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常情况下,脚气的症状消除后,真菌仍然会存活在皮肤鳞屑或鞋袜中,当遇到潮湿温暖的环境,真菌又会大量繁殖,导致脚气复发。还有一部分人不注意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就算脚气已被治愈,一旦长时间穿不透气的鞋袜,使用他人的脚盆、拖鞋、毛巾,或在公共浴室、游泳池和地毯上赤脚行走等,也很容易再次感染而导致脚气复发。因此,反复发作成为脚气的一大特色。
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脚气是小毛病,不影响日常生活,没有什么大不了,治不治都无所谓。其实这种想法完全错误,脚气既影响日常生活,又影响个人形象,而且容易传染到身体其他部位,还容易传染给家人,严重时还可导致继发性感染。所以,患了脚气一定要认真治疗。穿“凉拖”要防脚受伤。
怎样治疗才彻底
脚气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症状较轻的脚气可以外用抗真菌药如兰美抒、美克或派瑞松软膏等。但如果是慢性脚气,皮肤肥厚角化,用一般外用药达不到彻底治愈的目的。为了彻底根治脚气,可以内服兰美抒或斯皮仁诺(伊曲康唑),但这两种药物在使用前一定要把握好适应症和禁忌症,故必须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此外,脚气有不同的类型,在治疗上也不尽相同。但往往有不少不负责任的医生,在治疗脚气时,不分青红皂白,不分脚气类型,随便拿上一些脚气药水就给病人用,结果却适得其反,使病人病情加重,愈治愈坏。有时甚至会引发新的并发症,如皮肤过敏、接触性皮炎,或诱发癣菌疹等,使病情不可收拾。因此要根据脚气的不同类型,分析病情进行治疗。
水疱型脚气,要选择既有抗过敏作用,又有抗真菌作用的药物,如派瑞松、益肤清、酮康王等,剂型要选择霜剂,要避免用酒精制剂(如脚气水、韦氏洗剂等),避免因此而引起过敏反应。如果有大量水疱,且出现浸渍、糜烂,可以用复方硫酸铜液1:20泡足,也可用马齿苋60克,煎水,泡脚。
角化过度型,可用脚癣药膏或1%~3%克霉唑霜等。
如果是趾间感染,应先用脚气粉等,待皮损收干脱皮后,再用克霉唑霜或槿皮酊等药。也可以用派瑞松、益肤清、兰美抒(丁克)、美克等膏剂涂搽。
如果合并有过敏现象(如瘙痒、出现密集小疙瘩及小水疱等),就要避免用刺激性的药物,如脚气药水(如水杨酸酊)。
如果出现发烧,局部皮肤红肿,考虑有丹毒,或有淋巴管炎时,就需要找医生,采用抗生素治疗,如内服红霉素、阿莫西林或注射青霉素等治疗。
如果遇到反复发作的脚气,或出现癣菌过敏、癣菌疹,或者慢性角度增厚型脚气,或合并甲癣(灰指甲),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抗真菌药(如兰美抒、斯皮仁诺等)。
足癣虽说不上是什么大病,现在已有很多药物能将其治好,但令人烦恼的是此病极易复发或再感染,所以治疗要彻底,不要见皮损稍有好转就停药。即使已经治愈,也应注意远离传染源,不要再被感染上。
(实习)
目前手足癣的发病机理已经搞清楚,外用抗真菌药品种很多,而且疗效相当满意。但为什么许多患者疗效不理想呢?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未根据手足癣的不同皮疹表现来正确选用外用药剂型。
手足癣是指皮肤癣菌感染掌跖、指(趾)屈面、指(趾)间、掌跖缘及足跟皮肤而致的浅部真菌性皮肤病。手癣俗称“鹅掌风”;足癣俗称“香港脚”。临床上又以足癣最为常见。手足癣皮疹主要表现为水疱、鳞屑、红斑、脓疱、浸渍、糜烂、渗出、角化、皲裂,常伴瘙痒。表现为糜烂、渗出、皲裂的皮损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根据手足癣皮疹的不同表现,手足癣可分为3型,即水疱型、浸渍糜烂型、鳞屑角化型。当然分型不是绝对的,3型可兼而有之或交替出现,同一患者在不同的季节可表现为不同的类型。
水疱型
好发于掌跖、跖缘或指(趾)间,皮疹表现为针头至绿豆大的深在性水疱,疱壁较厚、发亮而紧张,不易破溃,水疱亦可相互融合成大疱。疱液清亮或淡黄,有明显的瘙痒和灼热感,撕去疱壁基底呈蜂窝状及鲜红色糜烂面,可继发细菌感染,形成脓疱,周围绕以红晕,自觉疼痛。水疱干涸后可形成棕黄色痂屑或呈领口状脱屑。过度搔抓可继发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和丹毒,易引发癣菌疹,即在远离病灶部位发生许多丘疹或水疱。此型可选用治癣药液湿敷和治癣药膏交替治疗。如选用1∶2000醋酸铅溶液、稀释10倍后的聚维酮碘溶液、中药土槿皮煎液、藿香浸液(藿香30克、黄精、大黄、白矾各12克、醋1000克)湿敷患处15~30分钟后,再选用1%~2%克霉唑软膏、咪康唑霜、联苯苄唑乳膏(凝胶)、盐酸特比萘芬软膏、环利软膏(环吡酮胺)中的一种外搽患处,每日1~2次。水疱干涸后可改用癣药水,如克霉唑癣药水、益康唑癣药水,或与上述抗真菌药软膏(乳膏、凝胶)交替使用。
浸渍糜烂型
又称间擦型,多伴手足多汗症。此型手癣少见,是足癣最常见的类型。好发于趾间,尤其是第3~4、4~5趾间,逐渐累及全部趾间及趾屈侧,表现为趾间皮肤湿润而浸渍、发白松软,基底湿润潮红,抓破后露出鲜红的糜烂面,发出难闻的臭味,自觉奇痒难忍。可因搔抓而继发感染,局部化脓,或并发淋巴管炎、淋巴结炎或丹毒,足部红肿热痛,影响下肢活动,多并发癣菌疹。此型常因选用剂型不当,如选用软膏、酊剂而疗效不佳甚至加重病情,这在基层医院和自行购药者多见。此型治疗以湿敷为主,可选用1∶2000醋酸铅、3%硼酸溶液、0。1%利凡诺溶液、稀释10倍后的聚维酮碘溶液、藿香浸剂、土槿皮煎液,浸泡患处30分钟,每日2次。待浸渍糜烂干燥后改用抗真菌外用软膏、乳膏等涂抹患处,每日1~2次。继发感染后可选用0。1%庆大霉素或0。1%多黏菌素液湿敷。
鳞屑角化型
又称干性手足癣。好发于掌跖、足跟、趾缘及掌桡侧。此型的特征是无水疱及脓疱,无渗出及糜烂,皮疹主要表现为暗红色斑块,边界清楚,角化过度,粗糙无汗,在虎口或足跟部形成较深的皲裂,可伴疼痛出血。此型多见于秋冬寒冷干燥季节,一般不出现瘙痒,呈慢性经过,是最难治的一型。此型的治疗忌用刺激性剂型,如酊剂,可选用渗透性强、药物浓度高的角质剥脱剂,如10%水杨酸软膏、怀氏软膏厚涂,必要时外加塑料薄膜封包,每晚1次,使其角质软化剥脱,亦可选用新一代非咪唑类广谱抗真菌药环吡酮胺软膏,该药具有较强的渗透力,能有效穿透皮肤角质层,治疗角化鳞屑型手足癣疗效明显。
为彻底治愈手足癣,用药疗程应以4周左右为宜。另外手足癣若并发湿疹样变和细菌感染,可先按湿疹处理,同时应用抗生素,皮疹改善后再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
(实习)
手癣(tinea manus) 是发生在手掌和指间的皮肤癣菌感染, 也可波及手背;足癣(tinea pedis)主要发生于足跖部及趾间,也可延及足背及踝部。手足癣的主要致病菌是红色毛癣菌,顽固,难以根治,病程较长,一般呈慢性,发病率很高。鳞屑直接镜检找到菌丝,真菌培养可明确致病菌种。
诊断要点:
1、角化过度型
主要表现为皮肤角化过度, 粗糙。寒冷季节常致皮肤皲裂。
2、丘疹鳞屑型
有明显的小片状红斑、脱屑,呈弧形或环状附于皮损的边缘。
3、水疱型
呈群集或散发的小水疱,伴有瘙痒。水疱位置较深,疱壁不易破,周围无红晕,数天后可吸收脱皮。损害并可向四周不断扩展蔓延,有时小水疱融合成为大水疱。疱液澄清略呈黄色,如有细菌继发感染则成黄色脓疱。
4、浸渍糜烂型
湿润表皮、浸渍发白,常伴多汗。除去浸软的表皮即可暴露出红色糜烂的基底,甚或裂隙。一般好犯第三、四指趾间。
5、体癣型
可由上述诸型尤其是丘疹鳞屑型、水疱型发展至手足背而来。呈弧形或环状的边缘,但常与皮损相毗连,也可完全融合为一环状。
治疗要点:同体癣。
1、对于合并细菌感染者,应内用抗生素,局部外用利凡诺糊、氧化锌油加氯霉素、诺氟沙星乳膏等抗生素制剂。待感染控制之后再用抗真菌制剂。
2、对于湿疹化者,可应用含抗真菌药物、类固醇皮质激素的复方外用制剂。
(实习)
有脚气许多年了,有时严重有时轻些,以前并不是太在意,只是在比较严重时找点药膏,总觉得脚气不是什么大病。不过现在脚气已经蔓延差不多整个脚掌,而且脚趾甲开始增厚,有点灰趾甲的迹象了。好像脚气比较难根治,我现在这样子比更难办了,谁能帮帮我?
甲真菌病、脚癣的治疗适用伊曲康唑冲击疗法。冲击疗法为每日两次,每次两个胶囊(2OOmg bid),连服一周,饭后服。指甲感染需两个冲击疗程,趾甲感染为三个冲击疗程。每个疗程之间均被不服药三周间隔开,当全部疗程结束后,从新长出的甲上即可见到明显的疗效。第1周,第一个冲击疗程。第2周,停用伊曲康唑。第3周,停用伊曲康唑。第4周,停用伊曲康唑。第5周,第二个冲击疗程。第6周,停用伊曲康唑。第7周,停用伊曲康唑。第8周,停用伊曲康唑。第9周,第三个冲击疗程。或者伊曲康唑连续治疗每日两个胶囊(200mg o.d。),共服三个月。
(实习)
脚气是一种极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成人中70-80%的人有脚气,只是脚气轻重不同而已。脚气常在夏季加重冬季减轻,也有人的脚气终年不愈,所以治疗脚气选择冬季是非常合适的,可以达到根治脚气的效果。
脚气,是由皮肤癣菌(真菌或称霉菌)所引起的,足部多汗潮湿或鞋袜不通气等都可诱发脚气。脚气常通过污染的澡堂、游泳池边的地板浴巾、公用拖鞋、洗脚盆而传染。医学上通常将脚气分三型:糜烂型脚气、水疱型脚气、角化型脚气这三种脚气。
1、糜烂型脚气:糜烂型脚气,好发于第三与第四第四与第五趾间。糜烂型脚气初起趾间潮湿,浸渍发白或起小水疱干涸脱屑后,剥去皮屑为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有奇痒,易继发其他部位感染脚气。
2、水疱型脚气:水疱型脚气,好发于足缘部初起为壁厚饱满的小水疱,有的水疱型脚气可融合成大疱,水疱型脚气疱液透明周围无红晕。自觉奇痒,搔抓后常因水疱型脚气继发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3、角化型脚气:角化型脚气,好发于足跟主要表现为皮肤粗厚而干燥,角化脱屑、搔痒易发生皲裂。角化型脚气的本型无水疱及化脓,角化型脚气的病程缓慢多年不愈。
下面我们一一道来根治脚气“四大法宝”
第一法宝:对症治疗脚气才是最重要的;
脚气有不同的类型,在治疗脚气上也不尽相间。治疗脚气如果随便使用一些脚气药水,可能反而使脚气病情加重,有时甚至会因脚气引发新的并发症,如皮肤过敏、接触性皮炎等。因此要根据脚气的不同类型分类治疗脚气。
丘疹鳞屑型脚气
丘疹鳞屑型脚气,很常见。用达克宁治疗丘疹鳞屑型脚气,一周就见治疗脚气的效果:丘疹鳞屑型脚气的症状表现有小片的红斑,脚气的红斑的周围有丘疹,比较痒。这种脚气最常见,可以就用达克宁和孚琪治疗脚气,早晚各用脚气药一次,最好把脚洗干净再用脚气药,这样脚气药物容易浸透。一般一周就可搞定脚气,但是切记要在脚气症状消失后巩固用脚气药一周。
角化过度型脚气
角化过度型脚气,用脚气软膏效果好,这种脚气患者一般没有痒的感觉;这种脚气病症表现为夏天出现脱皮,冬天出现裂口。这种脚气真菌在比较厚的角质层内,很难“消灭”,外用脚气药可以用脚气药膏或1%~3%克霉唑霜等有效治疗脚气。
水泡型脚气
水泡型脚气,不宜用酒精制剂治疗水泡型脚气:水泡型脚气一般手脚都有水泡,很痒,一定不要挤破这些水泡,以免继发脚气感染。要选择既有抗过敏作用,又有抗真菌作用的脚气药物,如派瑞松、益肤清、酮康王等,剂型要选择霜剂,要避免使用酒精制剂(如脚气水、韦氏洗剂等),以免引起过敏反应。如果因脚气而有大量水泡,且出现浸渍、糜烂,可以用复方硫酸铜液1:20泡足,治疗脚气,也可用马齿苋60克,煎水泡脚,也能有治疗脚气的作用。
趾间糜烂型脚气
浸泡+软膏+足粉:糜烂型脚气脚趾之间浸泡腐烂的,皮肤发白。皮肤的表面保护层没有了,所以应使用收敛类药物。可用醋酸铅每晚浸泡,再搽上达克宁或孕琪,最后上足粉。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方法多能控制病情,如果加上脚气口服药效果会更好,脚气口服药在体内存留时间长,容易起治疗脚气作用(比如斯皮仁诺片剂和兰美抒片剂),不过这些药比较昂贵。
另外,有很多人在皮肤形成红痒斑块时外用皮炎平软膏是一个误区,皮炎平软膏中有大量的激素成分,而这正好是真菌的营养剂。所以在肯定是癣的情况下搽皮炎平,只会越搽越厉害。(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足癣是侵犯表皮、毛发和趾甲的浅部霉菌病,是一种传染性的皮肤病。足癣南方较多见。绝大部分患者是先患足癣再感染到手部和其它部位,足癣患病率高的的原因主要有下列几点:
足癣,一是足跖部皮肤没有皮脂腺,缺乏能抑制霉菌的脂肪酸。二是足跖部皮肤汗腺较丰富,出汗较多,造成有利于霉菌生长的潮湿环境。三是足跖部皮肤角质层较厚,角质层中的角质蛋白为霉菌生长的营养物,此外,由于穿着鞋袜,局部环境闷热,脚汗难于透发而潮湿,从而更有利于霉菌的生长繁殖。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湿热侵袭,湿热下注所为,当以清热利湿,解毒杀虫为治,介绍几则外治方,效果显著。
1、木瓜30克,甘草30克。将上药水煎取汁,侯温后足浴5—10分钟,每日2次,每天1剂,连续5—10天。
2、藿香30克,黄精、大黄、皂矾各12克,米醋1000毫升。将上药切碎置米醋中密封浸泡一周后;去渣,备用(浸泡时每天摇动数次).使用时取药液每天浸泡2—3次,每次20—30分钟,连续5—天。
3、丁香15克,苦参、大黄、明矾、地肤子各30克,黄柏、地榆各20克。上药水煎取汁,而后将药液候温洗足,每次10—15分钟,每日5—6次,每日1剂,每剂可用2次。
4、葛根,白矾、千里光各等量。将上药烘干研末,密封包装,每袋约重40克,每次取粉剂1袋倒入盆中,加温水约1000~2000毫升,混匀足浴,每次20分钟,7日为1疗程,连续1—2个疗程。
5、白鲜皮40克,苦参、黄柏、苍术各30克,防风20克,荆芥穗、枯矾各10克,蛇床子、地肤子、黄精、藿香各50克,葱白4枚。上药加水约3000毫升煮沸,待温时将双脚浸泡在温液中lO—15分钟,每日2次,一般用药4-5剂即可。
(实习)
本病南方较多见。足癣患病率高的原因,一是足跖部皮肤没有皮脂腺,从而缺乏有抑制霉菌能力的脂肪酸;二是足跖部的角质层较厚,角质层中的角质蛋白成为霉菌寄生的营养场;三是足跖部皮肤汗腺较丰富,出汗较多,造成有利于霉菌生长的潮湿环境。夏季气候潮湿,穿着鞋袜,局部环境闷热,脚汗难挥发,更有利于霉菌的生长繁殖。
临床观察发现,一些不治足癣的中成药,外治足癣也显示了明显的疗效,介绍如下,供选用。
1、麝香风湿油 用药前先用冷水或温水洗净局部,并彻底将局部及各趾缝擦干,然后用消毒棉签沾本品适量外搽患处,每日1—2次,用药后最好卧床休息片刻,以防药液流失,连续5—7天。
2、藿香正气水 先用温开水或淡盐水洗净患处,擦干,用棉签沾本品适量外搽患处,至少保持2小时,每日1—2次;对起泡流黄水者,用药4—8小时后水泡逐渐消失,12小时后渐变为干皮脱落。
3、十滴水 先用蒲公英水煎汗足浴后,擦干,以棉签沾本品少许涂搽患处,每日3—4次,伴感染者可用本品浸湿纱布外敷患外,每日2次,连续3—5天。
4、风油精 每晚睡前用温水洗足后,擦干,用棉签沾本品少许外搽患处,每天1次,连续3—5天,伴有水泡者先用针将水泡挑破,然后用药棉将流水吸尽,再用棉签沾本品外搽患外,每日1次,症状较重者可同时配合龙胆紫或碘酒外涂,一般3—4次即可痊愈。
5、冰硼散 每晚用温水洗脚后擦干,视患处面积大小,撒敷冰硼散约2毫米厚,后套一干净袜子,翌晨复用1次。若有小水泡,可用消毒针挑破,放液后再撒敷药粉,一般5天即可治愈。
6、金万红软膏 将患处用温水洗净,擦干,用棉签沾本品适量外涂患处,每天3—5次,裸露患处,一般经过3—5天即可痊愈。
7、洁尔阴洗液 取本品30—50毫升,加入温水适量足浴,每日2—3次,连续5—7天。
8、附子理中丸 将本品研极细末,加蜂蜜调为膏状或加水调为糊状,涂敷于患处,外以纱布覆盖,每日换药2—3次,经过2—3天即可获愈。
9、桂林西瓜霜 局部常规清洗后,予本品外涂,每日1次,一般2—4天即可。
(责任)
足癣的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有鳞屑角化型、水疱型和浸渍糜烂型三种。鳞屑角化型表现为足跖干燥脱屑,逐渐扩大,冬季加重,可形成足跟部皲裂,夏季可减轻;水疱型主要表现为足部侧缘的成堆或散在分布的水疱,泡壁厚,可有痒感,夏季多见,水泡多自行干涸,继发脱屑。如处理不当可继发细菌感染,形成化脓性皮疹,患者有疼痛感;浸渍糜烂型也比较常见,而且常常为足癣的首发表现,如足趾间皮肤浸渍发白,继而剥脱,自觉瘙痒,常常导致搔抓,使表皮剥脱,露出其下新鲜嫩薄皮肤,一般夏重冬轻,足汗较多者,冬季也可以发生。长期不愈的趾间糜烂往往会继发链球菌感染而形成丹毒,是下肢丹毒的常见病因。
手癣的表现也类似足癣,不过主要以鳞屑角化型为主,偶有水泡型皮损,而指间糜烂很少见到(念珠菌性指间糜烂除外)。手癣往往继发于足癣,且多先从一只手开始,如不治疗经若干年后可发展至双手。由于手是用来干活的,所以患手癣后常常造成新的传染,如导致体癣、股癣等。
手足癣由霉菌感染,有传染性,多发生在指、趾间和手掌、脚掌上,有时也会蔓延到手背、脚背上。
在指、趾缝间及手、脚掌等处多汗潮湿的地方,发病率较高。
脚癣也叫脚气,初起时多为针尖大小的水泡,水泡不断生出,一阵阵搔痒,抓破后可有小量透明渗出液,数天后脱皮,脱皮后几天后复再起水泡,夜晚痒得更厉害。有时手掌有小块脱皮,又叫鹅掌疯。
手足癣部都比较顽固,传染性比较强,必须彻底治疗。
一般干型的可涂用脚气药水,湿型的涂用脚气灵药膏,每日早晚各用一次,用药膏的,晚上可穿上干净袜子,以免污染被褥。
刺痒厉害时,不要用手抓,可以按揉止痒,要坚持上药约一个月,直到局部不再脱皮为此。第二年天气转暖时,如发现手足癣患处有水疱和脱皮时,需再涂上述药物2-4周,可把小水疱用消毒过的针刺破再涂药,效果更好。
如发现有糜烂或感染应去医院治疗。平时注意保持皮肤干燥卫生,每晚洗脚,袜子每天或隔天洗换,不要用手抓脚,鞋子保持干燥,可以经常在日光下暴晒通风,最好不穿胶鞋。
此外,不用公共浴巾、拖鞋等都是预防手足癣的措施。
(实习)
足癣的药物治疗一般分为外用药治疗和口服药治疗:
1、局部外用药:治疗足癣的抗真菌外用药有很多种,效果一般都不错,如医院自制的酮康唑霜、苯甲酸醇液和水杨酸软膏等,市售的有克霉唑软膏、足光粉、兰美抒乳剂、霉克霜剂、孚琪乳膏等。趾间有糜烂、渗液或感染时,不可以外用刺激性强的药,而应先3%硼酸溶液或呋喃西林溶液湿敷,待皮肤变干后再用抗真菌制剂;感染重时,可加服抗生素。
2、全身治疗:对于顽固的足癣,在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可以口服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等,剂量和疗程按医嘱。虽然足癣在我国发病率很高,但一般情况下症状并不严重,因此许多患者小痒即抓,大痒才治,不痒则不治;不连贯、非正规的治疗使得足癣时重时轻,老也断不了根。若想把足癣治好,一定要到皮肤专科,进行连贯正规的治疗。
此外,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袜、垫,勤洗脚,勤换鞋,并做好消毒措施,同时保持脚和鞋的干燥,足汗多者还可在鞋内撒些枯矾粉、乌洛托品等止汗剂,洗完澡或游泳之后应把脚尤其是趾缝擦干。此外,须注意的是有足癣的糖尿病人在血糖没有得到很好控制的情况下,足癣不容易治好。
(实习)
目前手足癣的发病机理已经搞清楚,外用抗真菌药品种很多,而且疗效相当满意。但为什么许多患者疗效不理想呢?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未根据手足癣的不同皮疹表现来正确选用外用药剂型。
手足癣是指皮肤癣菌感染掌跖、指(趾)屈面、指(趾)间、掌跖缘及足跟皮肤而致的浅部真菌性皮肤病。手癣俗称“鹅掌风”;足癣俗称“香港脚”。临床上又以足癣最为常见。手足癣皮疹主要表现为水疱、鳞屑、红斑、脓疱、浸渍、糜烂、渗出、角化、皲裂,常伴瘙痒。表现为糜烂、渗出、皲裂的皮损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根据手足癣皮疹的不同表现,手足癣可分为3型,即水疱型、浸渍糜烂型、鳞屑角化型。当然分型不是绝对的,3型可兼而有之或交替出现,同一患者在不同的季节可表现为不同的类型。
水疱型好发于掌跖、跖缘或指(趾)间,皮疹表现为针头至绿豆大的深在性水疱,疱壁较厚、发亮而紧张,不易破溃,水疱亦可相互融合成大疱。疱液清亮或淡黄,有明显的瘙痒和灼热感,撕去疱壁基底呈蜂窝状及鲜红色糜烂面,可继发细菌感染,形成脓疱,周围绕以红晕,自觉疼痛。水疱干涸后可形成棕黄色痂屑或呈领口状脱屑。过度搔抓可继发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和丹毒,易引发癣菌疹,即在远离病灶部位发生许多丘疹或水疱。此型可选用治癣药液湿敷和治癣药膏交替治疗。如选用1∶2000醋酸铅溶液、稀释10倍后的聚维酮碘溶液、中药土槿皮煎液、藿香浸液(藿香30克、黄精、大黄、白矾各12克、醋1000克)湿敷患处15~30分钟后,再选用1%~2%克霉唑软膏、咪康唑霜、联苯苄唑乳膏(凝胶)、盐酸特比萘芬软膏、环利软膏(环吡酮胺)中的一种外搽患处,每日1~2次。水疱干涸后可改用癣药水,如克霉唑癣药水、益康唑癣药水,或与上述抗真菌药软膏(乳膏、凝胶)交替使用。
浸渍糜烂型又称间擦型,多伴手足多汗症。此型手癣少见,是足癣最常见的类型。好发于趾间,尤其是第3~4、4~5趾间,逐渐累及全部趾间及趾屈侧,表现为趾间皮肤湿润而浸渍、发白松软,基底湿润潮红,抓破后露出鲜红的糜烂面,发出难闻的臭味,自觉奇痒难忍。可因搔抓而继发感染,局部化脓,或并发淋巴管炎、淋巴结炎或丹毒,足部红肿热痛,影响下肢活动,多并发癣菌疹。此型常因选用剂型不当,如选用软膏、酊剂而疗效不佳甚至加重病情,这在基层医院和自行购药者多见。此型治疗以湿敷为主,可选用1∶2000醋酸铅、3%硼酸溶液、0。1%利凡诺溶液、稀释10倍后的聚维酮碘溶液、藿香浸剂、土槿皮煎液,浸泡患处30分钟,每日2次。待浸渍糜烂干燥后改用抗真菌外用软膏、乳膏等涂抹患处,每日1~2次。继发感染后可选用0。1%庆大霉素或0。1%多黏菌素液湿敷。
鳞屑角化型又称干性手足癣。好发于掌跖、足跟、趾缘及掌桡侧。此型的特征是无水疱及脓疱,无渗出及糜烂,皮疹主要表现为暗红色斑块,边界清楚,角化过度,粗糙无汗,在虎口或足跟部形成较深的皲裂,可伴疼痛出血。此型多见于秋冬寒冷干燥季节,一般不出现瘙痒,呈慢性经过,是最难治的一型。此型的治疗忌用刺激性剂型,如酊剂,可选用渗透性强、药物浓度高的角质剥脱剂,如10%水杨酸软膏、怀氏软膏厚涂,必要时外加塑料薄膜封包,每晚1次,使其角质软化剥脱,亦可选用新一代非咪唑类广谱抗真菌药环吡酮胺软膏,该药具有较强的渗透力,能有效穿透皮肤角质层,治疗角化鳞屑型手足癣疗效明显。
为彻底治愈手足癣,用药疗程应以4周左右为宜。另外手足癣若并发湿疹样变和细菌感染,可先按湿疹处理,同时应用抗生素,皮疹改善后再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
(实习)
自我诊断
1、患部皮肤干燥、脱屑,角化过度,以致明显增厚,冬季易皲裂。
2、患部出现群集或散在的深在水疤,不易穿破,痒感明显。水疤出现数日后自然吸收,表面脱屑。此起彼伏,反复发作。
3、足跟边缘常见呈环形或弧形状小片丘疹群。瘙痒明显,有鳞状脱屑。手掌心和指间也可发生,夏重冬轻。
4、足趾间常见有湿烂,表皮潮湿、浸软、色白,剥脱后可见基底鲜红而糜烂,瘙痒较重。可继发细菌感染而有恶臭。
(实习)
①风油精外用,每日擦患处1~2次。
②黄柏、苦参、土茯苓、防己、雄黄(少许)、五倍子、滑石、硫黄、山奈、花椒、苦丁香(少许)、檀香各适量水煎浸泡,一日2次,用于脚癣、脚臭、脚汗过多者;
③如有细菌感染者,用居维那儿(愈霸)3天就可治愈,也可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后外涂克霉唑软膏,每日1~2次,必要时可内服抗菌素。
④用秦皮、木槿皮、黄柏、龙胆草、丁香、地丁、花椒、苦参、败酱草、蒲公英、柳树叶、连翘各适量,浸泡几小时,再煎煮20分钟左右。每天用温热药液清洗患处1~2次,洗后晾干过一会儿再冲掉药液。在皮肤未破没出现感染的情况下,可加苦参、土槿皮、苦楝皮、乌蛇各10克,效果会更好。但孕妇不能加用,儿童减半。也可将上述诸药共研成粉末,撒在鞋中起防治作用;
⑤制霉菌素片10片,土霉素片10片、头痛粉研面外撒,每日1~2次,用于糜烂、湿性脚癣。将上药再加克霉唑软膏调成糊状即可,用于干性脚癣。
(实习)
预防足癣的方法:
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脚部清洁干燥,勤洗鞋袜。
二、脚汗多的人,要积极治疗多汗症。尽可能地不穿尼龙或纯毛袜,保持鞋内干燥。更不能穿透气性不好的鞋,如塑料鞋、橡胶鞋。
三、不用宾馆、旅店等公共场所提供的公共拖鞋、浴巾、脚盆,尽可能地使用 一次性拖鞋、毛巾等卫生洁具。
四、有条件的家庭,应尽可能地提倡卫生洁具分开,一人一具,单独使用。
五、尽量减少与酸性、碱性物质的接触,避免因酸性或碱性物质对脚部皮肤的刺激。
六、已患各种真菌类疾病的患者,特别是足癣患者,应及时治疗已患的疾病,避免进一步传染。
治足癣食疗方:
一、蟒蛇肉汤:蟒蛇1条约500克,去头宰杀后,作菜煮汤。吃肉喝汤,连食3—4次。
二、鲜桃叶汁:鲜桃叶200克,捣烂敷于足癣患处。
三、荔枝核糊:荔枝核100克,研末,调醋擦足癣患处。
四、米醋:将足(手)浸泡米醋中,浸洗。1日3次,每次30分钟。
五、生姜:用老生姜适量切片,外擦足癣患处,1日数次。
(实习)
足癣,俗称“脚气”、“香港脚”,在各种癣病中最为常见。其发生与脚部的生理特点有关,也与气候及特殊的工作环境有关。
脚部皮肤和身体其它部位的皮肤一样,每天都在不停地进行新陈代谢,随时都有皮屑脱落。如果不经常洗脚,这些皮屑就会与汗和灰尘等混杂起来积蓄在脚趾缝及皮肤褶皱处,这里温暖潮湿且营养丰富,是真菌理想的“生活乐园”。如果再穿上不透气的鞋子,脚部温度更高、湿度更大,更适合真菌的生长和繁殖,一旦接触被真菌污染的拖鞋、毛巾、浴盆等,就很容易患上足癣。
足癣损害多种多样,变化复杂,治疗时也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药物和剂型,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如以丘疹鳞屑或角化过度为主者,可用各种抗真菌软膏;如是水疱型,可用复方水杨酸酊剂、复方雷锁辛搽剂或1%克霉唑霜外涂;如是糜烂潮湿者,应先用枯矾粉或脚气粉,待皮肤干燥脱屑后再用1%克霉唑霜或复方雷琐辛搽剂治疗;若继发细菌感染者,应先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再行抗真菌治疗。
足癣还可以采用中西药泡脚的方法进行治疗,如西药足光粉、珊瑚癣净等,中药土槿皮、蛇床子、黄柏、没食子等具有抗菌消炎或抑制真菌的作用,对糜烂型和水疱型足癣的疗效较佳。同时,用浸泡的方法治疗足癣,有利于药液完全渗入皮肤,全面接触和杀灭蛰伏在皮肤深处的真菌。至于该如何选择,可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足光粉
点评:
散剂。由苦参、水杨酸、苯甲酸、硼酸组成。一般规格为40克/包。使用时每包药粉加沸水1000~l500毫升,搅拌,溶解,待温后,浸泡患足20~30分钟。每次1包,每日1次。连续3日为l疗程。
功效:杀虫、止痒、敛汗,抑制霉菌生长。可用于各种类型手、足癣。
足癣一次净
点评:
别名珊瑚癣净,由珊瑚姜酊、水杨酸、甘油、醋酸等组成。该药具有消毒、杀菌、收敛和止痒等作用,对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等多种皮肤癣菌有很强的杀灭作用。
使用时将一瓶药液(250 毫升)倒入盆中,加入等量温水稀释后,浸泡患足30分钟。该药对皮肤具有强烈渗透作用,并能溶解皮肤角质,对手足癣、指(趾)甲癣等都有效。
复方土槿皮洗剂
点评:
土槿皮、蛇床子各30克,黄柏、没食子各15克,枯矾12克。先将前4 味中药加水2000毫升,煮沸20分钟,过滤后加入枯矾等待溶化即可。每剂药可连用2日。
治疗时将患足浸泡于微温的药液内,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泡后晾干患处,保持清洁干燥,可以起到收敛湿气、杀虫止痒的效果,适用于趾缝浸渍糜烂型足癣。
近日,2009年“中国护足护肤周”科普宣传活动在北京启动。“中国护足周”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届,而今年活动科普宣传领域将从“护足”扩展到“护足护肤”,除宣传手足癣等浅部真菌疾病外,将皮炎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皮肤病也纳入进来,希望让患者能了解相关疾病常识,倡导规范诊疗。
在启动仪式上,活动专家组的专家们一再强调对浅部真菌疾病的规范治疗问题。很多人认为的“脚气不用治,治好了可能会得其他病”的认识没有科学依据。像脚气这种真菌感染的病虽不像心脑血管病、肿瘤那么严重,但它是接触性传染病,所以需要治疗。浅部真菌病的首要表现是瘙痒,抓破皮肤后就会有继发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的话会湿疹化,顽固难治。还有可能感染,比如红肿、疼痛、发烧等,如果本身有糖尿病或红斑狼疮,还很容易造成感染的扩散,严重的可危及生命。
对于患者而言,单凭瘙痒就自行买药来涂的做法并不妥当,所以专家们强调规范治疗的意义。北京人民医院皮肤科的张建中教授说:“据统计,皮肤病已经有两千六百多种,而皮肤病的主要症状就是瘙痒,比如湿疹皮炎、荨麻疹,甚至是脚气,所以单凭瘙痒让患者自己做一个判断是非常困难的,除非他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所以我们建议患者到正规的医院,不一定非要挂高级专家号,但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到二级以上有皮肤科专科的医院就诊,一般的皮肤问题都能够解决。”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张学军教授认为,各种皮肤病的用药是不一样的。如果你得了皮肤病,最好找医生确认一下是哪一种。对于一些常见的皮肤病,医生是很容易诊断的,这样可以保证正确用药,否则用错药的话,不仅治不好病,情况还有可能更糟。
对此,专家们也表示,不规范治疗不利于患者把握用药种类和时间,尤其是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自行用药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都可能会加重原病。
据悉,2009年“中国护足护肤周” 由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办,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协办,主题为“规范治疗足病皮肤病,重获健康自信”。活动将于3月开始到9月结束,先后到达全国21个省的500余家医院,全国各地皮肤科医师届时将为当地患者及公众提供特色门诊、专业咨询等服务。
中国第一皮肤病门户>>>皮肤科
(实习)
正确选用药物,用2-4周的足够疗程
烂脚丫、臭脚气,也许有人以为是小事。可皮肤病常常是可大可小。赖维说,患上脚气,往往是奇痒无比,脚趾缝常常会生很多水疱,一旦水疱因搔抓而破裂时,皮肤就会出现糜烂、渗液,这些伤口可以说是细菌入侵
人身体的门户,特别容易造成链球菌感染,一不小心还会发展为灰指甲、丹毒,严重时会败血症和菌血症等。所以,足癣不可不当回事,应慎重对待。
足癣是较容易治愈的皮肤病。对真菌感染的特效药,最具代表性的要数达克宁,而且这类药物发生耐药的情况也比较少,连续使用2-4周可彻底治愈真菌感染。临床上,足癣反复发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使用抗真菌药物疗程不足,用几次症状有改善就停药了,结果没过多久真菌又卷土重来了。赖维说,足癣治疗不彻底,有时会转化为灰指甲,在这灰指甲里聚集了大量的真菌,相当于一个“弹药库”,治疗起来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预防篇:足癣
足癣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大约有80%-90%。一般在矿工、水泥工、部队战士、运动员等人群中更为常见,由于他们经常需要长时间穿着厚的、封闭的鞋子,造成脚部温度高,再加上出汗多,于是就提供给了真菌最适宜生长的温床。 “我的脚原来不臭的,后面不知道为什么,奇臭无比,在寝室里脱了袜子能熏倒一片人。每天我都洗脚,但是我的鞋子里却脏得要死,有一堆黑色的污垢,黏糊糊的,最近几个月脚又痛又痒,还起了一大片水疱。”在学校里患上足癣的大学生比比皆是,尤其是喜欢运动又不爱洗袜子、整天穿着球鞋的男生们。
专家建议:
(1)运动之后,要记得洗澡,重点清洗脚丫子,使用肥皂或沐浴液在脚趾缝中间揉搓并彻底冲干净;
(2)穿过的袜子要天天洗,最好选择吸汗好、柔软舒适的纯棉制品。
(3)鞋子经常换洗,不要每天都穿同一双鞋。换下的鞋子应放通风处,保持鞋子内部干燥。值得提醒的是,鞋子放在太阳下暴晒是起不到杀菌作用的,因为阳光中具有杀菌作用的紫外线UVC大部分已被大气层所屏蔽。
35岁的林先生(化名)几年前患有足癣,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复发,但前日他因为足部瘙痒来到武汉市皮肤病防治研究所求医。记者昨从武汉数家医院了解到,由于连日来阴雨绵绵的天气真菌易于大量繁殖,从而导致癣病患者增多。
“他进来的时候,我看到他的趾尖皮肤发白,像被水泡过一样,而且脚底还不断渗汗。”该研究所医生黄巍说。据了解,林先生自从足癣得到控制后非常注意足部卫生,但连日天气潮湿,鞋袜难得晾干,加上他又是一个汗脚,足部在这种潮湿环境下导致足癣复发。
据了解,近期来医院就医的各类癣症患者也大幅增涨。“去年同期一个星期只有一二个癣症患者,而现在经常一天就要接诊六七个。”武汉市第三医院皮肤科主任陶宇莎说。
医生提醒:各类癣症患者应尽量保证鞋子、内衣的干燥,为防真菌繁殖;洗完澡后一定注意把身体擦干,有汗脚的患者应穿吸汗力较强的棉袜。
【小提示】在鞋里放入干燥剂或用纸巾包裹生石灰防潮,同时准备几双鞋换着穿;衣服可以在暖气片上烘干;婴儿最好用纸尿布,并常更换;对于多汗的人,可以在腋下涂一些婴儿扑粉;用过的毛巾定期消毒。
中国第一皮肤病门户>>>皮肤科
(实习)
足癣又称“香港脚”,主要表现为 水疱、糜烂、脱皮,局部有剧烈瘙痒。皮肤破后可引起细菌继发 感染及淋巴管炎、丹毒等。
足癣的药物治疗一般分为外用药治疗和口服药治疗:
1、局部外用药:治疗足癣的抗真菌外用药有很多种,效果一般都不错,如医院自制的酮康唑霜、苯甲酸醇液和水杨酸软膏等,市售的有克霉唑软膏、足光粉、兰美抒乳剂、霉克霜剂、孚琪乳膏等。趾间有糜烂、渗液或感染时,不可以外用刺激性强的药,而应先3%硼酸溶液或呋喃西林溶液湿敷,待皮肤变干后再用抗真菌制剂;感染重时,可加服抗生素。
2、全身治疗:对于顽固的足癣,在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可以口服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等,剂量和疗程按医嘱。虽然足癣在我国发病率很高,但一般情况下症状并不严重,因此许多患者小痒即抓,大痒才治,不痒则不治;不连贯、非正规的治疗使得足癣时重时轻,老也断不了根。若想把足癣治好,一定要到皮肤专科,进行连贯正规的治疗。此外,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袜、垫,勤洗脚,勤换鞋,并做好消毒措施,同时保持脚和鞋的干燥,足汗多者还可在鞋内撒些枯矾粉、乌洛托品等止汗剂,洗完澡或游泳之后应把脚尤其是趾缝擦干。此外,须注意的是有足癣的糖尿病人在血糖没有得到很好控制的情况下,足癣不容易治好。
中国第一皮肤病门户>>>皮肤科
(实习)
足癣是侵犯表皮、毛发和趾甲的浅部霉菌病,是一种传染性的皮肤病。足癣南方较多见。
绝大部分患者是先患足癣再感染到手部和其它部位,足癣患病率高的的原因主要有下列几点:
足癣,一是足跖部皮肤没有皮脂腺,缺乏能抑制霉菌的脂肪酸。二是足跖部皮肤汗腺较丰富,出汗较多,造成有利于霉菌生长的潮湿环境。三是足跖部皮肤角质层较厚,角质层中的角质蛋白为霉菌生长的营养物,此外,由于穿着鞋袜,局部环境闷热,脚汗难于透发而潮湿,从而更有利于霉菌的生长繁殖。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湿热侵袭,湿热下注所为,当以清热利湿,解毒杀虫为治,介绍几则外治方,效果显著。
1、木瓜30克,甘草30克。将上药水煎取汁,侯温后足浴5—10分钟,每日2次,每天1剂,连续5—10天。
2、藿香30克,黄精、大黄、皂矾各12克,米醋1000毫升。将上药切碎置米醋中密封浸泡一周后;去渣,备用(浸泡时每天摇动数次).使用时取药液每天浸泡2—3次,每次20—30分钟,连续5—天。
3、丁香15克,苦参、大黄、明矾、地肤子各30克,黄柏、地榆各20克。上药水煎取汁,而后将药液候温洗足,每次10—15分钟,每日5—6次,每日1剂,每剂可用2次。
4、葛根,白矾、千里光各等量。将上药烘干研末,密封包装,每袋约重40克,每次取粉剂1袋倒入盆中,加温水约1000~2000毫升,混匀足浴,每次20分钟,7日为1疗程,连续1—2个疗程。
5、白鲜皮40克,苦参、黄柏、苍术各30克,防风20克,荆芥穗、枯矾各10克,蛇床子、地肤子、黄精、藿香各50克,葱白4枚。上药加水约3000毫升煮沸,待温时将双脚浸泡在温液中lO—15分钟,每日2次,一般用药4-5剂即可。
中国第一皮肤病门户>>>皮肤科
(实习)
“烂脚丫”是一种发生在夏季的常见真菌性皮肤病,医学上称为足癣。在潮湿炎热的春夏季节里,足部多汗,或经常穿闷热不透气的球鞋、旅游鞋的人容易发生足癣,出现足跖、足趾间皮肤瘙痒,浸渍、水疱、糜烂、渗出(俗称脚湿气)。
在三伏夏季应用中药浸泡防治足癣是中医的一大特色。中药浸泡可治疗足部皮肤瘙痒,浸渍、水疱、糜烂、渗出,安全有效无副作用,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有中药鹅掌风浸药等。也可选用单味中药凤仙花100克,加水煎煮,冷却后加等量的食用醋,每日浸泡患病的足部半小时,两周为一疗程。
中医认为,足癣是由湿热或血虚风燥所致,夏季主要是湿热所致,在中药浸泡的同时,配合内服中药有利于增加和巩固疗效。内服清热利湿的中药、中成药可以防治水疱、浸渍、糜烂型足癣,或足部多汗。常用的中药有黄芩、黄柏、苦参、蛇床子、地肤子、泽泻、车前子等。中成药有三妙丸和萆薢渗湿饮等。
对于足癣的防治应以预防为先,要保持足部皮肤的清洁干燥,每日换洗鞋袜;避免使用患有足癣病人的鞋袜、脚盆毛巾等用具,以防足癣传染发病。已患足癣应避免接触肥皂、洗衣粉和洗洁精等碱性物品或化学性物品,以免足癣皮损扩大和皮肤粗糙。发生足癣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不同剂型的外用药对症治疗。
中国第一皮肤病门户>>>皮肤科
(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