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脊椎炎初步确诊:
感冒一周引发,先是双下肢麻木 无力 尚可站立,发展为双下肢麻木 无力 不可站立,无法解大小便,最后至上肢麻木,按急性脊椎炎治疗后病情不在恶化,经椎管穿刺初步确诊。
急性脊椎炎典型表现:
腰痛剧烈,可伴发热,可有反射性腹痛或腹胀
治疗方法有:
理疗:一般用热疗,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使肌肉放松,减轻疼痛,有利于关节活动,保持正常功能,防止畸形。
药物治疗:如消炎痛等,慢作用药;糖皮质激素,一般情况下不用。
手术治疗:严重脊柱畸形、髋关节、膝关节活动受到明显限制者,可手术治疗。
此病是急性脊髓炎脊髓水肿致神经功能障碍而发性截瘫,以激素和蛋白治疗可控病继发严得的损害脊髓,治疗恢复应在控病后早期,其神经功能的恢复一是靠自身修复,二是靠药物支神经的兴奋激活,如发病时间过长,脊髓会因缺血过久继发缺血性软化萎缩,其病症的恢复就更加困难。
(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
什么是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发炎性的疾病,使脊椎失去原有的柔软度而形如竹竿,部分病患会演变为严重的驼背,得了强直性脊柱炎怎么办?专家说如果你不幸患了强直性脊柱炎,首先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既要有长期与之共存的心理准备,又要防止被其摧毁。一方面寻求正确的治疗方法,进行控制病情的治疗,不要只满足于消炎止痛。另一方面还要注意自身的保健和功能的锻炼,防止脊柱和关节变形和强直。
三分靠治疗 七分靠自己
强直性脊柱炎至今尚未找出明确的发病因,但它与遗传、免疫与感染有关。若家族中曾出现此症患者,则其家族成员最好预做检查,以便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病人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现象,因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目的主要是缓解关节疼痛、僵硬、改善关节功能。“祛邪、扶正、固本”“益肾通督”“清热解毒”等的法则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通过正确的辨证施治达到治疗的目的。
专家说,除了正确的治疗,为了控制此症的病情发展及复健,不妨从以下生活细节着手:
保持良好立姿、坐姿及睡姿,以免背脊屈曲,加重弯腰驼背。
日常保持规律且持续地运动复健,可软化僵硬处,维持关节伸展性。定时作深呼吸、扩胸、挺直驱干等强化背肌与腹部柔软度的动作,如游泳、伸展操等运动,以延缓病变的发展。由於患者的负重能力下降,因此避免强力负重,加重病变。
勿用腰背束缚器,以免脊椎炎恶化。睡眠时避免埝枕且不睡软床。清晨起床背脊僵硬时,不妨以热水浴来改善。在寒冷、潮湿季节中,更应防范病发。
(实习)
平时要注意多吃富含维生素A,胡萝卜素以及维生素B2的食品;同时,选用含磷脂高的食物以健脑,如蛋黄,鱼,虾,核桃,花生等;还要有意识地多选用保护眼睛的食物,如鸡蛋,动物的肝,肾,胡萝卜,菠菜,小米,大白菜,番茄,黄花菜,空心菜,枸杞。
饮食上要远三白(糖,盐,猪油),近三黑(黑芝麻,蘑菇,黑米).从营养价值看,四条腿(猪,牛,羊)不如两条腿(鸡,鸭),两条腿不如一条腿(蘑菇),一条腿不如没有腿(鱼).经常吃海带,河鱼,鱼油可减低脑细胞死亡速度.
(实习)
作为神经内科的一种常见急症,急性脊髓炎在青壮年中多发,但很多年轻人自恃身体好,往往疏忽该病的前期症状,导致病情日益严重且治疗难度加大,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专家提醒——急性脊髓炎早发现更要早治疗。
●病例
肢体麻木,急性脊髓炎作怪
30多岁身体一直健健康康的李大姐不久前突然感到肢体麻木、没劲,随后又出现小便失禁、大便困难的现象,并且肢体麻木感还逐渐由下向上发展,以至于影响了李大姐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年纪轻轻怎么会得这种病呢?李大姐到医院做了脑脊液和磁共振检查,最后确诊为颈部急性脊髓炎。病根找到了,经过对症治疗,李大姐的病情逐渐好转。
●病因
病毒感染,导致免疫力下降
急性脊髓炎是神经内科常见急症之一,一年四季均有可能发病,但以冬末春初或秋末冬初较为常见,患者在儿童和青壮年中比较多见。的,最常见的诱因是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
●治疗
双管齐下,药疗理疗一起上
专家告诉记者,急性脊髓炎患者如果病情比较轻,仅仅表现为肢体运动障碍或者大小便功能障碍的话,一旦确诊就应尽早治疗,预后比较好。而对于完全横贯性脊髓炎患者来说,受损平面以下完全瘫痪,且合并有细胞坏死,预后是非常差的。因此患者一旦感觉不适,就应及时到医院检查,以对症治疗。治疗时一般使用免疫抑制剂和神经营养药物。急性期也可以服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同时,针灸、理疗、按摩、感应电等辅助治疗手段也可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避免肢体进一步萎缩。
●护理
细心呵护,谨防患者并发症
除了药物治疗外,该病的护理也至关重要。杨全玉谈到,家人要坚持给病人按摩和被动锻炼。同时,要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防止褥疮生成。此外,家人还要经常帮患者翻身、扶坐和拍背,鼓励患者吐痰以防呼吸道感染。良好的护理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如果患者并发褥疮、尿路及肺部感染,那将是致命的危险。
●预防
加强锻炼,如不适及早就医
专家提醒:平时一定要加强体育锻炼,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物,预防感冒。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肠道感染。如果感冒或肠道感染后,一旦出现肢体麻木无力和大小便障碍,要及时治疗,千万不要以为是感冒、腹泻等小毛病而贻误治疗,最终招来大麻烦。
(实习)
1.秋梨白藕汁(《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
原料:秋梨、白藕各适量。
做法:秋梨去皮核,白藕去节,切碎,以洁净的纱布绞挤取汁。不拘量,频服代茶饮。
功效:清热生津,凉血润燥,治疗肺热津伤,津液不足之痿证。
2.炒黄豆芽(《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
原料:黄豆芽适量,素油、食盐少许。
做法:先将素油烧热,黄豆芽、食盐放锅内翻炒即可。
功效:清热利湿,治疗湿重于热之胸脘痞满、舌苔白腻、肢体痿软者。
3.猪油蜜膏(《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
原料:猪油100g,蜂蜜100g,党参300g,白术300g,玉竹300g。
做法:将党参、白术、玉竹放锅中加水适量,煎沸30分钟取煎液,反复取煎液3次,再将其液熬浓缩为稠糊状。猪油、蜂蜜分别用小火煎煮至沸,晾温,与稠糊状药液混合调匀即可用之。每次食用1汤匙,每日2次。
功效:补气养血,滋阴润燥,用治脾气虚弱之痿证兼有口干、舌红、便秘等脾阴虚证者。
(实习)
强直性脊柱炎给患者带来无限的危害,它的并发症同样的危及到我们的身心。其中对眼睛的危害极大。不少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眼睛损坏。那么强直性脊柱炎对眼睛有哪些危害呢?
(1)眼睛损坏的表现
1、眼损坏的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眼球疼痛、充血、畏光、流泪、或伴有视力下降等。体检可发现角膜周围充血、虹膜水肿,如果虹膜粘连,则可出现瞳孔收缩、边缘不规整、眼压降低、眼球压痛。
2、临床观察发现,虹膜炎患者大多数是JLA-B27阳性,而在B27阴性的这部分病人中又有大多数伴有关节炎症,其中为数不少是强直性脊柱炎、儿童类风湿性关节炎、儿童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性关节炎、为分化脊柱关节病等,因此临床上见到虹膜炎的患者,因该考虑强直性脊柱炎和其他脊柱关节病的可能性。
(2)诱发角膜炎
眼损害是强直性脊柱炎最常见的关节外表现,以急性前葡萄膜炎和急性虹膜炎多见,也可发生急性结膜炎。眼部损害一般为急性发作,常单侧发病,约25%—30%的患者在患病后某一阶段出现眼部损害,也有患者眼部损害出现在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病变之前,幼年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眼部损害发病率较成人低。
眼部损害以HLA-B27阳性且属于外周关节型的患者多见,病情相对较重。
(责任)
急性脊髓炎又称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是非特异性炎症引起脊髓白质脱髓鞘病变或坏死,导致急性横贯性脊髓损害。多发生在感染之后,炎症常累及几个脊髓节段的灰白质及其周围的脊膜,并以胸髓最易受侵。本病有三大临床特点:病损水平以下的肢体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碍;以膀胱、直肠功能障碍为主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本病中医诊断为“软脚瘟”。本病病变机制为津液、精血亏耗,筋脉失养,弛缓不收。
辨证分型
邪郁肺卫: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热后突然出现肢体无力,肌肤麻木不仁,或见病变由下向上扩展,四肢瘫痪,甚至舌肌痿弱,呛咳,吞咽困难,小便短涩,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湿热内盛:嗜卧懒言,胸脘痞满,肢体痿弱无力,肌肤麻木不仁,或刺痛、瘙痒,小便不利,甚至癃闭不通,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气虚血滞瘫痪:痿软不用,面色萎黄,神疲乏力,遗尿或小便不通,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涩。
肝肾阴虚瘫痪:肌肉萎缩,屈曲拘挛,肌肤干燥,麻木不仁,或见遗尿,伴头晕耳鸣,潮热盗汗,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要节制房事
强直性脊柱炎属中医“骨痹”范畴。《黄帝内经》云:“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肾主骨藏精,而精生髓,髓居于骨中,骨骼得以髓的充养而坚固有力;反之肾精虚少,骨髓化源不足,不能充养骨骼,则致骨髓无力。《内经》又云:“房事过度则伤肾,则肾虚阳气外卫不固,同时风湿寒邪乘虚而入发为痹证。骨痹可致骨松、柱弯、脊柱畸形驼背”。临床观察证实,强直性脊柱炎疗效与性生活明显有关。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有先天肾气不足,如果手淫或性生活过度,不仅可使肾精损失,精血亏损,肾精虚少,以致髓腔空虚,骨失所养,还使药物疗效大打折扣。
辨证论治
1.肺热伤津
[治法方药]清肺润燥生津。清燥救肺汤加减。咽干口渴者,加天花粉、芦根、石斛;高热汗多者,加知母、连翘、金银花;身痛肢麻者,加川芎、牛膝。
2.湿热内盛
[治法方药]清热利湿,通利筋脉。加味二妙散加减。肌肉疼痛加乳香、没药;发热加栀子、板蓝根;胸脘痞闷,四肢肿胀者,加厚朴、茯苓、泽泻;口干心烦者加生地黄、麦冬。
3.脾胃亏虚
[治法方药]补益脾胃。参苓白术散加减。若病久体虚,重用参芪,加枸杞子、龙眼肉;若动则气喘,四肢不温,加熟附子、肉桂、核桃肉;若肢痿不收,加木瓜、威灵仙;若心悸怔忡,加柏子仁、酸枣仁。
4.肝肾阴虚
[治法方药]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虎潜丸加减。若久病阴阳俱虚,可加淫羊藿、补骨脂、巴戟天;若肌枯肢痿,加川芎、鳖甲;若兼气虚血少,可加黄芪、桂枝、大枣;若兼血瘀之象,可加桃仁、红花、川芎各10克。
5.脉络瘀阻
[治法方药]益气活血通络。补阳还五汤加减。
最近有一则新闻,17岁的女孩,大多在中学校园里,为了大学梦而努力奋战着;或独立在外打工,过着辛苦却也相对自由、苦中有乐的生活。而17岁的宿迁洋北镇女孩徐娟,如今正躺在宿迁一家医院的急诊室,输着液。三天前的晚上,她被诊断为急性脊髓炎,当晚,医生就下了病危通知书。
这位女孩为何会突患急性脊髓炎?
本病病因多样,主要见于以下几方面:
1.感染 20%~40%由病毒感染引起。最常见于Ⅱ型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及肠道病毒。近年来HIV-1及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HTLV-1)相伴的脊髓病开始受到重视。
国内学者(赵刚等,1994)曾在本病CSF中检测到Ⅱ型单纯疱疹病毒抗体,并用PCR方法检测出其特异性DNA。Bohr等(1999)亦用同样方法检测出CSF中肠道病毒的RNA序列。国外报道2例AIDS并发急性脊髓炎,脑脊液PCR证实为带状疱疹病毒,应用阿昔洛韦(无环鸟苷)治疗后,症状完全恢复(Lionnet,1996),提示病毒对脊髓的直接损害可能是主要原因。其他常见引起本病的病原菌有各种细菌、螺旋体、真菌、支原体、寄生虫等。
2.血管疾病由于脊髓供血障碍导致的脊髓炎又称为急性坏死性脊髓炎。常见继发于结缔组织病、结节病、恶性肿瘤、感染等的血管炎性损害。
3.与脱髓鞘疾病有关 部分多发性硬化(MS)、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等脱髓鞘疾病可以急性横贯性脊髓损害作为首发症状。
4.原发性 指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急性脊髓损害,可因过度劳累、脊柱外伤等诱发,部分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腹泻或疫苗接种史。
患急性脊髓炎有何危害?
一、急性脊髓炎可侵及脊髓的任何部位,但以上胸段和下颈段脊髓受损害最为常见,其原因为该处的血液供应不如他处丰富,易于受累;另一原因是胸髓较颈、腰髓要长,因而罹病的机会也多。一般病变可累及数个髓节,大多超过3个髓节,较长的可达10个髓节以上。多数病例的病灶呈连续性,少数病损在不同节段散在多发。
二、急性脊髓炎在病理上以脊髓损害为主,也可累及脊膜及脊神经根。多散病例以脊髓周边的白质受损为主,少数以侵害中央灰质为主。因而病变可有同灶性、横贯性和不全横贯性之分。其形态改变以脊髓肿胀和呈斑点、斑片状病灶为主。
三、急性脊髓炎脊髓硬膜充血、混浊,受累的脊髓节段肿胀、变软,脊髓灰质与白质之间界限不清,并有点状出血。镜检:急性期背髓和脊膜充血,血管周围有炎症细胞浸润,神经元肿胀虎斑消失,胞核移位,尼氏小体溶解,脊髓软化坏死。晚期神经细胞萎缩消先,神经纤维髓鞘脱失和轴索变性,腔质细胞增生,以至形成纤维瘫痕,最后脊髓萎缩变细。
急性脊髓炎,如无严重的并发症,经恰当治疗,通常多数在3-6个月内可治愈。如发生褥疮、肺部或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则往往影响病情恢复,或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上升性脊髓炎如治疗不力,可于短期内出现呼吸功能衰竭。
急性脊髓炎的危害及预后处理!专家说到,对本病的诊治专科性较强,劝告患者及其家庭应到有条件的神经疾病专科诊治,切勿轻信社会上的游医,以免误诊误治、浪费钱财。关于本病与多发性硬化的关系在疾病早期尚难肯定,有少数病者以后确诊为多发性硬化,因此应长期进行随访观察。
强直性脊柱炎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强直性脊柱炎与HLA-B27呈强关联。某些微生物(如克雷白杆菌)与易感者自身组织具有共同抗原,可引发异常免疫应答。强直性脊柱炎是四肢大关节,以及椎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结缔组织纤维化和骨化,以及关节强直为病变特点的慢性炎性疾病。
专家认为:有些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可能有赖于某些食物,摄入这种食物可促使病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这些毒素与细菌抗原进入体内会增强某些不良免疫反应而加重强直性脊柱炎病情,因此,人们应注意日常饮食预防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的饮食原则
强直性脊柱炎护理原则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饮食要有规律、注意卫生。暴饮暴食、食不洁食物会增加肠道疾病的机会,增加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和加重强直性脊柱炎病情。
强直性脊柱炎护理原则二:多食以下食物
a、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应多食豆类食品:豆类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它有促进肌肉、骨骼、关节、肌腱的代谢,帮助修复强直性脊柱炎病损的作用,如:大豆、黑豆、黄豆等。可治疗以湿重为主的风湿骨痛,对身体沉重、关节不利、筋脉拘挛或麻木不仁、关节肿痛而重着不适的风湿病,效果较好。黑豆又名乌豆、冬豆子,又可治疗风湿疼痛,经验方用黑豆炒至半焦泡人黄酒,治疗关节酸痛有效。
b、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应多食果实食品: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是由肾虚引起筋骨、肌肉、关节的病损,而果实食品对筋骨、经络、风湿痹痛或腰膝无力极为有益。
强直性脊柱炎的护理方法
强直性脊柱炎护理方法一:树立信心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病,不少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过程中存在急躁情绪,对坚持强直性脊柱炎长期治疗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情绪变得十分悲观,失去信心放弃强直性脊柱炎治疗,是很危险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一定要克服急躁情绪,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及时恰当,树立起战胜强直性脊柱炎的信心。
强直性脊柱炎护理方法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要保持正确的坐资、睡资,防止发生脊柱畸形和僵直。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休息时要保持适当的体位,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要把腰板挺直,写安时桌子要高一些,椅子要矮一些。凡能引起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持续性疼痛的体力活动应该避免。
强直性脊柱炎护理方法三:坚持锻炼
因疼痛长期卧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脊柱与四肢强直较快,因引起除全身症状严重、疼痛明显者外,均应尽力活动各关节,坚持作扩胸、深呼吸、脊柱及下肢运动等局部和全身性的功能锻练,以防止和减轻关节粘连、僵直和肌肉萎缩。
专家提醒,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家属,除了在平时的饮食,运动,日常生活,康复锻炼上面要给予帮助之外,也要在精神上面给予鼓励,这样才能保证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有更好的状态去恢复强直性脊柱炎的功能锻炼。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一定要认识治疗的意义及其长期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要与医师密切合作,主动参与各种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这样就一定能够冶强直性脊柱炎。战胜强直性脊柱炎。
由于强直性脊柱炎的特殊性,所以在冶疗本病时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一定不能心急气燥,要做好坚持长期冶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思想准备,一定要克服急躁情绪,树立起战胜强直性脊柱炎的信心。
推荐阅读:下肢麻木无力警惕急性脊髓炎
急性脊髓炎的鉴别诊断原则
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 关键在于日常护理
周董患强直性脊柱炎遗传吗
强直性脊柱炎确诊常常晚了6年
【概述】
急性脊髓炎(acute myelitis)是指脊髓的一种非特异性炎性病变,多发生在感染之后,炎症常累及几个髓节段的灰白质及其周围的脊膜、并以胸髓最易受侵而产生横贯性脊髓损害症状。部分病人起病后,瘫痪和感觉障碍的水平均不断上升,最终甚至波及上颈髓而引起四肢瘫痪和呼吸肌麻痹,并可伴高热,危及病人生命安全,称为上升性脊髓炎,以下主要介绍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病因】
病因未明,可能由于某些病毒感染所致,或感染后的一种机体自身免疫反应,有的发生于疫苗接种之后。
【临床表现】
以青壮年多见。病前数天或1~2周可有发热、全身不适或上呼吸道感染等病史。起病急,常先有背痛或胸腰部束带感,随后出现麻木、无力等症状,多于数小时至数天内症状发展至高峰,出现脊髓横贯性损害症状。
一、运动障碍:
以胸髓受损害后引起的截瘫最常见,如颈髓受损则出现四肢瘫,并可伴有呼吸肌麻痹。早期脊髓休克阶段,病变水平以下呈弛缓性瘫痪、肌张力降低、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也可引不出来。通常于2~3周后,逐渐过渡到痉挛性瘫痪,肌张力逐渐升高,尤以伸肌张力增高较明显,深反射出现继而亢进,病理反射明显,与此同时有时肌力也可能开始有所恢复,恢复一般常需数周、数月之久,但最终常有一些体征残留。倘病变重,范围广或合并有尿路感染等并发症者,脊髓休克阶段可能延长,有的可长期表现为弛缓性瘫痪,或脊髓休克期过后出现痉挛性屈曲性肢体瘫痪,此时肢体屈肌张力增高,稍有刺激,双下肢屈曲痉挛,伴出汗、竖毛反应和大小便自动排出等症状,称为脊髓总体反射。以上情况常提示预后较差,一些患者可终生瘫痪致残。
二、感觉障碍:
损害平面以下肢体和躯干的各类感觉均有障碍,重者完全消失、系双脊髓丘脑束和后索受损所致。在感觉缺失区上缘可有一感觉过敏带。
三、植物神经障碍:
脊髓休克期,由于骶髓排尿中枢及其反射的机能受到抑制,排尿功能丧失,尿潴留,且因膀胱对尿液充盈无任何感觉,逼尿肌松弛,而呈失张力性膀胱,尿容量可达1000ml以上;当膀胱过度充盈时,尿液呈不自主地外溢,谓之充盈性尿失禁。当脊髓休克期过后,因骶髓排尿中枢失去大脑的抑制性控制,排尿反射亢进,膀胱内的少量尿液即可引起逼尿肌收缩和不自主排尿,谓之反射性失禁。如病变继续好转,可逐步恢复随意排尿能力。此外,脊髓休克期尚有大便秘结、损害平面以下躯体无汗或少汗、皮肤干燥、苍白、发凉、立毛肌不能收缩;休克期过后,皮肤出汗及皮肤温度均可改善,立毛反射也可增强。如是颈髓病变影响了睫状内脏髓中枢则可出现Horner征。
四、实验室检查:
急性期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可稍增高。脑脊髓液压力正常,除脊髓严重肿胀外,一般无椎管梗阻现象。脑脊液细胞总数特别是淋巴细胞和蛋白含量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但也可正常。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含量也可有异常。
(责任)
一、运动障碍:
以胸髓受损害后引起的截瘫最常见,如颈髓受损则出现四肢瘫,并可伴有呼吸肌麻痹。早期脊髓休克阶段。倘病变重,范围广或合并有尿路感染等并发症者,脊髓休克阶段可能延长,有的可长期表现为弛缓性瘫痪,或脊髓休克期过后出现痉挛性屈曲性肢体瘫痪,此时肢体屈肌张力增高,稍有刺激,双下肢屈曲痉挛,伴出汗、竖毛反应和大小便自动排出等症状,称为脊髓总体反射。以上情况常提示预后较差,一些患者可终生瘫痪致残。
二、感觉障碍:
损害平面下肢体躯干的各类感觉均有障碍,重者完全消失。
三植物神经障碍:
脊髓休克期排尿功丧失,尿潴留尿容量可达1000ml上,当膀胱过度充盈时,尿液呈不自主地外溢谓之充盈性尿失禁。如病变继续好转可逐步恢复随意排尿力,此外脊髓休克期尚有大便秘结,,损害平面下躯体无汗或少汗,皮肤干燥苍白发凉立毛肌不收缩休克期,过后皮肤出汗及皮肤温度均可改善。
(责任)
内蒙古自治区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李润今等人,借用磁共振扫描检查,对视神经脊髓炎开展深入研究,在国内首次以影像手段,揭示出了该病在视神经和脊髓以外仍存有的病灶,从而证实视神经脊髓炎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多发性硬化的一个亚型。
视神经脊髓炎患者发病多在30岁左右,病情反复多变,渐进性加重,后期常丧失劳动力,造成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以往国内外学者对视神经脊髓炎到底是独立的疾病,还是多发性硬化的一个分型,曾在尸解、病理等方面进行过研究,但一直没有统一认识。随着磁共振扫描技术的普遍应用,李润今等人设计对视神经脊髓炎进行脑部磁共振扫描检查,以期发现除视神经、脊髓之外的中枢神经系统其它部位是否有脱髓鞘损害。
经过7年多的研究,他们主要有以下收获:患有多发性硬化的患者,临床出现脊髓受累症状后,头颅磁共振扫描检查异常率显著;急性期可观察到脊髓变粗肿胀;病程长及多数致残病人表现为脊髓变细萎缩,而且萎缩程度越重,致残状况越重。17位被临床诊断为视神经脊髓炎的患者,头颅磁共振扫描除可见到上述表现外,还分别在颅脑的其它部位,检出了超过3毫米大小不等的卵圆形脱髓鞘斑块81个,其中脊髓12块,脑室周围、脑干等处69块。这些属于无症状的亚临床病灶的检出率为67%,表明视神经脊髓炎的病灶不仅仅局限在视神经、脊髓两个部位,是多发性的,而且患病时间越长,出现亚临床病灶的机会越多。早期发现这些脑部隐匿性病灶,提示临床及时对症治疗,可有效地减轻视神经脊髓炎致残的不良后果。研究还发现,在56位多发性硬化症患者中
更多神经科最新资讯,请关注39神经科——中国第一神经科门户
(实习)
急性脊髓炎的症状
一、运动障碍
急性脊髓炎的症状以胸髓受损害后引起的截瘫最常见,如颈髓受损则出现四肢瘫,并可伴有呼吸肌麻痹。早期脊髓休克阶段。倘病变重,范围广或合并有尿路感染等并发症者,脊髓休克阶段可能延长,有的可长期表现为弛缓性瘫痪,或脊髓休克期过后出现痉挛性屈曲性肢体瘫痪,此时肢体屈肌张力增高,稍有刺激,双下肢屈曲痉挛,伴出汗、竖毛反应和大小便自动排出等症状,称为脊髓总体反射。以上情况常提示预后较差,一些患者可终生瘫痪致残。
二、感觉障碍
急性脊髓炎的症状损害平面以下肢体和躯干的各类感觉均有障碍,重者完全消失。
三、植物神经障碍
急性脊髓炎的症状脊髓休克期,排尿功能丧失,尿潴留,尿容量可达1000ml以上;当膀胱过度充盈时,尿液呈不自主地外溢,谓之充盈性尿失禁。如病变继续好转,可逐步恢复随意排尿能力。此外,脊髓休克期尚有大便秘结、损害平面以下躯体无汗或少汗、皮肤干燥、苍白、发凉、立毛肌不能收缩;休克期过后,皮肤出汗及皮肤温度均可改善。
预防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1)无合并症者3~6个月可基本恢复, 生活自理。
2)完全截瘫6个月后EMG仍为失神经改变, MRI示髓内广泛改变, 病变>10个脊髓节段者预后不良。
3)合并泌尿系感染、褥疮和肺炎影响恢复,遗留后遗症。
4)急性上升性脊髓炎和高颈段脊髓炎预后差, 短期内可死于呼吸循环衰竭。
5)约10%的患者演变为多发性硬化或视神经脊髓炎。
(责任)
急性脊髓炎是神经系统中一种常见的病,患上急性脊髓炎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伤害。了解它的早期症状有助于我们治疗的及时,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那么急性脊髓炎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呢?专家会为我们详细介绍。
一、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急性起病,常在数小时至2-3日发展至完全性截瘫。可发病于任何年龄,青壮年较常见,无性别差异,散在发病。病前数日或1-2周常有发热、全身不适或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可有过劳、外伤及受凉等诱因。发症状多为双下肢麻木无力、病斑节段束带感或根痛,进而发展为脊髓完全性横贯性损害,胸髓最常受累。病斑水平以下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1)运动障碍:早期常见脊髓休克,表现截瘫、肢体及张力低和腱反射消失,无病理征。休克期多为2-4周或更长,脊髓损害严重、合并肺部及尿路感染并发症和褥疮者较长。恢复期肌张力逐渐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征,肢体肌力由远端逐渐恢复。
(2)感觉障碍:病变节段以下所有感觉缺失,在感觉消失水平上缘可有感觉过敏区或束带样感觉异常,随病情恢复感觉平面逐步下降,但较运动功能恢复慢。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早期尿便潴流,无膀胱充盈感,呈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充盈过度出现充盈性尿失禁;随着脊髓功能恢复,膀胱容量缩小,尿液充盈到300-400ml时自主排尿,称为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损害平面以下无汗或少汗、皮肤脱屑和水肿、支架松脆和角化过度。
二、急性上升性脊髓炎起病急骤,病变在数小时或1-2日内迅速上升,瘫痪由下肢迅速波及上肢或延髓支配肌群,出现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呼吸肌瘫痪,甚至导致死亡。
三、脱髓鞘性脊髓炎多为急性多发性硬化(MS)脊髓型,临床表现与感染后脊髓炎相似,但进展较缓慢,病情常在1-3周内达到高峰。前区感染可不明显,多为不完全横贯性损害,表现一或双侧下肢无力或瘫痪,伴麻木感,感觉障碍水平不明显或有两个平面,并出现尿便障碍。诱发电位及MRI检查可能发现CNS其他部位病灶。
通过专家介绍,相信您对急性脊髓炎的早期症状已经有所了解了,当您出现以上状况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诊断,以免延误病情,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责任)
急性脊髓炎的三个症状,不是说急性脊髓炎只有这三个症状,只是因为这三个症状是最主要的症状,急性脊髓炎的三个症状,主要是从急性脊髓炎带给大家的一些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等,急性脊髓炎专家特给大家做以下讲解!
一、运动障碍:
以青壮年多见。病前数天或1~2周可有发热、全身不适或上呼吸道感染等病史。起病急,常先有背痛或胸腰部束带感,随后出现麻木、无力等症状,多于数小时至数天内症状发展至高峰,出现脊髓横贯性损害症状。
二、感觉障碍:
以胸髓受损害后引起的截瘫最常见,如颈髓受损则出现四肢瘫,并可伴有呼吸肌麻痹。早期脊髓休克阶段,病变水平以下呈弛缓性瘫痪、肌张力降低、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也可引不出来。通常于2~3周后,逐渐过渡到痉挛性瘫痪,肌张力逐渐升高,尤以伸肌张力增高较明显,深反射出现继而亢进,病理反射明显,与此同时有时肌力也可能开始有所恢复,恢复一般常需数周、数月之久,但最终常有一些体征残留。倘病变重,范围广或合并有尿路感染等并发症者,脊髓休克阶段可能延长,有的可长期表现为弛缓性瘫痪,或脊髓休克期过后出现痉挛性屈曲性肢体瘫痪,此时肢体屈肌张力增高,稍有刺激,双下肢屈曲痉挛,伴出汗、竖毛反应和大小便自动排出等症状,称为脊髓总体反射。以上情况常提示预后较差,一些患者可终生瘫痪致残。
三、植物神经障碍:
损害平面以下肢体和躯干的各类感觉均有障碍,重者完全消失、系双脊髓丘脑束和后索受损所致。在感觉缺失区上缘可有一感觉过敏带。
急性脊髓炎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伤害,所以有了急性脊髓炎,一定要到医院进行治疗!
(责任)
5岁女孩林芳(化名)本是一名活蹦乱跳、爱好跳舞的女孩,一夜间竟患上了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双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只能躺在床上生活。记者昨天从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获悉,林芳经过8个多月的治疗,目前双下肢已能来回挪动了。
林芳来自无极县农村。据其母亲介绍,2009年4月份,林芳双下肢出现疼痛,第二天睡觉起床时发现肚脐以下没有感觉,大小便失禁了。
“我们将孩子急忙送到了医院,诊断为急性脊髓炎。”小林芳的母亲说,“我们带着孩子先后到过石家庄、北京的5家医院,效果都不太明显。孩子虽小,但是很坚强,很少哭,从未放弃与命运抗争。”
和平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张笋介绍说,接诊这个特殊病例以后,医院先后为小林芳进行了4次神经干细胞移植手术。目前,她身体状况得到很大改善,双下肢能挪动了,小便也基本能控制住,小林芳出现这样的治疗效果,实属罕见,小林芳正在康复科接受康复训练。
据张笋介绍:“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清楚,可能是病毒或自身免疫因素引起。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患者大多为年轻人。”
急性脊髓炎是指脊髓的一种非特异性炎性病变,多发生在感染之后,炎症常累及几个髓节段的灰白质及其周围的脊膜、并以胸髓最易受侵而产生横贯性脊髓损害症状。部分病人起病后,瘫痪和感觉障碍的水平均不断上升,最终甚至波及上颈髓而引起四肢瘫痪和呼吸肌麻痹,并可伴高热,危及病人生命安全,称为上升性脊髓炎,以下主要介绍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急性脊髓炎的症状表现
一、运动障碍:
以胸髓受损害后引起的截瘫最常见,如颈髓受损则出现四肢瘫,并可伴有呼吸肌麻痹。早期脊髓休克阶段。倘病变重,范围广或合并有尿路感染等并发症者,脊髓休克阶段可能延长,有的可长期表现为弛缓性瘫痪,或脊髓休克期过后出现痉挛性屈曲性肢体瘫痪,此时肢体屈肌张力增高,稍有刺激,双下肢屈曲痉挛,伴出汗、竖毛反应和大小便自动排出等症状,称为脊髓总体反射。以上情况常提示预后较差,一些患者可终生瘫痪致残。
二、感觉障碍:
损害平面下肢体躯干的各类感觉均有障碍,重者完全消失。
三植物神经障碍:
脊髓休克期排尿功丧失,尿潴留尿容量可达1000ml上,当膀胱过度充盈时,尿液呈不自主地外溢谓之充盈性尿失禁。如病变继续好转可逐步恢复随意排尿力,此外脊髓休克期尚有大便秘结,,损害平面下躯体无汗或少汗,皮肤干燥苍白发凉立毛肌不收缩休克期,过后皮肤出汗及皮肤温度均可改善。
急性脊髓炎的鉴别诊断
一、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肢体呈弛缓性瘫痪,可有或不伴有肢体远端套式感觉障碍,颅神经常受损,一般无大小便障碍,起病十天后脑脊液常有蛋白一细胞分离现象。
二、脊髓压迫症:
脊髓肿瘤一般发病慢,逐渐发展成横贯性脊髓损害症状,常有神经根性疼痛史,椎管有梗阻。硬脊膜外脓肿起病急,但常有局部化脓性感染灶、全身中毒症状较明显,脓肿所在部位有疼痛和叩压痛,瘫痪平面常迅速上升,椎管有梗阻。必要时可作脊髓造影、磁共振象等检查加以确诊,一般不难鉴别。
三、急性脊髓血管病:
脊髓前动脉血栓形成呈急性发病,剧烈根性疼痛,损害平面以下肢体瘫痪和痛温觉消失,但深感觉正常。脊髓血管畸形可无任何症状,也可表现为缓慢进展的脊髓症状,有的也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及根性疼痛、且症状常有波动,有的在相应节段的皮肤上可见到血管瘤或在血客畸形部位所在脊柱处听到血管杂音,须通过脊髓造影和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才能确诊。
四、视神经脊髓炎: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兼有脊髓炎和视神经炎症状,如两者同时或先后相隔不久出现,易于诊断。本病常有复发缓解,胸脊液白细胞数、蛋白量有轻度增高。
推荐阅读:下肢麻木无力警惕急性脊髓炎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要坚持锻炼
李先生前天突然感到下肢麻木无力,行走不便,以为只是劳碌过度,并不加以重视。直到今天醒来已发展成截瘫,下半身动弹不得。家人赶紧送他到医院神经科就诊,才诊断出李先生是患上了急性脊髓炎。
专家介绍,急性脊髓炎是指脊髓的一种非特异性炎性病变,多发生在感染之后,炎症常累及几个髓节段的灰白质及其周围的脊膜、并以胸髓最易受侵而产生横贯性脊髓损害症状。部分病人起病后,瘫痪和感觉障碍的水平均不断上升,最终甚至波及上颈髓而引起四肢瘫痪和呼吸肌麻痹,并可伴高热,危及病人生命安全,称为上升性脊髓炎。
该病病因未明,可能由于某些病毒感染所致,或感染后的一种机体自身免疫苗接种性脊髓炎、脱髓鞘性脊髓炎、坏死性脊髓炎和副肿瘤性脊髓炎。虽然多数患者病前1~4周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毒感染症状,但其脑脊液未检出病毒抗体,脊髓和脑脊液中未分离出病毒,故推测可能与病毒感染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一、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
急性脊髓炎急性起病,常在数小时至2~3日发展至完全性截瘫。可发病于任何年龄,青壮年较常见,无性别差异,散在发病。病前数日或1~2周常有发热、全身不适或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可有过劳、外伤及受凉等诱因。发症状多为双下肢麻木无力、病斑节段束带感或根痛,进而发展为脊髓完全性横贯性损害,胸髓最常受累。病斑水平以下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1.运动障碍:
以胸髓受损害后引起的截瘫最常见,如颈髓受损则出现四肢瘫,并可伴有呼吸肌麻痹。早期脊髓休克阶段,病变水平以下呈弛缓性瘫痪、肌张力降低、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也可引不出来。通常于2~3周后,逐渐过渡到痉挛性瘫痪,肌张力逐渐升高,尤以伸肌张力增高较明显,深反射出现继而亢进,病理反射明显,与此同时有时肌力也可能开始有所恢复,恢复一般常需数周、数月之久,但最终常有一些体征残留。倘病变重,范围广或合并有尿路感染等并发症者,脊髓休克阶段可能延长,有的可长期表现为弛缓性瘫痪,或脊髓休克期过后出现痉挛性屈曲性肢体瘫痪,此时肢体屈肌张力增高,稍有刺激,双下肢屈曲痉挛,伴出汗、竖毛反应和大小便自动排出等症状,称为脊髓总体反射。以上情况常提示预后较差,一些患者可终生瘫痪致残。
2.感觉障碍:
损害平面以下肢体和躯干的各类感觉均有障碍,重者完全消失、系双脊髓丘脑束和后索受损所致。在感觉缺失区上缘可有一感觉过敏带。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脊髓休克期,由于骶髓排尿中枢及其反射的机能受到抑制,排尿功能丧失,尿潴留,且因膀胱对尿液充盈无任何感觉,逼尿肌松弛,而呈失张力性膀胱,尿容量可达1000ml以上;当膀胱过度充盈时,尿液呈不自主地外溢,谓之充盈性尿失禁。当脊髓休克期过后,因骶髓排尿中枢失去大脑的抑制性控制,排尿反射亢进,膀胱内的少量尿液即可引起逼尿肌收缩和不自主排尿,谓之反射性失禁。如病变继续好转,可逐步恢复随意排尿能力。此外,脊髓休克期尚有大便秘结、损害平面以下躯体无汗或少汗、皮肤干燥、苍白、发凉、立毛肌不能收缩;休克期过后,皮肤出汗及皮肤温度均可改善,立毛反射也可增强。如是颈髓病变影响了睫状内脏髓中枢则可出现Horner征。
二、急性脊髓炎的治疗方法
本病无特效治疗,主要包括减轻脊髓损害、防治并发症及促进功能恢复。
1.药物治疗
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球蛋白;抗生素;维生素B族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
2.维持呼吸通畅
急性上升性脊髓炎和高颈段脊髓炎可发生呼吸肌麻痹,轻度呼吸困难可用化痰药和超声雾化吸入,重症呼吸困难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人工呼吸机维持呼吸。
3.预防并发症
(1)翻身、拍背,防止坠积性肺炎,瘫肢保持功能位。
(2)骨隆起处放置气圈,按摩皮肤,活动瘫痪肢体。
(3)皮肤发红用70%酒精轻揉,涂3.5%安息香酊;褥疮局部换药,加强营养;忌用热水袋以防烫伤。
(4)排尿障碍行留置导尿,预防尿路感染;吞咽困难应放置胃管。
4.早期康复训练
有助于功能恢复及改善预后。
急性脊髓炎,如无严重的并发症,经恰当治疗,通常多数在3-6个月内可治愈。
如发生褥疮、肺部或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则往往影响病情恢复,或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上升性脊髓炎如治疗不力,可于短期内出现呼吸功能衰竭。
因此,患者应及时诊治。对本病的诊治专科性较强,劝告患者及其家庭应到有条件的神经疾病专科诊治,切勿轻信社会上的游医,以免误诊误治、浪费钱财。
关于本病与多发性硬化的关系在疾病早期尚难肯定,有少数病者以后确诊为多发性硬化,因此应长期进行随访观察。
(责任)
(一)维护呼吸机能: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肺部感染,应按时翻身、变换体位、协助排痰,必要时作气管切开,如呼吸功能不全、可酌情作辅助呼吸。注意保暖,必要时予以抗生素。
(二)褥疮的防治:
1、褥疮的预防和护理
(1)避免局部受压。每2小时翻身一次,动作应轻柔,同时按摩受压部位。对骨骼突起处及易受压部位可用气圈、棉圈、海绵等垫起加以保护。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大小便失禁和出汗过多者,要经常用温水擦洗背部和臀部,在洗净后敷以滑石粉。
(3)保持床面平坦、整洁、柔软。
2、褥疮的治疗与护理。主要是不再使局部受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强创面处理。
(1)局部皮肤红肿、压力解除后不能恢复者,用50%酒精局部按摩,2~4次/d,红外线照射10~15分钟,1/d。
(2)皮肤紫红、水肿、起疱时,在无菌操作下抽吸液体、涂以龙胆紫、红外线照射2/d。
(3)水疱破裂、浅度溃烂时,创面换药,可选用抗生素软膏,复盖无菌纱布。
(4)坏死组织形成、深度溃疡、感染明显时,应切除坏死组织,注意有无死腔,并用1:2000过锰酸钾或双氧水或1:5000呋喃西林溶液进行清洗和湿敷,伤面换药,红外线照射。创面水肿时,可用高渗盐水湿敷。如创面清洁、炎症已消退,可局部照射紫外线,用鱼肝油纱布外敷,促进肉芽生长,以利愈合,如创面过大,可植皮。
(三)尿潴留及泌尿道感染的防治:尿潴留阶段,在无菌操作下留置导尿管,每4小时放尿一次,并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或4%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冲洗膀胱,2/d。鼓励病人多饮水,及时清洗尿道口分泌物和保持尿道口清洁。每周更换导管一次。泌尿道发生感染时,应选用抗生素。
(四)预防便秘:鼓励病人多吃含粗纤维的食物,并可服缓泻剂,必要时灌肠。
(五)预防肢体挛缩畸形,促进机能恢复:应及时地变换体位和努力避免发生屈曲性瘫痪。如病人仰卧时宜将其瘫肢的髋、膝部置于外展伸直位,避免固定于内收半屈位过久。注意防止足下垂,并可间歇地使病人取俯卧位,以促进躯体的的伸长反射。早期进行肢体的被动活动和自主运动,并积极配合按摩、理疗和体疗等。
(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