患者的关心,在家里随意给病人加药或减药,甚至停药,使疾病复发。

  我们认为,精神分裂症住院或门诊治疗获得临床治愈之后,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服药,减药或停药。

  2、仍在服药的病人应坚持力所能及的劳动,以利锻炼体质。

  3、必须让病人明白,在巩固治疗期的精神状态仍不如常人,不必争强好胜,避免超常激烈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以图久安后福。

(实习)

  精神分裂症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近期疗效还是不错的。初次发病者,经正规治疗后,大约有80%以上的病员可以重返工作岗位。但是,该病复发率很高,如果任其发展,约40%的病人在一年内复发,四分之三的病人在三年内复发。因此,预防复发十分重要。

  由于精神分裂症的确切病因还不清楚,所以预防复发的措施是综合性的,其中药物维持治疗是最重要的一条。有人曾将出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分成两组:一组继续服药,一组不再服药,其它条件全部相同。以后比较了他们的复发情况,发现继续服药组的复发率还不到停止服药组复发率的一半,而且即使有复发,症状也较轻,容易控制。因此,继续服药十分必要。

  一般认为,继续服药的每日剂量是急性期治疗剂量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如果剂量不太大,可以每天晚上临睡前服药一次。但各人的情况不同,需要维持的剂量及给药次数也不一样。所以,最好叮嘱患者定时去医院随访,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

  维持用药的时间因人而异,由于病情缓解后的2~3年内复发机会最大,所以,一般主张至少维持用药2~3年。如果2~3年内情况良好,没有任何反复,可试行逐渐停药观察。如在维持治疗阶段内病情不够稳定,有波动,则应在医师指导下将药物剂量增大,待症状消失后再减至维持剂量。而维持用药的时间则需相应延长,从复发控制起再继续用药2~3年。

 

(实习)

  春节期间,不少市民大量饮酒,街头醉汉增多,精神病专家介绍,喝酒上瘾也是一种精神疾病,如果不进行及时治疗,必然会导致病情加重。

  某大学任教的小孙,讲授建筑设计,由于设计工作的特殊性质,导致常年熬夜加班,压力过重时则靠少量饮酒放松神经,久而久之竟然形成了酒依赖,一边喝酒一边做设计方案成了他的习惯,经常是一天一斤白酒或者10瓶啤酒,到后来愈发严重,只喝酒不吃饭,致使身体状况急剧变差。

  专家对此表示,小孙患的就是典型的喝酒上瘾症。“无酒不成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酒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殊不知,酒在增进人们感情的同时,却也在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家庭和社会,对酒依赖过度,易引起胃炎、胃出血、冠心病、酒精中毒性肝炎、脂肪肝和肝硬化等疾病,还会对神经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市民在饮酒时应学会量的控制。

(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