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0年代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妄想、妄言、幻听、幻视、打骂、吵闹等症状无计可施的状态,到如今,患者的上述状态不仅得到了控制缓解,而且正逐步走向治愈。这样的改变,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功不可没。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的不断问世,给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
自从50年代至今近半个世纪以来,精神病的治疗学发展迅速,治疗精神病的药物。自1951年盐酸氯丙嗪(也叫冬眠灵)在我国用于临床以后,各类有效的药物迅速增加到余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在我国的批量生产及广泛应用于临床,大大改变了精神病院的面貌,绝大部分的病人在得到有效的药物治疗后处于安静合作的状态,使精神病医院病房秩序犹如综合科病房一样井井有条,大夫按时查房,护士按时完成有秩序的护理。在治疗精神病的药物中,能够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常用药物有以下几大类:
吩噻嗪类:氯丙嗪、奋乃静、三氟拉嗪、氟奋乃静、甲硫哒嗪、哌普嗪等。
丁酰苯类:氟哌啶醇、苯哌利多、三氟哌啶醇、氟司必林、五氟利多等。
硫杂蒽类:泰尔登、三氟噻吨等。二苯氧氮平类:氯氮平、氯噻平等。
苯甲酰胺类:舒必利、泰必利等。
以上4大类中的近20种药物,是目前较常用的疗效比较肯定的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除此之外,还有萝芙木类的利血平也曾在50 年代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在长时间的临床治疗考验中,此类药副作用大,疗效一般,逐渐被淘汰,现在已基本不用。
上述的几类药物均有供口服的片剂,而且有的药物还有注射用的针剂,如氯丙嗪、奋乃静、氟哌 醇注射液等。有些药物具有长效作用,如氟奋乃静的针剂、氟奋乃静癸酸酯注射液,注射1针后能维持疗效 2~4周;还有氟哌啶醇癸酸酯长效针。五氟利多周效片,服1 次药可维持疗效1周。
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种类繁多。但由于其用药的技术性、技巧性很强、作用复杂,使用方法繁多。所以在使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实习)
精神分裂症基因确实是影响形成精神分裂症的因素之一。但是精神分裂症基因这个因素也不是绝对的,也就是说,将来是否会真的患上精神分裂,“基因”并不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精神分裂症基因常识
(1)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系统的家谱调查(调查其父系、母系3代),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成员中,精神病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6.2倍。
(2)有的学者对65个家庭进行调查,父母双方均患精神分裂症者,其子女患病机率为35%一68%(患病机率指在人群中个体终生患病的可能性)。正常人群仅为O.86%一1%。
(3)对精神分裂症孪生子(双胞胎)的调查发现,单卵双胎(1个卵子2个精于受精发育成的双胞胎)的同病率(一同患病)比双卵双胎(2个卵子和2个精子受精发育成的双胞胎)的同病率高4-6倍。
(4)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子女自幼寄养在精神健康的父母家庭中,而将精神健康父母的子女也寄养在精神健康的父母家庭中,结果,精神分裂症父母的子女患精神分裂症和智力缺陷者占寄养子女总数的19.1%;精神健康父母的子女无一个患精神病。
不少研究提供证据表明,遗传因素是精神分裂症病因学的一个重要部分。血缘关系愈近,遗传因素的影响就愈突出。
但是,一般并不把精神分裂症直接说成是“遗传性疾病”,理由是:
①其遗传方式及遗传传递方法目前尚无定论。
②临床观察资料中,确有相当数量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并无家族史(家族中父系母系3代均无精神病患者)。
精神分裂症确实受到精神分裂症基因的一定影响,但是相信只要通过后天自身的心理调节,患精神分裂不是绝对的。
(实习)
总是精神分裂怎么办,首先你要确定自己是否真的是精神分裂,或许你只是太过劳累以至于“精神过敏”。再者,如果你真的确定自己是精神分裂,那么对于您总是精神分裂怎么办的问题,想必是在为精神分裂反复复发而感到十分苦恼。
精神分裂症状
1、思维松弛、破裂性思维、思维中断、思维涌现、病理性象征性思维及语词新作。
2、情感淡漠、情感不协调及情感倒错。
3、意志活动减退、缺乏,表现为活动减少,缺乏主动性,孤僻、被动;甚至意向倒错。
4、妄想:被害妄想、关系妄想、被洞悉感、影响妄想、钟情妄想及被控制感等。
5、幻觉:幻听、幻视、幻嗅、幻味等。 6。感知综合障碍。 7。紧张综合征。
精神分裂复发反弹
(1)年龄小于40岁以下者;
(2)出院后能否坚持 2 年以上长期服药者;第一次住院治疗后是否遗留有残留症状等。
(3)出院后不能坚持长期服药者复发率高。
精神分裂症在住院治疗痊愈后,较长时间(大于2年)服药维持治疗,对控制病情,减少复发有积极的意义;精神分裂症经治疗,病情缓解,但存在睡眠障碍,人格改变等残留症状,应给予重视,针对残留症状等问题,进行必要的心理治疗;中青年患者中,恋爱、婚姻、家庭、工作等应激性生活事件会对个体精神和躯体功能产生负性作用,由医疗机构、家庭、社会给予必要的干预。尤其要重视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诊断,系统规范的治疗,合理用药,对家属及患者进行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定期复查随访,提高他们的依存性降低复发率。总的来说,以往以精神分裂症复发的研究,有许多专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首发病人少,病情一致性差,纵向前后对照研究少。故关于精神分裂症复发的研究仍有许多。
(实习)
精神分裂症是什么,不少人对此存在误解,迷信的看法把精神分裂症看做是“神鬼降身”,误解的看法认为“这种病”一辈子也治不好?其实这都是对精神分裂症的谬误。那么到底精神分裂症是什么呢?
精神分裂症主要表现为狂燥不安、偏执、抑郁、焦虑、幻听幻觉、敏感多疑、强迫急躁、思维紊乱、胡言乱语、乱摔东西、冲动伤人、不能控制自己等。病时患者可能出现一种毫无根据的错误想法,怀疑有人要加害于他,坚信配偶有外遇,听到有人议论他,指责他,威胁他,看见奇怪的影像,闻到不愉快的气味,尝到食物中有特殊的气味等一些虚幻的知觉,以至最终悲观绝望而自杀,给家庭、社会带来极大的伤害。精神分裂症分以下几大类:
张扬型精神分裂症 -此型患者极度社会功能退缩、孤僻,阴性症状严重,有严重的精神运动性障碍。
瓦解型精神分裂症 -此型患者言语不连贯,情绪和情感体验与现实不适切,通常没有幻觉。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此型患者对他人非常猜疑,行为受被害妄想的支配,幻觉和妄想明显。
残留型精神分裂症 -此型患者当前没有妄想、幻觉或破裂性言语和行为,但日常生活缺乏动力和兴趣。
分裂情感性障碍 -此型患者同时具有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如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或混合型躁狂症的症状。
精神分裂症是什么,通过上述介绍可能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碍于篇幅有限对于精神分裂症是什么这个复杂的问题,很难用一两句话解释清楚。
(实习)
轻度精神分裂虽然不像顽固性精神疾病那样危害严重、难治,但是患上轻度精神分裂的患者也决不能掉以轻心,以防疾病的进一步恶性发展。那么,不幸患上轻度精神分裂时如何治疗才能治好呢?
轻度精神分裂的常见症状
轻度精神分裂的主要表现是精神活动脱离现实,在知觉、情感、思维及意志行为之间互相不协调及互相影响,而导致学习、工作、生活、社交等适应能力降低,因此常不能维持原来的学习工作能力,原来的生活习惯方式也变为异常。
轻度精神分裂的医治良方
轻度精神分裂的治疗相比一般精神分裂的治疗,在药物和心理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了系统的自我恢复疗法,而在这种疗法中,患者家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事实上许多患者正是由于家属的关爱和不懈努力,使他们获得了新生,因此,所有生活在痛苦与绝望之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应该记住一句话:你们的耐心,恒心和信心最关键!
中医辨证治疗:轻度精神分裂因心境不畅,不得宣泄,肝气不舒,气郁凝滞,心神失养,肝胃失和等所致。因此,中医治疗时应行气、化瘀、泻热、醒神,可用钱氏醒脑通窍汤加减配合针灸加心理疗法。有治本断根之奇效。
轻度精神分裂的根治方法,根据患者具体症状、性格、疾病程度、喜爱等的不同,依据对症治疗的医学理论,医生开出的治疗方案也有所差异。因此,轻度精神分裂患者想要快速、完全治好自己的疾病,最好是早发现及时在医生的诊断下接受系统治疗,方才是最佳选择。
(实习)
精神分裂用什么药治疗,技巧严谨而方法颇多。就目前而言,抗精神病药可分为新型和非典型两类,选用不同的药物治疗效果也不同。本文就精神分裂用什么药的相关问题做了以下介绍,以供大家参阅。
精神分裂用什么药治疗的基本原则:
1、谨遵医嘱用药,持续进行、循序渐进。
2、康复期服用药剂量应为急性期治疗剂量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3、换药、加减药,需经过医生同意后,方可进行。
精神分裂用什么药,常用抗精神病药物介绍:
利培酮:别名维思通,适用于急、慢性精神分裂症,各种精神病状态的阳性和阴性症状,也可用于减轻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情感症状。
奋乃静:药理作用与氯丙嗪相似,抗精神病作用,镇吐作用较强,镇静作用较弱。毒性较低,对幻觉、妄想、焦虑、紧张、激动等症状有效,也可用于症状性精神病。
氯氮平:控制精神病的幻觉、妄想和兴奋躁动效果较好,故可用于兴奋躁动病人,一般4—5日可见效。
氯氮平:本品不仅对精神病阳性症状有效,对阴性症状也有一定效果。适用于急性与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各个亚型,对幻觉妄想型、青春型效果好。也可以减轻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情感症状(如:抑郁、负罪感、焦虑)。
精神分裂用什么药最有效,不一而论。因为,根据患者患病的类型、疾病程度、治疗时间、个人喜好等因素的不同,医生对症下药的方法各异,所以药物的功效好坏、快慢则也有所不同。如您对精神分裂用什么药好、新型抗精神病药都有哪些等问题还想了解更多,不妨免费求教于本站的在线心理专家,以获详情。
(实习)
精神分裂症患者就像一个奇特的演员,总是行为偏离正常人的认知范围,其夸张程度,令人难以理解。到底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症为何总是如此"千变万化"呢?
精神分裂症发病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
精神分裂症患者 治愈疗效分析
1、基愈:
(1)精神症状完全消失;
(2)自知力恢复良好,能批判病中表现的症状;
(3)能适应现实生活,并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
(4)症状缓解后,经3-4周观察,无复发迹象及并发症。
2、好转:
(1)主要精神症状消失;
(2)自知力部分恢复;
(3)虽仍残留轻度性格改变或某些听幻觉,但不影响适应现实生活的能力。
3、未愈:
(1)精神症状基本无改变;
(2)仍无自知力;
(3)不能适应现实生活。
精神分裂的表现或者病象都是变态心理缩引发的,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十分繁杂,可以说是"千变万化",不仅不同的病人症状不一样,就是同一病人,每次患病及同次患病的不同时期也表现不一样。
(实习)
妄想症就是精神分裂症吗?专家介绍,妄想症是精神分裂症中的其中一个症状,但有时或短暂出现妄想现象,并不表示就患了精神分裂症。妄想症患者有偏执性格基础,妄想对象和内容也较固定,结构较严密,具有系统化倾向,情感较协调,人格完整,而真正的精神分裂症病人不具备以上特点。
一般典型的妄想症有以下三个特征,缺一不可:
1、妄想是一种坚信或确信。妄想症患者不接受事实和理性的纠正,可以说是不可动摇和不可纠正的。“不论几乎所有的其他人相信什么,也不论毫无疑问的证明或证据指向反面”,妄想内容始终为患者所“坚信”。
2、妄想是自我卷入的。心理学家说:患者妄想的内容是自我中心的,它对患者的人格有着切身的重要性,是一种错误的个人信念,它饱含着个人极为重要的感受。因为,妄想的核心判断总是包含着“我”。例如,“我的配偶与某人有暧昧关系”、“人们在迫害我”、“某人钟情于我”等等。反过来说,在各式各样的思维障碍中,不论其推理判断的内容和形式如何,只要信念不涉及自我,说它是妄想便不能得到精神病学界的公认。
3、妄想是个人独特的。这就是说,妄想的内容是某一个人所独有的信念,通常不被病人的文化群或亚文化群的其他成员所接受的。正是由于每一个正常人的头脑里都浸透了所属文化的价值观,妄想是容易为人们所辨认的。对于典型的妄想的诊断,哪怕学术观点十分有分歧的精神科医生之间都有很高的一致性,根源就在于此。
(实习)
急性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形式可谓多种多样,带给人们的烦恼也是各有不同。了解一些急性精神分裂症的相关常识,对我们充分认识该种疾病,有效的预防都有好处。既然急性精神分裂症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下面就一起来看一下它的常见表现及治疗措施。
急性精神分裂症的发作是突如其来的。由于开始时的过程非常缓慢,而且是渐进的,因此很难知道精神病症状是在什么时候出现。这些症状中包括没头没尾的话语、目光呆滞、突然说出似乎是患者脑中想到的事情等等。
有了急性精神分裂症怎么办?
如果你怀疑家中有人患了精神分裂症,你要设法让他们去看医生。这么做也许不容易。有精神病的人常会否认自己有病。即使有人自己也觉得很不对劲,但却由于害怕“被关起来”而不肯去看医生。然而,医疗照顾对患病者是很重要的。
此外,不要让一个精神极度困扰的人独处。在救护人员赶到之前,亲友陪在他们身边会使这种人有安全感,甚至可以防止他们伤害自己,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出现与急性精神分裂症症状类似症状的人,通常会被送去住院作初步观察。在观察期间,医生会对患者作一些试验,以确定这些症状并不是诸如脑肿瘤等身体疾病的症状。
如果确诊是急性精神分裂症,此时药物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其次辅以心理治疗也很重要。在病人缓解期,一些有益的食疗和日常调节方法,也是不错的选择,这些措施都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
最后,专家提醒,急性精神分裂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危害,通常生活中以预防为主。本文对急性精神分裂症的表现和治疗做了一些大概的介绍,但由于各人病因、症状复杂多样,因此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有相关问题,还需到正规心理治疗机构咨询或诊治。
(实习)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就像一具精神枷锁,使得患者几乎喘不上气儿来,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大大受损。关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临床医学界有着系统的治疗方案。因为每个人得病的原因和表现都不尽相同,所以在治疗上也应有所区别。但无论对何种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日常生活中的调养都是必不可少的。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病人,常常看上去像个正常人,不打不闹,说话也很有条理。但必须警惕,此型病人的主要症状是妄想,还人相当一部分病菌同时伴有幻觉。在幻觉、妄想的影响下,病人可能发生自杀、伤人、毁物和危害社会治安等行为。因此在护理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病人时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首先,应取得病人信任,以便了解病人的幻觉、妄想内容。当病人叙述妄想内容时,要耐心倾听,不能与病人争辩妄想内容的真实性;避免当着病人面与他人耳语,以防引起病人的疑虑或反感,促使妄想泛化。当被涉及为妄想对象时,不要过多解释,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减少接触,注意安全。还可利用每日简单的活动干扰病人的妄想内容。
其次,在护理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病人时要注意掌握病人的幻觉、妄想内容,对症处理。有被害妄想、幻嗅、幻味的病人吃自己做的饭。自罪妄想的病人总认为自己罪大恶极,不配吃饭,对这样的病人可将饭菜搅拌在一起,让其误认为是残羹剩饭使病人吃下。自罪妄想的病人有时还会有自杀行为,因此,要注意病人的情绪变化,加强护理,预防自杀。若病人听到某处声音在骂他、攻击他而情绪激动时,可将病人带到那里,证实确无客观事实存在,并作好说服解释,缓解病人的情绪。
再次,应加强防范措施,防止意外的发生。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病人还可能受幻觉、妄想的支配,产生冲动行为,引起严重的后果。当病人出现攻击行为的前驱症状时,如频繁踱步、言语挑衅、双拳紧握、急躁不安等,不要激惹病人,保持安全距离,移开周围的危险物品,并准备足够的人力控制病人,从而保证病人和他人的安全。
关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调养方法,以上为您做了一个大致介绍。专家善意提醒您,如果已被确诊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一般的自我调节方法功效不大,最好尽快接受系统的治疗。
(实习)
问:你好!两年前我和女朋友第一次行房事,没想到第二天她就感到四肢无力,晚上在家吵闹一通宵,天亮后开始乱摔东西。后来到医院看病,说是“精神病”,住院疗养了一月之久就出院了。她出院后一直每晚服用一片氟哌定醇。她以前是很正常的,我已经到了结婚生子的年龄,请问,在服药期间能否怀孩子?精神病有没有遗传性?停药对病情有什么影响?此类精神病要服多久的药
广州花都 长宁
答:你的女朋友患的很可能是精神分裂 症,但病情与急性应激性精神病有所不同。精神分裂症具有遗传倾向,一般人群患病率为5.69%,而精神分裂患者一级亲属的患病率则达3.7%。据研究 ,氟哌啶醇的致畸形和对胎儿的毒副作用比较小。原则上病情尚未稳定、服用较大维持剂量者不宜怀孕,病情稳定、维持治疗已2年以上者可试行渐减量后停药怀孕。但具体能否在服药期间怀孕或停药怀孕,应由法定监护人与精神科医师一起决定。
在精神病症状缓解后,为了预防复发必须给予维持治疗。对首次发作者,维持治疗应至少维持2年,多次发作者则应至少5年,而对于在发作期间可能危及自身和他人安全者或经正规治疗仍不能痊愈者应终身服药治疗。过早减少抗精神药物剂量或停药会造成病情复发,而复发的危害性要远远大于抗精神病药物所带来的毒副作用。
(责任)
精神分裂症的遗传问题,至今还处于火热的讨论与研究之中。虽然该病的病因尚不明了,但经专家学者多年观察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发病与遗传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与其它很多因素有关。那么,精神分裂症的遗传与发病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迄今的遗传学和流行病学的研究尚未明确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但在欧洲人群中进行的大量研究表明,人类5号染色体的一个区段(5q22-23)的某些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密切相关。但人们对这个区域的某些基因是否在世界其他人群(尤其是东亚人群)中同样与精神分裂症发生存在相关性知之甚少。
自从rudin(1916)开始对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学进行认真研究后,半个多世纪以来系统的家系调查,证明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中有一定作用。同时,环境因素在疾病的发病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针对家族、双胎和领养儿童的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的遗传作用可达到80%左右。
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家属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得多;且与病人的血缘关系愈近,患病率愈高:其中子女、同胞及父母为最高,分别为16、4%。11、5%-14、3%,9、2%-10、3%。但遗传在病理学上的作用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临床上并不都是绝对的遗传性精神病。该病的发生,除遗传因素外,还有人体生理、心理与环境体系中有关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此外,国内外许多学者发现,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病前即存在一些特殊的个性特征,如孤僻、内向、怕羞、明暗多以、思想缺乏逻辑性、好幻想等,称之为分裂性人格。因此,该变革性弱点,培养良好的性格特征以及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精神分裂症的遗传与发病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虽然还不是太明了,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现在及未来的研究必将致力于筛选该病的致病因素,并仔细分析这些原因在发病中的作用,从而深入了解精神分裂症,为患者寻找康复的治疗指明方向。
(实习)
儿童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与成人有所不同,发病时其症状突出于某一方面,尤其是以运动和行为障碍为主,抽搐、意识和感知障碍较多见,但思维障碍不明显,且年龄越小症状越简单。儿童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特征如下:
1、运动和行为异常:常表现兴奋不安、行为紊乱、无目的跑动,或呈懒散、无力迟钝、呆板少动,或出现奇特的动作或姿势,常有模仿动作或仪式性刻板动作。少数患儿表现紧张性木僵和兴奋,冲动、伤人和破坏行为。
2、情感障碍:大多表现孤僻、退缩、冷淡,与亲人及小伙伴疏远或无故滋长敌对情绪。无故恐惧、焦虑紧张、自发情绪波动等症状。
3、言语和思维障碍:年小的病例常表现言语减少、缄默、刻板重复、言语含糊不清、思维内容贫乏。年长患儿可有病理性幻想,内容离奇故怪的妄想内容,并常有被害、罪恶、疑病和非血统妄想。
4、感知障碍:儿童精神分裂症感知障碍多较生动鲜明,恐怖性和形象性为特征,可有幻视、幻听(言语性或非言语性)、幻想性幻觉以及感知综合障碍(如认为自己变形、变丑等),尤以少年患儿为常见。
5、智能活动障碍:主要见于早年起病的患儿。大多病例一般无明显智能障碍。
6、临床症状与年龄因素密切相关,年龄小者症状不典型,单调贫乏;青少年患者基本症状逐与成人相近似。
上述儿童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会影响孩子的社交和学习,其言语功能和智能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儿童精神分裂症必须受到重视,在出现早期症状时就要及时发现和治疗,以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实习)
由于精神分裂症病因的复杂性,各国遗传学者一直没有发现确凿的致病基因和致病突变。不过长久以来科学家们对精神病的病因、治疗等临床研究一直没有停歇过,由此发现并总结出几组可能导致精神分裂症病因的因素。
精神刺激:刺激性生活事件在疾病发生中究竟起了些什么作用,有的学者认为刺激性生活事件触发具备精神病患病素质者的症状并使其出现得更为明朗。
生理原因:多巴胺假说是最被广泛接受的精神分裂症病因假说。抗精神病药物对多巴胺(DA)神经递质的作用得以改善精神病症状支持这一假说。
遗传:较多的证据表明精神分裂症具有遗传性。而且血缘越亲,潜在罹发率越高。
体质因素:精神分裂症病因与体质、神经类型有很大关联。临床发现精神分裂症多发生于内向型、弱而不均衡型或弱型+艺术型,或瘦长型,这就是所谓的分裂性气质。
环境因素:通常在生命早期发生的一些环境因素似乎增加了患精神病的危险。这些精神分裂症病因因素包括母体严重营养不良、妊娠期内的病毒感染和围产期的脑损伤等。此外,青春期延迟的临床表现进一步把重点集中在神经发育的作用和受损突触的可塑性上。因此,精神病的发生与复杂的遗传影响和环境危险因素的相互作用有关,从而主宰大脑的成熟过程。
总之,精神分裂症病因有多种,究因论证、依症施治是有效医治该病的前提。
(实习)
目前,研究者们对精神分裂症认识仍然有限,尽管他们不断的取得新的突破,但是由于精神分裂症的复杂而无法完全认清,因此常常有一些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仅是药物控制无法将他们治愈,于是有人琢磨能不能用手术治疗精神分裂症。
那么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是怎样的定义的呢?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正规治疗后,精神症状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并有精神逐渐衰退的趋势。这类患者并不少见,大约占全部精神分裂症的1/3。长期治疗无效使得很多病人、患者家属而灰心丧气,还有的另辟蹊径,希望能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于是他们想到了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精神分裂症,首先要严格选择适应证,因为是开颅手术,有很大的危险性。手术治疗一般是选择那些具有严重的伤人、毁物、危害他人行为者,用其它方法难以控制的顽固性症状的病人。也就是说:手术治疗并不是精神分裂症的首选治疗方法,也不是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治疗方法,而是一种辅助性的、用于个别病人的治疗方法。
在抗精神病药物问世之前,精神外科手术曾用于临床,但随着科研的发展及大量临床实践,精神分裂症的外科手术日益受到“冷落”。精神分裂症的外科手术的具体治疗方法是在无菌操作下,打开头颅,将主管行为、思维活动那一部位脑组织进行切除或人工破坏,从而达到消除或改善顽固症状的目的。但这种破坏性、损伤性的手术,在消除此部位病理组织功能的同时,也破坏了这个部位正常组织的功能。因此,我们所见到的经外科手术治疗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即使手术过程顺利,也是终生呆傻的,他们不能理解外界事物,终生丧失劳动能力。因此,目前一般并不提倡手术治疗。
由此可见,想用通过手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朋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在决定之前,最好多向专业医生详细咨询。
(实习)
“懒”被窝,“懒”做事,“懒”说话,近日,这样的“懒”人常被查出患有精神类疾病。专家提醒,并不是因为冬天人变“懒”了,需提防整天“懒”的后面隐藏着危险的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日常生活懒于自理
复旦大学教授、中山医院医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徐俊冕介绍,有些人爱睡懒觉,早上总是睡不醒。尤其是一些学生整天睡意朦胧,头昏沉沉的,眼睛也总是睁不开,饭也不想吃,甚至懒得做事,懒得说话,日常生活都懒的自理。常有这样的状况,需警惕可能已患病,临床上诊断为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单纯型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就是“懒”。这是一种病态的“懒”,与大多数人偶而感觉疲劳、“懒一次”的所作所为症状完全不同。
此病大多始发于青少年时期,起病十分缓慢,初期常伴有头痛、失眠、记忆减退等轻微症状,所以往往被患者忽视而未能及时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病情发展明显后才引起注意。
行为变得孤僻、懒散
徐教授介绍,患上精神分裂症使人的行为变得孤僻、懒散、被动。对人情感逐渐淡漠,失去对家人及亲友的亲近感。学习或工作效率也逐渐下降。病人的精神活动出现了异常,人的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互相之间不再像正常人那样协调,而出现了分裂、互不协调的症状。
单纯型精神分裂症以对生活兴趣逐渐减退为主要表现。如一些青年患者常产生轻生妄想,将一连串不愉快或遭受挫折的事连在一起,于是灰心丧气,对人对事都不在意,采取逃避生活的态度等等。他们在生活中具体反应,就是“懒”的表现。
除此之外,部分病人还会产生听幻觉、视幻觉,其行为常常带有一定的冲动性、盲目性、怪异性和不可理喻性,一般正常人难以接触和难以与其沟通。患此病者自动缓解者较少。
早期识别有效干预
针对以生活懒散、情感淡漠、社交退缩为主的“懒人”单纯型精神分裂症,徐教授提醒一定要早期识别、早期干预、早期治疗。
需识别该病的早期症状,如性格的突然变化、讲话离题含糊、行为古怪、个人卫生差、突然冒出的古怪奇异想法、情感迟钝淡漠、社交退缩等,尤其是出现“懒”被窝,“懒”做事,“懒”说话等系列“懒人”表现。提倡及时进行包括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在内的早期干预,能够促进病人的精神康复。
徐教授介绍,使用精神药物配合心理治疗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训练,可对病人的学习能力和情绪有明显地改善作用,可促进病人认知能力的提高,可以消除病人耻辱感,使病人回归社会。
(实习)
精神分裂症吃什么一直是医患人员所最为关心的问题,因为饮食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必须加以注意。一般认为,精神病患者的饮食适宜多吃一些清淡的、静心安神、除躁滋补的食物。那么,现实生活中,到底精神分裂症吃什么有助康复呢?
1、莲心3克,研末,大枣10枚煎汤送服,每日1次,饭后服。适用于精神分裂症情绪焦虑、时而躁狂者。
2、枸杞子280克,猪心1个,洗净,切成小块,同放入油锅内炒熟,加食盐、味精调味。适用于精神分裂症烦躁不眠、心悸易惊者。
3、黑木耳30克,用水浸泡发开,加豆腐300克,核桃7个(去皮),用水炖熟,连汤服食。适用于精神分裂症形瘦面红、五心烦热、大便干结者。
4、苦瓜300克,切丝,加清水急火烧沸,换汤出苦味。瘦猪肉150克,切片,油煸后,入苦瓜丝同炒,加调味食用。适用于精神分裂症狂暴无知,便秘溲赤者。
5、生萝卜200克,洗净切丝,浇上香麻油,加精盐、味精少许,拌匀,分次服食,一日内食毕,连日服。适用于精神分裂症躁狂多怒伴大便秘结者。
6、石菖蒲10克,猪心1个,切开洗净,加水适量,放炖盅内隔水炖熟,加精盐调味,饮汤食猪心。适用于精神分裂症情感淡漠、目瞪如愚、傻笑自语者。
心理专家指出,精神分裂症吃什么不能一概而论,除了禁食辛辣、有刺激性的食物外,只要饮食合理,营养全面的饮食餐单都有助于调节患者的病情。
(实习)
专家指出,精神分裂症复发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事,然而正确而合理的科学治疗,往往能将该病的危害和复发几率降低到最低限度。正因为此,家庭如何做好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及其对复发的监测显得非常重要。
那么,家庭成员怎样监测精神分裂症复发呢?以下几个指标可作参考:
情绪反常,表现情绪的不稳定、出现易激动、爱生气、言语增多、焦虑不安、抑郁、发呆、工作能力 减退、拒食等。自主神经功能出现异常,如头痛、头晕、无力、软弱、食欲减退等。精神分裂症复发还表现为患者的睡眠出现障碍,如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早醒、多梦等。
以往的精神病症状再现。患者可能说听到有人议论他,或说有什么东西在控制他。一般在复发的早期,这些幻觉、妄想都比较凌乱,患者也可能认识到这些是不正常的。
上述现象有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先兆,为慎重起见,建议先咨询有关医生或去医院看精神科医生,作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这样可避免精神分裂症复发或使复发的病程缩短。
(实习)
一般而言,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脑部疾病,病人的脑部形状和正常人的不同。虽然该病在治疗上存在一些难度,如精神分裂症怎样医治还未找到彻底治愈的方法、治疗周期长、复发性大等等,但专家指出,如果接受正规治疗、合理用药,是可以把病状复发率减少到一半的。那么,精神分裂症怎样医治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呢?
精神分裂症怎样医治比较好?患者用药指导:
1、精神分裂症怎样医治,需要谨遵医嘱,科学选药治疗。
2、药物治疗过程中,应认真定期评价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服药剂量合理。
①药物剂量的选择要因人而异,实行个体化原则。
②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缓慢增加剂量,直到有效推荐剂量。
4、要认真观察、评定精神分裂症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定期进行实验室检查,及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防范严重药物副作用发生。
以上是患者在服用药物治疗时的一些指导,希望对患者有所帮助。精神分裂症怎样医治的方法众多,如药物治疗、心理治理、物理治疗、行为治疗等等。总之,在这些方法中,听从医生的建议依症治疗方才是最佳的治疗手段。
熟悉精神病常识的人一般都会知道,精神分裂症复发在临床中非常普遍,且复发次数越多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的伤害越大。因此,如何有效防止精神分裂症复发,成为诸多医患者都共同关注的课题。有关专家推荐了5种比较有效的防治方法,我们不妨一睹为快!
1、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精神分裂症复发常有先兆,只要及时发现,及时调整药物和剂量,一般都能防止复发。
2、坚持维持量服药治疗是最有效的防止精神分裂症复发措施:临床大量统计资料表明,大多数 精神分裂症的复发与自行停药有关。因此,病人和家属要高度重视维持治疗。
3、减少诱发因素:家属及周围人要充分认识到精神分裂症病人病后精神状态的薄弱性,帮助安排好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经常与病人谈心,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正确对待现实生活,帮助病人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鼓励病人增强信心。
4、坚持定期门诊复查:一定要坚持定期到门诊复查,使医生连续地、动态地了解病情,使病人经常处于精神科医生的医疗监护之下,及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药量。
5、开展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要早期发现病人,早期治疗,预防复发,必须在社会建立精神疾病的防治机构,在基层医疗保健组织普及精神疾病的防治知识。
看完上述介绍,您是否对有效防止精神分裂症复发更有信心了呢?作为患者及其亲朋,我们知道精神分裂症复发是每个人都愿意看到的事情,因此,如何在疾病复发前做好防护措施,是有效阻止疾病复发的关键。
(实习)
精神分裂症和心脏病、癌症等疾病一样,有很好的科学治疗法。可惜的是,很多病人并没有接受到正确治疗,其中,药量不足或太多的病人就各占了三分之一。
美国心理健康专家莱曼教授说:“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脑部疾病,病人的脑部形状和正常人不同。造成这个病的原因可能是遗传或者怀孕时出现状况,并非生活环境和养育方式造成的。”他透露,如果服用正确药量,是可以把病状复发率减少到一半,如果再加上辅导以及家人朋友的支持,复发率就可以减少到四分之一。
那么用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有什么样的准则呢?
1、一旦确定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即开始药物治疗。
2、根据临床症状群的表现,可选用一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又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阿立哌唑等,也可选择第一代精神病药物(又称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定醇、舒必利等。
3、急性发作病例(急性期病人),包括复发和病情恶化的患者,根据既往用药情况继续使用原有效药物,剂量低于有效治疗剂量者可增加至有效治疗剂量。
4、经6-8周治疗剂量治疗疗效不佳,可酌情加量或换用另一种化学结构的药物。
5、单一用药原则。尽量单一用药,这样便于观察药物疗效,一旦出现药疹或其他药物不良反应便于及时处理。合并用药则对疗效及药物副反应究竟是哪一种药物所致难以判断,不易处理。
6、经两种以上单一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考虑两种药物合并治疗,以化学结构不同,药理作用不尽相同的药物联用比较合适;达到预期治疗目标后仍以单一用药为宜。
7、合理剂量:
(1)药物剂量的选择要因人而异,实行个体化原则。
(2)应以中等剂量为宜,小剂量药物治疗往往达不到治疗目的,高剂量会增加药物副反应,且疗效未必提高。
(3)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缓慢增加剂量,直到有效推荐剂量。
8、合理疗程:
(1)对精神分裂症应进行正规、系统、全程的药物治疗。全程治疗包括急性期治疗,恢复期(巩固期)治疗和维持期治疗(维持治疗)。
(2)抗精神病药物起效时间约10-14天,当药物加至一定剂量患者精神症状大部分或完全消失时的药物剂量称有效治疗剂量。
(3)急性期治疗:治疗剂量至少维持4-6周。
(4)恢复期(巩固期)治疗:以原有效药物、原有剂量巩固治疗至少3-6个月。
(5)维持期治疗(维持治疗):首次发病、传统抗精神药物治疗的患者,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可逐渐将药物剂量减至治疗剂量的1/3-1/2;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不必减少或稍减少药物剂量,维持治疗一年后病情稳定者可考虑试验性停药。第二次发病的患者则维持治疗至少5年以上,有的需终生服药。
9、药物治疗过程中,应认真定期评价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0、要认真观察、评定药物不良反应,定期进行实验室检查,及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防范严重药物副作用发生。
11、根据当今国外包括美国、欧洲、世界精神卫生协会(WPA)治疗规则系统的建议,一般推荐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阿立哌唑作为一线药物选用。第一代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氯氮平作为二线药物使用。根据我国目前实际用药情况调查,典型药物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舒必利在不少地区仍为治疗精神分裂症首选,可作为首选药物选用。氯氮平在国内应用比较广泛,医生有一定的临床用药经验,但考虑氯氮平诱发不良反应较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多见,特别是粒细胞缺乏症及致痉挛发作,建议谨慎使用。
(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