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性皮炎治疗

  根据接触性皮炎的特点,临床上概括出它的治疗原则:1.去除病因;2.避免再刺激;3.抗敏脱敏治疗;4.局部外用药物。

  显然,对于单纯的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只要远离那些强酸、强碱性的刺激物,皮炎症状很快就会得到控制,而对于过敏引起的接触性皮炎,则要在尽量避免接触过敏源的同时,进行抗敏脱敏治疗,目前来说,局部外用药物是能够起到暂缓皮炎部位的痒、红等症状的,但是,对外用药物的选择非常关键,因为这些外用药物基本上都属于激素类,使用不当,后果不堪设想。

  内治法:

  1.中医治疗:宜清热、凉血、利湿、解毒,方药可选用:①龙胆泻肝汤加减,方中去柴胡、当归、加白茅根、蒲公英、大青叶;头痛发热者加生石膏、桑叶、野菊花;湿盛者加泽泻、猪苓、菌陈;食欲不振者加陈皮、苍术、大麦芽;大使干结者加生川军。②加味白虎汤。③化斑解毒汤。症状减轻后,可酌情选服龙胆泻肝丸、清解片、清热消炎片、三黄片等。

  2.西医治疗

  ⑴抗组织胺药:可选用苯海拉明25~50mg、扑尔敏4~8mg,每日3~4次口服。或息斯敏10mg,每日1次口服,可并用维生素C100~200mg每日3~4次口服。

  ⑵钙剂:可口服钙片,肌注维丁胶性钙、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

  ⑶肾上腺皮质激素:皮损广泛而严重时,可配合使用强的松10~20mg,每日3~4次,口服。或地塞米松10~2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每日1次。

  ⑷利尿剂,对伴发全身皮疹,水肿严重者,可配合服用又氢克尿塞25mg,每日2~3次,连服2~3天,有利于消肿。

  外治法:

  1.皮疹有糜烂渗液者,可选用5%硼酸溶液、1%硫酸镁、0.1%明矾溶液、醋酸铝溶液作冷湿敷,合并感染者可用1∶5000~10000的高锰酸钾冷湿敷。

  2.皮诊无糜烂渗液者可用上述方法治疗,或外擦炉甘石洗剂。

  3.皮疹呈慢性湿疹样皮炎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软膏,如醋酸氢化可的松软膏、醋酸氟氢可的松软膏、醋酸地塞米松软膏、去炎松软膏或肤轻松软膏等。

  4.潮红:丘疹为主者,可用三黄洗剂、炉甘石洗剂,外擦,或和青黛散冷开水调敷,每日4~5次。肿胀糜烂渗液较多者,可用蒲公英60g,桑叶、生甘草各15g,水煎待冷后湿敷。并可用10%黄柏溶液,生理盐水,3%硼酸水湿敷。糜烂结痂者可用青黛膏,或清凉膏外擦每日3~4次。瘙痒者可用粟树叶洗剂、黑子脱每洗剂。

  接触性皮炎患者日常的预防措施做得好,可以大大减少痛楚,因此除了上述内外兼治治疗接触性皮炎外还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工作。

  夏日蚊虫肆虐,妈妈带着宝宝外出溜达一圈,回到家里就可能会在宝宝细嫩的皮肤上发现红肿、疹子,甚至是破皮。每年一到夏季,虫咬性皮炎患者就较往日明显增多,其中又以婴幼儿为多。

  由于气温不断上升,蚊虫活动逐渐频繁。这是导致虫咬性皮炎患者增加的根本原因。而婴幼儿皮肤稚嫩,抵抗力较弱,故虫咬后易发生过敏性皮炎。如果家长疏于防护,宝宝就可能遭遇“偷袭”。

  宝宝被蚊虫叮咬可导致皮炎发作

  导致虫咬性皮炎的昆虫很多,常见的有蚊、臭虫、蚤、螨、飞蠓(小黑虫)等,另外有些毛虫,如桑毛虫、刺毛虫的毒毛刺入皮肤也会引发病症。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螨虫。这种皮炎一般发生在头面部、四肢暴露部位,常于早晨起床或外出散步后发现,小儿的皮疹表现较大人为重,皮疹常现鲜红色泽。

  一般来说,孩子被咬后会出现一个“包包”,也就是纺锤形、鲜红色、风团样的损害,中心常有小水泡。这些“红包包”往往会让宝宝感到奇痒、烧灼或痛感,表现得十分烦躁,不停哭闹。大些的孩子还可能会不自觉地用力抓挠瘙痒部位。

  专家表示,敏感体质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过敏现象,还可能会在没被叮咬到的地方出现红肿的包块。因此一旦发生虫咬性皮炎,要及时止痒,避免孩子搔抓。并尽快治疗,防止对皮肤造成更大的刺激和伤害。

  宝宝虫咬性皮炎重点在于预防

  夏天的蚊虫可以说是宝宝们的大敌,因此父母最好为宝宝做好防蚊的准备。

  小儿虫咬性皮炎重在预防,应该尽量少带孩子去有花草、植物的地方玩耍,不在草丛中坐卧休息;使用蚊帐,使用灭蚊剂时则要让小儿离开,等灭蚊剂完全散去方可进入;床上不用草编织品;不养宠物;被褥、床板经常在太阳下晾晒,凉席需每天清洁处理;有虫叮咬时不要拍打,应将其掸落为好;及时给小儿剪指甲,要注意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

  如果一旦发生,一般只需要以局部止痒为主,可外用各种止痒剂,如炉甘石洗剂等。要避免搔抓,如有明显红肿、破溃出水,可用黄连素水湿敷后外涂百多邦等抗生素软膏。但要慎用有激素的软膏,此类药物对于小孩来说不建议长期使用,一般以3天为宜,最多不超过一周。

  花粉过敏症,是人体吸入花粉后产生的一种抗体反应。具体来说,是由于人在吸入花粉后,体内产生了一种lgE的抗体,如果这种抗体的产生量超过身体的承受能力,那么身体就会出现一系列不舒服的症状。最容易引起花粉过敏的多为种子树,如枸树、蓖麻、地肤、法国梧桐居多。

  由于花粉过敏症状和感冒有些类似,有的人在鲜花烂漫时会误以为得了感冒。专家提醒,如果一直在服用感冒药,“感冒”却迟迟不好,就要考虑是花粉过敏。仍不确定的话,就来对照你是不是也出现了以下症状:

  1、不断地打喷嚏、流清鼻涕,有鼻塞、咽喉肿痛的症状。

  2、眼睛充血发红、眼泪汪汪。

  3、皮肤、耳朵、眼结膜、口腔上腭粘膜等处奇痒难熬,皮肤上出现一团团风疹块。

  4、头痛、呕吐、腹泻,严重时还会发生哮喘、呼吸困难,甚至休克。

    

  对付花粉过敏,常用抗阻胺疗法。据介绍,抗组胺治疗法就是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扑尔敏、息斯敏、敏克、开瑞坦等等。其缺点是抗组胺治疗只对组胺这种过敏介质起作用,对其它过敏介质引起的过敏作用不大。抗组胺药物暂时解决了过敏症状,但是过敏发生的基础没有改变,在过敏原刺激下过敏介质仍在不断释放,所以抗组胺药物治疗即使一时好了,仍会反复发作。而且使用各种激素、抗组胺类、抗生素等药物本身就能让病人的调节机制负担更重,严重地干扰了病人原本精确的内分泌体系,还造成病人肠道正常菌群的失调,进一步影响病人肠道的吸收功能、维生素、各种微量无素的正常吸收受到影响,异种物质容易吸收进体内,使病人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停药病情就反复,注射脱敏 有时还能引发病人的变态反应。

  这种对抗疗法的负面效果,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病人和临床医生认识到了。长期以来,传统医学界都没有找到根治过敏疾病的有效方法,大量的黄胺类、激素类药物的运用只是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而且副作用极大,特别对婴幼儿、儿童、青少年的发育有极大的影响。过敏病人都是在一次次的常年累月的反复发作中缓解症状,身体的免疫能力日趋低下极为痛苦。

  治疗顽固性过敏最有效的措施是寻找出过敏诱发因子(过敏原),但要在常见3000种植物花粉不同的诱发因子中准确地找到致病因子犹如大海里捞针。

  皮肤是人的一张皮,可这张皮上若长了什么东西,如:脂溢性皮炎,不再是光光滑滑的,也是够困扰的。脂溢性皮炎是在皮脂溢出的基础上,所引起的皮肤继发性炎症,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精神因素、饮食习惯、维生素B族缺乏、嗜酒等对其发生、发展均可能有一定的影响。那么,患上脂溢性皮炎后会出现哪些症状呢?

  专家介绍,脂溢性皮炎干性皮肤以出现红斑,丘疹,脱屑为主。湿性红斑表面油腻,甚至伴有糜烂,滋流黄水。脂溢性皮炎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皮脂腺分布较多部位,如头、面、耳后、腋窝、胸前、肩胛间、腹股沟、会阴等处,也可泛发全身。

  初发皮疹为红色丘疹或斑片,互相融合,上面覆有油腻状鳞屑或黄痂。由于发生的部位不同,症状各异,如头部损害,重者可伴渗出结痂,有臭味,可引起头顶脱发,称脂溢性脱发。眉、鼻翼、耳后见灰白色鳞屑或黄痂,基底潮红,躯干部位不规则黄红色或淡红色斑片,复以糠秕状鳞屑,严重者发展至全身而成红皮症。有时因搔抓,继发感染毛囊炎、疖肿、淋巴结炎。

  关于患脂溢性皮炎会有哪些症状?总的来说,脂溢性皮炎早期会有如下几个症状:

  1、典型皮损为边缘暗红色斑、斑丘疹和斑片,表面被油腻性鳞屑或痂皮。由于不同病变发生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略有差别。

  2、皮疹发于头皮、眼睑、眉部、耳后、前、胸颈、及上背部肩胛间区、腋窝、等皮脂腺分布都较丰富部位。

  3、自觉症状为不同程度的瘙痒。

  4、新生儿脂溢性皮炎常发生在生后第1-2个月,皮损大多在头皮、额部、眉间和脸颊 为溢出性红色斑片,上有黄痂。

  5、成人一般脂溢性皮炎表现:油性也有是干性或者混合性,瘙痒。

  专家指出,脂溢性皮炎的调理主要在于,保持皮肤清洁,限制脂肪饮食以及酌用yao物。限制脂肪性的食物和甜食,如肥肉、奶油蛋糕、巧克力等,多食蔬菜和水果。每晚用温水涂少量硫磺香皂、硼酸皂洗脸。清除面部油腻,清洁皮肤。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皮炎指的是一种皮肤炎症,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皮肤问题,出现皮炎表示皮肤对于化学制剂、蛋白质、细菌、真菌、干燥的气候等的过敏性反应。这些物质可以来自外部如洗涤用品,也可以来自内部如吃的海鲜、药物等。当然也有些皮炎的病因不明。

  皮炎的病因

  不良生活习惯。如常用过热的水洗脸,或过频地使用香皂、洗面奶等皮肤清洁剂,平时不注意对紫外线的防护等,这些理化刺激都会改变或损伤皮肤的保护屏障和血管调节功能。

  皮炎的临床表现

  皮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炎症可由急性到慢性,反复发作,剧烈瘙痒。在临床上,皮炎是表层皮肤的炎症,患者皮炎主要发生在面部、颈部及手臂等外露部位,尤以额部及面颊部为多,表现为红斑,表面有针尖至米粒大小的丘疹、水疱、渗透液、结痂及脱屑,也可呈现苔藓样变,自觉瘙痒,日晒和遇热后会使症状加重。什么是皮炎?一般认为皮炎则有限定的意义。若用皮炎代替湿疹作为诊断术语,则指的是真皮、表皮联合反应,它可以是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这三者可以联合存在。

  一般皮炎发疹前先有慢性化脓性感染,原发灶可为一个水疱或脓疱,或是一个有鳞屑或结痂的皮炎丘疹,或是一个渗湿的红色斑点,往往对称地发生于露出部位。有时最早的损害为溃破的脓肿、疖、痈、鼻窦炎、慢性中耳炎、褥疮、瘘孔、疥疮或溃疡,也可以是鼻部、眼部或阴道的病灶感染。常常是在局部病变加重时,感染灶周围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脓疮、结痂,并逐渐向外蔓延成为一片片的流出浆性脓液的湿疹样皮炎,表面有结痂。

  皮炎的产生多和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如常用过热的水洗脸,或过频地使用香皂、洗面奶等皮肤清洁剂,平时不注意对紫外线的防护等,这些理化刺激都会改变或损伤皮肤的保护屏障和血管调节功能。因而要想有效的避免皮炎的产生,人们就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皮炎的诊断

  婴儿期和儿童期皮疹多见于面部及四肢伸侧或肘及腘窝,呈红斑、丘疹及渗出等多形性损害;青年和成年的损害为肢体屈侧或伸侧的苔藓样变,皮疹瘙痒剧烈,呈慢性复发性过程。确定患儿是否具有“异位性”素质,对诊断有重要意义,主要依据为:个人或家庭中有遗传过敏史(哮喘、过敏性鼻炎、遗传过敏性皮炎)、IgE抗体测定和某些药理性试验。

  皮炎的治疗

  1.全身治疗

  ①抗组胺类药主要起镇静止痒作用。常用扑尔敏。皮损消退后,最好能继续用数日。②抗生素对皮损广泛且有糜烂、渗液的病例,即使没有明显细菌感染的表现,也应适当给予抗生素治疗。如红霉素。③类固醇激素原则上不用于一般病例,但异位性哮喘例外。对严重病例,为尽快控制症状,可短期(2~3周)使用。④免疫抑制剂包括硫唑嘌呤、环孢素A(CYA)和干扰素等。

  2.局部治疗

  ①类固醇激素用于炎症较重但无明显糜烂、渗液的皮损。在疗程中适当更换品种,起初用强效的,以尽快控制症状,数日后逐渐换成中、低效的。对不同部位的皮损,在品种选择方面也应注意。皮损面积广泛,尤其婴幼儿,宜选用作用较弱或低浓度的制剂。②抗生素用于感染的皮损。常与类固醇激素并用。③焦油类煤焦油、糠馏油等对本病有效,常用糊剂,单独外涂或与激素制剂并用。

   进入秋季后,炎热渐退,秋高气爽,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在花海中嬉戏,尽情游玩。在人们享受美景时,藏在杂草树丛中的各种昆虫会悄悄爬到人的身上叮咬皮肤,从而发生虫咬皮炎。据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邹先彪博士介绍,每年夏秋季节都是虫咬皮炎的高发时期。

   邹先彪说,引起虫咬皮炎的昆虫有很多,比较常见的有蚊、臭虫、蚤、螨、飞蠓(小黑虫)、黄蜂等,另外有些毛虫,如桑毛虫、刺毛虫的毒毛刺入皮肤也会引发病症。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螨虫,螨虫非常小,在自然界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既可以直接叮咬皮肤引起虫咬皮炎,也可以通过其产生的分泌物如粪便、唾液等引起皮肤的炎症。虫咬皮炎表现为叮咬处会出现丘疹、风团、水肿性红斑、水疱、丘疱疹、淤点淤斑等,中间可见刺吮点,散在分布或数个成群,可发生于身体的各个部位,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痒、刺痛、灼疼,其中以皮肤瘙痒最为常见,可因痒而搔抓后继发细菌感染,如果被毒毛毒刺所伤,还可以引起损伤部位的红、肿、热、痛,极个别严重者还可以因此而休克。虫咬皮炎的发生不分年龄段,各年龄组均有,有聚集发病现象。

   邹先彪说,一旦发生虫咬皮炎应当及时治疗,千万不要用手搔抓,以防止患处破损后引起感染。症状比较轻的可以用一些皮炎平、无极膏、优力肤、止痒水等药剂即可,中等症状的患者可以加服一些抗组织胺药物如氯雷他定、扑尔敏、酮替芬等,个别比较重的可以短疗程小剂量用一些糖皮质激素药物,如20~30 毫克强的松,每天早上一次,连用2~3 天后即停。

  为了迎接2015年新春佳节,很多人提前到美发店换上个性的发型,染发更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因为染发使人更加时尚、年轻、漂亮。随之而来的是,与染发相关的投诉及到皮肤科看染发过敏的患者不断增加,触发公众对染发安全性的关注。专家表示,在染发过程中,染发剂接触皮肤,可能对头部皮肤产生刺激,而且在洗头时难免会将染发水流到脸部、颈部,引起皮肤过敏反应。对于孩子,烫染发也是有百害无一利的。

皮炎”" />

  为何染发会诱发过敏和皮炎

  染发剂中的原料苯胺类添加剂往往是致敏原,严重时能让患者头部、面部肿大。染发剂的ph值大于12时,易引起皮肤通透性增加而产生皮肤刺激作用。而患有特应性皮炎、干性湿疹或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因为自身的皮肤角质层已受损,任何化妆品都可以对其造成刺激性伤害。含过硫酸铵的头发漂白剂、含巯基醋酸的持久性冷烫剂等等都有可能引起皮肤红肿、瘙痒。

  对于过敏体质的人群来说,如果非要使用染发剂,最好能带着染发剂去医院做斑贴实验,观测72小时没有问题再放心使用。而且有些染发剂你可能第一次使用不过敏,但不表示永远不过敏,同一款染发剂可能当你再次使用的时候,皮肤就出现了过敏反应,所以染发前的过敏测试非常重要。

  更为严重的是,长期染发发生癌症的可能还会增加。专家介绍,长期使用染发剂,只要1%被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就会蓄积毒素,其中化学物质与某些细胞结合,诱发皮肤癌、膀胱癌、白血病等。美国癌症学会研究表明,女性使用染发剂,患淋巴瘤几率增加70%。

  如果说部分成年人因美观需要染发,在染发时也要注意防护,染发次数越少越好,要少用永久性黑色染发剂,最好考虑换用颜色较浅的,因为颜色越黑的染发剂毒性越大。染发前可以在头皮上擦一些凡士林,万一沾上药水,也容易洗掉。

  为何孩子不适合染发?

  因为接受和喜欢烫发的主要是女孩子,所以女孩子更容易中“染发皮炎”的招。烫发剂和染发剂都是通过与头发蛋白发生化学反应而达到效果的。染发剂中的对苯二胺有较强的致敏性,少数具有过敏体质的人,接触后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过敏性皮炎。

  儿童的头发和皮肤都较细嫩脆弱,染发剂中的强刺激化学物质很可能给孩子的头发、皮肤带来伤害,频繁染发还有可能诱发癌症。虽然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漂亮、帅气,但为了孩子的健康安全着想,在给孩子染发前,父母们应慎重考虑。专家一般不建议12岁以下,甚至是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染发。

  总之,若不想患上染发剂皮炎,最好的办法是选择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合格的正规染发剂,染发不要太频繁。有疮疖、皮肤溃疡和对染发过敏的人,以及孕妇和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老人最好也不染发。

  沙土皮炎医学上称为“磨擦性苔癣样疹”,是学龄前儿童容易患的一种常见皮肤病。其皮肤损害为正常皮色或淡红色,丘疹大小如针头至粟粒不等,散在或密集分布但不融合,可呈轻度苔癣样变,不出现水疱和渗出。皮疹对称,好发于手指背、手腕和前臂,自觉瘙痒。

  皮炎发生前,孩子往往在草地、沙土或地毯上爬行游戏、挖沙子或玩积木等,用肥皂水或洗衣粉吹泡泡,使手背、手腕部位的皮肤受磨擦刺激或对其中某些物质发生过敏反应,日光照射等因素与本病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

  为了预防本病,在儿童游玩的场所应尽可能减少不良刺激,发生皮炎后如瘙痒严重的可口服扑尔敏、赛庚啶等抗组织胺类药,外用炉甘石洗剂等药物治疗,大多数患者均可在半月内痊愈。

(责任)

  拖鞋皮炎有时被人认为是足癣,但涂用癣药后症状非但不减轻,反而更加严重。

  如果患上拖鞋皮炎,轻者只要改穿布底鞋或皮凉鞋,不再继续穿此类鞋,即可逐渐痊愈。患部有渗水、糜烂,可用硼酸水湿敷,渗水停止后再用地塞米松软膏涂抹,每日两次。口服扑尔敏、息斯敏可减轻瘙痒。有继续感染者可口服抗生素治疗。

(责任)

  1、去除病因远离过敏原中国医学健康网

  2、饮食疗法,忌食辛辣及油炸食物,特别是发病期。平时要吃的清淡,忌吃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酒、海鲜等,多吃新鲜蔬菜或水果。

  3、精神要愉快,生活要有规律,不要过度劳累。

  4、适当锻炼,选择适合自己的一些活动,如爬山、散步,跳舞等。

  5、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保健食品服用,提高免疫功能,改善体质,不生病或少生病,提高生活质量。

(责任)

  养殖水母当作宠物的风气日盛,皮肤接触水母的机会大增,例如换水时也可能接触到水母而引发过敏性反应,因此对喜欢在海洋戏水及饲养水母的人们,了解如何预防与处理此类伤害是最重要的。

  与水母接触后,皮肤会产生疼痛、剧痒、局部有线状丘疹样的皮疹,伴随潮红与水肿,严重时也可能有水泡、出血、坏死与溃疡性变化,有时也可能产生荨麻疹样的皮疹。他说明,遭海洋性动物伤害的治疗方式,应尽量不要移动伤肢,不要使用清水冲洗,因为用水冲洗可能导致刺细胞的进一步活化,应用海水小心的清洗伤口。

  然后使用含酒精的液体中和毒液,如果没有含酒精液体可供使用,可以用热盐水中和替代,中和毒液后,可用含烘干苏打水或海水的浆状物、活滑石粉或干沙等贴在皮肤上五分钟。

  再用尖锐的器具(如刀子)来移除触手,但绝不要使用没带手套的手来清除触手,最后再用盐水清洗一次,严重时,特别是小孩子,可使用止血带来减低静脉回流。

(责任)

  随着夏季的到来,人体暴露的部位越来越多,接触性皮炎患者也有所增加。最近,由金属类物质,尤其是金属皮带扣引发的过敏性皮炎引起了医生的关注。

  入夏后,在日常健康人员体检工作中我们发现,有相当比例的人患了由于系金属扣皮带或衣服上的金属饰物、金属拉链等直接接触皮肤引发的过敏性皮炎。表现为接触部位(多为脐上部位)出现过敏性炎症。皮损初起为红斑、丘疱疹,皮损大小与接触面一致。病人自觉瘙痒,经搔抓后疱疹破溃呈浅表溃疡,愈合后,皮肤可留有不同程度的褐色色素沉着,此病若反复发作,则色素沉着逐渐加深。

  此类接触性皮炎冬季或春秋季很少发病,这是因为衬衣衬裤起到了隔绝作用。而夏季过敏源金属扣及饰物等与皮肤直接接触,加上汗液中所含的乳酸等形成的有机溶剂,有利于铁、镍等金属离子析出而引起过敏。

  一旦发生过敏性皮炎,最根本和有效的办法是隔绝过敏源。比如可以换用非金属类的皮带扣,或者穿较合体的不用系皮带的衣裤。若不得不使用金属扣皮带,这里也给大家介绍一个小窍门:可以用透明胶带贴在金属扣背面,这样可以起到机械阻隔作用,同时也不会影响美观。

  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一旦出现过敏性皮炎,切勿过度搔抓,否则可引起皮损面积扩大。当出现水疱或破溃时应及时就医以免继发感染,尤其不要在继续接触过敏源的情况下胡乱用一些抗过敏类药物涂抹。因为此类药物大多含有皮质类固醇激素,长期外用不但加速色素沉着,严重时还可引起皮损部位的皮肤增厚或皮革样变。 

  夏季应选用透气性能好的棉、麻裤带。肥胖者宜用窄带,瘦小者宜选用稍宽的裤带,不胖不瘦者宜用中等宽度的裤

  结腰带要不紧不松。过松时裤腰、裤档易下坠,有失服饰造型美,过紧则对健康不利。通常以自己感觉舒服,不影响呼吸、活动为好。腰带的位置以平静呼吸时裤腰紧贴腹壁平脐处为好。孕妇宜用柔软的腰带,在腰部打个活结,宁可松些切莫过紧张,不要用皮带,这样有利于胎儿发育。有些人喜欢在餐后将腰带解松,以减轻腹部的饱胀感,这样做不好,因为解松会使腹腔内压下降,消化道的支持作用减弱,食物的重量全部靠消化道自接负担,如果稍有活动,消化器官的稳定性下降,固定消化道的韧带负荷就会增加。前者易致肠扭转,引起机械性肠梗阻,后者会因负荷过重而松弛,引起胃下垂、腹胀、不适、恶心、便秘等一系列病症。腰带勒得过紧,同样会引起腹腔脏器受压的一系列症状和后果。

  “腰带皮炎”属接触性皮炎的一种,盛夏天热时最易引起此病。此病是因人对某些化纤织构或染色剂、皮革或皮革加工剂过敏所致,加上腰带紧勒裤腰,压迫局部的血液循环,致使皮肤的抵抗力下降,裤带紧勒裤腰,还易使局部皮肤屡遭摩擦受损,诱发受腰带所勒紧部位的皮炎,症状较轻时局部出现红斑,呈淡红色至鲜红色,可稍有水肿,或有针尖状丘疹密集;腰带皮炎的发病部位和腰带勒紧裤腰的部位及范围一致,境界非常鲜明。一般在除去引起过敏感内衣裤或裤带后症状减轻,如处理得当,约在l—2周内可痊愈。若反复接触致敏物或处理不当.可转变为亚急性或慢性,呈红褐色苔癣样变或湿疹样变。发病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药物,切勿自行使用消炎类药物,以免病情加重。

(实习)

  接触性皮炎的发病机制有两种:原发性刺激和接触性致敏。原发性刺激反应是指接触物本身具有刺激性或毒性,任何人接触该物质均可发生皮炎,如接触强酸强碱等化学物质;接触性致敏反应,指接触物对多数人无不良反应,仅使少数具有过敏体质者发病,一般经过4~20天潜伏期,再次接触同类物质后,可于几小时或1~2天内在接触部位及邻近部位发生皮炎。引起接触性皮炎的物质很多,如动物的皮、毛、羽毛、毒素等,植物的叶、茎、花及果实等,化学物质如化妆品,生活用品如肥皂、洗衣粉,重金属如镍、铬、汞等,其他如抗生素软膏、橡皮膏等等。

  接触性皮炎一般起病较急,在接触部位发生境界清楚的红斑、丘疹、丘疱疹,严重时红肿并出现水疱或大疱,疱破后为糜烂面。皮炎发生的部位及范围与接触物一致。常有瘙痒和烧灼感。去除病因后,经适当治疗约1~2周痊愈。但再次接触过敏原可以再发。

  患了接触性皮炎,应尽快去除病因,避免再接触致敏物或刺激物。局部治疗:急性期红肿明显者选用炉甘石洗剂外涂,糜烂有渗出液时用3%硼酸溶液湿敷,无渗液时用激素霜或软膏,如0.1%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0.1%曲安奈德霜等。全身治疗可用抗组胺药,如扑尔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病情严重者可同时口服或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预防:避免接触致敏原,工作和日常生活接触化学物质时宜加强个人防护,带手套、口罩、帽子或外涂防护霜。

  更多精彩内容 请点击39皮肤病频道

(责任)

  “凉席皮炎”的发病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因凉席材料而导致的凉席过敏症,一般来说,用绳、苇、草编成的凉席容易使人过敏,而使用竹、藤编制的凉席过敏者少。第二就是受螨虫的叮咬而导致皮肤炎症,出现这样的病症,从皮疹上常常可以觅见针头大小的咬痕或淤点。当然,这两个病因也没有绝对的界限,因为螨虫在咬人的过程中,也能释放一定量的毒素,这种毒素容易使人过敏。

  预防“凉席皮炎”,首先必须选择好凉席。凉席不要选用草席,因为草席既容易生螨虫,草席本身也常常是过敏源;凡是有过皮肤过敏史的人,必须选用精编细织的竹、藤凉席,开始使用凉席时,可适当服用一些抗过敏药物。第二,要保持凉席的清洁卫生,每年首次使用凉席前,必须对凉席进行高温消毒(开水烫洗),再放到阳光下曝晒,这样才能将肉眼不易看见的螨虫及其虫卵杀死。夏季人体容易出汗,皮屑和尘灰等就容易浸入凉席的缝隙中,加之潮湿环境,就可能滋生螨虫,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凉席也要经常热水清洗、晾晒,做到“一天一擦洗,一周一晾晒”。

  一旦发生“凉席皮炎”,不可随意搔抓。可先根据皮肤“疹状”特征,分清是过敏还是“螨害”。如是过敏,只要脱离过敏源(如更换凉席或不用凉席),同时服用一些抗过敏的药物和维生素C,三天之内症状即可好转。如果是“螨害”,则在杀死螨虫的同时,可用一些局部外用药治疗,感染严重者,可合用抗生素,一般一周左右即可治愈。当然,用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更多精彩内容 请点击39皮肤病频道

(责任)


  金属项链引发皮肤病

  其实,"首饰病"并非罕见。俗称的"首饰病",即因佩戴金属首饰而引起的接触性皮炎。在报社工作的余小姐就是一些时尚首饰的受害者。余小姐的手腕上有一圈红色小疙瘩,她说:"这是戴首饰留下的痕迹,现在不敢戴了。"而张小姐则是耳朵眼儿发炎,"换耳坠的频率太高,现在耳朵过敏,医生说最好什么也别戴。"她告诉记者。

  尤立平解释,人们常戴的金属项链,不少是K金首饰,在制作过程中,这些金属中都按比例掺入了少量的铬、镍、铜等其他金属。天热时人体汗液增多,汗液里的水分可导致仿真首饰表面的少量硫酸镍溶解,皮肤吸收后发生过敏反应,从而诱发皮肤病。

  一些过敏体质的人,反应更为强烈。有的人会因为皮带上的金属头、眼镜上的金属架导致过敏。这些人的过敏症状表现在首饰与皮肤接触的部位,如耳部、颈部、手腕、手指等处,也有的人会出现全身过敏反应,先是皮肤红肿,接着开始起小丘疹、长水疱,并且全身奇痒难受。

  戒指引发皮肤病

  戒指应常戴常摘:长年累月不分昼夜地将戒指戴在手上,手指会变得麻木、酸肿、疼痛,甚至手指皮肤、肌肉、骨头凹陷成环状畸形,容易引起手指变形,若不及时摘下,还会影响血液循环,以至出现局部坏死。出汗较多时,造成戒指周围局部潮湿,导致霉菌和细菌大量生长繁殖,引起皮肤病。此外,戒指和皮肤接触部位往往会残留一些肥皂、洗衣粉、化妆品和其他污物,如果不及时清除,日久天长也容易引起皮肤感染。所以,戒指一定要常戴常摘,并且经常清洗。

  穿刺性首饰引发皮肤病

  佩戴穿刺性首饰应慎重:耳环属于穿刺性首饰的一种,而现在,戴眉环、脐环甚至舌环也不再是奇怪的装扮,许多年轻人以此来标榜自己的个性。殊不知,由于穿刺受损的局部组织和首饰不断摩擦接触,非常容易引起皮肤感染,如果是过敏体质的人,反应也许更为强烈。所以,能否选择穿刺型首饰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决定。

(实习)

  内蒙古赤峰市的李女士总是感觉胸口皮肤发痒,还起了一些小红斑。她到医院检查后得知,原来是挂在胸前的“玉”坠在作怪。医生提醒说,不要在地摊小贩处购买没有质量保证的玉饰。


  李女士说,她戴的“玉”坠是去年过生日时侄女送的,想不到这块“玉”给自己带来了麻烦,被“玉”坠压住的皮肤经常瘙痒。医院检查结果显示,李女士的皮肤受到强酸刺激而患上接触性皮炎,这与她脖子上戴的那块“玉”坠有直接关系。医生提醒说,李女士胸前的“玉”坠很可能是用硫酸或硝酸泡过的仿冒假玉。在选购玉饰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辨别,最好不要在地摊小贩处购买没有质量保证的玉饰。

  更多精彩内容 请点击39皮肤病频道

(实习)

  
  看着年轻人期待求助的眼神,和一个约10个月大、睡得正甜的孩子,我无法拒绝,于是又穿上白大褂,重新坐在桌前。

  "说说孩子怎么回事?"我关心地问道。

  这对年轻的父母,你看我,我看你,回答不出来。父亲只得把孩子的裤子、尿纸巾解开,让我自己看。只见孩子的整个小屁股,甚至小阴茎,都是红彤彤的一片,红的边缘还可见到帽状针头大的疹子。

  凭经验,一眼就可确定小儿患的是尿布皮炎。为了证实,我还是按习惯问孩子父母一些问题:"小孩多久换一次尿布?每天排几次大便?有没有消化不良?……"

  两位年轻的父母一问三不知,最后只得说:"我们马上打电话问孩子的奶奶。"于是掏出手机开始拨电话。我忍不住笑了,这就是年轻一代父母的典型。

  经过了解病史、病情及检查皮损,最后我明确地告诉患儿父母,小孩患的是尿布皮炎。

  "尿布皮炎?为什么会患此病?"年轻的父母不约而同地问道,眼里充满了疑问。看着他们如此认真的表情,我又耐心地讲解起来:

  尿布皮炎的"主犯"是孩子尿布(或尿纸巾)上的粪便尿液。粪便尿液中的氨生成菌,在湿尿布上分解后会产生氨,氨会刺激小孩的皮肤;加上尿布湿、热两个"共犯"的作用,就易造成尿布皮炎的发生。若孩子消化不良,排便次数多,而且尿布更换又不勤,那就更易患此病了。

  "哦,是这样!难怪孩子他婆婆说孩子最近常闹肚子。"年轻的母亲恍然大悟。

  "怎样预防这种病呢?我们给小孩用的可都是高档纸巾呢。"年轻的父亲急着问。其实,他即便不问,我也会提醒他:

  现代高档的尿布巾,的确有很强的吸水性,有的吸水量可达300~400毫升。但是,无论纸巾吸水性有多强,尿液始终是浸在纸巾内的,长时间不换,尿所产生的氨就会刺激局部皮肤,所以首先应勤换纸巾。在更换尿布时,大人一定要注意尿布上尿液、粪便的颜色,量的多少及气味等。日间换尿布时,最好用清水洗一洗孩子的小屁股,然后让小屁股透透风;夜间更换尿布则可用湿巾轻轻擦一擦。这样就可以预防尿布皮炎的发生了。

  "我们常给孩子小屁股扑粉,这样好不好?"细心的妈妈向我问起了这个常被人们忽视的问题。其实给孩子屁股扑粉还是一个"学问"呢:

  一般来说,在给孩子屁股阴部做完清洁后,可扑上薄薄一层粉,这样能达到干燥、清爽、润滑的作用。但是,如果不管孩子屁股是否潮湿、有无粪尿,都扑上一层粉的话,粉与尿液、粪屑则混合在一块,易产生新的化合物及一些微粒,堵塞毛孔、汗孔,不但妨碍皮肤透气,还会发生或加重皮炎。

  "怎样治疗尿布皮炎?我们可不可以在家里处理?"年轻的父母像学生一样虚心讨教,我也像老师一样不紧不慢地授课:

  可以在家里处理。对于尿布皮炎,可选涂氧化油、湿疹膏、或含浓度低的激素软膏,如尤卓尔,涂在患处即可。一般说来,该病在改变局部情况后,应很快痊愈。但如果皮疹红的范围扩大到肛门、大腿上部,明显出现脱屑,在红斑边或表面有见密集绿豆大小斑点或脓疮时,孩子的尿布皮炎就合并了细菌或念珠菌感染,这时可选用复方康纳乐、百多邦等药膏外用。当然,最好是到皮肤科诊治。

  听完我的介绍,小两口才露出舒展的笑容。

(实习)

  芦荟系多年生肉质类草本植物,其肉质叶呈剑形,皮色嫩绿,富含乳白色汁液,原产于我国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现有不少家庭盆栽这种植物。芦荟汁制成的化妆品因有美白、保湿、防晒和护肤的功效而风行社会。   有些有黄褐斑、雀斑、色素斑的皮肤病患者,为了美容,将鲜芦荟汁直接涂于面部皮肤,但是,相隔4~5天后,有些人会出现大片鲜红色斑疹,其上有密密麻麻的红色小疹子,严重者,两眼肿得像葡萄,不能睁眼,还有大量黄豆大水疱,淌黄水,整个面部火辣辣烧灼痛,这就是鲜芦荟汁所致的接触性皮炎。

  鲜芦荟汁所致的接触性皮炎好发于伴有其他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湿疹、遗传性过敏性皮炎、慢性荨麻疹等)的患者。鲜芦荟汁含有芦荟甙、树脂、蒽醌等化学物质,此类化学物质医学上称半抗原,鲜芦荟汁涂于面部皮肤后,与表皮蛋白质相结合,形成了能使机体发生过敏反应的一种新物质,医学上称全抗原。全抗原物质能改变皮肤内普通淋巴细胞的活性,使普通淋巴细胞转化成致敏淋巴细胞,致敏淋巴细胞能释放出多种淋巴因子,此类淋巴因子能使人体皮肤发生严重的炎症反应,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而出现大片红斑,血浆渗出血管外而发生皮肤红肿、水疱和流黄水,这就是鲜芦荟汁所致接触性皮炎的发病机理。

  皮肤第一次接触鲜芦荟汁,从全抗原的形成、淋巴细胞的致敏到皮肤炎症反应的出现,其过程为4~5天,如果第二次接触鲜芦荟汁,一般12~48小时后就会发病。值得提出的是,鲜芦荟汁中的芦荟甙还是一种光敏性物质,能大量吸收日光中的中波紫外线,转化成为另一种物质——光化学产物。光化学产物再与皮肤内蛋白质相结合,也会成为全抗原。光敏性物质所形成的全抗原,其抗原性很强,也就是说能使机体发生很强烈的过敏反应,所以鲜芦荟汁所致的接触性皮炎的临床症状往往很严重。

  显然,鲜芦荟汁是不能随意直接涂于面部皮肤的,需要经过专业提炼、筛选、脱敏等处置后方能使用。发生了鲜芦荟汁所致的接触性皮炎后,一定要严格按照接触性皮炎的治疗规则进行治疗,如果用药不当,不但原发皮肤病会加重,还会留下疤痕、色素斑等后遗症,严重影响美容。正规的治疗方法是:首先使用3%硼酸溶液湿敷患处,酌情选用口服强的松片或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类固醇皮质激素,再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氯雷他定片或者肌肉注射扑尔敏针、非那根针剂等抗组胺药物。鲜芦荟汁所致的接触性皮炎患者最好到诊疗水平较高的医院皮肤科就诊。

  更多精彩内容 请点击39皮肤病频道

(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