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脚气纠缠的三个小妙招

  1、电吹风治脚气

  首先用肥皂洗净脚部,并用干毛巾抹干水分。将电吹风开到热风档,对着脚底、脚侧和脚趾缝等患处反复吹4~6分钟,由于趾缝间的湿气重,为炎症和溃烂常发处,故最好掰开脚趾对着趾缝吹。热风将湿气吹干后,霉菌即失去赖以生存的温床,同时因为热风温度在50℃以上,可杀伤大量霉菌。如此吹毕既止痒,又消除异味。12小时后,患处原有的白色鳞屑相继脱落,代之以新长的皮肤,趾缝间的溃烂明显好转。次日穿鞋袜前,再次使用电吹风吹几分钟。上述方法每天一次,坚持三天即可明显好转。较传统药物疗法,电吹风法操作简易,且省时省钱,无药物副作用。

  2、风精治疗脚气

  脚气是致病性皮肤丝状真菌引起的常见皮肤病。而风油精中含有的薄荷脑、樟脑、桉叶油、丁香酚、水杨酸甲酯等正好能够清凉、止痒、杀菌、抗菌,对脚气能起到针对性作用。桉叶油和丁香酚目前已经成为许多外用皮肤消毒剂的主要成分,杀菌作用尤其明显;薄荷脑、樟脑可加快皮肤药物穿透速度,而不会对皮肤造成严重刺激和损伤,非常有利于风油精在皮肤局部发挥疗效。因此,风油精还可广泛应用于因真菌感染而发生的其他皮肤病。

  具体使用方法是每天睡前用温水洗脚后,用棉签蘸适量风油精涂于患处,一般连续使用5天,就能基本达到止痛、止痒的作用。如果伴有水疱,应先用针将水疱挑破,再用风油精。

  3、食疗偏方治疗脚气

  1)黄豆米皮糠:取黄豆100克,米皮糠160克,将黄豆与米皮糠用水炖熟吃。

  2)麦芽煎:取麦芽适量,用水煎服。

  3)青鱼煮韭黄:取青鱼500克,韭黄250克,将青鱼洗净,加韭黄煮食。

  4)冬瓜赤小豆:大冬瓜一个,赤小豆130克。将冬瓜切盖去内瓤,装入赤小豆,放糖水中煨熟淡食,或焙燥为丸食,或加水煮至烂熟,分二、三次食。

  5)花生红枣凤瓜汤:取花生90克,红枣10粒,鸡脚10只,瘦肉120克,陈皮1/4个。红枣去核,与余料齐洗净。鸡脚连同瘦肉飞水冲净。陈皮水先煲沸,加入各材料煲2~3小时,调味即可。佐餐食。

  脚气很容易复发的,所以在平时大家应经常保持脚的清洁和干爽,如穿着透气性好的全棉袜子,不穿未干透的鞋袜,洗脚后晾干脚部再穿鞋袜,注重对脚部的护理,以免脚气复发。

  脚气并非不可治 三大误区需注意

  误区一:脚气“伤大雅”

  脚气反反复复,时好时坏,因此被很多人误以为不能根治。正是一些患者认为脚气是个小病而不加以重视,才导致脚气终年不愈,反复发作。专家指出,脚气绝不是人们所想的那样,随便应付一下就行了,一旦恶化,也会带来巨大的痛苦。脚气问题不是一两天就可以解决的,专家表示,脚气患者的治疗时间通常应该进行4周,每天坚持用抗真菌药,目的就是杀死真菌。有的患者足部真菌停留在表面,但也有不少患者的足部真菌感染很深,对于后情况,只有坚持用药才会杀死潜伏在皮肤深处的真菌。脚气并非不可治,只是在治疗期间需要耐心,即便是症状消失了,患者应当继续用药一周加以巩固。

  误区二:最多是脚“遭殃”

  脚气的问题只会停留在足部吗?答案是否定的,它还可能引发灰指甲等其他皮肤病。这两种病都是由真菌入侵引起,脚气是真菌侵入脚部表层皮肤所致,灰指甲患者常常是先患有脚气,足部真菌被带到手部,首先侵入指甲周围的皮肤,然后通过指甲或趾甲的生长演变,逐渐侵入指甲内,形成灰指甲,并进一步生长和繁殖,直到破坏整个指甲。灰指甲与脚气是可以互相传染的,既可自身传染,也可由他人传染,无论自己或家人有脚气或由真菌引起的其它皮肤癣,都可能引起灰指甲,然而如果防治得当,脚气患者是可以避免患上灰指甲的。

  误区三:脚气是一种遗传病

  一家人都患有脚气,那是否说明脚气是会遗传的呢?这种说法是未经证实的。对此,专家表示,我们必须要考虑到脚气的传播方式。在适宜温度和湿度的条件下,脚气可以通过毛巾、鞋袜的共用传染。孩子穿了患有脚气的父母的鞋,或者共用毛巾,是很可能患上脚气的。虽然脚气在家庭中有集聚现象,但目前尚没有脚气是遗传病的证据。此外,公众对脚气的认识还存在着其他的误区,比如将脚气、脚臭和湿疹混为一谈,认为脚气患者唯一的治疗手段就是使用外用药,而不能内服治疗等。专家提醒,最好的解决途径还是及时就医,对症下药。

  醋在烹饪当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常用于溜菜、凉拌菜等, 同时,醋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醋的用途很多,通常用作调味品,但有时也用于保健、药用、预防流感等功效。

  正因如此,市民刘先生在患上脚气之后便选择用醋来泡脚,希望通过醋的杀菌作用杀灭足部的真菌,对脚气起到治疗的作用。“我是听朋友介绍的这个方法,每天晚上都在开水中加入醋来泡脚。经过一段时间,脚气的症状确实得到了缓解,但是我想知道一直用这样的方法是否能根治疾病?”

  脚气也是足癣,是由于皮肤癣菌、酵母样菌和非皮肤癣菌性丝状真菌而形成的。皮肤专家解释到,在中医理论当中认为醋具有消痈肿,散水气,杀邪毒,止痒收敛的作用。所以用食醋来泡脚确实可以对治疗脚气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水中放入白醋将脚放入其中浸泡几分钟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

  但是由于患者的体质不同,抗病毒的能力也各有不同,因此有的患者在用醋浸泡后会有明显的好转,但是也有的患者却起不到作用,真菌依然存在。所以建议患者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治疗的方法,由于真菌能够寄生在角质层中,因此要坚持治疗,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将真菌消灭。

  同时,还要注意不能乱用药,应该在检查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例如皮肤已经出现了破损的地方就不能使用酊剂,皮肤变厚、裂口应该使用软膏类的药物。当脚气发生感染时,可能会伴有炎症并发,在治疗的过程中首先要消炎,然后进行疾病的治疗。

   潮湿环境是脚气的温床

  进入夏季,最扫兴的就是脚气啦!不少患者都有这样的体会:脚汗多、脚臭、奇痒难耐。脚气乃是常见病,南方气候湿热本多瘴疠,脚气亦高发,香港脚之名可谓事出有因。北方脚气不如南方,却也有一半民众罹患该病。曾有调查令人咋舌:四成皮肤科大夫患有脚气。

  脚气的发病与环境密切相关。引起脚气的真菌在温度22℃到36℃和湿度95%到100%的环境中最适宜生长,也就是说,湿热的夏天比较适合真菌繁殖,令脚气患者增多,症状加重,且极易反复发作。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形容脚气毫不夸张,很多人“脚气年年治,脚气岁岁发”。据统计,我国脚气的复发率非常高,约84%的患者每年发作两次以上,致使很多患者误认为脚气是很难治愈的。

  脚气是不是没办法根治?专家认为是“斩草不除根”造成的。科学的防治知识、规范用药治疗理念,可以帮助患者摆脱脚气反复发作的困扰。

  穷寇要追,治脚气别提前停药

  郑州大学一附院皮肤科于建斌主任医师强调:“脚气的治疗最关键的是要选择正确的药物,彻底杀死真菌。市面上这方面的药物很多,鱼龙混杂,一些复方的制剂还常常含有糖皮质激素的成分,使用这类药物常无法杀灭真菌,甚至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并发细菌感染。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抗真菌制剂,就可以杀死真菌,帮助患者摆脱脚气反复发作的困扰,根治脚气。”

  当然并不是说,选对了药就意味着治愈了脚气,要想治愈脚气,还要坚持用够疗程。据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公布的调查显示,在“每日需涂抹两次外用药物”这一治疗的关键点上,82.5%的被访者表示,坚持不到14天,57%的被访病人坚持不了7天。“提早停药是脚气无法彻底治愈的最主要原因。”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于建斌说。

  脚部皮肤光滑之后,再用药两周

  于建斌说,许多脚气患者只注重在急性期用药,一旦症状减轻便停止用药,结果脚气不久又卷土重来。为何脚气如此“不好打发”?原因在于真菌寄生于皮肤的角质层,而角质层更新、脱落的一个代谢周期是14天,短时间的治疗后,角质层表面的真菌被杀灭了,脚气症状消退了,但由于脚部的角质层比较厚,深处的真菌仍然如深埋于地下的种子,一旦遇到温暖潮湿的环境,又会生长出来。

  因此,于建斌建议,无论患者使用哪种药物进行治疗,在脚部皮肤正常光滑了以后,至少还要再坚持用药两周。也就是说,外用药物要坚持每天涂抹两次,用够一个月。外用药物推荐联苯苄唑乳膏(如孚琪)、硝酸咪康唑乳膏(如达克宁)等。民间偏方如醋泡等,对初发患者或许有效,但对“老脚气”往往效果不佳。另外,激素类药膏只能暂时缓解真菌生长引起的瘙痒、红肿等皮肤症状,对真菌无杀伤作用,如果长期使用激素治疗脚气,其成分会滋养真菌生长,相当于为真菌“施肥”,加大治疗难度。

  对于反复发作的“老脚气”,医生推荐两种口服抗真菌药物——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效果不错。由于抗真菌口服药主要经过肝脏代谢,经肾脏排泄,所以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要慎用,并定期复查肝肾功能,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停药。

  开水烫鞋袜 预防脚气复发

  于建斌提醒,一些脚气预防的小知识大家应记住,比如:养成每天洗脚的好习惯,不要与家人共用拖鞋或毛巾,最好备几双鞋轮着穿等。鞋子、袜子的消毒是治疗和预防脚气复发的主要环节,阳光晒不透鞋子,紫外线消毒灯也照不到鞋子里面,最靠谱的杀灭真菌的方法是用开水烫,可以在刷鞋洗袜之前用开水烫一会儿。

  医生还提醒,夏天到了,要注意脚气的预防。夏天脚容易出汗,要坚持每天洗脚,选择透气性好的鞋袜,保持足部清洁、干燥。去浴池、游泳池等公共场所,自己用的东西要自己带,不用公用拖鞋、毛巾、足盆。

  脚气又称脚癣,常在夏季加重,因为常见、多发,不少人都不重视,认为这种小病顶多就是引起瘙痒、脚臭,对健康不会有什么大的危害。实际上,因为脚气引起的继发感染而导致的生命危险并不少见。

  脚气是真菌感染的皮肤病,这也是这种“顽疾”难以彻底治愈的一个原因。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差,而且进入人体后潜伏期特别长,有的真菌甚至一直处于静止休眠状态,即便使用了药物,一旦遇到适宜的环境,真菌孢子还会继续萌发、生长、繁殖。另外,患者用药不规范,家庭中有其他人患有脚气等原因,也会导致脚气复发。

  脚气引起其他部位的真菌感染,是最常见的一种危害。由于长期有脚气,以及用手搔抓后真菌的“自体接种”,会引起灰指甲、手癣、头癣、体(股)癣,以及耳内真菌感染等。这些继发的真菌感染,常会同时波及几个部位,因此很难根治,且容易传染家人,除了影响美观外,更主要的是会导致指(趾)末端的不适。此外,位于皮肤的真菌一旦进入血液,其代谢产物还会引起全身性的过敏反应,常表现为突然发生于四肢或全身的红斑、丘疹、水疱等,常会让人误以为是普通的过敏反应。对于患有糖尿病、免疫力低下、营养不良,以及年龄较大的老人来说,真菌入血不仅会出现过敏反应,还会影响心内膜、肝脏、脾、肺等器官,引起生命危险。

  不少患者因为脚气就诊时,多是因为伴发了细菌感染,这也是脚气引起的一种大危害。此时,局部常出现淡黄色脓性分泌物,以及红、肿、热、痛的炎性反应。如果不及时治疗,细菌入血会造成各种急性炎症,比如化脓性球菌侵入淋巴管,可引起急性淋巴管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可引起丹毒,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则会引起组织的化脓性炎症(蜂窝组织炎)。

  因此,患有脚气不能大意,尤其对于老人来说更是如此,最好到医院进行抗真菌治疗。需要提醒的是,脚气患者不能使用含有激素的药膏,否则,很快就会导致真菌的大量繁殖,引起严重感染。此外,还要保持脚部的清洁、干燥,每天勤洗脚、勤换袜子。对于没有症状的患者来说,可以使用一些有抗菌消炎作用的泡足片,以及一些小偏方泡脚(泡脚时的水温最好超过40℃),但如果出现水疱、炎症等(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及时就医。

  一:汗水是男人夏天最大的尴尬

  黄先生爱出汗,天气一热,他出汗的频率更高。汗多时,不仅使真丝衬衫上留下了斑斑汗渍,而且皮肤上也出现了黄豆大小的斑点,他倍感烦恼。夏季爱出汗吃啥缓解症状

  解析:在出汗的时候,有一种病菌容易侵犯皮肤,由于这种病菌喜欢温暖和潮湿,而且有嗜汗的特点,因此,往往容易引起一种皮肤病,医学上叫“花斑癣”,通常叫它“汗斑”。

  夏天因为出汗增多,皮肤多油脂,如不勤换内衣,或者患有慢性病或营养不良就会发病。

  对策:

  A、让汗液自然蒸发:盛夏时汗液的蒸发是主要的或惟一的散热方式。可在不影响活动的前提下,不立即擦去刚渗出来的汗液;在不影响雅观的情况下,尽量增加肢体在空气中的裸露面积。散热快了,汗量自然会减少。过夏天流汗保健康

  B、预防汗腺疲劳:在暑天应尽可能地减少出汗,降低出汗速度,同时要加强营养,补充足够的食盐,包括多进食一些蔬菜、瓜果、咸汤,必要时喝一些淡盐水或盐汽水。

  C、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用温热水洗浴易除去皮肤上残留的汗液及其带来的固体成分,这对皮肤和全身都是有好处的。

  D、中药浴预防:用艾叶、薄荷等中药熬水洗澡,每周一次即可预防汗斑。

  二:脚的难处

  自从应聘到外企工作之后,沈先生一年四季都是皮鞋着脚。哪怕天气再热,他对鞋子的要求也不能风凉,而不知何时长上的足癣,令他紧裹在皮鞋里的一双脚痛“痒”难耐。

  解析:炎炎夏日是足部疾病的暴发季节。特别是对于那些不可能穿着凉鞋去上班的白领阶层来讲,在夏日里要格外注意保护自己的足部。夏日的高温会使鞋子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造成足部出现一些皮肤病。那些藏匿在脚指甲里的真菌虽然在冬天成不了什么气候,但在夏日里却会得到大量繁殖的机会,使足部发炎,足癣就是一种易在温暖环境里暴发的足病。

  对策:

  A、不要穿太紧的鞋子。如果足部本身有问题,不宜选择硬帮皮鞋,而应选用软帮皮鞋。

  B、在炎热的夏天里,尽可能穿透气性良好的薄棉袜子,避免穿尼龙袜子,以防给真菌造成良好的繁殖环境。

  搞定汗脚问题的简单诀窍

  C、每天不但应坚持洗脚,而且洗脚后还应尽可能把脚擦干。

  D、经常换鞋很重要,不要在长时间内穿同一双鞋。

  酷暑如约而至,娇弱皮肤如临大敌,大小医院门诊部的皮肤病患者数量持续攀升。从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了解到,近期前来就诊的患者数量居高不下,较往日有了明显增加。其中,有两三成的患者是因手足癣等真菌性皮肤病而来。

  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黄卓辉告诉我们:“夏日是手足癣高发的季节,一些有手足癣病史的患者在夏季更易复发。夏季远离手足癣,需要切实做到防治相结合。”

  专家简介:

  黄卓辉,男,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擅长各种性传播疾病、感染性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青春期痤疮等皮肤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

  出诊时间:

  每周一、三、四上午,周二全天。

  真菌偏爱湿和热 手足癣夏季高发应警惕

  手足癣是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是由真菌感染所致。

  黄卓辉医师表示,真菌具有喜高温、潮湿的特性,因此在炎热、潮湿的春夏特别多发。真菌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因此,真菌感染的皮肤癣病往往反复发作。

  瘙痒难耐、病情反复的手足癣往往扰乱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给患者带来难以言喻的苦楚。自行用药在当下成为不少患者的“快捷选择“,似乎所有瘙痒仅需要一支皮肤软膏就可以全部消灭殆尽。黄卓辉医师强调,绝对不提倡患者自行用药,治疗用药最好能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使用,并且遵照医嘱按时用药。

  手足癣“感觉难治”并不真的难治

  几乎所有的手足癣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往往希望在最短时间内摆脱顽疾,最好永远不会再复发。

  事实上,手足癣却不是三两天就可以彻底根除的疾病,心急的患者认定手足癣难以治愈,因此失去了耐心放弃了治疗;也有的患者一见症状舒缓就擅自停药。

  黄卓辉医师指出,外用药疗程长且涂抹不便是造成手足癣病情反复的主要原因。用药不规范或疗程不足为手足癣的“卷土重来”埋下了隐患,个人不良生活习惯和夏天的湿热环境更是为手足癣的肆虐煽风点火,一些患者因此给手足癣扣上了“难以治愈”的帽子。

  “手足癣难治只是患者的错觉。如果对手足癣有正确的认识,坚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治疗和有效预防,即使治疗的时间相对较长(2-4周),彻底摆脱手足癣谈不上多困难。”黄卓辉医师说。

  防止手足癣复发 要做到防治相结合

  “除了规范治疗,平日的生活习惯也至关重要,”黄卓辉医师表示,预防手足癣发病或再次发作主要围绕真菌的特性(喜好温暖和湿度)做文章。

  汗液滞留在身上,是让癣类疾病再次发作的一大诱因,夏天鞋袜要勤洗勤换,平时最好穿吸汗的布袜;预防手足癣应保持手脚清洁干燥,尤其是夏天,脚部易出汗,每天洗澡或洗脚后,最好用吹风筒吹干脚趾间水分,尽量别用毛巾;使用过的毛巾注意用开水烫洗,毛巾和鞋袜试图通过阳光暴晒杀灭真菌效果不佳;患者不要与他人共用浴具以免交叉感染,家庭中其他成员的手足癣要同时治疗。(通讯员:韩文青)

    提早停药导致脚气无法彻底治愈脚气

  对于脚气,皮肤专家表示,脚气的治疗最关键的是要选择正确的治脚气药物,彻底杀死真菌,治好脚气。市面上治脚气的药物很多,脚气用药鱼龙混杂,治疗脚气,一些复方的治脚气制剂还常常含有糖皮质激素的成分,脚气患者使用这类治脚气药物常无法杀灭真菌,甚至可能导致脚气患者的脚气病情加重,并发脚气患者的脚气细菌感染。脚气患者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抗真菌制剂,治脚气,就可以杀死真菌,治好脚气患者的脚气,帮助脚气患者摆脱脚气反复发作的困扰,根治脚气,脚气患者远离脚气。

  对于治脚气,当然并不是说,脚气患者选对了脚气药就意味着治愈了脚气,脚气患者要想治愈脚气,脚气患者还要坚持用够脚气用药的疗程。据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公布的调查显示,在脚气用药上,脚气患者在“每日需涂抹两次外用药物”这一治疗脚气的关键点上,对于脚气用药,82.5%的被访脚气患者表示,坚持不到14天用脚气药,57%的被访脚气病人坚持不了7天用脚气药。而脚气患者提早停脚气药是脚气无法彻底治愈脚气的最主要原因。

  治脚气,要坚持用脚气药会让脚气真菌没有死灰复燃的机会,防止脚气复发。据了解目前中国市场上抗真菌药多为抑菌药,按说明书持续使用脚气药4-6周,且每天两次用脚气药,可帮助杀灭真菌治愈脚气,防止脚气复发。

  得了“脚气”要勤洗脚,减缓脚气症状

  脚气患者,在洗脚的时候,尽量避免碱性肥皂等刺激性的化学用品,趾缝紧密的人要注意趾间的清洁,避免脚气感染。脚气患者在洗完脚之后,需用毛巾把脚擦干再穿鞋和袜子,以免脚气患者的脚气传染。如果是家庭成员中有两人以上患脚气的,最好同时进行治疗脚气,避免相互传染脚气,治好脚气。最好的治疗脚气的方法是口服治脚气药、外用治脚气药物联合使用,治疗脚气,这样才能有效彻底地杀灭真菌,治好脚气。

  对于脚气患者,脚气患者的个人物品最好能专人专用,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浴巾、脚盆、拖鞋等物品,以减少相互感染脚气的概率,降低脚气感染的机会。对于预防脚气,最简单的消毒方式是把毛巾放在搪瓷盆中,用开水煮10分钟,然后在阳光下暴晒,能杀死细菌,防止脚气感染。

相关阅读:

为何会有脚气:脚气是如何引发的?

有脚气怎么办?如何预防脚气?

怎样治脚气?小偏方帮你去脚气

什么是脚气病:脚气病的原因分析

脚气怎么治?中医八偏方来解救脚气病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脚气在夏季属于比较难治的气候,因此要特别注意。

  一难在气候:用药前后脚应干燥。引起脚气的真菌一般在温度22℃~36℃、湿度95%~100%的环境中生长最快,因此有些人药用了不少,但若不注意让脚趾保持干燥,也是没用的。

  夏天脚气复发后,保持脚部干燥是第一门课。若脚出汗较多,或被水打湿了,要及时擦干,也可以用电吹风及时吹干,用药后要过一段时间再穿鞋。鞋袜也要做好消毒工作,勤换洗,多晾晒,洗前可用开水烫一会儿。此外,夏天游泳和赤脚行走的机会多,也会使脚气感染的几率增加。

  二难在选药:皮炎平只会帮倒忙。很多患者将止痒视为药物选择的第一要素。事实上,含有激素类的药膏如皮炎平等虽然能止痒,但却对人体有免疫抑制作用,会降低皮肤的免疫抵抗力,反而会帮真菌来攻打人体的抵抗力,得病的皮肤范围会变得越来越大。

  治疗脚气可根据症状选择不同的药物:脚趾出现小片红斑且非常痒,属于丘疹鳞屑类型脚气病,可用达克宁、孚琪、美克等抗真菌软膏。

  在脚背、脚底隐蔽部位长有白色透明水疱,说明是水疱型脚气,外用药膏应既抗真菌,又抗过敏,可用抗真菌软膏配合红霉素等。

  脚趾间腐烂、皮肤发白,说明是糜烂型脚气,可先用有收敛作用的水杨酸粉泡脚,再外用疗霉舒等霜剂。

  三难在疗程不够:用药延长两周。很多脚气患者只注重在急性期用药,一旦症状减轻便停止用药,在夏天尤为明显。其实,无论使用哪种药物,在脚部皮肤正常光滑后,至少应再坚持用药两周,也就是说外用药坚持每天涂抹两次,用够一个月。

  脚气患者要注意清洁,保持皮肤干燥,保持脚部清洁,每天清洗数次,勤换袜子。勿吃容易引发出汗的食品,如辣椒、生葱、生蒜等。情绪宜恬静,激昂容易诱发多汗,加重脚气。

  手足癣治疗需谨慎用药

  手足癣发作时,患者往往瘙痒难耐,自个选用皮肤病软膏止痒似乎早已成为坊间应对皮肤瘙痒的不二选择。误打误撞,人品爆发,有些药膏或偏方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瘙痒症状。可是,这种盲目的自治行为大多只能临时止痒,之后可能引发更加严重的症状。

  手足癣一般需要正规医院进行真菌检查或者培养来确诊,在未经确诊的情况下盲目用药是不可取的,因为湿疹等疾病也会有相似的表现,但治疗用药则是完全不同的。另外,手足癣还需要进一步根据其临床表现选择药物。药物选择错误不仅延误治疗,还可能使病情加重。

  手足癣菌易复发加强预防

  手足癣发病率高、传染性大,是其他癣菌病的根源,且极易复发,首先应引起重视、加强预防。引起癣菌病的原因主要有不良的卫生习惯,如用在浴室、健身房、泳池等地方的公用拖鞋、梳子、浴巾等;与患者或病畜经常接触,如猫狗等。

  卫生条件不良:卫生差、用水困难的人群容易造成流行;另外,肥胖、多汗、糖尿病、肿瘤等疾病患者,或者长期大量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易患癣菌病。还有一些长期在潮湿环境中工作的人群易患手足癣,如长期接触水产品的商贩、经常在水田劳作的农民以及浴室、足浴技师等等。

  专家提醒,手足癣发病率高、传染性大,是其他癣菌病的根源,且极易复发,首先应引起重视、加强预防。平时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手足部及体股部的清洁干燥;穿宽松透气的鞋袜及内衣内裤,并保持其清洁干燥;不与他人共用鞋袜、脸盆、浴盆、洗脚盆、毛巾等都是预防癣菌病的有效措施。

  其次,要纠正“足湿气是身体健康的表现”和“治好了足癣会生大病”的错误观点,一旦患病要及时治疗。另外,由于手部经常受外界因素的刺激,如肥皂、洗衣粉等容易发生外伤,使手癣更加顽固难治,又使其容易重复感染发病,故在防治中还应注意避免局部接触物理和化学的刺激和损伤。

  手足癣非小事需足够重视

  首先,手足癣主要是由真菌引起的皮肤传染病,一旦发现需要积极治疗,如果处理不当,可导致全身发疹,若继发感染,严重者引发败血症。

  其次,手足癣和灰指甲关系密切,可以互相传染。患有灰指(趾)甲,病菌会通过身体某一部位进入局部组织传染,如通过搔抓或轻微外伤而传染为“体癣”“股癣”“花斑癣”等。因此在治疗灰指甲时一定要注意手足癣的治疗,二病同治才能痊愈。同时,积极治疗手足癣、股癣及花斑癣也是预防灰指甲的最佳措施。

  第三,糖尿病病人一旦发生手足癣,应及时治疗,否则容易引起更严重的病症。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或利用障碍,使得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都出现紊乱,他们的皮肤组织含糖量增高,表面皮脂的屏障作用遭到破坏,抗菌能力下降,很容易感染真菌,所以更容易发生手足癣。因为糖尿病病人末梢血液循环差,存在局部营养障碍,手足癣发生时,就可能发展为经久不愈的慢性溃疡,甚至坏疽。

  患手足癣不可随意涂抹激素类药膏

  很多人皮肤已有瘙痒就喜欢涂抹激素类药膏,这些药膏虽然能止痒,但对人体有免疫抑制作用,用来治疗手脚癣,会降低皮肤的免疫力,真菌感染范围反而会越来越大。像含有激素类的皮炎平之类的药膏,它们主要是用来治疗皮炎和湿疹的。

  再者,激素类药膏并不适宜于部分老人、小孩和孕妇。婴儿及儿童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因此对激素的敏感性大于成年人。故而婴儿以及儿童应尽可能减少药物的用量,仅用低效或者不含激素的药膏。伴有慢性疾病的老年手足癣病患者应慎用激素类药膏,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癫痫及精神病患者,尤其不宜过多使用这类药物。妊娠期妇女常合并有多种多样的手足癣病,如妊娠疱疹、妊娠痒疹、妊娠瘙痒性荨麻疹等等,病程可持续数月,分娩后病期可自行缓解。孕妇在分娩后也可在医生指导下酌情选择口服及外用中效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但切忌长期大量用药。

  最后,专家建议,患了手足癣要到正规的医院接受治疗,以免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期。在预防方面,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袜子,保持鞋袜的干燥,避免到不清洁的浴池、游泳池洗浴和游泳,不在公共游泳池、浴室、健身房等地方光脚行走。尽量不要在过湿过热的环境下工作。

  冬季真菌更易被杀灭

  足癣是皮肤癣菌引起的足部真菌感染。真菌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所以足癣每到春夏发作最猖獗。到了冬天,由于真菌的生长、繁殖能力下降,足癣的症状逐渐缓解或消失,患者对治疗也会变得不那么积极。对此,赖维教授认为,此观念要有所纠正。只要真菌没彻底杀死,就会潜藏在皮肤和指(趾)甲里,等待机会再次作乱。而冬天穿的鞋袜厚,难以清洗消毒,正好给真菌的隐匿提供良好的温床。一旦遇上春天的暖湿气流,就会再次诱发足癣。所以,在真菌活动力减弱的冬天治疗,既能完全杀灭真菌,达到根治的效果,又能给足癣复发打好预防针,可谓一举两得。

  治疗足癣起码要一个月

  皮肤病向来难治,且足癣容易复发。赖维说,治疗足癣通常以外用药为主,需要一个月时间,严重的则建议合并内服药一到两周,这是起码的要求。但病人常常以症状是否缓解作为用药参考,真菌还没完全杀死就擅自停药,内服药更是觉得没必要。这样,原本轻度的足癣,也会越拖越重。

  个人卫生非常重要

  防治足癣,除了按医嘱用药,还有一点是个人卫生的防护,因为不同时将鞋袜中的真菌杀灭及消除各种易感因素,仅仅治疗皮肤和指(趾)甲中的真菌是不能彻底治愈足癣的,就算治疗好了也很容易复发。“不要天气冷了就懒得清洗,特别是脚汗多的人,不好好清洗,皮肤上的真菌就会带到鞋袜上,造成反复感染。”赖维说,洗澡时要注意搓洗脚丫子,脚趾和脚趾之间要洗干净,洗完后要擦干脚。此外,要避免和别人共用鞋袜、洗脚盆和毛巾,更不要光脚接触健身房、泳池、澡堂、桑拿会所等公共场合的地面。

  冬天人们喜欢穿厚厚的鞋袜,透气消毒比较困难。赖维建议,为避免真菌繁殖,最好穿全棉的袜子,并用开水烫洗,鞋则多备几双,每天轮换,再时不时把鞋拿出来晾晒,晾晒只是让鞋内干燥,不利于真菌生长。要把鞋里的真菌彻底杀灭,可使用超短波和等离子鞋内净化器。

  另要强调,足癣也可由灰指甲引发。因此,最好不要到卫生条件不好的美甲店修甲、美甲,修剪指甲要用自己专用的指甲钳,剪完指甲后彻底洗手,保险起见最好用开水煮沸修甲工具。

  手足癣是发生于掌、跖与指、趾间皮肤的浅部真菌感染。致病菌主要有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手癣中医称之为“鹅掌风”,足癣中医又称“脚湿气”。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脾胃湿热循经上行于手则发于癣,下注于足则发足癣,或由湿热生虫,或疫行相染所致。

  本病按临床表现分为四型:浸渍型多见趾(指)间皮肤发白,糜烂、浸渍,边缘清楚,去除浸渍的表皮,留下潮湿的鲜红新生皮肤。水疱型多见足底或手掌出现水疱,甚至几个水疱融合成较大的水疱,边界清楚,皮肤不红,疱破脱屑。鳞屑型多以脱屑为主,间有少数水疱,疱干脱屑,边界清楚,炎症不明显。增厚型多见掌跖皮肤增厚,夏季水疱脱屑,入冬则皮肤开裂。

  本病多见于成年人,往往是夏季发作或加重,冬季气候干燥时减轻或症状消失,故冬季是治疗手足癣的最佳时机,现介绍几则中药治疗手足癣的有效方,患者不妨一试。

  ▲取蛇床子、苦参、白藓皮、黄柏、生百部各20克,雄黄、硫黄各10克,当归15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外洗患处,每天1次,每次30分钟,适用于各型手癣。

  ▲取白矾、五倍子、地肤子、蛇床子、苦参各30克,大枫子、川椒、黄柏各25克,共研末用食醋1000毫升浸泡1周备用,每天2次,取药液浸泡患处,每次30分钟,每剂可用7天,适用于各型手癣。

  ▲取雄黄、黄连各10克,苦参、土茯苓、防风、地肤子、荆芥各30克,冰片6克,先将前7味药水煎30分钟,停沸后加入冰片,去渣,待温浸泡患处20分钟,每天4次,每剂用3天,15天为1个疗程。适用于各型手癣。

  ▲取生地24克,大黄18克,蛇床子、枯膊荨百部、大枫子、海桐皮各15克,木鳖子(切片)、紫草、杏仁、丹皮、当归各12克,花椒、甘草各6克。将上药浸入1000毫升麻油内2天,然后用炭水煎至药色微黄为止,用细筛滤渣,再用蜂蜡450克放入杯内,将滤下的麻油趁热倒入杯内,搅匀成膏,收贮备用。每晚睡前,用温水将患处洗净,拭干后,取此膏涂擦患处。适用于手癣表皮干燥、脱皮、皲裂或水疱、奇痒。

  ▲取滑石、煅海螵蛸、制炉甘石各40克,赤石脂20克,硼砂15克,白矾、制乳香、制没药各10克,轻粉、铅丹、冰片各4克。共研成细末,过筛和匀,将患处洗净擦干,然后将药粉均匀撒在趾缝间糜烂痒处,每天2次,适用于浸渍型足癣。

  ▲取苦参、地榆、胡黄连、地肤子各200克,将上药切碎后放入75%酒精至1000毫升中浸泡1周,过滤后再加70%酒精至1000毫升,外搽患处,每天3次。适用于水疱型足癣。

  ▲取密陀僧30克,龙骨20克、炉甘石50克,轻粉3克,冰片3克,凡士林100克,将前4味药研成极细末,然后加入凡士林调成膏剂,外涂患处,每天3次。适用于鳞屑型和增厚型足癣。

  ▲取土槿皮、蛇床子、透骨草、徐长卿、黄芩各30克,土茯苓、苦参、枯矾各20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适量,浸泡患处,每天2次,每次30分钟,适用于足癣合并感染者。

  另外,由于手足癣可通过接触传染,因此患者应分开使用脸盆、脚盆、毛巾、拖鞋等物品,避免重复感染。直到皮损恢复正常后,还要坚持用药1~2周。

  “一到冬天我的脚气就好了,原本瘙痒的双脚似乎不痒了,水泡、脱皮等不适症状通通消失。可奇怪的是一到春夏就会卷土重来,年年如此。”退休工人张伯说,他患脚气很多年了,奇怪的是每年天一冷,脚气就没了症状,搞得他以为脚气好了,便没怎么注意卫生,可冬天一过,烦恼又来了。

  皮肤科专家强调,脚气患者千万不要以为没有症状就说明脚气已经痊愈,这只是一种表象。冬季里,并不是真菌就不存在了,而是真菌进入了“冬眠期”。此外,真菌最佳的生长湿度为95%~100%,PH值为5-6.5,而冬季生长条件不合适,真菌处于休眠状态,不会引起患者不适,致使患者认为足癣已愈。其实,寒冷的温度根本冻不死引发脚气的真菌。真菌能潜伏在皮肤角质层下,依靠角蛋白营养过冬。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脚气患者,一到天热的时候,脚气会复发的原因。只要真菌没被彻底杀死,就会等待机会再次作乱。

  冬季脚气症状减轻,很多人因此而忽视治疗,殊不知,这其实浪费了治疗脚气的好时机,因为癣菌在这个时期处于“冬眠”状态,对药物抵抗力差,而且冬天双脚干燥,有利于药液渗透到角质深层,使药效保持长久,故冬季用药治疗脚气,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专家提醒,冬天治脚气应注意坚持用药至足够疗程,切勿半途而废。同时要把鞋袜(包括皮鞋等)彻底消毒,注意个人卫生,以免再次感染。

  冬治脚气要选抗真菌类药物

  冬治脚气要注意正确选用抗真菌类药物,如达克宁软膏、克霉唑霜、韦氏溶液和足癣散等。白天擦软膏,晚上浸泡药液(如足癣散)。浸泡药液时,注意每次浸泡时间在1小时以上,边浸泡边祛除脚掌角质层(即老皮),使药液快速渗入角质层深层,杀灭癣菌。

  一般来说,水疱型脚气,可在每天热水泡脚后外抹克霉唑癣药水,或复方水杨酸酊剂一次,注意每天最多用两次。角化过度型脚气比较顽固,治疗病程缓慢,适用软膏或霜剂,也可外用复方苯甲酸膏或复方水杨酸酒精,早晚各一次。涂药后可用塑料薄膜将脚包住,以利于药物浸入皮肤深层,便于厚皮剥落。趾间糜烂型脚气多见于脚缝间,可以选择浸泡结合的软膏和足粉治疗。

  另外,外用药品的同时加用口服药,治疗效果更好,如丁克兰美抒片剂、斯皮仁诺片剂等,这类口服药物在体内存留时间长,作用明显。

  从日常细节开始预防脚气

  一、足部卫生

  1、保持良好足部卫生以减低细菌滋生是个好开始: 每天最少一次以暖和的水及温和的肥皂浸泡和冲洗双足。例如,一个很好的做法就是于回家脱下鞋袜后,随即清洗双足,清洗后要彻底抹干双足,尤其趾与趾之间的位置,减少汗水和过多的湿气。

  2、在足部洒上爽身粉有助保持双足干爽,或者在足部涂上止汗剂,以减少足部流汗。

  3、尽量多脱掉鞋袜或穿着凉鞋,让足部的皮肤得以呼吸。

  4、保持身体凉快,尤其在天气炎热的日子,因为体温过高会使你全身(包括双脚)流汗更多。要确保鞋子大小适中和多让双足得到休息,因为足部过分受压可加剧流汗。

  二、舒适的鞋子

  1、穿着以真皮、帆布或其它透气物料制成的鞋子。穿着透风的鞋履(如拖鞋),以代替紧密的鞋履(如靴子)避免穿着塑料鞋。

  2、于鞋子内层洒上爽身粉以帮助吸走多余的湿气。经常清洗那些可以冲洗的鞋子(如帆布鞋),并彻底晒干。

  3、假如鞋的臭味即使用除臭的产品亦无法去除,将鞋子丢掉。所以, 足部臭汗也不那么可怕,如果做好个人卫生清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在特殊情况下,予以药物预防或饮食调理,是可以做到有效预防的。

  4、最好不要连续两天穿同一双鞋子,它们需要时间干透 将鞋子放置于通风的地方让它完全干透,如将鞋子放置于室外,并先取去鞋垫,在阳光下晒干。

  三、选好袜子

  1、穿着洁净的袜子,且是以棉、羊毛或其它吸湿物料制成,且厚而柔软的袜子,以帮助吸走汗水。有需要时,应经常更换袜子以保持双足干爽。

  2、避免穿着尼龙质料的袜子,不要再次穿上已弄污的袜子。

  3、穿着密封的鞋时定要穿着袜子。

  问:我今年27岁,两年前脚底开始成片长针尖样水疱,特别痒,烂了就流黄水,用过抗真菌软膏,没啥效果。请问该怎么治疗?

  答:根据这位读者描述,考虑是足癣。足癣是足部真菌感染,多发于趾间、足底及侧缘,表现为趾间糜烂,足底有片状脱屑、水疱或足底破损、角化粗糙。足癣病程长, 易复发,传染性强, 可自身传染而发生手癣、甲真菌病等,需要积极治疗。

  足癣可药物治疗,目标是清除致病菌,快速解除症状,防止复发。根据致病菌的种类、疾病分型和患者的基本情况等来选择药物和疗法。初发或病灶局限者一般选择外用抗真菌药物,泛发和严重病例选用系统性抗真菌治疗。局部治疗可用克霉唑软膏、益康唑软膏、冰醋酸溶液、水杨酸制剂等;常用的口服抗真菌药物有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氟康唑等,应该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中医则选用清热利湿、消风止痒的药物制成水剂外洗或粉剂外涂,常用方剂以蛇床子、苦楝皮、土槿皮、地肤皮、白鲜皮、苦参为主;水疱型手足癣加入黄芩、黄连;糜烂型加苦矾、冰片。

  生活中应多加注意,袜子洗干净后可用开水烫,准备两双鞋交替穿,换下后放在通风处晒晾。

  脚臭是很多人遇到的尴尬问题,不仅如此,脚臭对脚部的健康也有恶劣影响。脚臭是因为脚心汗腺多,容易出汗,在多汗条件下,脚上的细菌大量繁殖并分解角质蛋白,再加上汗液中的尿素、乳酸,这样就会发出一种臭味。

  冬瓜皮有消暑、健脾、利湿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肾病、肺病、心脏病引起的水肿、腹胀、小便不利等症状。用冬瓜皮煎汤洗脚既治脚气,又治脚臭,一举两得。

   温馨提示: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具体功效和使用请咨询医生,并遵医嘱。

  吴晓平  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足癣治疗很难“断根”。很多人在用药的时候症状略有改善,便停止用药。但不久,瘙痒、皮肤脱屑等又像野草一样“春风吹又生”。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因为用常规抗真菌药物治疗时,鞋袜没有消毒杀菌,虽然脚上的真菌得到了抑制,但鞋袜上的真菌却没有被杀灭,因此脚癣会经常复发。

  足癣需要治疗吗?

  当然需要治疗。如果不治疗,会出现红斑、小水疱、皮肤干裂,引起瘙痒、疼痛、发臭等症状。感染若不控制,会扩散到其他地方,如手、臀、大腿根部、指/趾甲,还可以通过公用物品传染给他人。

  足癣处常常有细小的伤口,让细菌有可乘之机,通过这里进入血液、淋巴管,从而引起“流火”。严重的还会引起败血症、心脏病,甚至危及生命。

  民间有些人认为,足癣是身体的一个“排毒口”,治疗好了就不能排毒了,身体就会得其他大病。其实,这是毫无科学依据的说法。

  根据皮肤亲水的生理结构和特点,在种类众多的治疗皮肤疾病的外用药物中,水溶制剂的药物更适合皮肤疾病的治疗,比如联苯苄唑喷剂(信利唑)。水溶制剂药物更易被皮肤吸收,能快速直接作用和长时间地保持在皮肤角质层,杀死皮肤表里的病菌,同时保持健康皮肤所需的20%水分,综合提高了药效的发挥。

  喷剂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1.水溶制剂深层杀菌  信利唑是水溶制剂,容易深入皮肤,杀菌更彻底,同时可以补充皮肤所需水分。

  2.清洁鞋袜防止复发  独特的喷剂剂型可以非常方便为鞋袜消毒,每天只须在鞋袜内喷一次,就可轻松杀灭鞋袜的癣菌。

  3.每天一次使用方便  大多数治疗足癣的药物,每天在清洁患处后需要使用2~3次,给患者带来了很多不便。信利唑作为长效抑制真菌药物,每天一次就可以轻松治疗足癣。

  4. 防止交叉感染  很多治疗足癣的药物都需要用手指涂抹患处,这样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信利唑独特的喷剂剂型,只需每天在患处喷一次,就可以轻松治疗足癣,防止手指涂抹造成交叉感染。

  5.高效安全价格合理  信利唑喷涂患处后,一分钟内就可以感觉到清凉舒适,具有明显的止痒效果。

  邹   勤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昆山中医院内科主任医师     

   随着持续的高温天气,皮肤真菌病发病率也逐渐增高,特别是手足癣更是让人心烦。“足癣年年治,足癣岁岁发”,面对反复发作的足癣(俗称脚气)顽症,很多患者误认为是“没法根治”。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专家一致认为,根治足癣完全可能,但这必须建筑在合理、规范治疗的基础上。

  据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公布的最新调查显示,很多药物必需每天涂抹两次,82.5%的被访者表示,坚持不到14天,57%的被访病人坚持不了7天。“提早停药是足癣无法彻底治愈的最主要原因,足癣之所以会反复发作,归根结底还是患者的认识误区和治疗不规范造成的。”那么,有没有又快又方便的治疗方法呢?

  由于癣菌非常顽固,一般的清洗和暴晒都不能将其彻底清除,因此正确处理使用过的鞋袜对防止复发非常重要。因此很多市民选用新一代治疗真菌药物——比如信利唑、联苯卞唑喷雾剂等药物。

  信利唑、联苯卞唑喷雾剂等药物主要有以下五大特点:

  一、水溶制剂,深层杀菌:信利唑是水溶制剂,更容易深入皮肤,因此杀菌更彻底,同时可以补充皮肤所需水分。

  二、清洁鞋袜、防止复发:独特的喷剂剂型可以非常方便为鞋袜消毒,每天只要在鞋袜内喷一次就可以轻松杀灭鞋袜的癣菌。

  三、一天1次、使用方便:大多数的治疗手足癣药物每天都需要使用2~3次,而且手足癣药物应该在清洁患处后使用,因此每天用药2~3次给患者带来了很多不便。而此类长效的抑制真菌药物,每天1次就可以轻松治疗手足癣。

  四、拒绝涂抹、防止传染:很多治疗手足癣药物都需要用手指涂抹患处,但这样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由于独特的喷剂剂型,只需每天在患处喷一次就可以轻松治疗手足癣,防止手指涂抹造成交叉感染。

  五、高效安全、价格合理:有的人说在患处使用药物后,一分钟内就可以感觉到杀菌的清凉,止痒效果很快。而且一般药物的价格都不到30元。

  高温潮湿的夏天是香港脚好发季节,不少患者都为反复发作的香港脚困扰。有人甚至认为脚气是“不治之症”,即使一时控制住,稍不留神就会卷土重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皮肤科专家指出,脚气是可以治愈的,关键在于合理、科学用药。

  很多人脚气久治不愈,反反复复其实是因为用药不当造成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常见的几个用药误区:

  “一刀切”:不管什么类型随意用药

  由于缺少医学知识和用药的常识,不少患者在患了脚气后没有明确类型就自行买药治疗,结果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其实,脚气一般分四种类型,各类型的用药都有所不同。

  丘疹鳞屑型用达克宁一周就可以:症状表现有小片的红斑,红斑的周围有丘疹,比较痒。这种脚气最常见,可以就用达克宁和孚琪,早晚用药一次,最好把脚洗干净再用药,药容易浸透。一般用药一周即可,但是切记要在症状消失后巩固用药一周。

  角化过度型软膏效果好:外用药可以用软膏药或霜剂,比如特比萘芬软膏或者医院自制的水扬酸软膏。

  水泡型药水不可用过量:医院的自制药水扬酸酊可以用,市面上的酊型和醑型水剂都可以用,但要注意每天1-2次,不要用多了,有的人觉得越用多好得越快,其实这些药含有酒精等成分,用多了会过敏脱皮,造成皮肤损害。

  指间糜烂型浸泡+软膏+足粉:糜烂型脚气脚趾之间浸泡腐烂的,皮肤发白。皮肤的表面保护层没有了,所以应用一些收敛的药物。用醋酸铅每晚浸泡,再擦上达克宁和孚琪,最后上足粉。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方法多能控制病情,如果加上口服药效果会更好,口服药在体内存留时间长,容易起作用(比如斯皮仁诺片剂和兰美抒片剂)。

  “见好就收”:症状缓解就立马停止用药

  足癣的治疗,大多数采用外用药即可。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应保证用药的次数(每天的次数和整个疗程的次数)以及用药的连续性,很多患者用药后未能痊愈的重要原因就是治疗半途而废。反复发作的脚气患者多是“见好就收”,痒时用药,不痒时则停药。

  专家表示,只要保证用药,大部分足癣在2-4周内是可以治好的。足癣用药最关键的是应按照分型进行连贯正规的治疗。

  “孤注一掷”:依赖药物治疗、忽略生活细节

  脚气的治疗虽然主要靠用药,但平时的护理保健也相当重要,不能“孤注一掷”地只依赖药物治疗。除了坚持用药以外,预防脚气复发还应多注意生活细节,同时也能避免再次感染。夏季尤其要治愈保持双脚干爽,尽量穿通风的鞋子或凉鞋,不要穿不透气的鞋,洗完澡或流汗后,应立即把脚及趾缝擦干。不要穿尼龙袜或丝袜,要穿能吸汗的棉织品袜子。袜子要天天换,鞋子要准备三、四双轮流穿,让其他的鞋子有足够的时间干燥后再穿。不要赤脚在公共浴室或地板行走,以免把香港脚传给他人或减低自己罹患香港脚的机会。

  夏季高温湿热,是皮肤病高发的季节,其中手癣(鹅掌风)就是容易在夏季发作的皮肤病之一。鹅掌风属于真菌性皮肤病,因此,其治疗根本在于杀菌。

  鹅掌风是中医的叫法,在西医中称为手癣。男女老幼均可染病,以成年人多见。多数单侧发病,也可染及双手。症状主要是以掌心或指缝水疱或掌部皮肤角化脱屑、水疱为皮损特点。水疱散在或簇集,不断蔓延,瘙痒难忍。水疱破后干枯,叠起白皮,中心向愈,四周继发疱疹。并可延及手背、腕部,若反复发作,可致手掌皮肤肥厚,枯槁干裂,疼痛,屈伸不利,宛如鹅掌。病情迁延,反复发作,每于夏天起水疱,病情加剧,在冬天则枯裂疼痛加重。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手癣特别容易与湿疹混淆。因此,一定要鉴别治疗。 手癣好发于手掌或指间,指间浸渍糜烂或脱屑、皮损为丘疹、丘疱疹、水疱。常单手发生,并伴指甲增厚、污秽、脱落,皮损真菌检测为阳性。而手部湿疹好发于指背或指端掌面及手背、腕部,皮损呈亚急性或慢性湿疹表现,症状为丘疹、丘疱疹、水疱、红斑,易渗出、边界不太清楚、多对称分布、指间常不受累,冬季皮肤常会发生皲裂隙,皮损真菌检查为阴性。

  西医称鹅掌风为手癣,主要是由于真菌感染引起的。因此, 西医主要是采取抗真菌治疗。对于单纯的手癣,首选外用药,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持正规用药。角化过度型手癣或外用疗效不佳者可考虑内服用药。如果是合并细菌感染,待感染控制后再外用抗真菌制剂;合并湿疹化及自敏反应者应先抗过敏治疗,并积极治疗原发真菌感染。

  鹅掌风冬病夏治的疗效非常显著,但并不是说此病只能在夏季治疗,只要发作就需立即治疗。杀真菌是治疗的关键,此外涂一些护手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或改善皲裂,减少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