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湿疹,俗称“奶癣”,是一种对牛奶、母乳和鸡蛋白等食物过敏而引起的变态反应皮肤病,它也可能是一种由遗传性素质引起的皮肤病,如果爸爸妈妈小时候患湿疹,他们的宝宝也容易得湿疹。

  小宝宝的皮肤十分娇嫩,很轻微的刺激就能使宝宝的皮肤患病。婴儿湿疹一般都出现在出生后1月到2岁这段时间,又以2-3个月的宝宝最严重。常发生于双颊、头皮、额部、眉间、颈部、颌下或耳后,也可扩展到其他部位。皮疹形态大同小异,有的婴儿是在潮红的皮肤表面覆有黄色油腻性鳞屑或痂皮,有的却是在潮红的皮肤上散布着疹子与小水疱。

  不论哪一种皮疹,都伴有一阵阵奇痒,婴儿往往倚着妈妈的身体磨擦止痒,直到小水疱擦破,形成大片潮红湿润的糜烂才肯罢休。这时候渗液很多,可湿透衣被,干燥后结成痂皮,也可继发成化脓性感染,或引起附近淋巴结肿大。奶癣经过适当治疗,会很快痊愈,但常常复发,到断奶后大多会自行消失,但也有迟迟不愈的,发热时皮疹减轻,出牙时皮疹加剧,冬春季重,夏季较轻。

  得了奶癣以后,应采取以下几项治疗措施:

  1、总的治疗原则是:找出原因,对症治疗,合理喂养,精心护理。

  一般说来,先要观察有没有食物过敏,特别是牛奶、母乳或鸡蛋白等动物蛋白的过敏;其次,母亲吃鱼、虾 、蟹、鸡等,也可通过母乳传给婴儿,在吃这些动物性食品后,应观察婴儿的皮肤病是否加重,如果与上述情况有关,婴儿应改变喂养方法;如母乳过敏,改用牛奶,牛奶过敏则改用母乳,或在喂奶期间母亲不吃鱼、虾、蟹等食物。与此同时要及时治疗婴儿的消化不良,大便秘结和腹泻等。

  婴儿的皮肤比较柔嫩,抵抗力较差,要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感染,渗水结痂时,不要用热水肥皂擦洗,免得渗液越来越多,结痂越来越厚,应该用植物油轻轻涂擦,不要强行把痂皮剥下。

  2、常用的内用药有苯海拉明糖浆、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等,有继发感染时还要加用抗生素。

  3、外用药要视皮肤病变状态而定,出水糜烂或红肿时,用2%硼酸水溶液或0.1雷佛奴水溶液湿敷, 渗液与糜烂消失后,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如湿疹霜、祛湿油、肤轻松霜等。

  4、婴儿湿疹发作期间不要种牛痘(天花已消失,现已不种牛痘),也不要和有单纯疱疹的人接触,以免发生疱痘。

 
  健康科普:指甲小太阳过小应疑为贫血 皮肤资讯:皮肤癌新疗法5年内或问世
不良白领:女孩常扎马尾当心脱发 春季饮食:5款美容膳食方巧防春季皮肤过敏
时尚丽颜:女人最易长斑六时期不可大意 育婴天地:妈妈护理婴儿湿疹的妙招

(实习)

  阴囊湿疹是一种常见的阴囊皮肤病,俗称“绣球风”、“肾囊风”。它对称发生,常波及整个阴囊,患处奇痒,临程持久,反复发作,不易根治。本病有急生、慢性之分,急性期相当于“糜烂型”,慢性期相当于“干燥型”。本病多见于夏季。

  阴囊是男子羞于开口的部位,然而,这里的皮肤却又是一个多事的地方,以下疾患常使阴囊发生搔痒:

  阴囊湿疹阴囊皮肤上出现红斑、丘疹、水泡、糜烂、渗出、结痂等多种病征,病人自己感觉灼热和搔痒。常由于用力搔抓,热水洗烫而出现急性肿胀或糜烂。此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而使皮肤变厚、粗糙、色素沉着。

小编提醒:婴儿头部湿疹怎么办


  股癣阴囊皮肤出现环状红斑,上有脱屑,有剧烈的痒感。病人多同时患有足癣(俗称脚气)或手癣,并常在阴囊对侧的大腿皮肤上、臀部也有同样的病征。

  固定型药疹阴囊皮肤的某一部位反复出现圆型水肿性红斑,边缘清楚,有灼热感并伴瘙痒感,常在误服药以后数小时内出现,停药后一周左右渐渐消退,有时留有暗紫色斑,如再次误服同类药可反复发作。

  疥疮阴囊皮肤上出现黄豆大小的结节,在此之前手指缝内、手腕、腰部、下腹部先发生散在丘疹及水泡,多在夜间出现剧痒。

  阴囊神经性皮炎此病与情绪密切相关,当情绪波动时,阴囊部位剧烈搔痒,抓后皮肤出现丘疹,慢慢联成一片,皮肤增厚、变硬。

  核黄素缺乏性阴囊炎常年食用精白米、精白面、多次搓洗米、食青菜切碎泡洗或者长期腹泻、便秘、食欲不振、挑食、偏食等等,都会引起核黄素缺乏。它的主要表现是:开始时阴囊微红发亮,以后在阴囊缝两侧发生淡红色斑片,上面粘着鳞屑,不久可出现多个黄豆大小的扁平丘疹,有不同程度的痒感,常合并出现口角炎、舌炎等。只要服用一周的核黄素片,症状便会明显好转,在改变饮食习惯或胃肠功能正常后,病情也会迅速缓解,但营养状态差时又会复发。

  上述几种阴囊的常见皮肤病,患者往往不能分清,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所以必须请专科医师诊断,并根据具体病情对症治疗。

  阴囊湿疹中医一般分为虚实两种:实者多因湿热下注。由于平素嗜食辛辣肥甘,或阴囊潮湿,汗液浸润,内裤摩擦而致。阴囊可见丘疹、小疮、脓疮,搔破后出现糜烂渗出、结痂等变化,阴囊皮肤红赤、灼痛,虚证多由急性期转变而来,阴囊皮肤增厚,粗糙如草,颜色发黑,瘙痒难忍。对实证的治疗宜清热利湿,虚证则应养血润肤。下面介绍几个经验方供您选用:

小编提醒:别因为生活习惯患上湿疹


  1、内服方

  (1)加味二妙散:君术10克,黄柏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蝉衣10克,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这是本人经验方,适用于湿热下注之阴囊湿疹效果显著。

  (2)苦参合剂:苦参15克,黄柏15克,蛇床子10克,金银花10克,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适用于湿热下注之阴囊湿疹。

  2、外用方

  (1)10%黄宫水冷湿敷,或用麻油调青黛粉成糊状,数患处,每日1--2次。适用于湿热下注之阴囊湿疹。

  (2)杏仁20克,蒲公英60克,野菊花15克,煎汤待冷后湿敷,每日2--3次。适用于湿热下注、糜烂滋水较多之阴囊湿疹。

  (3)青黛散:用泽漆水浓煎,去渣取膏,调入青黛散,调匀后外搽,每日二次,适用于血虚生风的阴囊湿疹。

  需要提醒您的是,阴囊湿疹不是癣,故不应按癣用磺酒、癣药水、大蒜等治疗。本病最忌搔抓、揉搓、摩擦、烫洗等。凡热水、肥皂、盐水、碱水均不宜应用。只要注意不搔抓、不刺激皮肤,大多数患者可较快好转。

  阴囊湿疹不是性传播疾病,本身不具传染性。患者多由嗜食辛辣,或穿化纤内衣,阴囊潮湿多汗下体透气性差所致。因此建议患者应当穿纯棉内衣,忌食辛辣食品,保持心情舒畅,睡眠充足,树立信心,坚持治疗,可提高疗效,减少或减轻阴囊湿疹的复发。

 
  健康科普:指甲小太阳过小应疑为贫血 皮肤资讯:皮肤癌新疗法5年内或问世
不良白领:女孩常扎马尾当心脱发 春季饮食:5款美容膳食方巧防春季皮肤过敏
时尚丽颜:女人最易长斑六时期不可大意 育婴天地:妈妈护理婴儿湿疹的妙招

(实习)

  湿疹是一种不容易彻底诊治的皮肤病。

  当谢端清发现他身上的红疹奇痒难耐,找家庭医生不果时,只好求助皮肤中心的专科医生。

  专科医生告诉他,那是工作压力造成的,多数像他这个年龄的人,也有同样的病症。

小编提醒:湿疹患者不要滥用药物


  拿药回家,涂了两个星期,病情没有好转,四肢的痕痒,让他多夜失眠。

  后来,他找中医治疗,医师告诉他,他得了湿疹,一种不容易彻底诊治的皮肤病。

  他从事教学工作,35岁,经过中医的诊治后,病情虽然好转,但是经过一年的治疗,红疹不见了,四肢所留下的疹斑,偶尔也会痒起来,不得不继续涂药膏止痒。

  湿疹的病因有:外因性和内因性

  在潮湿闷热的气候中,湿疹患者最难受。如果红疹长在显眼的部位,更影响社交与工作。如果长在隐秘之处,突发奇痒,更不好意思在众目睽睽之下搔痒。

  通常,湿疹对称分布,反复发作,急性期皮疹是以红肿、水泡为主,中性期皮疹是以潮红、落屑为主,慢性期则以表皮增厚、落屑为主,皮肤干而不湿。

小编提醒:别因为生活习惯患上湿疹


  湿疹的病因相当复杂,患者多具有过敏性体质,无论是中医或西医,都可分为外因性和内因性。

  西医的外因性湿疹指的是碰到刺激性、过敏性物质所引起者,内因性湿疹更是与自身体质有密切关系。

  因此,举凡清洁剂、防腐剂、植物、药物、染料、动物性蛋白质食品、香料、食物添加物等等,都可能是引发湿疹的病因。有些患者因压力与情绪等因素,也会得湿疹。

  中医则认为湿疹与“湿”相关,内因性湿称为内湿,是指肠胃功能不佳,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吸收,形成湿浊之气停留在体内,日子一久,渐成湿热体质。

  急性湿疹多属中医所谓的“湿热”型患者,患部皮肤红痒、水泡渗液,容易口渴、心烦、便秘,小便深黄量少等,中医多会配给清热除湿汤加以治疗。

  慢性湿疹患者要注意“脾虚夹湿”

小编提醒:关注慢性湿疹患者的心理健康


  偏湿者皮肤的水泡较多,搔后泡破渗出黏体,患者会有疲倦、胃口欠佳等症状,中医以除湿止痒汤治疗。

  慢性湿疹患者要注意“脾虚夹湿”的问题,病情日久,患者皮肤会呈现暗淡不红、渗液少、有淡黄色的脱屑或结痂的斑片,脸色也较苍白,胃口不好、腹胀、排便稀软,中医多采用除湿胃苓汤治疗。

  此外,也有部分慢性湿疹患者属于“血燥”型,皮肤会变得粗糙、肥厚,表面有抓痕、血痂,肤色暗淡甚至有色素沉淀。

  中医建议,湿疹患者应避免喝酒、咖啡、辛辣刺激与油炸的食品,饮食应清淡,多吃水果蔬菜。榴莲、芒果、龙眼、荔枝等属热性水果少吃,以免病情“火上加油”。患者可多吃绿豆、冬瓜、莲子、苦瓜等清热利湿食品。

 
  健康科普:指甲小太阳过小应疑为贫血 皮肤资讯:皮肤癌新疗法5年内或问世
不良白领:女孩常扎马尾当心脱发 春季饮食:5款美容膳食方巧防春季皮肤过敏
时尚丽颜:女人最易长斑六时期不可大意 育婴天地:妈妈护理婴儿湿疹的妙招

(实习)

  湿疹(eczema)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其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多形性和复发性等特点。也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皮疹多样性,对称分布、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为特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任何季节,但常在冬季复发或加剧有渗出倾向,慢性病程,易反复发作。

  中医文献中记载的“浸淫疮”、“旋耳疮”、“绣球风”、“四弯风”、“奶癣”等类似西医学的急性湿疹、耳周湿疹、阴囊湿疹、异位性皮炎及婴儿湿疹等。近年来,湿疹的发病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气候环境变化,大量化学制品在生活中的应用,精神紧张,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改变均有关系。

小编提醒:婴儿湿疹乳母应注意饮食


  中医治疗下面有所介绍。中医治疗对湿疹有很好的效果,但用药时间较长,三周左右。中药中一般会有的药物是防风,泽泻,半夏,地肤子,苍术,当归,生地,蝉蜕,苦参,荆芥等中医上说,祛风先理血,血行风自灭,所以治疗湿疹是在消风散上相加减。

  分型治疗

  (1)热毒

  治法:清热解毒,佐以祛湿。

  处方:金银花15克,连翘12克,黄芩12克,荆芥7克,防风7克,牛蒡子12克,蝉衣6克,射干15克,栀子9克,丹参10克,土茯苓15克,生甘草3克。

  加减:瘙痒剧烈酌加白藓皮、地肤子;抓后皮肤感染化脓加蒲公英、紫花地丁;大便秘结加生大黄。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亦可煎汁外洗患处。

  疗效:以上方为基础方加减共治疗364例,近期治愈354例,显效4例,好转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9.2%。

  常用成方:可用牛黄解毒片、银翘散、消风散、黄连解毒汤、防风通圣散等。

小编提醒:冬菇苋菜治疗阴囊湿疹

  朱仁康医案

  柴××,男,38岁。初诊:1970年9月2日。主诉:全身泛发性湿诊,反复不愈已3年。患者3年前冬季开始在两小腿起两小片集簇之丘疮疹,发痒,抓破后渗水,久治不愈,范围越见扩大。1969年冬渐播散至两前臂,一般人冬尤甚。今年秋季皮损已渐播散至胸、腹、背部。平时胃脘疼痛,不思饮食,食后腹胀,大便日解1~2次,完谷不化,溏薄。平时不敢食生冷水果。检查胸、腹及后背、四肢可见成片红斑、丘疹及集簇之丘疱疹,渗水糜烂,抓痕结痂,部分呈暗褐色。瘙痒无度。舌质淡,苔薄白腻,脉缓滑。证属脾阳不振,水湿内生,走窜肌肤,浸淫成疱。治宜温阳健脾,芳香化湿。

  处方:苍术9克,陈皮9克,藿香9克,仙灵脾9克,猪苓9克。桂枝9克,茯苓9克,泽泻9克,六一散9克(包),蛇床子9克。10剂,水煎服。

  外用:①生地榆30克,水煎后,湿敷患处。②皮湿膏,外敷。

  复诊:药后皮损减轻,渗水减少,瘙痒不甚,大便溏,胃纳仍差,遂宗前法,加健脾醒胃之药,10剂。

  再诊:皮损继续减轻,大便成形,胃纳见馨,继从前法,健脾理湿之药。

  处方:苍术9克,炒白术9克,陈皮9克,藿香9克,茯苓9克,泽泻9克,车前子9克(包),扁豆衣9克,炒薏苡仁9克。

  如此调理,前后共服药40余剂,皮疹消退而愈。1975年随访,自称几年来未再复发。

  按:本例系泛发性湿疹,缠绵3年,其突出证候为脾阳不振,运化失健,水湿停滞,外串浸淫肌肤而发浸淫疮,且每逢冬季症状加重,这说明阳气虚弱之故。朱老在治疗上抓住主要环节,采用温阳健脾,芳香化湿之剂,药症相符。病程3年,服药40余剂,不仅脾胃症状消失,泛发性皮损亦告痊愈。

 
  健康科普:指甲小太阳过小应疑为贫血 皮肤资讯:皮肤癌新疗法5年内或问世
不良白领:女孩常扎马尾当心脱发 春季饮食:5款美容膳食方巧防春季皮肤过敏
时尚丽颜:女人最易长斑六时期不可大意 育婴天地:妈妈护理婴儿湿疹的妙招

(实习)

  (1)针灸

  ①体针

  取穴:分2组:甲组、合谷,曲池,三阴交;乙组、曲池,足三里。

  操作:两组穴交替使用,均采用捻转泻法,不留针,针刺深度为0.5~1寸,隔日1次。

  疗效:共治疗21例,全部痊愈。其中针刺3次以上者5例,6次者14例,6次以上者2例。

  ②梅花针加休针

  取穴:主穴:曲池、环跳、阳陵泉。配穴:根据湿疹所在具体部位循经取穴。

  操作:先针刺主穴,中等刺激,继以梅花针轻叩脊柱两侧,直至皮肤发红,然后针刺局部患处,强刺激,留针10分钟,中间捻转运针3次,并在它的下方以梅花针叩打同一经脉的穴位,叩打至微见血珠为止。隔日针刺1次,1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疗效:共治19例;全部有效。在一个疗程内治愈者17例,1例为一个半疗程,1例为3个疗程。

  ③穴住泣射

  取穴:箕门。

  操作:常规消毒后,用5毫升注射器抽取当归注射液2毫升,快速进针刺入,提插得气后,回抽无血,即将药液注人。然后,再加艾条灸15分钟左右。急性发作者每天穴注1次,7天为一疗程;慢性患者每天穴注1~2次。双侧穴交替注射,以20天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22例,显效4例,好转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7.3%。

  (2)单方验方

  ①烧盐散(外用)

  组成:食盐、白矾。

  用法:先将食盐火烧,白矾煅枯后,再将二药各等份,研成匀细粉末成散剂,瓶贮。用时先将脐孔及脐周围用无刺激性消毒药水清洗,待稍干后取本药末少许撒于脐孔及周围(约黄豆大面积),用干药棉球或干纱布垫覆盖,并稍加固定。隔日换药1次,一般用药2次即可结痂。

  疗效:共治15例脐孔湿疹,均在短期内治愈。

  ②柳汁方

  组成:柳叶。

  用法:取新鲜嫩柳叶3~5千克,装入布袋,用木棒捶击布袋,取其柳叶青汁备用。使用前加热至40℃~60℃为宜,并放入75%酒精适量,将患处浸泡在热液中熏洗,每日晚上1次,约1小时。严重者,可将鲜柳叶置于鞋内,行走时便将柳叶踩碎,其汁与脚掌充分接触。

  疗效:本法对治疗湿疹有一定效果。

 
  健康科普:指甲小太阳过小应疑为贫血 皮肤资讯:皮肤癌新疗法5年内或问世
不良白领:女孩常扎马尾当心脱发 春季饮食:5款美容膳食方巧防春季皮肤过敏
时尚丽颜:女人最易长斑六时期不可大意 育婴天地:妈妈护理婴儿湿疹的妙招

(实习)

  疱疹样湿疹(Eczema Herpeticum)于1845年由Kaposi提出,又称Kaposi水痘样疹,种痘性湿疹及柯萨奇湿疹等名称。 湿疹(eczema)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浅层真皮及表皮炎症。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临床上瘙痒著明,急性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常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

  疱疹样湿疹的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减少

  2.用Tzanck细胞学检查法 疱底涂片可见有巨细胞。

  3.组织病理 表皮内或表皮下可见水疱或脓疱,有网状变性和气球变性,常有多核上皮细胞,真皮有大量炎细胞浸润,以中性白细胞为主。

 
  健康科普:指甲小太阳过小应疑为贫血 皮肤资讯:皮肤癌新疗法5年内或问世
不良白领:女孩常扎马尾当心脱发 春季饮食:5款美容膳食方巧防春季皮肤过敏
时尚丽颜:女人最易长斑六时期不可大意 育婴天地:妈妈护理婴儿湿疹的妙招

(实习)

  脂溢性湿疹是一种在婴儿出生后头两年常发生的皮肤病,最常发生在三至六个月大的婴儿身上。湿疹大多发生在头部,这种湿疹叫做乳痂,但它也会长在脸上、颈子皱褶处、腋窝,以及腹股沟部。

  网友:宝宝三个半月,三个月的时候儿童保健检查是12.3斤,62厘米,月子里就有得了湿疹,现在脸上一热还总爱起,耳朵上、脖子上的沟沟里也有,头上有类似头屑似的皮,满头都是,而且还有小红点,总冒黄水,类似脸上起的那种脂溢性湿疹,不知道头上的是不是头垢,如果清洁的话是不是得先把湿疹治好,然后才能去头垢。

  从孩子的身高、体重来看,孩子发育是良好的。现在孩子有湿疹,对小婴儿来说也是非常常见的,这种情况下孩子洗澡和皮肤护理很重要,所以每次洗澡的时候要用温水。皮肤皱褶处一定要洗干净,比如耳朵后、脖子皱褶、腋窝、腹股沟,这种地方都要洗干净,用纯棉制柔软的毛巾擦干,不要留有水渍。

  头上比较多的头垢荚也是湿疹的一种,从描述来看,冒黄水有可能是分泌型的湿疹,也有可能合并一些感染,所以建议最好到皮肤科看一下,如果有感染的话要涂抹一些消炎的药膏,如果没有感染的话用一些治疗湿疹的药膏和治疗湿疹的洗剂是很有效的,这种治疗对于湿疹和头垢都很有效,因为头垢本身就是湿疹的一种。

  这种脂溢性湿疹还是跟孩子在母体内的激素有关系,分娩后母体内的激素在孩子体内还会有一定的影响,一般6个月以后影响就消失了。

 
  健康科普:指甲小太阳过小应疑为贫血 皮肤资讯:皮肤癌新疗法5年内或问世
不良白领:女孩常扎马尾当心脱发 春季饮食:5款美容膳食方巧防春季皮肤过敏
时尚丽颜:女人最易长斑六时期不可大意 育婴天地:妈妈护理婴儿湿疹的妙招

(实习)

  中医文献中记载的“浸淫疮”、“旋耳疮”、“绣球风”、“四弯风”、“奶癣”等类似西医学的急性湿疹、耳周湿疹、阴囊湿疹、异位性皮炎及婴儿湿疹等。近年来,湿疹的发病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气候环境变化,大量化学制品在生活中的应用,精神紧张,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改变均有关系。

小编提醒:认识几种湿疹的特殊类型

  现代中医治疗湿疹的临床报道,最早见于1953年。从60年代起,临床文章逐渐增多,有个案报道,亦有百例以上的大样本观察资料,多主张以内服与外治相结合,亦有应用针灸治疗本病的报道。进入八、九十年代后,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对本病的病因病机等方面进行了深人研讨。

  专方治疗

  (1)地归乌药荆防汤

  组成:荆芥、防风各6克,生地、当归、乌药、刺蒺藜、白藓皮各12克。

  加减:体弱气虚加黄芪;皮肤瘙痒加黄芩、蒲公英;大便秘结加生大黄。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168例,近期治愈142例,好转2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7%。

  (2)加减当归拈痛汤

  组成:当归、防风、羌活各10克,升麻6克,茵陈蒿12克,苦参12克,黄芩10克,苍术10克,白术12克,泽泻12克,猪苓12克,知母10克,生甘草3克。

  加减:湿热盛者可加赤小豆、生米仁;血虚风燥加首乌、丹参;血热加紫草、槐花、地骨皮。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47例患者,近期痊愈38例,显效5例,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8%。

  (3)湿疹三方(外用)

  组成:①硫黄60克,枯矾150克,煅石膏500克,青黛1.5克。

  ②青黛、薄荷各150克,黄柏120克,黄连45克,人中白9克,硼砂60克,冰片6克。

  ③防风、艾叶、花椒、苍术、红花、赤芍、白鲜皮、荆芥、蛇床子各10克,苦参、连翘各15克,白矾、雄黄、樟脑各6克。

  用法:①方适用于湿热型患者,②方适用于毒邪炽盛者,③方适用于血虚型患者。将上药共研细末,过100目筛,香油调搽或干撤患处,每日1次。

  疗效:以上共治疗216例,全部治愈。用药1次者48例,2次者73例,3次者36例,4次者23例,5次以上者36例。

  夏季是皮肤病的高发季节,由于温度、湿度适宜,加上空调的使用,这些都会导致皮肤过敏,引起各种皮肤疾病,其中湿疹最为常见。

  对于患有婴儿湿疹的患儿,其父母的细心护理是促进其康复的有力保障。那么,父母应该怎样护理这样的患儿呢?

  湿疹患儿在日常护理中要注意:

  1、如果孩子出现了湿疹,母亲在母乳喂养期间要忌吃鱼、虾、蟹、鸡蛋以及辛辣的食物,同时还要避免饮酒。

  2、患儿的饮食要定时定量,最好吃母乳。如果患儿是吃牛奶,则要多加水少加糖,而且牛奶煮沸的时间要稍长一些。此外,患儿如有消化不良,应及时进行治疗。

  3、要避免让有刺激性的物质接触孩子的皮肤,尤其是不能接触孩子的湿疹,也不要在患处涂擦油脂丰富的护肤品。同时,要禁止用肥皂和过烫的水清洗患处。

  4、应保持适宜的室温,因为室温过高会使湿疹的瘙痒感加重。

  5、平时要给孩子穿松软、宽大的棉织品或细软布料的内衣,避免穿化纤织物,而且内、外衣均要忌羊毛织物以及绒线衣衫。婴儿的尿布应勤洗勤换。

  6、可给患儿口服0.2%的苯海拉明糖浆,给药的剂量应按每天每公斤体重1~2毫克计算,每天分3~4次服用。也可给患儿口服扑尔敏,给药剂量按每天每公斤体重0.35毫克计算,每天分3~4次服用。

  7、对面积不大、病情较轻的湿疹,可在患处涂擦糖皮质激素类软膏(如皮炎平软膏、复方地塞米松霜等),但由于此类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所以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而且不宜涂擦得太厚。对脂溢型湿疹患儿,只需在其患处经常涂擦一些植物油(如茶油等),即可使痂皮逐渐软化脱落。对有皮肤糜烂的患儿,可先用洁菌灵洗液清洗掉渗出液,然后在患处涂擦氯锌油(每天涂2~3次);或者先用3%的硼酸溶液湿敷患处,然后再外涂氧化锌油剂(每天涂2~3次),待渗液减少后可改为只外涂硼锌糊,每天涂2~3次,直至痊愈。有继发感染时,还可外涂一些抗生素药物,如新霉素软膏、百多邦等。

  8、父母要避免婴儿在患病期间与患有单纯性疱疹的人接触,以免患儿并发卡波西水痘样疹。

  9、在患儿睡觉前,父母应先将婴儿的两手适当地束缚一下,以防婴儿抓伤其皮肤。

  婴儿湿疹的食疗和外治法

  食疗法

  1薏米红豆煎:薏米30克,红小豆15克,加水同煮至豆烂,加少许白糖,早晚分服。

  2冬瓜汤:带皮冬瓜250克,切块,煮汤食用。

  3黄瓜煎:黄瓜皮30克,加水煮沸3分钟,加糖适量,1日3次,分服。

  4绿豆海带粥:绿豆30克,水发海带50克,红糖适量,糯米适量。水煮绿豆、糯米成粥,放入切碎的海带末,再煮3分钟加入红糖即可。

  外治法

  湿疹除内服用药(食疗)以外,同时配合外治法,疗效会更好。

  1鸡蛋油:鸡蛋7个,煮熟取蛋黄,锅内放麻油50~100克,文火将蛋黄内油熬出,待蛋黄呈焦煳状即可,取油频涂患处。

  2土豆洗净,切碎捣烂,敷患处,用纱布包扎,每昼夜换药2~3次。

  湿疹治疗也可用凉敷法

  炎热的夏天里,很多婴幼儿身上会出湿疹,脸上、脖子上到处都是。天热一出汗,痒得宝宝乱抓乱挠,哭个不停。这里要提醒父母:不要让宝宝乱抓患处,以免抓破皮肤,造成感染。

  婴儿湿疹,中医称为“奶癣”,吃奶后在脸上或脖子上出现成片的红色细小点点,是一种内热的表现。西医认为是过敏性疾病,患湿疹的婴儿可能对牛奶、羊奶等过敏。

  治疗可用2%-%的硼酸,开水冲开,用比较干净的纱布或消毒棉签蘸上少许,涂抹在患处。中药可用金银花20克、蒲公英20克,熬成水,晾凉后过滤,用凉湿毛巾蘸一点,缓缓擦敷患处。平时多补充维生素C、B1、B6,可适当让宝宝喝点橘子汁。尽量别用热水、开水烫洗患处。

  另外,还可在药房买一些黑豆馏油软膏,用棉签蘸少许抹在患处,一天一次。硼酸或中药冷敷后,可接着涂抹软膏,效果会更好。如果湿疹面积较大,患处皮肤发红、化脓,就要到医院接受治疗。

 
  健康科普:指甲小太阳过小应疑为贫血 皮肤资讯:皮肤癌新疗法5年内或问世
不良白领:女孩常扎马尾当心脱发 春季饮食:5款美容膳食方巧防春季皮肤过敏
时尚丽颜:女人最易长斑六时期不可大意 育婴天地:妈妈护理婴儿湿疹的妙招

(实习)

  皮炎湿疹原因复杂

  为什么有些湿疹、皮炎会反复发作?专家认为,湿疹、皮炎的发病原因很复杂。包括内在因素、外在因素。

  所谓内在因素就是患者本身具有的过敏性体质。这在湿疹、皮炎的发病中起主导作用。内环境的不稳定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等精神改变、以及感染病灶、新陈代谢障碍和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均可诱发或加重湿疹、皮炎的病情。

  外在因素也很多。包括饮食、吸入物、气候、接触过敏物因素等。其中海鲜、辛辣食品、酒、吸入花粉、尘螨、寒冷天气、接触化学物品、肥皂、洗涤剂等是湿疹、皮炎最常见的诱因。由于如此复杂的原因,使得皮炎、湿疹因众多的发病原因和诱发因素交叉在一起而反复发作。

  出现症状要及时就诊

  诊治的患者,大都是去了很多地方治疗,刚开始外用各种软膏涂抹,病情时好时坏,反复发作,长期的迁延不愈逐渐发展成患处渗液、干燥、结痂、粗糙、肥厚以及裂口,并且伴着钻心的痒,在漫长的求医过程中,仍然没有看好病,对治疗失去了信心。因此,专家提醒,出现以上症状,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及时就诊,否则会贻误最佳治疗时机,甚至会造成病情加重。

  清洗抓挠适得其反

  无论身体的哪一个部位患了湿疹、皮炎,都会因剧烈的瘙痒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甚至影响其正常的工作、生活。

  一、应该注意的问题是避免再次刺激局部,尽可能地避免用手搔抓局部,也不要用热水或肥皂水去清洗局部,更不能用那些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在局部涂抹,特别注意的是不能随便应用激素类药物在局部涂抹熣庑┒际欠浅H菀资辜膊《窕或重新发生的常见因素。

  二、尽可能地了解湿疹、皮炎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配合医生的治疗,树立治愈疾病信心。

  三、避免食用一些刺激性食物,如葱、姜、蒜、浓茶、咖啡、酒类及其他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鱼、虾等海味。

  四、因湿疹、皮炎病情比较复杂,最好能到正规医院就诊,由专科医生根据不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予以正确治疗。

  湿疹、皮炎的发生、发展与各种因素有关。由于个体差异,不同个体或同一个体的不同时期都有可能出现差异。除饮食方面的因素外,吸入物,如花粉、尘、螨及体表的细菌、真菌感染、生活环境的改变以及所接触到的各种物质,都有可能成为引起湿疹、皮炎的常见外部原因。体内的病灶,如扁桃体炎、胆囊炎、神经精神因素、内分泌及新陈代谢状况的改变,如月经时期、妊娠时期等,都有可能成为引起湿疹、皮炎的主要内部原因。要预防湿疹、皮炎的发生,就必须结合患者自身的基本状况,尽可能地避免种种可疑的致病因素。

(责任)


  夏季皮肤病的高发季节,由于温度、湿度适宜,加上空调的使用,这些都会导致皮肤过敏,引起各种皮肤疾病,其中湿疹最为常见。对于患有婴儿湿疹的患儿,其父母的细心护理是促进其康复的有力保障。那么,父母应该怎样护理这样的患儿呢?

  7招防治招婴儿湿疹

  1、应尽量避免让宝宝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如宝宝对鸡蛋过敏,可暂时不添加。

  2、如果宝宝吃母乳,妈妈应注意不要吃易引起过敏的鱼、虾、羊肉等食物,最好别吃辣椒等刺激性食品。

  3、保持宝宝双手的清洁,经常帮宝宝剪手指甲。避免搔抓,以免感染,湿疹十分痛痒,宝宝常会用手抓,抓挠会引起皮肤的细菌感染。

  4、不能用碱性强的肥皂、热水洗患处皮肤。因为肥皂和热水会将宝宝皮肤表面的油脂洗掉,使皮肤更加干燥,还会刺激肌肤。

  5、给宝宝穿上棉质的宽大衣服,避免衣物摩擦加重湿疹。妈妈和宝宝都不要穿丝、毛织物的衣服,以免引起或加重过敏。

  6、妈妈不能擅自给宝宝用任何激素类药膏,因为这类药物外用过多会被皮肤吸收,给宝宝身体带来副作用。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用些抗组织胺药、消炎、止痒、脱过敏药物。

  7、如果不能进行母乳喂养,可以参考医生的意见选用含有益生元的配方奶,已有研究证明选用含有益生元的配方奶,有助于调整婴儿的免疫系统,降低婴儿湿疹,以及避免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婴儿湿疹轻者不需药物治疗,但要注意宝宝的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必要时可适当使用复合维生素等药物。

  注意保持婴儿大便通畅,婴儿湿疹发病急性期应避免预防接种,尤其是卡介苗和流脑疫苗。

(责任)


  宝宝得了湿疹,家长们在选择一些药膏给患儿涂抹时,看到药膏中含有某些激素,又不禁担心起来。

  激素类药膏会引起性早熟么?

  目前治疗许多常见小儿皮肤病的药膏都是激素类的。由于激素含量不大,并且药膏一般只作用于身体局部,最多会引起治愈后局部色素沉着,并不会引起全身作用,比如对骨质方面的影响等。

  至于“宝宝使用激素类药膏会引起性早熟”的说法,似乎还谈不到。

  激素类药膏的用药原则

  一般这种激素类药膏在治疗效果上只是起到减轻症状的作用,治疗一段时间以后孩子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恢复健康。但因为体质上的差异,有些孩子治疗以后可以痊愈,但有些孩子还会反复。对于过敏体质的儿童,专家建议要减少与过敏原的接触。

  另外,很多家长以为孩子得了湿疹,就自行到药店买一些药膏涂抹。专家称这种做法欠妥,因为有些新生儿患的可能不是湿疹但有些家长却按湿疹治,这样很可能延误病情。所以,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们最好选择到医院检查取得医生的专业指导。

  还需要提醒各位家长的是,孩子得了湿疹不一定涂抹药膏就能缓解,在宝宝没有发生合并感染时,涂抹后的效果不错,一旦宝宝发生了感染,有破皮、流脓、流血的情况发生时就不要再继续涂抹,而要先找医生进行消炎处理。

(责任)


  湿疹(eczema)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其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多形性和复发性等特点。也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皮疹多样性,对称分布、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为特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任何季节,但常在冬季复发或加剧有渗出倾向,慢性病程,易反复发作。

  治疗湿疹第一步

  1、寻找病因,隔绝致敏源,避免再接触,禁食酒类及易过敏、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过度紧张,注意皮肤卫生,不用热水烫洗皮肤,不外用刺激性止痒药。积极治疗全身性疾患。

  2、全身治疗:西药以止痒抗过敏为主,可选用抗组胺类药物,钙剂。中药以清热利湿,疏风清热、养血疏风润燥为主。

  3:使用纯中药的立湿宁治疗,清热利湿凉血,适用于湿疹的各种类型,尤其是针对慢性湿疹及阴囊湿疹疗效很好,20天是一疗程,每天3次局部涂擦,若病史较长,建议患者可以搭配口服中药进行内服调理,可以选择皮肤病血毒丸、龙胆泻肝丸,苦参丸等。

  湿疹、皮炎治疗的7个建议

  1、湿疹的治疗非常个体化。不同皮损用不同的药,不同部位用药也不完全相同。

  2、严重湿疹一定要到医院治疗,定期随诊治疗。

  3、激素药膏在治疗中,要根据部位、病情、皮损的情况正确合理的使用。

  4、面部一般不要使用激素软膏治疗,需要很慎重。

  5、手足一般可以放心使用激素软膏。

  6、儿童躯干的皮损可以选择副作用很小的几种特殊激素软膏。

  7、协和医院有多种自制外用的药物,均没有激素,但也需要正确合理选择。如:硼锌糊、湿疹软膏、苯霜、甘油洗剂等等。

  8、严重的反复不好的皮损需要皮肤病理活检,除外其他相关疾病。

(责任)


  入秋后,天气由潮湿转为干燥,气温明显下降且昼夜温差较大,人体易着凉感冒,得病后自身的免疫力也会降低,从而导致皮肤病的发病率上升。从皮肤科接诊的患者统计来看,皮炎、湿疹和荨麻疹这三种过敏性皮肤病是最常见的。

  皮炎湿疹发病原因复杂

  皮炎、湿疹的发病原因包括内在和外在因素。所谓内在因素就是患者本身具有的过敏性体质,这在湿疹、皮炎的发病中起主导作用。内环境的不稳定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等精神改变,以及感染病灶、新陈代谢障碍和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均可诱发或加重湿疹、皮炎的病情。

  外在因素也很多,包括饮食、吸入物、气候、接触过敏物等。其中海鲜、辛辣食品、酒、吸入花粉、尘螨、寒冷天气、接触化学物品、肥皂、洗涤剂等是湿疹、皮炎最常见的诱因。如此复杂的原因,使得皮炎、湿疹因众多的发病原因和诱发因素交织在一起而反复发作。

  荨麻疹找过敏原是难点

  荨麻疹就是俗称的风疙瘩、风疹块,其症状特点是皮肤出现白色或红色疹块,发作突然,也无一定位置,时隐时现,瘙痒无度,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一般会在24小时内消退,也可能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一般而言,荨麻疹的致病因素有药物、食物、吸入物、接触物以及内脏疾患、各种感染、物理因素、精神因素、遗传因素、内分泌改变等。可结合体检和实验室检查寻找病因,但结果往往不是很理想。长期以来,查找病因即过敏原成为一大难题。

  过敏性皮肤病对症治疗

  过敏性皮肤病如果能找到明确的过敏原,就能轻松摆脱它的折磨,这也是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最佳方式。因此,有效的对症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最常用的对症治疗手段就是外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消除炎症、缓解瘙痒。但滥用外用糖皮质激素容易引起耐药、皮肤萎缩、形成红血丝等副作用,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强度合适的外用糖皮质激素。根据临床研究结果在外用糖皮质激素抗炎止痒的同时,联合使用抗菌(细菌和真菌)药物的复方制剂,起效快、作用强,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责任)


  入秋天气转冷,各医院皮肤科的湿疹患者,尤其是小患者都会明显增多。为了控制病情,一些家长严格限制孩子的饮食,以防再因食物过敏加重病情。但专家指出,湿疹发病原因很多,盲目戒口并不可取,而且长此以往还会导致孩子营养不良,影响其正常发育。

  湿疹患儿戒口现象普遍

  案例

  晓邦虽然才8岁,可已饱受了湿疹之苦。每年天转冷,他的湿疹都会复发,全身皮肤变得又红又干、瘙痒难耐。看到孩子的难受劲,妈妈的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为了控制病情,妈妈严格控制晓邦的日常饮食,鱼、虾、蛋、牛肉、羊肉以及芒果、菠萝等一概不准吃。可由于饮食结构不太合理,晓邦的身高和体重明显受到了影响。

  很多患儿家长以及成年患者都认为,牛肉、鱼、虾等高蛋白食物会诱发湿疹或加重湿疹症状,因此都会让患者戒口的。

  盲目戒口无助控制病情

  这些患者及家属的看法正确吗?专家说,湿疹属于过敏性疾病,其发病原因非常复杂,除体内因素(过敏体质)外,还有外来刺激因素。外来刺激因素主要包括食物、接触性物品、物理环境因素、吸入类因素、紧张等情绪因素。

  香港有医院曾为11名湿疹儿童做针刺皮肤测试,以诊断其食物敏感的情况,结果显示,湿疹儿童常对蛋黄(53%)、蛋白(42%)、虾(35%)及花生(31%)过敏。因此,高蛋白食物虽然容易诱发过敏,但并非都会过敏。儿童湿疹虽然食物因素多一些,但家长在不明确孩子病因的前提下,就盲目让孩子戒口,不仅无助于控制病情,反而会因饮食结构不合理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治疗时,只有明确患儿因吃某种食物会加重病情时才需要禁忌。

  不同年龄护理要点不同

  专家说,天气转冷后,湿疹尤其是干燥性湿疹患者比较多见。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发病原因一般都不同,护理和治疗的要点因此也应有所区别。

  婴幼儿湿疹患者不宜穿得过厚,家中不宜过热,喂奶粉时不宜过稠,母乳喂养者还应注意水分的适量摄入。给孩子洗澡时应避免沐浴时间过长和水温过高。成年湿疹患者应当查找原因后再对症治疗。患者日常应记过敏日记,及时到医院抽血查过敏原和食物不耐受,可采用抗过敏治疗及外用激素类软膏治疗。

  中医认为,冬季湿疹多是阳气虚或阳气不通造成的,治疗时应根据通阳化湿或温阳化湿的方法,使用桂茯地黄丸汤剂或桂枝汤、黄芪和清热利湿类药物对症加减。

(责任)

  鸡蛋馏油、土豆切片、三黄汤……

  这是厨房达人在烹饪吗?做的是哪道美味佳肴呢?

  非也,这是妈妈们在给湿疹宝宝使用的“独门偏方”!

  作为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都有大同小异的经历。比如宝宝长湿疹,有可能是小面积出现红色丘疹或斑疹,也有可能是大面积暴发并化脓出水。不过是初患还是复发,面对备受湿疹“骚扰”的宝宝,家长们即心疼又心急,恨不得马上拥有“灵丹妙药”,让宝宝药到病除!

  其实,大多数的宝宝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挑战“湿疹关”,这是因为湿疹是宝宝出生后对外界环境的一个自然免疫适应过程,宝宝对外界每一个环境的接触,每一种食物的尝试,都有可能成为宝宝出现湿疹的诱因。

  正因为诸多诱因可能导致宝宝反复湿疹,所以民间关于如何治疗湿疹的偏方层出不穷、种类繁多!例如文章开头所举的“鸡蛋馏油、土豆切片、三黄汤”之类,皆属民间偏方之类。面对千奇百怪的治疗方法,求治心切的妈妈们能选择吗?如何选择呢?为此,小编从搜集了在各类网络论坛被推荐最热的数则偏方,并请广州市儿童医院中医科的邓健医生从专业角度进行点评,以便让家长更科学地对待偏方,更正确地护理湿疹宝宝。

  医生简介:邓健

  主治中医师,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现工作于广州市儿童医院。

  擅长:运用中医经方治疗儿科常见呼吸、消化和皮肤疾患。

  出诊地点:广州市儿童医院中医科门诊

  出诊时间:周一、六、日


  偏方一:鸡蛋馏油

  宝妈热衷潜水在各个以母婴为主题的论坛里,但凡自家孩子有点什么不舒服,都能在众多帖子里找到“经验”和“指导”,至少也找到“感同身受”的语言。

  秋风袭来,宝妈担心的事情再度发生——儿子的湿疹又犯了。想起去年秋冬,宝妈就是背着儿子来回穿梭“家——医院”之间,可谓是心力交瘁。今年又要这样折腾吗?

  根据去年治疗的经验,宝妈认为儿子对医生所给的药膏没有什么很多的作用,即使湿疹一时褪去了,可是只要停止涂抹药膏,湿疹马上卷土重来。于是,宝妈开始寻觅湿疹偏方。

  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网民的力量亦然!宝妈被一则“我这样给宝宝治疗湿疹”的帖子深深吸引,帖子详细介绍了治疗宝宝湿疹的偏方——“鸡蛋馏油”。

  “具体做法:鸡蛋7个,煮熟取蛋黄,锅内放麻油50~100克,文火将蛋黄内油熬出,待蛋黄呈焦糊状即可。”

  “使用方法是:取鸡蛋油涂抹宝宝患处,宜频繁涂抹。”

  看完帖子,宝妈马上准备材料,准备如法炮制……

  医生点评:不妥!

  “鸡蛋馏油”这种偏方在民间颇为流传,尤其是在医疗条件比较艰苦的地方,但凡家长有宝宝出现湿疹的,老人家都会马上说:“鸡蛋馏油吧。”其实,人们在实践中之所以觉得这个偏方是管用的,主要是因为“鸡蛋馏油”提取了一种名为“糠馏油”的成分,这种“糠馏油”能从鸡蛋黄内提取,其作用是止痒、消炎、收敛和促使角质新生等作用。

  “鸡蛋馏油”最重要的环节是“加热”,而要从鸡蛋蛋黄中提取“糠馏油”,是否如帖子所言的“文火”、“焦糊状”等情况就可以实现的呢?答案是不一定的,因为不同人对不同火候和不同状态的判断也是有区别的,因而,通过此种方法不能保证“鸡蛋馏油”能成功;再者,即使把握好“火候”,从制取的角度而言,此种“家居版”的“鸡蛋馏油”也是不能保证纯度的。(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湿疹为常见皮肤病。它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古人称之为“浸淫疮”、“旋耳疮”、“绣球风”、“奶癣”等,其症状均为湿疹表现。中医认为本病主要与湿邪有关,湿可蕴热,发为湿热之证,久之湿则伤脾,热则伤阴血,而致虚实夹杂之证。急性湿疹多见湿热之证,慢性湿疹多为虚实夹杂之证。治疗应内服药和外用药同用。

  患湿疹病人可常食用有祛湿或清热祛湿的食品,如苡米和冬瓜煮汤食用,或饮用青瓜、丝瓜汤亦有辅助治疗作用。本病中医治疗效果较好,湿疹表现以红斑、水泡、渗出、糜烂、瘙痒、丘疹为特点。由于湿邪存在,故反复发作。

  湿热证:

  多见于急性湿疹。表现为皮肤发红,出现丘疹,或小米粒状红疹,顶端起水泡,痒,抓破后流水,浸淫成片,可结痂,伴口干少饮,小便色黄,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治宜清热祛湿,可从下列方中选用:

  ①黄芩6-10克,黄柏10克,苍术10克,苦参12克,车前草15克,猪苓10克,水煎服。

  ②土茯苓15-20克,苡米30克,木通10克,蒲公英20克,甘草3克,水煎服。

  ③苦参50克,蛇床子30克,苍耳子15克,水煎取药液洗患处。

  ④黄连10克,黄岑10克,煅石膏10克,煅甘石12克,冰片0.5克,共为细末混合备用。如皮肤糜烂流水则将药末撒在患处,流水不多或没破不流水时用香油调匀后外敷。

  ⑤鲜马鞭草100克,水煎取药液,放冷后洗患处。

  ⑥鲜马齿苋200克,水煎后取药液,湿敷患处。对皮肤糜烂流黄水者用之。

  虚实夹杂证:

  多为血虚脾弱与湿热夹杂,见于慢性湿疹。本证表现为湿疹日久不愈,皮肤粗糙变厚,抓破可流黄水,患处皮肤色暗滞,身倦乏力,苔腻,舌质淡嫩且胖,脉缓。治宜健脾养血,兼以清利,可选用:

  ①白术10克,云苓15克,当归10克,丹参15克,白芍10克,生地15克,地肤子15克,苡米30克,水煎服。

  ②松香、枯矾、雄黄、黄丹各等份,共研细末,过筛,将药粉用麻油调匀,外敷于患处。

(实习)

  湿疹的内因主要是患者的过敏体质,与遗传有关,可随年龄、环境而改变。精神因素(如忧虑紧张、情绪激动、失眠、劳累等)、内分泌、代谢、胃肠功能障碍、感染病灶等与发病也有关系。另外外界因素如日光、寒冷、湿热、干燥、搔抓、摩擦、化妆品、肥皂、动物皮毛、染料、人造纤维、某些食物(鱼虾、蛋等)均可能诱发或加重湿疹。

  中医药治疗

  1、内治法

  中医根据发病部位和形态的不同,分别称为“浸淫疮”、“湿疮”、“四弯风”、“旋耳疮”、“莴疮”、“绣球风”等。常分三种证型论治。

  ①湿热并盛证:皮损泛发,潮红,瘙痒剧烈,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治宜清热除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②脾虚湿盛证:皮损色淡红,渗出结痂,四肢多发,舌胖苔腻,脉滑。治宜健脾利湿,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

  ③血虚风燥证:皮损反复不愈,肥厚脱屑,瘙痒。治宜养血熄风,方用四物汤加白鲜皮、地肤子、白蒺藜、苦参、钩藤。

  2、外治法

  急性湿疹可用马齿苋60g、黄柏30g、苦参30g,煎汤放凉后湿敷患处,每次30分钟,每日2~3次;无渗液者外用三黄洗剂。亚急性湿疹用青黛散与甘草油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或外涂青黛膏、黄连膏。慢性湿疹可外涂天麻膏、黄连膏。

  3、阴部肛周湿疹

  治疗以清肝泻火,除湿止痒为法,龙胆泻肝汤主之。外用苦参30g、蛇床子30g、艾叶30g、川椒10g、地肤子30g,水煎外洗。

  4、手部湿疹

  可用紫草20g、桃仁20g、当归20g、苦参30g、威灵仙20g,水煎,泡洗,然后外搽天麻膏,每日2次。。

  5、钱币状湿疹

  皮损以丘疱疹、渗出结痂为主,治宜清热除湿,方用萆解渗湿汤合二妙散加减;病程日久,皮损肥厚,结痂脱屑,治宜健脾除湿,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

(实习)

  湿疹,中医称为湿毒疮或湿气疮。所谓毒,是指一些热毒,令身体产生排斥及敏感反应,而这些热毒可能是由食物、药物或日常用品(如油漆、樟脑丸等)引致。至於湿,是指身体机能受湿阻以致呆滞。西医认为这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其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多形性和复发性等特点。也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皮疹多样性,对称分布、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为特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任何季节,但常在冬季复发或加剧有渗出倾向,慢性病程,易反复发作。

  湿疹是一种令人很痛苦的皮肤病,病人常因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而失去治愈的信心。引起湿疹的内在致病因子,就是平时所说的过敏性体质。但是,机体要发生过敏反应,必须有外在致病因子起作用。

  常见的外在致病因子有:各种微生物感染,一些物理性和化学性物质(包括太阳光中的中波紫外线、寒冷、炎热、空气中的花粉、动物羽毛、化学纤维等等),还有一些特殊的药物和食物。另外,精神刺激和忧愁、恐惧、抑郁、紧张等情绪变化也能引起湿疹发作或症状加重。据此,治疗湿疹,就要采用综合性措施,要设法避免或消除以上外在致病因子。

  湿疹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以前,需要作一些实验室检查,了解机体感染和免疫状况,以便对症治疗。然后按照疾病的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使用不同剂型、不同浓度的外用药。在内用药方面,也要按照疾病的不同时期,联合应用各种抗过敏、抗炎、止痒的药物。值得一提的是,湿疹患者的外用药治疗,也需要对皮疹分泌物进行微生物培养,在使用外用类固醇皮质激素制剂的同时,分别给以抗细菌、抗真菌的外用药,单独外用类固醇皮质激素制剂是很难奏效的。

  本病中医治疗效果不错,在中医中药治疗方面:

  内服方:

  急性湿疹:发病急,病程短,皮损潮红灼热,肿胀,渗出显著。中成药可选用龙胆泻肝丸防风通圣丸治疗。汤药可选用经验方;

  萆薢10g     龙胆草10g  泽 泻10g  黄芩 10g

  苦参10g   黄柏10g   茯苓 10g  生 地10g

  丹皮10g  木通10g  车前子10g  地肤子10g

  白藓皮10g  生甘草 9g

  水煎服,每日2次 每次150ml。

  外治法:

  若见皮肤潮红,丘疹或少数水疱而无渗出液可用2%冰片液外搽,或用滑石粉30g,寒水石粉10g,冰片2g.混匀,每天多次撒扑。如水疱糜烂,渗出液明显可用马齿觅60g.或黄柏,地榆各30g或公英、龙胆草野菊花名20g.水煎,冷却后浸消毒纱布湿敷;当渗出液渐少而有结痂时,可用黄柏15g,苍术20g,研细末,植物油调匀,取适量外搽局部。

  慢性湿疹:若病程日久 皮损粗糙肥厚,或兼有少量渗液,脱屑瘙痒,抓有血痂,角化皲裂。中成药可选用胃苓丸、除湿丸、二妙丸治疗。汤药可选用经验方:

  苍 术10g  白 术10g  生 地30g  地骨皮10g

  当 归10g  玄参10g  茯苓 10g  蛇床子109

  赤 芍10g  白 芍10g  全 虫5g  生甘草5g

  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ml。

  外治法:

  可取川椒、白矾各15g.研细面,以蛋黄煎油调涂患处,每天1剂,至愈为止。

  饮食方法:

  急性湿疹可取绿豆30g、海带30g、鱼腥草15g.白糖适量 每天 1剂,加水共煮熟,吃海带、绿豆,喝汤,连用5~7剂。慢性湿疹,可取桑葚30g,百合30g.大枣10枚,青果9g,每天1剂。水煎分Z次服食,连用10g—15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