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发虽不像心血管疾病、癌症那样会直接威胁人的身体与生命安全,但是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头发有光泽,无头屑”列为男人健康新概念中重要一条,男性的头发健康无疑是男性健康问题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现在正值换季之际,有关专家提醒男性朋友,秋季正是护理头发的最佳时机,也是治疗脱发的最佳时机。
男性脱发是由于雄性激素过于旺盛造成的,一般人也许并不相信。但是医学专家却真真切切地告诉我们:男性秃顶的主要原因就是体内的雄性激素分泌过于旺盛。因为,皮脂腺主要受雄性激素的控制,如果雄性激素分泌过于旺盛,人体的背部、胸部,特别是面部、头顶部就会分泌出过多的油脂。当头顶的毛孔被油脂所堵塞,会使头发的营养供应发生障碍,最终导致逐渐脱发而最后成为秃顶。男性脱发是世界性皮肤科问题,在美国男性脱发患者高达五百万,其中95%以上属于男性型脱发,这些人群中有70%-80%可发现家族遗传史。在我国年均发病率大概25%,35~50岁为发病高峰期。
脱发困扰着很多男性,男性型脱发又称男性遗传性脱发,在国内一般称为雄激素源性脱发,还有称之为寻常秃发、早秃、遗传性秃发、脂溢性脱发等。男性型脱发是成年男性最常见的一种脱发现象,男性会发现自己顶部或前额部的头发渐渐变得稀疏,通常会出现发际后退或头顶后部秃发。通常男性型脱发患者在头发出现过早脱落的同时常伴有头皮皮脂溢出、头皮屑较多、头皮痒等情况。由于雄性激素的大量分泌,男性型脱发一般在二十多岁时就开始出现,也有从17岁至20岁就开始,大致分为前额左右两侧头发脱落、后脑区开始脱发、前额脱发区与后脑脱发区连接、前额脱发区与后脑脱发区连成一体、形成地中海等五个阶段,并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变得更为常见。大约40%年届40的男士及大约50%的年届50的男士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发。一旦出现长期头发脱落,在脱落的地方将很难再生长出头发。那么为什么脱发尤其是脂溢性脱发常发于男性呢?专家分析认为,遗传因素和一种叫双氢睾酮(简称DHT)的特殊荷尔蒙是导致男性脱发的主要因素。男性型脱发有较大的遗传倾向,研究发现,有遗传倾向的男性其头顶及顶前部脱发部位的头皮内有一种特殊荷尔蒙——双氢睾酮(简称为 DHT)的浓度水平很高,而这种DHT能促使头发毛囊萎缩,缩短头发的生长周期,导致头发细软、稀疏、脱落。那么DHT是如何合成的哪?研究发现是体内一种叫5a还原酶的蛋白酶将睾酮(另外一种荷尔蒙)转化为DHT的,而先天性5a还原酶缺乏的男性就不会患脱发。
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脱发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在15岁至20岁这一年龄段,脱发的队伍也日趋庞大。
据皮肤科专家介绍,现在,门诊部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面孔,20多岁的患者占到半数以上,甚至15岁的中学生也开始脱发。专家指出,学习和工作压力过大是造成脱发的主要原因,但睡得晚、吃得辣、爱染发这三种不良生活习惯却是年轻人脱发的诱因。现在不少年轻人喜欢通宵达旦地在网上聊天,有的夜生活太多,有的则喜食辛辣食物,还有的经常用染发剂将头发的颜色变来变去。时间一长,头发就会不断脱落。
皮肤科的专家建议,脱发是慢性病,应早治长治,尤其是年轻人脱发,越早治疗效果越理想,否则就难以控制了。
频繁地烫发和漂染会对头发造成损害。
人们每天梳头时,都要掉一些头发,这是新陈代谢现象,平均每天掉几十根头发,都是正常的,不足为奇。早春和秋末季节,女性由于荷尔蒙的分泌,生理状况不易保持平衡,有时一天掉百把根头发也不必担心。但若不是这个情况,脱发远远大于此数,就应引起重视了。
一般来说,女性脱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产后:由于怀孕时体内分泌出大量的女性荷尔蒙,所以头发有充足的成长激素。产后由于荷尔蒙分泌突然减少,头发自然而然就会大量脱落,不过这种现象在产后6个月左右就会恢复正常。
高烧:高烧也会损坏发根组织,使头发大量脱落,特别是持续高烧对发根的损坏尤为厉害,不过,这也能在6个月左右后正常如昔。
压力: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的激烈易使人背负日益沉重的压力。据研究,压力不仅与脱发有密切关系,还会加速人的衰老和皱纹增生。对此,唯一的对策便是及时卸下重负,让自己彻底放松起来。
节食:节食使头发缺乏充足的营养补给,头发如缺少铁的摄入,便会枯黄无泽,最后的结果必然导致大量脱发。因此要均衡饮食结构,不要盲目节食减肥。
避孕丸:长期服用避孕丸的女性也会出现脱发现象,一旦停服,脱发症状可消失。
烫、染过频:频繁地烫发和漂染会对头发造成损害以至脱发。因此不可烫发过频或滥用多种染发剂。
发型影响:扎得过紧的马尾辫、羊角辫和麻花辫,以及将头发束得紧紧的卷曲带,长久都会损害发根造成脱发。
疾病影响:某些疾病或先天性所致、皮脂腺分泌过多或皮脂腺泌性质改变,都可引起脱发。
此外,针对女性脱发部位大多集中在前额及两侧,发型师建议在梳头时不要用力将梳子向后方拉扯,吹风时间不要过长,否则极易破坏头发的自然保护层,使头发干枯易断。
男性型秃发(男秃),又名脂溢性秃发(脂秃)、早秃,曾一度被社会上戏称为“十个光头九个富”的那种秃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男性都是男秃。其秃发有型有款,可分七级十二型,有“M型“、“地中海型”或“M+地中海型”,更有甚者只见颞枕部剩下一小摄头发、头顶象飞机场那样一片光秃。一般男秃病情发展缓慢,亦有短短几年即秃成“小老头”那样的。它多见于三、四十岁的男性,也有十八岁左右即秃发的(早秃的称谓由此而来)。这种秃发有失男仕风度,真是“十个秃头,九个女友在意”,成为困扰年轻男性的“三千烦恼丝”。
男秃病因主要与遗传及雄性激素有关,而它的遗传特性要在雄性激素作用下才会表现出来。雄性激素中引起男秃主要成份是双氢睾酮(DHT),高浓度的DHT会造成头皮的毛囊微小化、缩短头发生长期,从而使头发稀疏变小,并随年龄增长秃发越发明显。由此可见,男秃发病机理比较复杂,是皮肤科中常见又难治的疾病。因此,治疗男秃必需去正规医院的皮肤科、脱发专科。据我所知,目前广州地区三级甲等医院中开设脱发专科门诊的有广医一院、广州市二、市一医院、省中医院、市中医院等,另外中山医科大学家庭医生美容中心、也设有脱发专科,还有一些医院的脱发专科正在筹建如:中山二院、中山三院、市皮防所。其中广医一院的脱发专科还开展了为男秃患者进行毛发结构检查的新技术,它能指导临床医生较准确地诊断、鉴别诊断各种类型秃发;广医一院还是广东省卫生厅审批同意为办《秃发诊疗新进展学习班》的医学继续教育基地;其《秃发的基础及临床治疗研究》的科研成果获得广州市、广东省科技进步奖。
现在市场上治疗男秃的药物及所谓“药物”种类繁杂、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瞭乱。如何选择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药物十分重要。笔者认为,首先,要看该药是否针对病因的,只有针对病因的药物才能对症用药;其次,要看其是否是卫生主管部门批准、有卫药准字号或进口药品注册证号的,而不是卫健字号、卫妆准字号或卫消准字号等等,选择口服药更要特别慎重,看清文号;第三,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是轻微的。到目前为止,由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又经我国权威医疗机构验证及卫生部审批用于男性型秃发的口服药只有非那雄胺片(商品名:保法止?)。保法止是一种5a?还原酶抑制剂(不是激素,也不是抗雄性激素药),它可以减低双氢睾酮在头皮中浓度,从而有效逆转秃发过程,并促使秃发部位头发再生长,是疗效肯定、不良反应极小的药物。保法止的问世,是男性秃发治疗的重要突破,它是处方药,必须经皮肤科医生确诊为男秃、有适应症的男性患者才可以服用。
近来因落发到南京市第一医院皮肤科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加,几乎占了全科门诊量的10%。就诊者均述说“大把大把地掉发”,其中中青年白领居多。
秋季干燥头发易干枯脱落
南京市第一医院皮肤科吴振全主任说,秋季树木落叶、人落头发是一种自然生理现象,其原因是秋季较干燥,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导致皮脂腺分泌减少,引起毛发干枯及脱落。
另外,夏季的过频洗头、紫外线照射等也会造成秋季脱发。在脱发相对增多的秋季,应注意头发的保养,否则会使脱发加重。
关于头发的保养,吴主任提出以下建议:
一、保持愉快,避免精神紧张。精神压抑、焦虑不安会导致脱发,压抑的程度越深,脱发的速度也越快。应经常进行深呼吸,散步,做松弛体操等,以消除精神疲劳。另外,应保证充足的睡眠,睡前用热水泡脚不仅帮助入睡,同时也有利于头发的养护。
二、要补充足够营养。应多吃一些含铁、钙、锌等矿物质的食品和维生素A、B、C以及蛋白质较多的食品,少食油腻和辛辣等带有刺激性的食品。
三、保持头发的清洁。洗发剂要选用对头皮和头发无刺激性的,洗头时可在水中滴几滴醋或放少许盐。洗头的水不宜太热或太冷,洗头间隔时间最好2~5天,洗发的同时应边搓边按摩。
四、多做头部保健按摩。晚上临睡前用梳子将头发刷30下,这样既可促进头皮的血液循环,又能将头发上黏附的尘垢刷掉,有利于生发、固发和增加头发的光泽。他提醒,如果每天脱发超过100根,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脱发困扰着很多男性,男性型脱发又称男性遗传性脱发,脂溢性脱发,是成年男性最常见的一种脱发现象,男性会发现自己顶部或前额部的头发渐渐变得稀疏,通常会出现发际后退和/或头顶后部秃发。通常男性型脱发患者在头发出现过早脱落的同时常伴有头皮皮脂溢出、头皮屑较多、头皮痒等情况,临床上经常将此病误称为脂溢性脱发。
这种症状一般在男性二十多岁时出现,并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变得更为常见,大约40%年届40的男士及大约50%的年届50的男士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发。
【概述】
早年秃发(alopecia prematura)也称男式脱发(male pattern alopecia)、家族性秃发(familial baldness)、寻常秃发(common baldness)。早年秃发是指在老年之前,于青壮年时期头发过早地逐渐脱落。常从前发缘向后脱落,或头顶部头发稀薄直至除发缘外整个头皮头发全部脱落。脱发常呈进行性,有家族倾向,多见于男性。
【诊断】
根据家族史,秃发部位等临床表现,诊断不难。女子弥漫性秃发须排外其他原因,如产后秃发,或伴有其他系统性疾患如伤寒、贫血等。
【治疗措施】
消除思想顾虑,减少精神负担,避免过多洗涤及外用刺激性药物。
一般对不必治疗,若伴有脂溢性皮炎可做相应处理。
【病因学】
过早脱发原因未明了。但病人常有较明确的家族史,遗传因素和血液中有较高水平的雄激素是两个重要因素。血液中有足量的雄激素是常是早秃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有下列证据:①男性在青春期前不发生早秃,但用睾丸酮长期治疗者可发生早秃;②早秃随年龄增加而加重;③早秃者的胡须、阴毛和腋毛不脱落;④发现初期受累的毛囊有5-a-二氢睾丸酮积聚,它可能抑制毛囊代谢。但进一步原因尚不清楚。
本病常伴皮脂溢出,但已证实其与早秃无因果关系。另外,局部因素如帽子太紧、夜间戴压发帽、用过冷(或过热)的水洗头等均非主要因素。
【病理改变】
最早可查觉的变化是毛囊结缔组织中毛板鞘的下部出现变性,伴血管周围嗜碱性变化。毛囊逐渐萎缩、变小,终于被毳毛所代替,最后许多毳毛、毛囊消失,毛囊逐渐留下一束硬化的玻璃纤维样结缔组织。最后脱发区的毛囊生长期缩短,休止期毛囊百分比增高,其毛发松动易掉,表皮菲薄。表皮突变平,表皮下毛细血管丛几乎消失。真皮中含硫的粘多糖沉积增多,毳毛毛囊酶的活性一般正常。
【临床表现】
常出现于20~30岁的成人。男性占80%,称男式脱发(male pattern alopecia);女性占20%,称女性式脱发(female pattern alopecia)。本病在白种人发生率较高,而我国发病率明显较低。据上海1976年调查,早秃的发病率为0.63%。
男式脱发主要发生于顶额部、发前缘尤其额部两侧发际向后退。因而前额变高,尤以两鬓角明显,向上向后延伸。随着病情逐渐加重,头顶部一片光秃,仅枕部及两侧颞部仍保留剩余的发缘。脱发处头皮光滑,可见纤细的毳毛,无自觉症状或仅有微痒。
不同病人的脱发形式及脱发速度不同,但大多病程缓慢,可伴有脂溢性皮炎或皮脂溢出。有的较轻病人仅表现为两鬓角处脱发,头顶部毛发稀疏。
女式脱发少见,程度也轻。一般是弥漫性头发脱落,以头顶部位明显。逐渐脱落,但不脱光,两鬓角也很少脱发。头发柔细并失去光泽。患处头皮变薄、可有灼热感,发痒或按痛。以后很难完全再长出新发。
男性型脱发即雄性激素源性脱发也称早秃,俗称“谢顶”,是青年男性中的发病率最高的脱发。该病以额部及头顶部渐进性脱发为特征,多见于从事脑力劳动的男性,常在20-30岁发病。这也是人体雄激素水平最高的年龄阶段。
脱发一般从前额及颞部两侧开始,前发线逐渐向后退缩,前额变高,随着年龄增大,颅顶部头发逐渐脱落,枕部及两侧发际处仍常有剩余头发,脱发区皮肤光滑或遗留少数稀疏细软的短发。雄性激素源性秃发病程进展缓慢,也有少数女性患有此病,但女性患者脱发程度较轻,大多数为顶部毛发稀疏,毛发变细变软,无论对男性或女性该种秃发对容貌均有影响。
雄性激素源性秃发的发生原因与遗传和雄性激素有关,患者采取种种护发措施均无法阻止头发的持续脱落。但患者在采取抗雄激素治疗后,大多能收到较好的疗效,头发的脱落趋于停止,甚至在已经脱光头发的部位又会重新生长出新的头发。
秋风扫落叶,也扫卷青丝无数。昨日,记者从曙光医院脱发专科门诊获悉,进入秋冬以来,求诊脱发的患者明显增多,上升25%以上,其中20至40岁的年轻男子占绝大多数。而同期进行的一份调查显示,我国60%的男性开始脱发小于25岁。专家提醒,越早治疗才能越好地保住一头黑发。
压力过大提前脱发
一份针对3000名脱发男士的问卷调查显示,我国男士脱发的年轻化趋势最为严重,约有60%的人开始脱发的年龄小于25岁。
男性脱发专家、曙光医院皮肤科潘祥龙主任表示,很多脱发患者,到秋季症状开始明显化,因为秋季干燥,头发易折断、脱落,仅该院脱发门诊登记在案的脂溢性脱发患者就有100多个。目前来求诊的病人,主要以斑秃和脂溢性脱发居多,以20至40岁的青年男子最常见,其中最小的脂溢性脱发患者是一名18岁的男学生。脂溢性脱发中部分是出于遗传,但现代社会长期的精神紧张、熬夜和用电脑等因素导致脱发的发病时间不断前移。
脱发者婚恋易受挫
脱发给现代男性带来不少工作和生活上的困扰。有调查显示,在上海的白领女性中,94.5%的人更愿意选择不脱发的男性为伴侣,对脱发比较严重的男性,被对方拒绝继续交往的可能性高达45.9%。
而另一项针对大量外资、合资、三资企业人事主管的调查证明,97.2%的受访者承认应聘者的“第一印象”会对自己的招聘录用决策产生影响,而脱发男士容易给他们“焦虑、精神紧张”“传统、难接受新鲜事物”的印象。
一半患者治疗不积极
但是,在被调查人群中,不仅人们开始脱发的年轻化趋势最为明显,而且在针对脱发的治疗上,脱发男士的行动也是最不积极的,50%以上的人不会理会脱发问题。
对脱发很多人都抱着等待的心态,不会马上采取治疗措施。很多人至少要等一年或更久以后,才会意识到脱发的严重而采取治疗。而在采取治疗的男士中,又有一半以上的人是自行处理问题,根据广告或向药店人员咨询自己选购治疗脱发的药品,真正选择去医院就诊的人,只有10%。
治疗脂脱需有恒心
潘祥龙介绍,95%的脱发都属于脂溢性脱发,是指进入成年后,头发逐渐脱落,发际升高,头顶部头发稀薄甚至谢顶,逐渐加重。虽然脂溢性脱发以前被认为是不治之症,但现在只要正确、及时的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问题在于治疗过程很漫长,至少要3个月才能停止脱发,脱发部位长出一些细茸毛,最快要半年才能在外观上有改善,而达到明显效果一般需要1-2年。因此,患者的耐心和积极配合非常重要,不少患者的中途放弃是脂溢性脱发治而不愈的一个重要原因。
潘祥龙指出,当每天掉的头发超过100根时,这就是开始脱发的信号了,如果这种现象持续2-3个月以上,应该尽快前往医院皮肤科就诊。当脂溢性脱发发展到六、七级,即中间完全谢顶时,治疗难度很大,而在头发稀疏、发际后移等初期症状出现时康复效果比较明显,因此在脱发的早期要树立正确、及时的治疗观念。
问:医生所说的脂溢性脱发和脂溢性皮炎是否是一回事?能用Nizorol洗剂吗?女性患了脂溢性脱发后是否有治疗的方法?譬如止脱、减少油脂等等?
答:脂溢性脱发和脂溢性皮炎不是一回事,后者包括的种类更多,而且不是所有患脂溢性皮炎的人都出现脱发。
脂溢性脱发又叫雄激素性秃发。这种病男性多见,表现为额顶部油脂分泌旺盛,头发脱落并逐渐稀疏。重者整个额顶部头发都可脱落,造成秃顶,影响美容。女性也可以有,主要表现为头顶的头发稀疏,但两侧和发际的头发正常。
这种脱发是逐步发展的,出现的时间也是早晚不一。有一定的家族史。它和不良生活习惯关系不太密切,主要是由于雄激素水平较高,或机体对于该激素的作用敏感。当然精神紧张、压力大的人更容易得此病,而且发展较快。
所以应该去医院就诊,明确诊断指导治疗。现在对于男性患者有propecia,是雄激素受体的拮抗剂,可以治疗,但对于女性患者还没有很好的方法。所以及早地减少出油、减少头发进一步脱落是唯一的方法,但已经脱离的头发是无法再生的了。
目前治疗外用一些去油脂的洗发剂,最好有杀灭真菌的作用,如Selsun潇洒洗发水等。口服药物传统的有维生素B6和胱氨酸等还有一些中药。还可以外用米诺地尔溶液擦头皮,可以减少脱发,促进毛发再生。
男人到了中年,头发是最容易未老先衰的。造成脱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你不想成为其中的一员,最根本的方法还在于日常合理的护发与养发。
■勤梳头
每日早、中、晚梳头10次。可边梳边按摩头皮,以增强发根部的血液供应和头发的营养。梳头时最好用木梳或牛角梳,头发湿润时不要梳刷,以免损伤发质。
■勤洗发
洗发可除去灰尘、止头痒,有利于头部皮肤的呼吸,以每周洗发4-7次为宜。最好不要用太烫的水洗发,洗发用品宜选用优质洗发液(水),不宜用脱脂性较强的洗发剂。洗发时应边擦边搓边按摩。洗完后用厚毛巾轻拍头发,以将剩余的水分吸掉,最好让头发自然风干。
■合理饮食
脱发、白发多因精血不足、营养匮乏所致,可多吃些富含铁、钙和维生素A以及对头发有滋补作用的食物,如牛奶、水果、蔬菜和蛋白质含量很高的鱼、瘦肉和家禽等。
■消除压抑感
精神压抑越深,脱发、白发就越快。平时生活要有规律,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愉快的心情可消除精神紧张感,防止头发早白早脱。
甲状腺功能失调临床上以女性更常见。甲状腺产生两种激素,甲状腺素(T4)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它们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并控制皮肤和毛发的代谢。它们虽不是性激素,但能影响性腺,如果这些激素的量太高或太低,都会引起过多的脱发.
甲状腺功能偏低时往往可见头发干枯。皮肤干燥,对冷的敏感性增强,嗜眠症、指甲变脆,头发脱落,而后者有时是甲状腺功能偏低的唯一症状。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偏低”可以是在正常范围,比如甲状腺素的检验低于正常值状态,这种正常范围内偏低的甲状腺素指标也可能引起脱发.
甲状腺功能偏高可有情绪暴躁,神经质增加,出汗过多,脉搏加速,对湿热敏感,入睡难,吃得多,但体重仍下降,精力显示过盛,脱发过多。无论是甲状腺功能偏高,还是偏低,头发几乎总是干燥,常常易断.有这两种甲状腺状况的入,其脱发类型均与男性型脱发相似,只是它更分散一些,这类脱发可能遍及整个头部。甲状腺失调引起的脱发可能与其他类型的脱发(如产后脱发)同时发生,则可致大量的头发脱落。
问:脂溢性脱发和神经性脱发怎样区分?
答:首先,这两种脱发病的原因不同。
第二,脂溢性脱发从发病到头顶是一个缓慢过程,一般需二三十年。据近年观察本病进展已出现明显加快的趋势,但也需要几年至十几年的时间。神经性脱发则进展快速,几个月,几天,甚至一夜之间就可达到全秃。
第三,两种脱发病造成的发区形态迥然不同。脂溢性脱发初期的表现是两侧额角拔高,到第二期除额角拔得更高外正头顶处也出现拳头大或鸡蛋大区域露出头皮。发展到第三期额角和头顶脱发区融合成一片,脑盖光秃或仅存汗毛样毳毛。这时两侧鬓角也对称地变秃,眉毛从两端向中心缩短,形成脂溢性脱发特有的秃顶、秃眉、秃鬓角三秃面容。
神经性脱发不分期而分型,轻型为斑秃,重型称全秃。特重者称全身脱毛症,亦称普秃。
对于男人而言,秃发的首要原因与头皮皮脂腺的分泌有关。皮脂腺分泌愈多,其头皮和头发愈快油腻化,头皮上产生一层油性薄膜,并常伴有头皮屑。
男性雄性激素睾酮退化产生的代谢物脱水睾酮(DHT),它可以刺激皮脂腺的分泌。皮脂腺对头发非常有害,它可以抑制头发的生长。皮脂腺分泌较多的部位,是在前额及其周围。 脂溢性脱发最早可在十七八岁开始,但因人而异。约1/3的男人在30岁时开始脱发,约1/2的男性50岁开始脱发,到60岁则有2/3的人有脱发现象。脱发部位最常见的在前额,如在前额形成一个像"海湾"的秃发区或在头顶秃发,即我们常说的"秃顶"。一般来说,皮脂腺分泌越多,则秃发越早越严重。秃发与种族和遗传有关。白种人秃发最多,黑种人次之,黄种人最少。
年轻男性发生头发脱落、稀疏、以至露出头皮,成为高额、谢顶的早衰征兆,确实令患者担忧、苦恼。然而许患者担忧的不茫身体的衰老.而是担心秃发会使自己不再像从前那样富有魅力。
近年来,生理学家们研究认为,秃顶男子具有众多的生理优势和特有的男性魅力.男性型秃发患者大可不必为自己光秃秃的脑袋而担忧、苦恼。
研究表明,秃顶患者大多雄性激京分泌旺盛,旺盛的雄性激裹使他们精力充沛、生命力强,白发出现较迟,比同龄的老年人显得年轻:他们的寿命也较长,与一般男子不可同日而语。国外一项报告说,连续12年监测242名50一79岁的秃顶男性,他们体内的雄性激素平均含量高于一般男性,死亡率比不秃顶者低 48%。雄性激素的分泌与体内胆固醇存在着负相关,秃顶患者雄性激素含量高,其体内胆固醇含量则相对较低,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相应降低,这也是其长寿的原因之一。
旺盛的雄性激素还能促进大脑右半球的高度发育,增强形象思维能力。秃顶男子大多博学多才。思维敏锐,他们多从事瞄力劳动,其中学者、教授、音乐家、企业家、工程师不少。于是,秃顶成了博学之士的标志,他们光秃秃的脑袋,可以说是一种智慧的象征.而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者,很少秃顶。较之男性性功能低下者,如古时宦官、太监从不秃顶,秃发患者应具有欣慰的一 面。
男性秃顶也可能是人类进化的必热趋势。日本专家认为,敷百年之后,绝大多数的男性都会秃顶。到那个时候,头上长满头发的人也许会被人笑话呢。
国外一学者说;“仔细选择您的祖先,以避免秃头.”这一语遭出了男性型秃发与遗传之间的关系.一般认为,男性型秃发就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男性型秃发发生率的高低及其严重程度,有显著的种族差异.秃发在白种人十分常见,有报告高加索人100%发病,蒙古族人较为少见.而在美国印第安人则更为稀罕。有人调查l 000名白人,患病率为73.8X;调查1 726名日本人,患病宰为?1%;国内有人统计1 766名汉族人,总发病率为30.2%。中国人男性型秃发率均低于白人和日奉人,但中中、重度脱发患病率低于白人,而与日本人近似。造成种族差异的原因,除由于易感基因携带率的差异外,与经济文化、环境,食物结构不同也可能有一定关系。
前面谈过,雄性激素在男性型秃发中起了主要角色的作用。然而,有人在注射雄性激素治疗的无睾症及男性性功能低下患者中发现,一部分人可出现秃发,而另一部分人即使更大剂量也不发生秃发.于是进行了家系血统的调查,发现男性型秃发有明显的家族倾向。也就是说,雄性激素水于再高,如果没有秃发的遗传因素.也不会发生男性型秃发。
有人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法,发现病例组有阳性家族史为59/99,健康组仅6/99。就是说99个病例中有男性型秃发家族史的为59例.而健康对照组99人中只有6人家族中有男性型秃发病例.有入调查1 766名汉族男性,发现有家族史者患病率为63.9%,明显高于无家族史者.另有研究表明,女性的男性型秃发第一代亲属中有54%男性及23%女性发生同样的秃发.双亲都有男性型秃发,他们的子女中所有儿子和一半的女儿容易有同一类的秃发.
男性型秃发的遗传方式,一般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的学者研究认为,早期秃发(男子30岁以前发生)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有更明显的家族发病倾向;晚期秃发可能是多基因或多因素遗传,即几个基因与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也有的学者认为,早期秃发是伴性遗传,在男性是常染色显性遗-传,在女性则为性遗传,后者往往携带致病基因,但不表现脱发症状。
从头发脱落进程及头发脱落后头皮和外观来看,男性型秃发具有以下特点:
(1)秃发是从额角及前额中部开始,继而在顶部也发生秃发,最后和颤、顶部连成一片。有人把秃发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①前额部尤其是两侧额角部出现头发明显稀少,发际上移——额角、额中部秃发(1型)。
②随着年龄增大,脱发增多,头顶的毛发也逐渐脱光——头 顶部秃发(1型)。
③头发继续脱落,秃发区慢慢扩展,以至头顶部和额部秃发区互相融合——秃发区融合。
④枕部头发脱落、枕部发缘上移——枕部脱发(N型)。
⑤最后仅剩颢枕部一狭圃头发——马蹄型环状发(V型).中国人多数发展到第③、④阶段便静止下来。
(2)秃发区头发短而细软,颜色浅黑。通常头发分布是3~6根一束,粗细均匀,而男性型秃发者,每束头发数量减少,细软发增多。
(3)秃发总的趋势是进行性的 在20~29岁之间,开始为突然发生的秃发,一般30岁左右脱落较快。其后若干年,便转为持续顽固的脱发,直到恒毛生长完全停止时,毛囊才发出较纤细,较淡的恒毛.而头发的毫毛继续生长,由于缺少恒毛,使毫毛更显得突出。顶及枕部的头发通常为持久性稀少,50岁以后脱发渐渐稳定下来。再往后进入老年性秃发期,这时体内雄性擞襄水平下降。毛囊因年龄增长而老化。老年性秃发无性别差异。
虽然有人把男子早秃称为智慧及财富的象征,葛优更有“聪明的头上不长毛”的名言,每天因为脱发来皮肤科看病的男子却不在少数。
一个刚参加工作的青年大热天还戴个帽子,宁可悟痱子也不愿露出象征智慧的光头顶;一个三十岁出头的经理人几天就跑一次医院问有没有治疗“卸顶”的特效药。按他们的话说,虽然这秃顶象征智慧,可朋友们一见都劝他们悠着点,别太用脑过度。其实他们处理他们日常工作及生活游刃有余,并没有感到什么压力,何来用脑过度呢?对他们来说,这秃发并不是象征智慧,而是“智慧不足”所以才“过度使用”,导致“早衰”的表现。
男子早秃,俗称“卸顶”,指男子双侧颞部头发及顶部头发过早脱落,这些“卸顶”的男子,多面部油光,额部高亮,看一眼就会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男子早秃,古已有之,许多著名人物比如列宁以及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都是“卸顶”。由于过去人们对其发病原因不了解,曾一直称为男型秃发,治疗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研究发现,男型秃发与雄性激素有关, 因此本病目前多称为雄激素性秃发。最早注意到男型脱发与雄激素有关的人当属希波克拉底,在公元前400年,他就发现被割去了睾丸的“阉人”不发生秃发。近几年经过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人们终于弄清楚了头发与雄激素的关系。
人类毛发的生长受雄性激素控制。男子的雄性激素源于睾丸及肾上腺。不同部位毛发的生长受不同雄激素控制。如腋毛及阴毛的生长受雄激素睾丸酮的控制,而胡须的生长受双氢睾酮的控制。人类双颞部头发及顶部头发的脱落则受双氢睾酮的控制。研究已经证明,双氢睾酮水平增高或效应增强是雄激素性秃发的原因。
双氢睾酮(DHT)是睾丸酮经一种叫5α-还原酶的物质转化而来的。人们研究发现,5α-还原酶缺乏的个体,无法将睾酮转化为双氢睾酮,这些人也不发生男型秃发。而发生男型秃发的人,5α-还原酶的水平高于正常人;人类枕部头发5α-还原酶水平低于前部头皮,雄激素性脱发也仅发生于前部头皮,枕部头发不会脱落。这些现象均提示双氢睾丸酮是引起雄激素性秃发的原因之一。
使用5α-还原酶抑制物治疗秃发的研究表明,5α-还原酶抑制剂均可使人及动物的毛发再生。除5α-还原酶水平高,导致DHT水平过高引起脱发外。研究发现,男型秃发患者秃发区雄激素受体的密度也增高,因此使DHT的效力增加,也可促进秃发的产生。既然5α-还原酶转化而来的DHT是男型秃发的原因,那么为什么有的人发生秃发,有的人不发生秃发呢?这主要是遗传因素在起作用。
目前一般多认为本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在这种情况下,双亲任何一方有过早顶部脱发的现象,子女均有可能发生秃发。但是,临床上也见到有些患者父母双方均无秃发现象,所以依然有人认为本病可能是多基因遗传。
无论是何种遗传方式,目前本病可以认为是在一定遗传背景的基础上,5α-还原酶水平过高导致DHT过多造成的。
据海外媒体报道,一位医学专家最近表示,所有男性秃顶都有其基因根源,通过改变饮食,减少洗头次数的做法都不能阻止掉发。
医学专家丹尼尔·劳伦斯最近在西班牙瓦伦西亚举行的欧洲审美医学大会上称,大约有94%左右的秃顶是由基因引起的。男性年龄到了50岁以后有一半的人都会掉头发。他呼吁男性应该接受秃顶这一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