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出:这其实就是婴儿湿疹,是初冬时节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发于婴儿期俗称“奶癣”。从门诊情况看,2~3个月婴儿患儿最为多见,最小的出生仅20多天。
湿疹大多发生在面颊、额部、眉间和头部,严重时躯干四肢也有。初期为红色的小米粒样皮疹,以后是疱疹,因为两颊发痒,宝宝经常转动头部去摩擦或用手搔抓,所以严重的情况下疱疹会破损,有大量黄色液体流出。通常情况下,如果湿疹症状较轻,可以不用药,慢慢自愈;若情况较严重,可考虑使用脱敏药物。
专家建议,发现湿疹后,家长不要给宝宝吃鱼虾等动物蛋白成分高的食物。母乳喂养的孩子,妈妈要特别注意饮食。家长不要用碱性肥皂给宝宝洗患处,也不要用过烫的水洗,不要涂化妆品或任何油脂。患湿疹的宝宝不能捂得太紧,宝宝的衣服要穿得宽松些,以全棉织品为好。如果症状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抹一些无刺激的脱敏药膏。
如果你的宝宝是过敏体质,你还要注意保持房间的清洁,房间角落、柜子底下、床下面这些容易积灰尘的地方尤其应该注意经常打扫。避免让宝宝在尘土飞扬的场所玩耍,以免宝宝接触扬尘、花粉等过敏源。
(实习)
花斑癣 由糠秕孢子菌侵犯皮肤角质层所致的一种慢性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浅部真菌病。由于糖秕孢子菌是一种嗜脂性酵母样条件致病菌,故本病不是由皮肤癣菌引起,因而不能称之为癣。由于本病在夏季潮湿、多汗的环境容易发病,且皮疹极像汗液浸透衣服干燥后出现的汗渍斑,故真菌学家倾向于取“汗斑”为本病的正名。皮疹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颈、胸、背、腑窝等部。一般无自觉症状,部分病人有轻中度瘙痒,尤在日晒、出汗时加重,常持续数年,夏重冬轻。皮疹可自愈或治疗后痊愈,但易复发。
红癣 是由微细棒状杆菌感染引起。皮疹好发于皱折处皮肤,如腹股沟、腋窝、乳房下、第四、五趾间皮肤,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干燥、红褐色斑片,表面有糠秕状鳞屑,除腹股沟处皮疹稍痒外,一般无自觉症状。
牛皮癣 为银屑病的俗称,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皮疹主要表现为红斑、丘疹、斑块,上披覆银白色鳞屑,瘙痒程度不一,是一种多基因遗传,在特定的环境下引起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
(责任)
汗斑主要是由于汗液浸渍,汗湿的衣物未及时更换、清洗等原因造成霉菌孳生,当个体皮肤抵抗力降低时而致病。也可由于穿用过汗斑患者的衣物而被传染患病。另外,亦可因职业致汗液浸渍而发病,如重体力劳动者、电焊操作者、运动员等为易感人群。
汗斑的治疗:
(1)20%-40%硫代硫酸钠溶液外搽,待干后再以2%稀盐酸溶液重复涂搽一次,每日一次,常需坚持4-6周,无稀盐酸时以米醋代之。
(2)1%克霉唑霜、益康唑乳液,1%米康唑乳液等外用。
(3)亦可使用淡癣药水,如1%水杨酸醑加上乙烯酸癣药水外搽。
(4)可在外涂药的同时。取中药蛇床子100克,用纱布袋包装,加水2000-3000毫升,沸腾后小火煮30分钟,倒出药液于浴盆中,待液温在40℃熞圆惶淌治度 时即可沐浴。
汗斑对外用药物敏感,疗效很好,只要坚持治疗与加强个人卫生,不难治愈,一般无需内服抗真菌药。
汗斑重在预防,如因工作或运动,显性出汗后应及时沐浴、更换衣物,不随便穿用他人衣物,患病后及早诊治,并坚持执行医嘱直至彻底治愈。
(实习)
据吴军副教授介绍,春癣又名桃花癣,亦称杏癍癣,是民间对春季常见的一种面部鳞屑性皮肤病的俗称。桃花癣实际上是单纯糠疹、春季皮炎、过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一类皮肤病的总称。春季好发于妇女双颊和额部。病初起皮肤潮红,伴发小红丘疹,继而形成状如钱币、边界不清的斑片,上有少量鳞屑。发病时患者多出现两腮作痒干燥,病斑呈圆形,所以又叫“杏斑癣”。由于发病时正值春天花开之际,病大多由花粉过敏所致。
对于干性皮肤的人,在面部等暴露在外的皮肤处要多涂些护肤品,用来隔离外界的有害物质。因为干性皮肤自然保护层少,皮肤较敏感。外出活动应尽量避免日晒,最好用遮阳伞或戴草帽,使用防晒霜一般每隔三小时重涂一次。淋浴后,特别是用较热的水淋浴后,皮肤处于脱脂又脱水的状态,这时要尽快擦面霜,否则如遇阳光照射,皮肤就会出现红斑脱屑。护肤品要选择质量好一点的,如护肤品杂质比较多,经日光照射后会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大量的氧化自由基,引起皮肤炎症,诱发和加重“春癣”。外出回家后要立即洗脸,把皮肤上的有害物质清除干净。
而油性皮肤的人容易患脂溢性皮炎,有炎症、有损伤的皮肤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伤害而诱发“春癣”,因此要积极治疗原有的皮肤病。
吴军副教授特别提醒,一旦患了“春癣”,不要用热水烫或蒸面等方法来解痒,也不能使用治疗癣的药物,否则会加重病情。
(责任)
甲癣患者,如果甲周围软组织发生暗红色肿大,但不化脓,要考虑真菌性甲沟炎,此时甲周也可涂2%碘酒。
皮肤癣病中有一种称为水疱型手足癣,即在手指足趾腹侧、手掌足底部出现米粒大正常皮色小水疱,成群分布。另有一种称浸渍型手足癣,即在手指缝或足趾缝间皮肤发白、脱皮屑,都可用2%碘酒治疗。至于糜烂型、角化型手足癣就不适合使用碘酒治疗了。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好发于头皮的皮肤病,在头皮上表现为成片红斑,边界清楚,上有油脂状鳞屑,在头皮损害处可查见大量腐生菌。用1%碘酒涂擦头皮皮损处,每日一次,可消除病原菌,减少头皮屑。
(责任)
临床表明,中草药外洗是治疗股癣有效的方法之一,它见效快,止痒好,治愈后不容易复发。实验证实,像中药黄柏、苍术、百部、青木香、土槿皮、艾叶、花椒、地肤子、苦参、土大黄、厚朴等均有良好的抗真菌效果。笔者常嘱病人使用下方煎水,待温外洗,每日1次,每次20分钟,见效奇快。
青木香60g 百部30g 苦参10g 地肤子30g 黄柏10g 艾叶10g 川椒6g
要避免患皮肤癣,必须注重个人卫生,保持皮肤、衣物鞋袜的干净。衣服不要选择太厚的,质料以纯棉最佳,容易吸汗,可减少身体的“湿气”,常保干爽。新加坡皮肤中心拥有先进完善的医疗设备。
皮肤癣,是纯粹的皮肤敏感造成痕痒,还是一种皮肤炎?
新加坡气候炎热潮湿,加上人们到公共泳池游泳等,较容易感染到皮肤癣,使人奇痒难耐。
皮肤癣属于传染性的皮肤疾病,它跟皮肤炎类似,却不尽相同,后者不会传染。这两种皮肤病的症状是皮肤非常痕痒,出现红疹或小红斑块,越搔皮肤越发红痒,患处范围会进一步扩大。癣患处经常出现在出汗较多的地方,如脚部、大腿内侧等,不过皮肤的病变有时不容易分辨,因此病者最好让医生诊治,别胡乱涂药或服药,因为这可能使病情变得更复杂。
皮肤癣由真菌感染而引发
皮肤炎和皮肤癣最明显的不同,就是前者的导因可能与饮食相关,例如吃了某种海鲜类,特别容易引起皮肤敏感,形成皮肤炎;又或者家里使用的地板清洁剂,也可能会刺激皮肤,引起炎症。皮肤癣是由于受到真菌感染而引发,因此两种疾病的疗法也不同。
皮肤炎属于皮肤敏感,一般上搽上敏感药物,就可抑制皮肤进一步发炎。例如医生会配给类固醇药物给病人,解决皮肤痕痒的问题。
在正常的情况下,我们不能随意服用类固醇,应由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开药方。因为类固醇会降低人体的免疫抗病的反应,而不具杀菌的功能,所以,如果自己误将生癣当作是皮肤炎,而买类固醇药物涂抹患处,病情不但无法减轻,反而可能因真菌的感染变得更严重,加上皮肤失去抵抗力,很容易受其他细菌感染,使原本的病情变得更复杂。
从市面上购买的止痒药物,有些含有类固醇成分,不慎使用的话,皮肤发炎的情况可能更糟,真菌会蔓延至身体其他部位,患处也会留下难看的疤痕。牛皮癣是一种不易根治的皮肤病。
脚癣会引发严重疾病
在皮肤癣中,脚癣最为普遍,受真菌感染的脚癣,可引发灰甲,使脚趾甲变厚和变脆。研究发现,脚癣不及早治疗,容易恶化至蜂窝织炎,这是较严重的传染病,因为细菌随时会渗透进入血液中,造成毒血症,生命也将受到威胁。
糖尿病患者因脚部血液循环较差,因此患上脚癣的几率比常人高,如果不小心当一般皮肤炎处理,涂上类固醇的药物后,可能引起严重后果。
患了皮肤癣,就得小心治疗,避免癣患恶化。要避免此症,必须注重个人卫生,保持皮肤、衣物鞋袜的干净。衣服不要选择太厚的,质料以纯棉最佳,容易吸汗,减少身体的“湿气”,常保干爽。
患有脚癣的人,更应每天换洗袜子,避免穿球鞋或长靴,减少脚底与脚趾汗液积存,以免让真菌有滋生的机会。患者应多穿凉鞋,穿特制的袜子(例如手套设计般的袜子,将个别脚趾头包起来),同时涂爽身粉、止汗剂等。
此外,每次洗澡后,可用吹风筒吹干脚趾。上厕所或到潮湿的地方,也避免赤脚,经常保持双脚干爽,患癣的机率就减低许多。
股癣是发生于腹股沟、大腿内侧上部及外阴部的癣病。最常见的部位是阴囊对侧的大腿皮肤,损害初起为一小片斑丘疹,色红,表面可出现小鳞屑。随后皮疹扩大,向四周逐渐蔓延,形成环状或半环状斑片。一般夏季加重,冬季皮损明显减轻。
股癣是由真菌引起的,故和其他癣病一样,必须有适于真菌生长和繁殖的环境,同时也要有真菌的来源,即传染源。
一般说股癣多发生在男性,因为男性股内侧与阴囊靠近,尤其肥胖者两处完全贴在一起,其上的分泌物、污垢等都不易清除,而且局部温度较高、潮湿,很适合真菌的生长繁殖,故男性易患股癣。女性则很少患股癣,但如果身体过于肥胖,外阴部与股内侧皮肤皱襞很多,若出汗较多而又不注意清洗也是真菌生长的有利条件。所以女性也可以发生股癣。
此外,股癣的发生也与机体的抵抗力降低有关。如果久病卧床,身体虚弱,特别是那些患糖尿病、恶性肿瘤及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人,比健康人更容易患股癣。当然,并不是说身体虚弱就一定会发生股癣,必须要有真菌的感染。股癣的真菌主要来自脚癣,可以是自身的,也可是别人的。
最近的天气湿热,门诊中脚气患者数量明显增多。专家指出,脚癣是由真菌引起的,真菌的适宜生长温度是22℃~36℃,湿度95%~100%,PH值5-6。5。也就是说,最近的温度、湿度很适合真菌生长。而冬季生长条件不合适,真菌处于休眠状态,不会引起患者不适,致使患者认为足癣已愈。
专家介绍,很多来医院就诊的患者都有用手乱抓乱挠患处的习惯,结果有的患者又被感染了手癣,还有些严重的引发了小腿丹毒等并发症。在夏季皮肤病门诊中,像这样引起身体其他地方感染的患者占了1/3以上。
因此,对于得了脚气两三年的患者,每年反复发作,夏秋天就要特别小心感染其他并发症,可采用口服加外用药的方式进行治疗。如果感觉脚部比平时红肿得厉害,应该及早向专业医生寻求帮助。
秋季皮肤瘙痒症可分为全身性皮肤瘙痒和局限性皮肤瘙痒症,前者常见原因为内分泌失调和冬季瘙痒、肝肾疾病、恶性肿瘤,精神性因素、过度清洁皮肤也会导致瘙痒。后者多局限在肛门和外阴部。常见症状为全身或局限于肛门、阴囊或女性阴部剧烈瘙痒,为阵发性,常在夜间加重,影响睡眠。病人常用手抓挠不止。
专家提醒,全身性瘙痒患者应注意减少洗澡次数,洗澡时不要过度搓洗皮肤,不用碱性肥皂;避免冷热刺激;内衣以棉织品为宜,应宽松舒适,避免摩擦;戒烟酒、浓茶、咖啡及一切辛辣刺激食物,饮食中适度补充脂肪;穿柔软宽松的棉织品或丝织物;满身汗时应先用毛巾擦干,不要马上吹风扇或冷气。
专家指出,治疗最可靠和有效的方法是去除过敏原。若病因不明时,可对症处理,以内用疗法为主。荨麻疹伴有高热或腹泻时,应警惕是否有严重感染或外科急腹症。
(责任)
在我国引起股癣的病原体主要是毛癣菌属的红色毛癣菌和石膏样毛癣菌,表皮癣菌属的絮状表皮癣菌以及少数白色念珠菌。
主要症状是局部瘙痒明显。本病容易复发。多由于接触患癣病人或通过猫、狗等传染,或通过衣物用具而间接传染,或先患足癣,因搔抓蔓延而传染。夏季时节,气候炎热潮湿,人体多汗,尤其是股内,如不及时洗澡,或穿着紧身内裤大量汗液来不及蒸发,则易得此病。另外,患有糖尿病、白带过多等的病人,以及长期口服或局部应用大量广谱抗生素或皮质类固醇,也易患股癣。从发病率来看,主要是青年人,男性多于女性。本病多发于夏季,气候潮湿或炎热往往使病情加重,冬季缓解或痊愈。
股癣是好发于股部的皮肤病,有时还可累及会阴、阴阜部、肛周、臀部、阴囊皱褶等处,瘙痒剧烈,由于搔抓,患者可继发皮炎、苔癣化改变或继发感染。
股癣皮疹的特征为:
(1)股癣刚开始时,为边缘清晰、稍微隆起的红斑,渐渐扩大,上面有落屑,渐渐由红色转为褐色或肤色。
(2)病损的中心渐渐自动愈合,向周围发展,红斑的边缘炎症比较明显,上面可有皮疹、水疱、痂皮,甚至糜烂,形成环形。
(3)愈后留下暂时性色素沉着,瘙痒症状严重。
要明确诊断为股癣,首先,要找有经验的专科医师诊治,专科医师很容易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化验检查作出明确诊断。股癣是霉菌感染,一般说,作一个落屑的直接镜检,即取皮损边缘处的小片鳞屑,置于玻璃片上,滴入一点氢氧化钾溶液,使角质蛋白溶解,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有否真菌的菌丝,就可以明确诊断。当然,有条件的,还可依真菌的培养作出更明确的诊断。
诊断股癣并不困难,但应谨慎地与一些皮肤病进行鉴别,不然治疗很难作到有的放矢。容易与股癣混淆的皮肤病主要有:
(1)脂溢性皮炎:有时也可侵犯阴股部,皮疹为淡红色斑,有脱屑,有的呈环状,边界清楚,但直接镜检真菌为阴性。
(2)红癣:由一种棒状杆菌引起的皮肤病,常见于腋下、股部等处,病变部位皮肤为砖红色,边缘没有炎性环,不痒,直接镜检真菌为阴性。
(3)银屑病:俗称牛皮癣,可侵犯股部,表现为环状或斑块状红斑,一般表面有较厚的鳞屑,全身其他部位也可有同样的皮疹。
股癣多见于臀部和大腿上内侧,但也常侵犯阴茎。初起为小丘诊(小疙瘩),奇痒,然后扩大形成边缘呈环状凸起,中央平坦的圆形或多形性皮损,常见脱屑。引起人们的忧虑,以为是性病。这种忧虑是没有必要的。
股癣是较顽固的疾病,极容易复发,对很多药都敏感,但治疗结束后一定时间内仍可以复发。一般以外治为主,不需内治;但顽固者、泛发者可以加用内治疗法。常用于治疗股癣的药:
(1)复方雷琐辛溶液,为医院内部制剂,刺激小,作用迅速,每天外用1~2次,连用10天即可达到临床痊愈。
(2)复方达克宁,西安杨森制药厂出品,见效快,止痒效果好。
(3)1%克霉唑、克烈癣霜,1%益康唑霜等。我建议用克霉唑。
阴茎处皮肤薄嫩,治疗时不可用刺激性过强的药物,如久治不愈,或面积大,发病广泛者,可内服斯皮仁诺200mg,每日1次,连续5天。
临床表明,中草药外洗是治疗股癣有效的方法之一,它见效快,止痒好,治愈后不容易复发。实验证实,像中药黄柏、苍术、百部、青木香、土槿皮、艾叶、花椒、地肤子、苦参、土大黄、厚朴等均有良好的抗真菌效果。青木香60g 百部30g 苦参10g 地肤子30g 黄柏10g 艾叶10g 川椒6g。煎水,待温外洗,每日1次,每次20分钟,见效奇快。
预防股癣
(1)洁身自好,不与他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不使用他人内衣、内裤及洗浴用品。
(2)经常换洗内裤,并保持外阴部清洁,经常洗晒衣被。
(3)减少出汗,促进股根部蒸发作用。尽量保持干燥,穿宽松合贴身内裤。
(4)如患有灰指甲、鹅掌风、圆癣,应积极治疗,以防经手传染于阴股部。
(实习)
甲癣是一种发生于指(趾)甲及甲下的真菌病。引起本病的致病真菌有皮肤癣菌、酵母及酵母样菌和念珠菌等,它们所致的甲部损害略有差异,在临床上统称甲癣。中医称之为“灰指甲”、“鹅爪风”、“油灰指甲”等。
甲癣的形态有以下几种:
1. 灰厚甲。病甲板变厚且脆,呈灰、黄、棕、黑色。
2. 白斑甲。初起为点状混浊,渐扩展为斑片状,边周不规则,色白兼黄,无光泽,易碎裂。
3. 黄硬甲。病甲板呈淡黄色或白色,质地较硬。
治疗建议
应到医院皮肤科就诊,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口服抗真菌药物,配合外用药物和拔甲术。应坚持服药治疗到新甲长出,病甲完全脱落,方可根治。
注意事项
1. 积极治疗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病。避免用手抓挠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病灶。
2. 保持手指、足趾干净,防止感染。
3.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穿他人的鞋袜,不用他人的毛巾、浴巾、不与他人共用面盆、脚盆。经常清洗手脚,保持手足清洁和合适的湿度。避免用手搔抓患部。
4. 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和发物,戒烟酒,饮食以清淡为宜,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
5. 保持心情舒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更多精彩内容 请点击39皮肤病频道
(实习)
浅部真菌病是由寄生于角蛋白组织的致病真菌所引起的皮肤病,其病原菌可分为:
一.皮肤癣菌:寄生在皮肤角蛋白组织致病真菌统称为皮肤癣菌。该菌凭其侵犯组织不同和培养特点差异把它再划分以下三属:
(一)毛癣菌属:侵犯皮肤、毛发和甲。本菌属已查明有13种可使人类致病。常见有黄癣菌、红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紫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等;彼等培养特点呈棒形大分子孢子,壁光滑。
(二)孢子菌属:侵犯毛发及皮肤,在我国以铁锈色小孢子菌、羊毛样小孢子菌等为多见;这些培养特征是梭形大分子孢子,壁有刺。已报道有8种能引起人类发病。
(三)表皮癣菌属:侵犯皮肤和甲。本菌属仅絮状表皮癣菌一种可使人类致病,其培养所见呈杵状或梨形大分子孢子。
上述三属的皮肤癣菌,感染人体后可引起组织反应而发生红斑丘疹、水疱、鳞屑、断发、脱发和甲板改变等。按其侵犯部位差别,临床可分为头癣、体癣、股癣、手足癣和甲癣。
二.角层癣菌:寄生于皮肤角层或毛干表面的致病真菌可谓之角层癣菌。此类癣菌又分两型,即角层型和毛发型。前者有花斑癣菌、红癣微细棒状杆菌,曼逊氏癣菌及威尼克氏癣菌;后一型有腋毛癣菌。
由于角层癣菌是寄生于人体组织的表面,故一般不引起组织的炎症反应,即使有也极轻微。
更多精彩内容 请点击39皮肤病频道
(实习)
提醒皮肤真菌病有多种
足癣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真菌在温暖潮湿的足趾间生长,出现瘙痒、脱屑、浸渍、糜烂,或形成充满液体的水疱。足癣会引起皮肤破损,导致细菌感染。
股癣感染后会在腹股沟附近出现红色圆形皮损,有的有小水疱,并可向上和向大腿内侧扩散,出现奇痒甚至疼痛。
头癣很容易通过接触传染,特别是在儿童之间。头癣通常会引起红色鳞屑性皮疹,但有的只是片状脱发而没有皮疹,患者会感觉瘙痒。
体癣患者会出现粉红色或红色丘疹,形成环形斑,中间皮肤正常。体癣会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的皮肤上。
甲癣真菌感染指甲新生部位,使指甲肥厚、失去光泽、变形。临床上足趾甲感染比手指甲感染更多见。感染的趾甲会与足趾分离、碎裂或脱落。
处方清洁干燥防真菌
真菌喜欢温暖潮湿,浅部真菌最适宜的温度是22℃~28℃。当人体皮肤上有适合真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时,就容易发生癣病。如有些人容易出汗,皮肤容易潮湿,如不及时擦净和保持干燥,容易感染真菌而发生花斑癣等癣病;所穿裤子过紧过厚不透气、长时间坐办公室,容易患股癣等癣病;经常穿胶鞋、皮鞋、运动鞋,如透气性差,脚部的湿度和温度增高,若再加上皮肤不干净,就极易发生足癣等癣病。而且,身体上如果有了一种癣病,还会通过自身传播而使其他部位也发生癣病。
预防真菌感染,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换勤洗衣、袜以及生活用品。要积极治疗局部的真菌病,以免交叉感染。治疗癣病要彻底,不能认为不痒了就停止用药,应由医生确定治疗时间。保持感染部位清洁、干燥有助于抑制真菌繁殖,促进皮肤愈合。另外,患糖尿病的人容易发生癣病,因为皮肤里含糖量增加,为真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养料;长期使用激素或患有慢性病的人、长期照射X线的人,由于机体抵抗力降低,也会给真菌感染创造机会,因此需要特别加强皮肤防护。
黄梅天易发的病
过敏性疾病潮湿温暖的环境,适合各种霉菌的生长和繁殖,敏感者吸入霉菌会引起呼吸道过敏症状,轻者有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重者会感到呼吸困难。霉菌及其代谢产物还会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人体,引发过敏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甚至过敏性肺炎。
心脑血管病梅雨季节的气温、气压、空气湿度等气象要素变化大,易导致人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血管收缩,血流受阻,心肌耗氧量增大,心脏负荷加重,容易诱发心肌梗死、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
预防措施是,保持室内空气干燥和环境的清洁。气温在2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在70%时,霉菌最容易生长繁殖。晴好天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以使霉菌数量减少。有心脑血管病者要注意劳逸结合,坚持服药,不要随意更换药的剂量和种类,出现心绞痛等不适时要卧床休息,环境安静能减少心肌耗氧量,必要时及时就医。
(实习)
癣虽然算不上大病,但由于痞痒难忍,影响学习和工作,而且对周围的人产生不良的感觉,所以应当引起重视,加以预防。
1.相对隔离癣疾病人。因为窟是一种传染性皮肤病,传染源就是癣疾患者,有的癣如脚癣、头癣的传源性很强,所以,患了癣疾的人应当自觉地与他人相对隔离开。如患者是儿童,家长要细心做好护理和清洁工作,以免引起传染。
(1)脸盆、脚盆、毛巾、浴巾;手帕等日常生活用品要做到专人专管专用,一人一物制,这在无癣疾病人的家庭应该如此,有窃疾病人的家庭更应如此。
(2)患了癣疾,最好不要抓搔,以免抓破后并发感染和引起自身传染。
(3)癣疾病人所穿衣服和鞋袜要宽大透气,经常更换,尤其是有足癣者穿过的鞋袜,最好用开水烫过或在阳光下曝晒。有条件的还可将贴身内衣裤煮沸灭菌。
(4)有足癣者夏天尽量不穿胶鞋、旅游鞋,多穿布鞋或凉鞋。因为潮湿是霉菌生长的合适环境,夏天气温高,脚部出汗多,最易使足癣加重和复发,故应以使脚部干燥通风为佳。
(5)患癣疾者去浴室洗澡最好不要上大池洗涤而要用淋浴,同时夏天也不要去游泳池游泳,以免将霉菌传给别人感染癣疾。
(6)在幼儿园;托儿所、小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现头癣时,应立即隔离治疗,以免蔓延。
(7)头癣病人的衣物、用具禁止与健康人混放在一起或混用。理发工具应该专用,待头癣逐渐好转时,要及时加以严格消毒。剪下的头发必须烧掉。病好后也不要使用过去自己用过的梳子、帽子、枕巾等,以防再发。
在夏季这样一个特殊季节男性朋友尤其是中青年男性朋友要谨慎股癣的入侵。
本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与致病真菌的毒力有关,不同真菌其致病毒力不同。
其次与患者的机体抵抗力有关,中老年人身体相对而言较年轻人虚弱,发生概率也高于年轻人。
特别提示:
(1)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是,一旦股癣发生以后,很多患者因为隐私等原因而自行使用一些外用药物,特别是一些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如皮炎平、肤轻松及其他的含有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外用药,虽然暂时能起到止痒的作用,但是由于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能降低局部的免疫力,结果导致皮损的扩散、蔓延和炎症的加重。有的患者自行使用一些刺激性很强的外用药物,或者进行强烈搔抓以及用热水烫洗等不良刺激,结果导致病情加重甚至继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2)股癣的预防关键在于积极治疗原有的手癣、足癣、甲癣等,要尽量避免和有癣病的动物如猫、狗等密切接触。要避免间接接触患者用过的浴盆、毛巾等,并对该类公共用具作定期清洗消毒。应尽量减少阴股部位出汗,穿宽松合适的纯棉内裤,保持局部干燥,勤换洗内裤,并保持外阴部清洁卫生。一旦发生股癣,应积极到正规医院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
(实习)
皮肤癣菌是真菌性皮肤病的主要致病菌,有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疣状毛癣菌、大小孢子菌等。此类疾病的共同特点是:发病率高、具有传染性、易复发或再感染。特别不合理、不规范的治疗会造成反复发作、反复治疗,极大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真菌喜欢温暖潮湿,浅部真菌最适宜的温度是22℃~28℃。当人体皮肤上有适合真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时,就容易发生癣病。如有些人容易出汗,皮肤容易潮湿,如不及时擦净和保持干燥,容易感染真菌而发生花斑癣等癣病;所穿裤子过紧过厚不透气、长时间坐办公室,容易患股癣等癣病;经常穿胶鞋、皮鞋、运动鞋,如透气性差,脚部的湿度和温度增高,若再加上皮肤不干净,就极易发生足癣等癣病。而且,身体上如果有了一种癣病,还会通过自身传播而使其他部位也发生癣病。
足癣的表现:在趾间或足底等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或脱屑,在足跟、足掌及足两侧粗糙、肥厚、龟裂。有时趾间会因汗液浸渍出现皮肤灰白、肿胀、松软而脱皮露出红色的溃烂面、一般好犯第三、四趾间,久之也可波及全部趾间,常常奇痒难忍。
手癣:与足癣的表现很相似,通常由足癣传染。
花斑癣:是由一种正常人皮肤上常见的寄生菌-糠秕马拉色菌所引起。一般在皮肤局部多汗潮湿、卫生状况差时发病,故又称为汗斑。多表现为大小不一、淡白至深褐色不等的斑片,呈花斑状,边界清楚,其上可见细小的鳞屑,可有轻微的痒感。在夏季很常见。糠秕马拉色菌是人体皮肤的正常菌群,正常人体皮肤上就有它们的存在,当它们过度增殖时,就会出现临床的病灶。糠秕马拉色菌好发在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部位,像前胸、后背、上肢等,且年轻人发病的机会又比老年人多。夏季由于气候潮湿温热,特别会刺激它的生长。由于糠秕马拉色菌会干扰我们皮肤黑色素的合成及分布,因此临床上会形成各种颜色的皮疹,有的是黄褐色,有的是白色,有的是深棕色。
甲癣的表现:甲癣即俗称的灰指甲,常和足癣同时发生。临床上甲癣常见趾(指)甲变黄、变厚、变脆,有时尚有变白或甲剥离的现象。甲癣因趾(指)甲变得太厚导致变形或不适,一般而言只会造成美观上的问题,而不会有症状。也正因如此,不少人认为甲癣不需要治疗,这是不正确的观念。甲癣若不处理,在人体是一个潜在的感染源,可以造成足癣长久不愈或反复感染,也增加其他家庭成员感染的机会;严重变形的趾(指)甲,亦可能造成趾(指)部疼痛或嵌甲。因此,甲癣应积极处理。另一方面,有不少非真菌感染的趾(指)甲的病变,也会有类似甲癣的表现,例如甲沟炎引起的甲发育异常等。因此当怀疑自己有甲癣感染时,应至皮肤科就诊,接受检查以确定诊断。
股癣的表现:常发生于大腿根内侧的皮肤,多呈环状或半环状斑片,其上有脱屑,逐渐扩展向四周蔓延,边界清楚,其上有丘疹、水疱、结痂,中央部位可自愈,常伴有痒感。
体癣:发生在除手、足、毛发、甲板、阴股部以外的皮肤。一般先为红斑、丘疹、水疱等损坏,继之脱屑,常呈环状,故称园癣或钱癣,开始时损害分散,当逐渐扩大后可互相融合重叠。环形损害的中心可自愈脱屑,边缘高起成圈状。
头癣:多见于儿童,建国后由于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措施,此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在皮肤科门诊仍偶可见。此病传染途径主要是透过直接接触,不论与有头癣的人直接接触、使用头癣患者的梳子或其他美发用具、或与被真菌感染的宠物亲密接触,都有可能造成头癣。真菌在感染头皮后,接着会感染头发,造成发炎或断发。临床上的表现也是多样性的,有的呈现无症状的落发或脱皮,有的合并发炎红肿,更严重的,受感染的头皮会发炎肿胀且合并化脓(称为头脓癣)。因此不明原因的落发都应至皮肤科门诊就诊接受检查,确定是否为头癣,以期及早治疗。
治疗:外用药物治疗费用相对较低,无系统性副反应,起效较快,易被患者接受,是最常用的方法,但外用药物治疗存在疗效比口服疗法差,涂药不方便,费时易造成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等不足,大大降低了依从性,从而造成复发率相对较高。而且仅使用外用药易造成病损的遗漏,病损范围大时费用也较高。相比之下口服药物简便,依从性高,疗效高,病灶不会遗漏,无外用药物带来的心理和生理的不适,复发率低。但用药时间相对较长,费用较高,起效相对较慢,因副作用及费用问题,不易被多数患者接受。口服药联合外用药结合了口服药疗效持久、依从性高和外用药起效快等特点,并且缩短了疗程,扬长避短,是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常用的口服药物为盐酸特比萘芬、伊曲康唑,外用药物常用的有咪康唑、益康唑、联苯苄唑、特比萘芬、阿莫罗芬、环吡酮胺等。接受治疗期间首先应该严格遵医嘱服药,不要忘记按时复诊,切忌搔抓。
治疗误区:
1.正确使用外用药有的患者得了此类疾病,症状消失,也不痒了,就不再用药。谁知道过不了多久,又会复发,只好重新用药。这样反反复复了几次也没好。其实,症状消除后,真菌仍然存活在皮肤鳞屑或贴身衣物中。遇到潮暖环境,又会大量繁殖,导致癣病复发。因此,外用抗菌药物治疗癣病,表面症状消失后,仍要坚持用药1至2周。
2.滥用激素类药物有的人被真菌感染后,往往会很着急,用激素类药膏(肤轻松软膏、地塞米松软膏等)涂抹,该类药物有很强的抗炎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殊不知,滥用激素软膏,会造成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多毛等副作用。而体癣、手足癣、股癣等是由于真菌感染引起,涂擦激素软膏往往只能起到一时的缓解,但由于抑制了免疫作用,反而促进了真菌繁殖,加重病情。
3.不注意个人卫生防止真菌感染复发,要避免贴身衣物中残存的真菌引起癣病复发或外部再感染,可常换、常洗、常晒贴身衣物,不要与别人共用毛巾、鞋袜、拖鞋、脚盆、擦脚巾以及指甲刀等用品。
4.不要忌讳就医、勿自行至药房买药,这是不正确的观念,无论是口服抗真菌药物、或外用抗真菌药物,均属于处方药品,需要谨慎并由医师诊察开立处方后方可使用。
预防:真菌性皮肤病可以治愈,但容易复发或再感染,正确的预防措施对降低复发、减少传播至关重要。
1.注意个人卫生,如自用拖鞋和浴巾。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透气性好的衣物。浴室和厨房最好常保干燥、袜子和其他衣物要分开清洗。
2.注意公共卫生。
3.家庭成员或宠物有癣病者应积极治疗,对污染的衣物应采取晒、烫、煮、熏等措施,对带菌的毛发、鳞屑及痂皮等应采取焚毁。
4.患糖尿病的人容易发生癣病,因为皮肤里含糖量增加,为真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养料;长期使用激素或患有慢性病的人、长期照射X线的人,由于机体抵抗力降低,也会给真菌感染创造机会,因此需要特别加强皮肤防护。
(实习)
浅部真菌病流行颇广,遍布在世界各地区,在我国也是常见多发病。发病率,据上海几家医院报告,该类皮肤病占皮肤科门诊患者总数的第二或第三位,有的甚至居首位;某部队依据1985年空军医院调查滇桂前线官兵发病情况的资料:该院对某集团军2370名官兵进行查体,结果发现罹患浅部真菌病的人有1414名,占被检人数的59.66%;在我校附属一、二院对1955-1964年门诊初诊费40731病例统计,本类疾病6108例占15.98%。浅部真菌病发生与菌种类别、个体抵抗菌力及环境有关,但这一类皮肤病之所以流行这般广泛,发病率如此之高,究其原因可能与下面因素有关:
一.真菌生活力极强:该菌不含叶绿素、无光合作用能力,只凭寄生或腐生来生存。真菌喜好潮湿温暖的环境、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5-26℃,在pH值此3.0~10.0条件下皆可生长。虽然对高温(45℃以上)抵抗力弱,但温度在4℃以下却有很强适应力.对紫外线、放射线等也有相当的抵抗力。由此可见,真菌对生活条件要求不苛刻。故此,人们可从大气中、动植物的体上、人类粪便、地板上和土壤里等可培养检出致病真菌,总之,真菌生活能力极强,在自然界中几乎无处不存在,所以真菌感染人类的机会自然也随之增加。
二.带菌者是造成浅部真菌病菌流行传播的主要原因:由于人们对癣的危害性认识还不够,因而不重视它,有病往往任其发展。以足癣而论,多数患者,病情不很严重,仅微痒而已,故从不主动去求医;某些病人即使有较明显症状,亦仍不积极医治,缘于患病日久,习以为常了;还有部分患者,虽经治疗而获痊愈,但因感染源没有控制,又无预防措施,所以往往再次复发。以上例举的三种人都是带菌者,其最终造成后果:对已则可能引起自身传染而招引他处发生癣;对社会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向周围人群传播。
三.致病真菌传播场所广泛以致预防颇困难:引起本病传播场所相当广泛,可以通过公共物品,象拖鞋、浴盆、脚盆、毛巾、理发工具等而使病原菌广为传播。由此可见,上述公共场所必须有严格管理制度和消毒措施,否则欲控制其发病率则不容易实现。
四.机体自身抵抗力强弱对本病流行也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虽然有人认为真菌传染力低,即便在趾间,如果局部不破伤,还是不易发病。但众所周知,不讲究个人卫生的人;患有全身性疾病患者,如糖尿病、恶性肿瘤等;长期因病而使用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生素等。以上情况,无疑将对癣病的发生起促进作用。
五.外界环境与癣的流行也有重要关系:真菌喜在潮湿环境中生长繁殖,故本病好发于趾间,并多见在湿热地区和炎热夏季发病或加重。
从以上叙述可以看出,浅部真菌病是具有一定传染性,既可自身传染,也可传染他人。本病传染方式:一则直接接触传染,如头癣的发病往往是直接接触罹患头癣的儿童或患有癣病的动物后引起;二则间接接角传染,如经常使用癣病患者用过的东西,象拖鞋、枕巾、擦脚布等就可能发生癣。
更多精彩内容 请点击39皮肤病频道
(实习)
浅部真菌病可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特点,诊断一般较容易。必要时可进行如下辅助检查:
一、真菌显微镜检查:选取皮损边缘的鳞屑或病发几根。置于玻片上,加入氢氧化钾溶液一滴,加盖玻片。然后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片刻,以促进角质溶解。最后进行镜检观察。真菌检查阳性对诊断有确诊作用,如阴性也不能排除癣的诊断。
二、真菌培养:常规的培养基是采用沙堡弱(sabourauad)培养基。将从病灶取来的鳞屑、毛发或疱膜接种后,放入25~30℃恒温箱中培养。一般5天左右即可见菌落生长,随后可进行菌种鉴定。如经三星期培养无菌落生长,可报告培养阴性。
三、滤过紫外线灯检查:该灯又名伍德(wood)灯,系紫外线通过含有氧化镍的玻璃装置,于暗室里,可见到某些真菌,在滤过紫外线灯照射下产生带色彩的荧光。这样可根据荧光的有无以及色彩不同,在临床上对浅部真菌病,尤其头癣的诊断提供重要参考。此外,本灯对诸如托儿所群体检查也有帮助。
更多精彩内容 请点击39皮肤病频道
(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