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常见的基因突变如何引发大脑损伤相关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和额颞痴呆(frontotemporal dementia,FTD),研究者表示,位于人类9号染色体上的C9orf72基因的改变会促进RNA分子阻断蛋白运输的关键通路,从而引发大脑细胞核外部的分子“交通拥挤”,进而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

  研究者Jeffrey Rothstein博士指出,这种常见的遗传突变和40%的遗传性ALS病例相关,25%的遗传性FTD发病直接相关以及大约10%的非遗传性两种疾病的发病相关。ALS和FTD的主要特点均为患者随着时间大脑中神经细胞不断退化,以FTD为例,损伤会引发患者言语、理解语言能力以及情绪处理的问题,而在ALS患者中,退化的神经元细胞会影响脊髓以及大脑的功能,患者最终会失去控制肌肉的能力。

  这种名为C9orf72的基因突变并不是将DNA的构成元件进行修改,而是引发一段6个DNA核苷酸链重复成百上千倍,一旦DNA出现突变就会影响细胞产生长链的RNA重复;早在2013年研究者就在细胞中鉴别出了400多种重复的RNA链可以直接作用的特殊蛋白质;而在本文研究中研究者则对一种名为RanGAP的蛋白进行了重点研究,该蛋白可以调解细胞中突变RNA的效应。

  在健康细胞中,蛋白RanGAP可以通过连接细胞质的核孔复合体来运输分子,文章中利用来自ALS相关的C9orf72突变的人类大脑细胞进行研究,研究者发现,蛋白RanGAP在细胞核外是处于聚集状态的,而且依赖RanGAP来运输进细胞核的蛋白并不会通过核孔来进行流动。在另一项实验中,研究者利用果蝇和人类干细胞进行研究,他们加入了反义寡核苷酸,阻断反义寡核苷酸同RanGAP发生作用,随后就发现受干扰的核孔复合体又开始发挥作用了。

  目前研究者并不清楚基因C9orf72突变和大脑中细胞死亡每个阶段的具体机制,后期他们希望通过更多的研究来阐明为何C9orf72突变会引发ALS和FTD的发生。

以上内容仅授权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英国《自然》杂志9月10日刊登一项针对克雅氏病(疯牛病)患者的最新研究认为,患者数量最大的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可能具有传染性。不过,来自美国、英国,以及国内医学专家均认为,该结论证据不足,老年痴呆症不会像感冒一样在人际间传播,大家不必为此恐慌。

  这项研究发现,作为一种可传播的脑病,克雅氏病人体内某种“受污染”淀粉样蛋白的意外传播可能会导致传染发生,而这种淀粉样蛋白异常同样也出现在阿尔茨海默症病人体内,研究人员由此猜测,阿尔茨海默症可能也具有传染性。

  早在2011年,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医学院一项动物实验研究认为,老年痴呆症的潜在机制与类似克雅氏病等感染性朊病毒疾病非常相似。老年痴呆症的发生与一种正常蛋白发生畸形变化有关,即好蛋白转变成坏蛋白,进而发生传播,坏蛋白发生斑块沉积,杀死神经细胞,产生认知功能障碍。新研究中,伦敦大学学院研究员约翰?克林格博士及其同事经过对8名年龄在31~51岁之间的克雅氏病患者大脑进行了尸检分析,他们的死因都是在孩提时注射了人类生长激素而感染克雅氏病。研究结果发现:8名患者中有6名患者大脑出现了淀粉样蛋白沉积。克林格博士认为,克雅氏病人在医疗和手术过程中,如果淀粉样蛋白发生意外传播,受污染的手术器械等有可能导致罕见但潜在的感染老年痴呆症的风险。

  研究人员指出,该研究有科学价值,其结果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老年痴呆症。但新研究结果尚不具结论性,并不意味着老年痴呆症一定具有传染性,与老年痴呆症患者接触不会传染该病,因此不必恐慌。在得出明确结论之前,还有太多的疑问需要解答。克林格博士表示,有关老年痴呆症传染性问题还需要展开更多更大样本的深入研究。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张振馨表示,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不断加重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疾病进程为轻度痴呆、中度痴呆、重度痴呆、终末期,会导致生活能力下降、记忆力衰退、认知功能下降和出现精神行为异常等。此外,痴呆症的原因还包括:脑 动脉硬化、脑炎、克雅氏病、艾滋病等。

  中国阿尔茨海默氏病委员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玉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乔立艳表示,克雅氏病病情进展很快,表现为进行性痴呆、异常精神行为、肌阵挛、共济失调等,从发病到死亡有的只需要几个月时间;而阿尔茨海默病起病隐匿,早期很难发现,临床上从病情特征明显到卧床不起往往经历十年甚至更久。由于克雅氏病本身传染性强,可以通过体液、脑脊液等传播,而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是否与传染有关也无从知晓,目前尚无证据证明阿尔茨海默病会进行人与人的传播,因此,目前看,该结论并不成立。

  英国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心主任艾瑞克?卡伦表示,老年痴呆症的最大风险因素是年龄、遗传因素和生活方式因素。即便进一步研究证实曾经发生的组织污染与老年痴呆症之间存在关联,那么受影响的人群也只是非常有限的一小部分。

以上内容仅授权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痴呆就在我们身边。2012年颁布的世界痴呆报告显示,每七秒有一个痴呆病人产生,而到2015年颁布的世界痴呆报告则是,每三秒有一个痴呆病人产生。”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痴呆社区筛查和居家照料干预辅导技术”推广工作启动会现场,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痴呆诊治转化医学研究所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于欣教授这样介绍道。

  严峻事儿:居家照料别偏听偏信

  我国60岁以上人口超2亿,而北京60岁以上人口接近20%,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党委书记王向群说:“痴呆是老年化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占了大概全球1/4的老年痴呆患者,而80%都是在家照料。如何让痴呆老人享有专业的居家照料很严峻,这也是这次大会推广的目的。

  “其实,居家照料可以锻炼老人们的很多能力,只是家属往往特别愿意相信邻里之间的经验之谈,小偏方小验方,”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临床研究室主任、痴呆社区筛查与居家照料辅导技术推广工作负责人王华丽教授介绍道,其实痴呆照顾过程中,个体化的行为分析非常重要。同样一种表现,原因不同,处理方法也可能不一样。

  “比如,有个病人总是半夜叫唤,搞得家人都睡不着觉,有些人可能是不愿在家里待,闹着出去,而有些人则可能是因为身体上的疼痛,他到哪里呆着,也都会睡不着觉。”

  无奈事儿:讳疾忌医是心有恐惧

  “有些痴呆老人和家人真是讳疾忌医,到医院看病的时候已经很重了。”王华丽教授很是无奈,不少家人怀疑家中老人可能是老年痴呆了,也不愿意去看医生,仿佛不去看医生就没病了似的,其实就是心中有恐惧,害怕生病。“我经常跟他们说,你为什么不早点带老人来看呢,既然你怕老人生病,就应该早点来看,解决措施还多些,疾病也能控制得好些。”

  怀疑有老年痴呆的老人一定要早期就诊,一定要听取医生或专业人员的每一条建议,不能掉以轻心,不要认为只有吃药才叫看病,医生给的建议,哪怕听起来很家常,做到了就会受益。

  痛心事儿:防走丢微信转发加一句

  痴呆发展到了一定阶段都要防走丢失。“长期在这个领域,每当我看到别人发寻人启事的时候,就特别特别痛心。” 王华丽教授提醒,家属必须提高警惕。

  一位五十来岁的患者,活动能力还很强,可以自己骑自行车,她就跟家属说,一定要防走失,一旦走失,很可能就走得很远。过了一段时间,这位患者家属再来诊室时就一直道歉,病人还是走丢了,到了门头沟北京与河北省交界的地方才找到他,天又下着雪,找到他时一双手已经冻坏了,不得不截肢。这对家属本来就很困难的照顾而言无疑雪上加霜。

  希望社会提高公众认识,让更多的老人不再走丢。当我们再看到走失老人的微信,帮忙转发的同时请加上一句“关注痴呆老人,早期识别痴呆症状。” 王华丽教授如是说。

  链接:

  阿尔茨海默病十大早期症状:包括记忆力日渐衰退,影响日常起居活动;处理熟悉的事情出现困难;语言表达出现困难;对时间、地点及人物日渐感到混淆;判断力日渐减退;理解力或合理安排事物的能力下降;常把东西乱放在不适当的地方;情绪表现不稳及行为较前显得异常;性格出现转变;失去做事的主动性。

  受访专家:

  于欣,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痴呆诊治转化医学研究所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

  王向群,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党委书记、主任医师

  王华丽,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临床研究室主任、痴呆社区筛查与居家照料辅导技术推广工作负责人

以上内容仅授权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一项新研究建议:老年人们应该提高他们的维生素D的摄入量。研究发现,超过60岁的人,基本维生素水平低的智力衰退速度比有充足维生素的快三倍。

  众所周知,维生素D对骨骼健康有重要作用,它主要通过太阳照射、蛋黄、奶酪和鱼油获取。

  这项新研究发表在《神经病学杂志》上,研究发现维生素D对身体包括大脑和功能都有重要影响。美国罗格斯大学环境与生物科学学院营养学教授Joshua Miller表示:“虽然有人维生素D水平低,智力根本没有衰退;有人有充足的维生素D,智力衰减很快。但平均来说,低水平的人下降速度是充足的人的两至三倍。”

  这项研究时长8年(2002年-2010年),研究对象382人,年龄范围60-90岁,包括那些有正常认知、轻度智力衰退以及老年痴呆症的人。每年会对他们的维生素D水平及智力水平做出评估,最终采取五年平均数。

  研究发现61%的参与者血液中的维生素D水平较低。当然服用太多的维生素D也是很危险的。超过60岁的人们应该向他们的医生咨询有关服用维生素D药片的事情。


  有些人可能已经得了黑色素瘤或者对此感到害怕,又或者他们可能住在太阳光照不充足的地方。这就是需要维生素补充剂的地方。

  Joshua Miller认为,我们应该进行更多这种类型的实验,这将帮助我们确定维生素D补充剂是否可以用来减缓认知下降的速度并预防老年痴呆。

  主讲人:北京老年医院精神心理一科主任 张守字

  今年的9月21日是第22个“世界老年痴呆日”。中国老年痴呆(以下简称“老痴”)患者人数已居世界第一,同时也增速最快。然而,有49%的老痴患者被误认为是自然老化,仅19.6%的患者接受了药物治疗,科学认知老痴已刻不容缓。

  老痴是一种老年期常见的综合征,是由脑器质性疾病引起的认知功能缺陷或衰退,可伴随精神和运动功能症状,损害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老痴的病因高达上百种,其中神经变性性疾病,占所有老痴的50%以上,阿尔茨海默病性老痴是最常见的类型;血管疾病如脑血栓和脑出血也容易导致痴呆。

  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和感染也是痴呆的风险因素;一些系统疾病,如肝肾功能衰竭、严重心脏病、严重贫血、代谢性疾病和维生素缺乏等也会造成痴呆。

  在整个患病过程中,老痴患者除了不能自理,还有可能出现精神行为异常,以及各种意外的危险。晚期常常患上各种并发症,比如肺炎、营养不良、泌尿系感染和褥疮等。这些都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精神负担。

  哪些人容易患老痴

  目前老痴的病因还不太清楚,但是与老痴发病相关的一些危险因素已经确认,比如遗传因素、生物因素(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经济情况)、血管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心衰和贫血)、合并疾病(抑郁、脑外伤)、职业因素、生活习惯(吸烟、饮酒)和体育锻炼等。

  总之,年龄越大,老痴的发病率越高,老年女性比男性老痴比例更高。有老痴家族史的人,得老痴的风险是其他人的3倍,有血管性危险因素发生老痴的可能性加大。

  另外,有抑郁病史、兴趣狭窄、精神创伤、丧偶、受教育程度低、家境贫困、吸烟和酗酒的人更容易患老年老痴。有颅脑外伤史者,老痴的患病率较高。

  老痴有哪些早期信号

  转瞬即忘。人人都会忘事,但正常人事后能够回想起来,老痴患者常常忘事,事后再也想不起来,而且可能反复问同一问题。

  随手乱放物品。患者常会将物品放在不恰当的位置,比如把电熨斗放在冰箱里,把手表放在饼干盒里,或将很多废品当作宝贝珍藏。

  思维能力丧失。患者可能连一些简单的字词也会忘记,用语言表达明显不如从前;常常忘掉自己设置的存折密码,自己的存款数额也忘得一干二净,或者在自己家的周围迷路。

  脾气、行为变化无常。患者的行为、情绪会发生急剧变化,在短短几分钟内会从平静状态变为泪流满面,情不自禁,或拍案而起,怒发冲冠。

  性格变化。患者性格可能会发生不合情理的变化,如易害怕,或疑神疑鬼等,与原来性格大不一样;常会变得比原来懒惰,对人也不热情。

  总之,老人出现了上述表现,就要警惕老痴了。与老痴表现相似的疾病有很多,而且导致老痴的原因也很多,如果怀疑老人得了老痴,接受神经、精神科检查是必要的。

  老痴能治愈吗

  老痴最常见的原因是脑部进行性退变,比如阿尔茨海默病,针对这类目前医学界还没有找到有效治愈的办法。 但有一些原因引起的老痴是属于可治的,比如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甲状腺功能低下、脑积水等所致老痴,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可以得到明显好转,甚至治愈。总之,老痴的治疗效果因病因而异,大多数不能被完全治愈。

  患了老痴能活多久呢?一般来说,老痴本身对人体的重要脏器,心、肝、脾、肺、肾均无直接影响,一般患者在确诊后仍能存活5~10年。

  随着人们对老痴早期识别能力的提高,更多的老痴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晚期的并发症能够得到及时防治,加上科学的护理,不少老痴老人可以继续生活10年以上。

  怎样从饮食上防老痴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老痴与饮食有一定的关系,合理膳食能够预防老痴的发生。专家们总结了一些饮食方针和原则有助于预防老痴。

  多吃果蔬,清除自由基。自由基的产生与老痴有关,尤其是维生素E、维生素C具有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的作用,多摄入蔬菜、水果及食用植物油等对预防老痴有一定作用。

  多吃富含胆碱的食物。研究发现老痴患者的大脑缺乏乙酰胆碱,因此应多摄取含胆碱和卵磷脂丰富的食物,如蛋黄、麦胚、豆类、花生、动物的肝和神经组织等。

  摄入足量的B族维生素。很多老痴与叶酸和维生素B12的缺乏有关。

  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鱼类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多吃鱼可以预防老痴。

  常食大豆制品。大豆含有丰富的异黄酮、皂甙、低聚糖等活性物质,具有预防老痴的功效。

  食不过量。饮食过饱可能也是诱发老痴的危险因素之一。

  为什么非药物治疗很重要

  常用的治疗老痴的药物可能有效,但有一些患者不能耐受药物的不良反应,加之最多见的阿尔茨海默病性老痴的发生原因和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因此单纯的药物治疗不能囊括治疗的全部,非药物治疗显示出重要的意义。

  起居饮食。起居饮食要有规律,一般应早睡早起,定时进食,定时排便,注意保持大便的通畅;饮食要做到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糖和低盐饮食。

  智力训练。勤于动脑,可活跃脑细胞,防止大脑老化,和朋友谈天、打麻将、下棋等,都可激发脑力,刺激神经细胞活力。

  精神调养。注意保持乐观情绪,应节思虑、去忧愁、防惊恐,要宁静无惧,与世不争,知足常乐,清心寡欲。

  体育锻炼。运动可促进神经生长素的产生,预防大脑退化。适当的体育锻炼,如坚持散步、打太极拳、做保健操或练气功等,有利于大脑抑制功能的解除,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水平。

以上内容仅授权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研究表明,经常饮用高浓度可可饮料的老年人在认知功能测试中的表现有了很大改进,这是因为巧克力含有的类黄酮是一种强效抗氧化剂,它能在人体处于老年阶段时清除体内的有害分子和保护健康正常的分子。

  假如真是这样,那无疑是个好消息。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老年痴呆症被称为威胁老人健康的四大杀手之一。患上此病,老人会出现记忆力减退,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等等变化。这对于整个家庭来说也是非常痛苦的。

  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期最常见的痴呆类型,其多在老年期隐匿起病,缓慢进行性加重。患者主要表现为记忆和其他认知功能障碍,早期出现情景记忆障碍,特别是近事遗忘,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行为症状,如性格改变、情绪激动、幻觉、错觉等,逐渐影响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最终完全丧失独立生活能力。

  为防止老年痴呆,日常生活中应该帮助老年人尽量不脱离社会,避免重大生活事件对老人的刺激,鼓励老人多做运动,定时参加体检,在体检时予以神经、心理方面的评估,以提前发现,早期干预。

  那么还有哪些方法可以预防老年痴呆?

  从四五十岁起就开始积极进行体育锻炼能起到预防认知障碍症的作用,其效果要优于其他措施。原因在于锻炼能降低血压、控制胆固醇水平和生成新的脑细胞。

  小贴士

  老年痴呆早期多伴有空间结构功能和执行功能的减退,通过简单地画一个钟,就可检测老人的视觉记忆图形的重建能力、动作的计划性和执行功能、抗干扰能力等。资料显示,画钟测试老年痴呆的准确率达80%至90%,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痴呆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筛查。它具体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画出闭锁的圆(表盘),1分;

  2.将数字安置在表盘上的正确位置(所有数字都在圆内),1分;

  3.按顺序将表盘上12个数字填写正确,1分;

  4.将指针安置在正确的位置(指针上是否有箭头,分针是否比时针长等),1分。

  画钟试验得4分为正常,3分为基本正常或轻度痴呆,2分多为中度痴呆,2分以下则已经到了重度了。

  目前而言,老年痴呆将成为最恐怖的疾病,患有老年痴呆症后,生活不能自理,记忆丢失,像极了行尸走肉。预防老年痴呆不是从老年开始,预防从来不嫌早,不管你多大,养脑防痴呆是需要的。吃这些食物可以很好的预防老年痴呆。

  一、补充叶酸维生素B12

  老年性痴呆的发生与机体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有关。老年性痴呆症的病人血液中高半胱氨酸的含量特别高。由于叶酸与维生素B12能降低体内高半胱氨酸含量,故补充叶酸与维生素B12有助于防止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生。除动物性食物,如肉、蛋、奶、鱼、虾含有较多维生素B12外,发酵后的豆制品也可产生大量维生素B12,尤其是臭豆腐含量更高。

  1、食大豆

  大豆含有丰富的异黄酮、皂甙、低聚糖等活性物质,大豆异黄酮具有一定的脑保健作用,其化学性质极为稳定,无论炒煮炖均不会破坏其结构,也不会影响其效果。所以,常食大豆食品不仅可以摄取充分的植物蛋白,预防血脂异常症、动脉硬化,还有抗癌及预防老年性痴呆症等功效。

  2、吃鱼或适当补充鱼油

  健康的老人血液中欧米伽3脂肪酸(尤其是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远远高于痴呆的老人。这种脂肪酸在鱼中含量丰富,还能预防心脏病的发生。因此,多吃鱼,尤其是高油脂的鱼,如鲑鱼、鳟鱼和鱿鱼等,可有效地预防痴呆症和心脏病。

  二、增加卵磷脂摄入

  乙酰胆碱的缺乏是老年性痴呆症的主要原因,卵磷脂是脑内转化为乙酰胆碱的原料,人们可以从食物中摄取卵磷脂来预防老年性痴呆症。在人们的食谱中,大豆及其制品、鱼脑、蛋黄、猪肝、芝麻、山药、蘑菇、花生等都是富含卵磷脂的天然食品,人体摄入后可为大脑提供有益的营养,提高智力,延缓脑力衰退。

  三、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摄入

  高不饱和脂肪酸、低盐、低脂肪膳食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E、维生素C,具有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的作用。刺梨、猕猴桃、鲜枣、草莓、金桔、辣椒、青蒜、小白菜、菠菜等果蔬中含维生素C较丰富;小麦胚芽、棉籽油、大豆油、芝麻油、玉米油、豌豆、红薯、禽蛋、黄油等含维生素E较丰富。

  四、减少铝、铜摄入

  研究发现,铝、铜摄入过多容易诱发老年性痴呆症。在我们的食物中并不含有过多的铝,但一些食品添加剂中常有铝,如家用酵母粉、腌制食品固定剂、干酪和苏打饼干。其量虽不太大,却值得老年人注意,不可长期或过多食用。

  饮水中铝含量也不可忽视,地表水含铝并不多,但近年来日趋严重的酸雨,可使铝溶化进入水中,从而造成人摄入铝过多。现代烹饪炊具不少为铝制品,经常将过酸过咸的食物在其中存放过久,也会导致人体铝摄入增加。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注意避免这些造成铝摄入过多的因素。

  此外,中老年人多吃富含锌、锰、硒、锗类的食物,如海产品、贝壳类、鱼类、乳类、豆类、坚果类、大蒜、蘑菇等,对预防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生十分有益。

以上内容仅授权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老年痴呆,大家应该都不是很陌生,老年人发生这种疾病,逐渐会失去生活自理的能力,还会出现一些其他的并发症,因此进入老年,应该注意防止老年痴呆症的发生,想要防止老年痴呆,应该注意下面的习惯,一起来瞧瞧吧!

  1、注意合理的膳食

  避免食用过多的不健康饮食。饮食均衡,避免摄取过多的盐分及动物性脂肪。

  一天食盐的摄取量应控制在10克以下,少吃动物性脂肪及糖,蛋白质、食物纤维、维他命、矿物质等都要均衡摄取。

  2、补充蛋白质

  老年痴呆与饮食有着很密切关系,研究发现牛奶、鸡蛋、鱼、肉、动物肝脏等优质蛋白食品对大脑机能有强化作用,大量的蔬菜、水果及豆制品可补充维生素 B、C、E,防止营养不足引起的智能障碍。因此,日常饮食中,要保证蛋白质的供应,应该多食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食品,忌营养摄入不足或维生素缺乏。

  3、要节制饮食,不可过饱

  饮食当中,应该注意7分饱。一些研究人员把老年痴呆患者和健康的老年人的饮食习惯进行比较后发现,患此病的老年人在壮年时期就食欲旺盛,晚饭吃得过饱。

  4、注意补充微量元素锌和硒

  通过营养学家们的不断研究发现,微量元素锌和硒能够降低老年痴呆的发病率。锌参与脑细胞中酶类的合成,锌的缺乏会引起人的神经递质合成减少,对脑功能和神经精神具有很大的影响。富含锌的食物有虾、燕麦、花生等食物。硒是抗氧化剂,它能够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富含硒的食物有羊肉、各种海产品等。

  5、警惕过食烟酒

  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合理的膳食。吸烟对脑内小动脉收缩狭窄,加速动脉硬化,影响大脑的血液供应。吸烟时间越长,吸烟量越大,脑动脉硬化越严重,脑供血越不足,最终导致脑组织萎缩,痴呆。酒含有乙醇成分,少量饮用葡萄酒可促进血液循环,对心脑血管有益,但饮酒量大时可严重损害大脑组织,长期大量饮酒会影响记忆力。

  想要防止老年痴呆,上述的方法是较为不错的,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合理的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魄,防止老年痴呆的方法,你都记住了吗?

以上内容仅授权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发表在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的一项新研究结果显示,完成3个月的瑜伽和冥想练习能够显著降低老年人的轻微认知损伤(简称MCI,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及其他痴呆病的发生。

  MCI以认知功能出现可见性的变化为主要特征,表现为记忆和思考能力障碍等症状。虽然这不会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独立性,但随着时间的延长病情日渐加重,会增加阿尔兹海默症及其他痴呆病的发生率。

  据阿尔兹海默症协会长期的研究结果显示,65岁及以上人群约10-20%似乎患有轻微认知损伤,而在有MCI的人群中,据估计每年有大约6-15%的人会发展为痴呆症。但至今为止,仍然没有被批准的治疗MCI的方法及药物,于是有专家推荐有条件的老人应多参加一些可以刺激神经的活动,如填字游戏,从而起到预防痴呆的作用。如今,Dr. Lavretsky和其同事研究表明瑜伽和冥想练习也同样可以起到保护认知功能的作用。

  该项研究中共包括25位55岁及以上的参与者。其中14位接受每周1小时的昆达利尼瑜伽锻炼和每天20分钟的科尔坦克里亚冥想练习,共12周。其中昆达利尼瑜伽被称为“意识瑜珈”,结合呼吸技巧,冥想,和诵经。科尔坦克里亚冥想包括诵经、手部动作和光线可视化,这种形式的冥想在印度已经实行了几百年,来维持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其余的11人参加每周1小时的填字游戏或电脑游戏等记忆增强培训和每天20分钟的记忆练习,连续12周。在训练开始时和结束时,所有参与者接受记忆测试及认知功能和大脑活动的评估。

  结果显示,12周训练结束后,这两组在语言记忆能力方面都有所改善,如记单词的名称和列表的能力。然而,瑜伽冥想组比记忆增强训练组在视觉空间记忆能力方面表现出更大的提高,如浏览并记住位置的能力。此外,在面对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以及应对技巧和应变能力方面,瑜伽冥想组比记忆增强训练组表现出更好的水平。

  该研究显示瑜伽冥想训练后表现出的记忆力、情绪和压力恢复能力的改善可能归因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这种蛋白产量的增加。BDNF负责增强脑细胞间的连接,并维持现有脑细胞连接的活力。

  总体而言,该项研究表明,瑜伽和冥想可能成为防止老年人认知能力下降的有效策略。

以上内容仅授权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老年性痴呆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慢性神经疾患,是病人广泛性大脑皮质萎缩和退行性病变引起的,主要以功能减退和行为性格障碍为主。早期表现为进行性的记忆减退,即忘性大,前说后忘;时间和空间定向力下降,有时出门迷路,回不了家,对熟悉的人叫不出名字。到了晚期,连自己的年龄及孩子的名字都忘了,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出现进食困难、大小便失禁、发音不知其意,最后处于植物人状态,需要专人护理,给家庭带来很大的痛苦和负担。

  一项医学调查显示,大多数人对老年性痴呆症缺乏最基本的认识,在早期老人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时常错误地认为是“正常的”,根本做不到早期发现,从而延误了病情。专家指出,老年性痴呆症病人除应及早治疗外,还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防止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痴呆症的主要“敌人”,调节膳食,少吃食盐,并开展适宜的体育活动,有助于防止动脉硬化。

  戒除烟酒。烟中的尼古丁、镉、铅等有害物质和酒中的甲醇会使脑神经纤维发生颗粒空泡样变性。

  补充有益的矿物质微量元素。缺乏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锌等),可引起血管病变,导致大脑供血不足而损害大脑。

  频繁活动手指。除整体性全身活动外,尽量多活动手指。

  培养多种兴趣,丰富晚年生活。下棋、垂钓、绘画、书法、看报等活动,可强化大脑的思维活动,加快脑血液循环及脑细胞的新陈代谢。

  家庭和睦,心情愉快,能增强抗病能力。

  如果家里有一位老年性痴呆症老人,那么家人该怎样去照顾好他(他)呢?专家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理解和宽容老人。要耐心听取老人的诉说,对于老人的唠叨不要横加阻止或指责。不能使用伤害感情或损害老人自尊心的语言和行为,不能因为患病老人固执、摔打东西、外出迷路等而对其他进入人格侮辱,或采用关、锁的方法来处理。

  注意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尽可能不让患病老人直接接触电线、电器开关;热水瓶、煤气瓶等日用品,应有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老人所服药品要代为妥善保管,送服到口,看着服下;睡床要低,必要时可加栅栏。

  注意饮食营养及个人卫生。尽量保持老人平时的饮食习惯,一日三餐应定量、定时,在烹调上多翻花样,以保证良好食欲。做到荤素搭配适中,无刺、无骨,易于消化。帮助或督促患病老人洗脸、刷牙、嗽口、洗澡、勤换衣服,勤剪指(趾)甲,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添减衣被。

  要训练和刺激老人的记忆。家人不要简单地什么事都替老人做,尽量让老人自己多做些,如洗澡时放好水,然后提醒老人做下一步动作,以锻炼和维持其自理能力,减少对家人的依赖。另外,由于患病老人丧失了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因而要尽量避免移动家具和迁居。平时可根据老人的爱好,鼓励其多活动,但活动量不宜过大,外出活动时要有人看护。

(责任)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脑肿瘤(简称为脑瘤)是青少年好发的一种恶性肿瘤,因为青少年所患的恶性肿瘤从种类和例数上来说都较少,脑肿瘤就显得很突出。其实,从全部脑瘤病例发病的年龄上看,中年人才是脑瘤最好发的年龄.35~60岁的患者占全部脑瘤患者的70%以上,其发病的高峰年龄在35—45岁之间。


  脑肿瘤可以发生在脑内的各个部位,但以大脑半环为最多.其症状五花八门,但都与神经系统障碍的损害有联系。

  脑肿瘤的发病原因至今不甚明了,因此要谈对其预防目前仍是一个空白.但是可以争取早日发现早日治疗.不论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决不可听任其发展,必须加以控制。这样才可以尽量减少脑组织及脑神经功能的损害.这也是目前对脑肿瘤处理较为普遍采用的处理方法.因此,当发现有下述症状之一时,应该视为中年人的脑瘤信号,及早到医院进行检查:

  一、头痛并伴有呕吐和视力减退;

  二、突然开始抽风,特别是抽风先从口角或一侧肢体开始,然后逐渐变为全身性抽风;

  三、半身麻木或无力,逐渐加重,而没有好转趋势;

  四、眼皮睁不开,复视,有说话或吞咽方面的困难;

  五、眩晕,行走不稳当,动作不准确,象醉汉;

  六、有众多的内分泌失调症状,如相继发生的高血压、肥胖,糖尿病、男性阳痿、女性闭经或泌乳,或是手足增大,外貌改变明显等.

  七、性格发生变化.过去办事一向严谨认真的人,突然变得马虎了事,或乱开玩笑,做恶作剧,整天嘻嘻哈哈,无所事事.

(实习)

  除了真正的老年痴呆症之外,在老年人当中还有一种叫做老年期抑郁症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在某些方面也与老年痴呆症很相似,很容易被误认为老年痴呆症。


  这类病人由于精神情绪抑郁而表现为活动减少,很少说话,生活显得懒散,表情呆板,貌似痴呆但并不是痴呆症,因而有“假性老年痴呆症”之说。

  老年期抑郁症是老年期常见的病症,约占65岁以上老年人的5%一10%,是一种功能性精神疾病.为了便于与老年痴呆症相区别,特在本章内予以介绍.

  如系老年期抑郁症的病人表现为行动迟缓或减少,常退居屋角或整天躺在床上,平时不愿讲话,家人唤之,病人常常只以轻声细语相答。平日生活显得懒散,不愿洗澡更衣.病人的情绪低落,郁郁寡欢,面容憔悴,感到活着无趣,度日如年。当病情严重时,还可能会出现消极的自杀行为。

  老年期抑郁症病人还常伴有某些身体不适,而以顽固性便秘最为突出.但上述这些抑郁现象有时并不很明显。若从现象上难以判断真假痴呆,但可试用抗抑郁药物如阿米替林、丙咪嗪等进行治疗,如系“假性老年痴呆症”,病人在服用抗抑郁药之后其病情会见到好转。

  此症虽不是脑器质性病变,但后果却较严重。病人的表现越相似于痴呆,其潜在的危险性也就越大。故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警惕这种“假性老年痴呆症”的病象.

  老年痴呆者的指纹特征

  美国纽约大学在研究指纹与老年性痴呆的关系时发现,十指中多数朝向小指一侧的簸箕型指纹的存在率,3倍于未患老年性痴呆的老人.

  这位名叫赫尔曼的研究者,把50名诊断为老年性痴呆的病人和50名健康的人的指纹进行对比,结果发现,老年性痴呆病人十个指头中有八个指头为小指侧簸箕型指纹的人占71%,而健康人对照组中只有26%,病人组中有14人的十指全部为小指侧簸箕型指纹,而对照组中只有4人。这仅是一个统计学的调查资料,它并不意味着凡是十指中有八个指头是小指侧簸箕型指纹的人,都一定是老年性痴呆者,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从指纹来判断某人是否患上了此症。

(实习)


  近日,听力突然明显下降的王老先生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双耳神经性耳聋。医生介绍说,经常戴耳机、爱动怒发火、血管硬化,都容易患神经性耳聋。

  “老人耳朵听力的变化,属于听力功能的退化,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变化,也是神经性耳聋的一种,它与头发发白、牙齿脱落、骨质疏松等一个道理,说明人步入了老年,大可不必惊慌害怕。”省人民医院耳鼻喉科的副主任医师王琳解释说。

  导致神经性耳聋常见的原因有先天内耳听神经发育不全、妊娠期受病毒感染或分娩时受伤等。后天原因包括传染病源性聋、药物中毒性聋、老年性聋、噪声性聋等。

  持续戴耳机别超半小时

  避免人为因素引起的神经性耳聋,要避免噪音,有些人长期在纱厂、迪厅、夜总会等环境下工作,还有些年轻时尚的人群MP3、MP4等播放器不离身,耳机一直塞在耳朵里,为了追求效果,声音放到很大很大,对听力的损害非常严重,时间一长,很容易导致神经性耳聋,到了老年耳朵听力退化很严重。一般来说,持续戴耳机最好别超过半小时,声音也不要过大。

  护耳要学会控制情绪

  有一些性格暴躁的人,易患精神性的耳聋,遇到急事或者突发事件,不会自我调节,大发脾气、火气很旺,引发精神性的耳聋。对此,医生提醒,爱护耳朵,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也很重要。

  很多老年人患有血管硬化、骨质增生,使螺旋器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供血不足,发生中枢神经系统衰退,导致听力减退。

  “像王老先生一样的老年人一旦发现听力下降,应该抓紧到医院医治,通过调整血液循环的质量,佩戴助听器进行矫正,是可以抑制或者延缓神经性耳聋的加重速度的。”

神经科热文精彩推荐
突发癫痫须防脑肿瘤
预防偏头痛先改习惯
三叉神经痛常见疗法
中晚期帕金森病的治疗
急性脑积水患者的护理
玩游戏导致重症肌无力
脑出血病人的护理
急性脊髓炎的护理

更多神经科最新资讯,请关注39神经科——中国第一神经科门户

(实习)

  老年人面临突然出现的重大精神刺激,在一段时间内发生情绪抑郁乃属正常现象,并非病态。只有出现持久的抑郁症状,才能考虑到是否得了抑郁症的可能。但由于人到老年后,脑组织以及脑细胞退化而引起一种名叫老年痴呆症的疾病。这也常与抑郁症相混淆,常常会贻误治疗,影响康复。那么,如何区别老年期抑郁症和老年性痴呆症呢?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老年抑郁症起病较快,发展迅速,而老年性痴呆则起病缓慢发展也缓慢。

  2、老年期抑郁症的抑郁症状持续较久,老年性痴呆症患者的情绪变化多,不稳定,变幻莫测,犹如幼童。

  3、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智能障碍为暂时性的、部分性的,每次检查的结果均不相同,而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智能损害是全面性的,且呈进行性的恶化。

  4、老年抑郁症患者并无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脑CT检查也无阳性发现,而老年性痴呆病人的情况不是这样,他们可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的变化。不少病人还有高血压、动脉硬化或中风的病史,脑CT检查可发现有小同程度的脑萎缩、脑梗死的表现。

  5、用抗抑郁药物后老年抑郁症病人会病去体愈。恢复病前的谈笑风生、谈吐自如;而老年性痴呆症患者使用抗抑郁药物就不起任何作用。当然,有部分老年性痴呆症患者,在病程的早期也可出现抑郁症状。颇像“老年期抑郁症”,到了病程的中、晚期,才露出老年性痴呆的“庐山真面目。对此尤需警惕。

神经科热文精彩推荐
突发癫痫须防脑肿瘤
预防偏头痛先改习惯
三叉神经痛常见疗法
中晚期帕金森病的治疗
急性脑积水患者的护理
玩游戏导致重症肌无力
脑出血病人的护理
急性脊髓炎的护理

更多神经科最新资讯,请关注39神经科——中国第一神经科门户

(实习)

  脑肿瘤亦称颅内肿瘤,有良性与恶性之分,发病率约占全身肿瘤的2%,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20—50岁者较多见,男女无显著差别。其早期信号症状除了上面所列举的之外,还有:

  一、清晨头痛

  这种头痛常发生在清晨四五点钟,往往是在熟睡中被痛醒,睡得越熟,痛得越重.起床活动后至八九点钟头痛逐渐减轻以至消失,故称之为“清晨头痛”,此为脑肿瘤所特有的一大征兆.这种“清晨头痛”的发生机制是由于脑肿瘤使正常的脑脊髓液循环发生部分梗阻,尤其是在安睡后流动更慢,形成短暂性的脑积水而出现剧烈头痛并被痛醒。起床活动后可促使脑脊液循环加快,故可使头痛得以缓解.

  二、喷射状呕吐

  与胃肠疾病的呕吐相比,脑肿瘤患者的呕吐不伴有胃脘闷胀、恶心、腹痛和腹泻,呕吐与进食亦无关,而是在一阵头痛之后突然出现“喷射状呕吐”,呕吐物常可喷出二三市尺之远。因为增高的脑压使延髓的呼吸中枢受刺激,所以会出现具有此特征性的喷射状呕吐.有些儿童脑肿瘤患者,由于不能表达其他症状,往往以无缘无故的喷射状呕吐作为患病初期的判定标准.

  三、单眼突出

  脑瘤形成之初,除前文所讲到的视力骤然下降之外,一侧眼球向前突出也是此症的一大不祥之兆.这类患者单侧的眼球向前突出,严重时可致眼睑闭合不全。临床资料统计表明,单侧眼球突出的脑瘤患者约有50%系由颅内疾患引起,其中最常见的病因就是脑瘤.

  四、单侧耳聋

  若无中耳炎、外伤等病史,仅有一侧耳朵听力逐渐减退,这也很可能是颅内肿瘤压迫了听神经所致的结果。

  五、感觉减退

  位于大脑半球中部的顶叶专管感觉,该部位的脑瘤会导致对侧偏身的各种感觉器官失灵,使疼觉,冷热、触碰、震动和形体辨别等感觉减退甚至丧失。

  六、半身不遂

  脑肿瘤引起的半身不遂包括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半身无力或偏瘫,表现有病侧肢体活动障碍;另一种是一侧肢体共济失调,表现为动作蠢笨或举动不稳。这两种症状如果是缓慢出现并呈渐行性加重,前者多见于大脑半球肿瘤,后者多见于小脑半球肿瘤。

  七、肢端肥大

  如果是嗜酸性垂体瘤,其临床特有的征象是手脚粗大肥厚,肩弓,下颌部突出,面目渐变丑陋。儿童可出现巨人症。

  八、性征反常

  育龄妇女可出现非妊娠性闭经,男性可表现出阳痿、阴毛、腋毛、胡须脱落。

  上述现象如出现一项或几项,均须引起警惕.

神经科热文精彩推荐
突发癫痫须防脑肿瘤
预防偏头痛先改习惯
三叉神经痛常见疗法
中晚期帕金森病的治疗
急性脑积水患者的护理
玩游戏导致重症肌无力
脑出血病人的护理
急性脊髓炎的护理

更多神经科最新资讯,请关注39神经科——中国第一神经科门户

(实习)

  人们常说:“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真的是这样吗?专家解释:一旦眼皮跳,首先要观察眼皮跳是双侧还是单侧、是逐渐减少还是增加,有没有发展至面颈部。另外要注意有无眼部感染、眼睑内翻倒睫等情况。出现下述情况之一就必须到医院专科就诊:

  1.眼皮跳持续一周以上;

  2.有进行性加重的趋势;

  3.伴有单侧或双侧面肌抽搐;

  4.伴有颈部肌肉抽搐;

  5.曾有面瘫病史;

  6.伴有眼部感染或眼睑内翻等症状。

  除最后一种情况需至眼科就诊外,其余情况下均应至神经内科就诊。那么眼皮跳的原因有哪些呢?

  眼皮跳的常见原因有:

  1.良性肌纤维抽搐:在疲劳、情绪紧张等情况下会出现。为单侧、暂时的眼周围肌抽动。

  2.反射性眼睑痉挛:是由眼局部病变如角膜炎、虹膜炎等引起的。

  3.面肌痉挛:除单侧眼皮跳外还伴有同侧面部肌肉的阵发性不规则抽动,多由面神经受血管压迫所致。

  4.Meige综合征:除双侧的眼皮跳动外还伴有下部面肌甚至颈部肌肉的抽动。

  5.特发性眼睑痉挛:以双眼皮间歇性或持续性的不随意紧闭为特征,不伴有眼球病变。

  6.癔病性眼睑痉挛:症状与特发性眼睑痉挛相似,但暗示治疗有效。

  上述情况中,第一种一般不需要治疗,休息、放松精神即可;而反射性眼睑痉挛治疗眼局部病变后即可好转;对于特发性眼睑痉挛和Meige综合症而言,局部注射疗效好,也能很好地解除面肌痉挛,但如果有明确的血管神经压迫,微血管减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眼皮跳也要分情况来看,针对病因,有效治疗面肌痉挛!

神经科热文精彩推荐
突发癫痫须防脑肿瘤
预防偏头痛先改习惯
三叉神经痛常见疗法
中晚期帕金森病的治疗
急性脑积水患者的护理
玩游戏导致重症肌无力
脑出血病人的护理
急性脊髓炎的护理

更多神经科最新资讯,请关注39神经科——中国第一神经科门户

(实习)

  前两天,陈老太在外出散步时突然出现头晕、天旋地转、不敢睁眼看东西,还伴恶心、呕吐。因为她一直有高血压,自己以为是血压升高了,立刻服用了降压药。但休息了半天也没缓解,于是急忙到医院看病,医生检查后认为,陈老太患的是眩晕症。

  眩晕,是人体对空间关系的定向出现了障碍,患者感觉自身或者周围的物体在旋转或摇动,常会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和站立不稳等,但病人的意识始终是清醒的。引起眩晕的病因很多,最常见的包括以下七类:

  1.耳源性。前庭系统是人脑重要的平衡器官,其内的前庭神经核对缺氧敏感,出现眩晕多与其受累有关。此类疾病包括美尼尔氏综合征、前庭神经元炎、内听动脉闭塞、良性位置性眩晕、晕动症等。

  2.脑源性。包括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小脑脑桥病变、植物神经紊乱等,大多与年龄有关。50岁以后,颈椎易发生退行性变和骨赘形成,动脉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管腔逐渐变窄导致血流量减少,进而影响脑干和小脑相关的平衡功能。

  3.全身性。包括高血压、低血压、贫血、代谢性疾病等。

  4.颈源性。病因可能有颈椎退行性变、颈肌和颈部软组织病变、颈部肿瘤和颅底畸形等,引起椎动脉受压,发生缺血而导致眩晕。可表现为多种形式的眩晕,但发生多与头部突然转动有明显关系,常伴有恶心、呕吐、共济失调等;

  5.眼源性。常在用眼过久或注视较长时间后才出现,遮盖患眼或闭目休息后眩晕可消失。可由屈光不正、眼肌麻痹、视力减退而引起。

  6.药物性。应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或万古霉素,奎宁、水杨酸及苯妥英钠等药物后,会引起第8对颅神经中毒性损害,多使耳蜗及前庭神经同时受累。药物中毒引起的眩晕多为渐进性和持续性,一般不剧烈,常伴平衡障碍、耳鸣和听力减退等症状。发生内耳中毒的主要因素是个体的易感性,也与剂量及用药时间长短有关。

  7.精神性。包括失眠症、抑郁症等情况。

  那发生眩晕后应该怎么办呢?首先,在眩晕急性发作时,应立即采取卧位、避免头部活动、保持安静,有可能短时间内就可缓解。其次,不要紧张,消除恐惧心理,避免症状加重。再次,可以用一些镇静剂、止吐药等。最后,如果头晕持续,应尽快到医院检查。

  患者出现眩晕后,应到医院明确病因,首次就诊时应选择神经内科,待医生检查后,根据需要再决定是否看其他科。

神经科热文精彩推荐
突发癫痫须防脑肿瘤
预防偏头痛先改习惯
三叉神经痛常见疗法
中晚期帕金森病的治疗
急性脑积水患者的护理
玩游戏导致重症肌无力
脑出血病人的护理
急性脊髓炎的护理

更多神经科最新资讯,请关注39神经科——中国第一神经科门户

(实习)

  神经症是一组比较常见的慢性精神疾病,以青壮年居多。患病后,很多人会出现紧张、焦虑、忧郁、自卑、恐惧等负性情绪体验,同时还伴有各种身体方面的不舒适:胸闷、心慌、气短、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失眠等。这种痛苦不为他人理解又反过来加深了患者的痛苦。因此,神经症患者大多对自己的疾病深恶痛绝,他们几乎跑遍了自己所知道的“好医院”,吃了大量的药。当病情不见好转时,许多患者又因此丧失了治疗的信心。

  其实,这种情况的发生并不一定是因为神经症难治,而是患者陷入了一个心理误区:即过分依赖他人、依赖医生、依赖药品。总之,他们过分地依赖外在的东西,而没有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

  人们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如果某人的大腿骨折了,医生不仅会把折断的骨头接好,还会给病人选择一付合适的拐杖。医生这样做的目的显然不是让病人永远依赖拐杖,而仅仅是为了帮助骨折病人更好地锻炼和康复,一旦骨折痊愈,就必须适时地丢掉拐杖。若是病人自己不肯迈步和用力,那么不管多么好的拐杖,也不能让病人重新站立起来。

  所以,在精神方面发生“骨折”的神经症患者应把寻求医生和药物帮助视为“拐杖”,与此同时,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反思自己患病的心理和性格基础,以他人为参照,勇于实践,不断总结,才有可能长久摆脱病魔的困扰。

神经科热文精彩推荐
突发癫痫须防脑肿瘤
预防偏头痛先改习惯
三叉神经痛常见疗法
中晚期帕金森病的治疗
急性脑积水患者的护理
玩游戏导致重症肌无力
脑出血病人的护理
急性脊髓炎的护理

更多神经科最新资讯,请关注39神经科——中国第一神经科门户

(实习)


  民间有“左眼跳财、右眼跳灾”之说,所以,很多人对眼皮跳尤其是左眼跳不在意。其实持续性的双侧或单侧眼皮的跳动是需要引起重视的。

  一旦眼皮跳,首先要观察眼皮跳是双侧还是单侧、是逐渐减少还是增加,有没有发展至面颈部。另外,要注意有无眼部感染、眼睑内翻、倒睫等情况。出现下述情况之一就必须到医院专科就诊:

  1.眼皮跳持续一周以上;2.有进行性加重的趋势;3.伴有单侧或双侧面肌抽搐;4.伴有颈部肌肉抽搐;5.曾有面瘫病史;6.伴有眼部感染或眼睑内翻等症状。

  除最后一种情况需至眼科就诊外,其余情况下均应到神经内科就诊。

  眼皮跳的常见原因有:

  1.良性肌纤维抽搐:疲劳、情绪紧张等情况时,为单侧、暂时眼周围肌抽动。

  2.反射性眼睑痉挛:是由眼局部病变如角膜炎、虹膜炎等引起的。

  3.面肌肉痉挛:除单侧眼皮跳外还伴有同侧面部肌肉的阵发性不规则抽动,多由面神经受血管压迫所致。

  4.眼睑痉挛综合征:除双侧的眼皮跳动外还伴有下部面肌甚至颈部肌肉的抽动。

  5.特发性眼睑痉挛:以双眼皮间歇性或持续性的不随意紧闭为特征,不伴有眼球病变。

  6.癔病性眼睑痉挛:与特发性眼睑痉挛相似,但暗示治疗有效。

神经科热文精彩推荐
突发癫痫须防脑肿瘤
预防偏头痛先改习惯
三叉神经痛常见疗法
中晚期帕金森病的治疗
急性脑积水患者的护理
玩游戏导致重症肌无力
脑出血病人的护理
急性脊髓炎的护理

更多神经科最新资讯,请关注39神经科——中国第一神经科门户

(实习)


  据美国科学日报报道,多国学者对7个中低收入国家:中国、印度、古巴、多米尼加、委内瑞拉、墨西哥、秘鲁65岁以上的14960名案例的资料进行了分析,采用科学的面对面咨询法分析接受研究的群体的饮食习惯,采用科学有效而公正的标准对痴呆进行诊断。

  他们发现,除了印度,上述各国接受调查者痴呆的发生与鱼的摄入量呈负相关。也就是说,摄入鱼越多,痴呆发生越少。

  据专家们估计,全球有超过2.4亿人为痴呆所困,这些人中许多生活在中、低收入的国家。此前,有研究者称,肥鱼富含ω-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与人老年生活的认知功能呈正相关。与之相反,另一些研究提示,肉类的消费可能导致认知功能的减弱。

  不过专家们提示,有关肉类的摄入量与痴呆的关系目前仍然不清楚。

神经科热文精彩推荐
突发癫痫须防脑肿瘤
预防偏头痛先改习惯
三叉神经痛常见疗法
中晚期帕金森病的治疗
急性脑积水患者的护理
玩游戏导致重症肌无力
脑出血病人的护理
急性脊髓炎的护理

更多神经科最新资讯,请关注39神经科——中国第一神经科门户

(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