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癌症患者尤其是中晚期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其在带给患者肉体痛苦的同时,还使患者产生焦虑、烦躁、抑郁、绝望等恶劣心情,后者又会使疼痛进一步加重,形成恶性循环。持久而剧烈的疼痛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
  电子胃镜把冷光从口腔经食管、胃腔送达十二指肠降部,照亮了狭长的食管、膨大的胃腔和弯曲的十二指肠。镜前端的微型摄像机,同步敏锐地摄录下管腔内的图像。鲜明、清晰的腔内图像动态地呈现于电视屏幕上。把食管、胃...
  若要早期发现微小胃癌和小胃癌,要建立普查制度。胃透视、内窥镜检查和活检是胃癌诊断的三个主要手段。   普查可取40岁以上高危人群为主要对象,方法为口服钡剂和发泡剂后进行胃的气钡双重造影,每人摄缩影片6~9张。...
  营养专家常说,「多吃蔬菜有益健康」,现在又有医学研究结果,来支持这项说法。根据美国与法国的医学研究指出,蔬菜当中的花椰菜,含有一种化学物质,可以杀死造成胃癌的细菌。   根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及法国「国...
  发表在消化内镜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三维内镜超声(3-D EUS)可对早期胃癌进行良好成像,从而评估肿瘤浸润深度。   日本Kanazawa大学的Eman Sabet博士及其同事选取共具有69处肉眼可见的早期肿瘤病变的67例患者参...
  由山东省立医院中心实验室吕晓霞主持研究完成的“胃、肠肿瘤中p16、CyclinD1基因表达的临床研究”通过科研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胃癌、大肠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死...
  英国利兹大学的流行肿瘤学专家戴维·福曼经研究发现,超过50%的胃癌病因可能与幽门螺旋杆菌有关,而这种细菌可用抗生素消灭。   福曼于日前在里斯本召开的欧洲癌症学会联合会第11届研讨会上说,初步研究表明,在不考...
  研究发现显示,伴随胃细胞癌前改变的胃泌素(由胃产生的激素)水平增高,最终可能用作预测胃癌的一个标记。   据英国诺丁汉大学医院的休·沃森(Sue A。 Watson)博士和同事称,胃泌素不仅刺激胃酸分泌,还可作为多种胃壁细胞...
  德国德累斯顿技术大学医院的余均博士 (音译)与他的同事在研究中发现:胃组织中的基因突变可能明显增加患胃癌的危险性。这项发现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项新方法。癌症早期的变化极少引起症状,因而常常被忽略...
  日前,在一份日本的报告中,研究人员指出,感染幽门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的溃疡患者发生胃癌的几率大大增加。   根据日本吴市(Kure City)Kure Kyosai医院的欧苗拉(Naomi Uemura)医生及其同事所说,对于胃癌与幽门杆菌...
  若要早期发现微小胃癌和小胃癌,要建立普查制度。胃透视、内窥镜检查和活检是胃癌诊断的三个主要手段。   普查可取40岁以上高危人群为主要对象,方法为口服钡剂和发泡剂后进行胃的气钡双重造影,每人摄缩影片6~9张。...
  两年前,小吴突然开始感觉吃饭不香、肚子发胀,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建议她去好好做一个胃镜检查。可是小吴觉得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症状,是平时工作忙、吃饭不规律造成的。她认为自己的身体一向很好,又听别人说做胃镜非常痛苦...
  胃癌在我国是常见的癌肿之一。占消化系统癌肿的第一位,近年癌肿发病率有所升高,约70%患者的发病年龄在40-60岁之间。   引起胃癌的诱因很多,如:地理环境、空气、水源、地质的污染、经常接触某种化学物质、吸烟嗜好...
  (1)早期胃癌的X线诊断:早期胃癌系指肿瘤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而不论其范围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胃低张力双重对比造影的调线检查结合纤维胃镜检查对发现早期胃癌具有很大的价值。   (2)进展期胃癌的X线诊断:进展期...
  一位家住外省市的朋友来位咨询,一段日子以来他常感上腹胀痛、食欲减少。做胃肠钡餐造影,发现胃小弯部有可疑龛影,结论是“胃小弯溃疡可能,胃癌待排除,建议做胃镜检查”。这位朋友年届古稀,怕做胃镜吃不消,索性想“一步到...
  诊断胃癌最实用的检查手段是胃肠钡餐造影及胃镜。胃肠钡餐通过钡剂、空气双重对比方法,对诊断中、晚期胃癌,甚至较早期的胃癌都是相当可造的。不过钡餐检查毕竟“隔了一层肚皮”,只能靠“影子”来判断,像这位病人的X...
  胃癌早期表现为上腹不适,约为80%患者有此表现,将近50%胃癌患者有明显 食欲减退或食欲不振。晚期可出现乏力,腰背疼及梗阻后出现恶心、呕吐、进食困难。肿瘤表面溃疡时出现呕血、黑便。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我国其发病率居各类肿瘤的首位 。每年约有17万人死于胃癌 ,几乎接近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4,且每年还有2万以上新的胃癌病人产生出来 ,最有效的办法是服用食道通口服液。胃癌确实...
  若要早期发现微小胃癌和小胃癌,要建立普查制度。胃透视、内窥镜检查和活检是胃癌诊断的三个主要手段。   普查可取40岁以上高危人群为主要对象,方法为口服钡剂和发泡剂后进行胃的气钡双重造影,每人摄缩影片6~9张。...

  大卫·赫柏是美国哈佛医学院医学博士,现任美国加州大学医学和公共卫生学教授,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从事人类营养与健康问题的研究。他认为,中国在世界营养学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以水果、蔬菜和大豆为基础的膳食,给世界树立了健康饮食方式和健康膳食的典范。20年前开展的著名的康乃尔-牛津-中国营养项目研究,证明中国居民的膳食远比西方膳食好许多。研究表明:那时,虽然中美两国的蛋白质摄入总量近似,但蛋白质来源差异很大。在美国,超过70%的蛋白质来自不包括鱼类的动物性食物,而中国则只有7%。

  可是,在过去短短数年里,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发生了快速转变。1989年至1993年间完成的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显示,摄取高脂膳食的成人比例已从22.8%上升到66.6%,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正在快速转向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典型膳食模式。“我在王府井散步时,像麦当劳这样的美国快餐随处可见。”赫柏认为,在饮食嗜好上,高脂、高糖和高能食物越来越流行。

  城市个人收入增加、更容易获得加入糖和植物油的美味食物,使肥胖和超重人数显著增加。向高脂肉的膳食转变,会减少来自高纤维水果蔬菜的健康碳水化合物,加之活跃的体力活动减少,引起很多的营养健康问题。

  “在胃癌中,约30%属于贲门胃癌,这跟人们生活越来越好有关。以前得胃癌,多数是穷人或是老人,现在得胃癌的,多数因为吃得好,饮食太西方化,或是肥胖所导致的。贲门胃癌产生在食道下方和胃上方,多出现在胃酸倒流的肥胖者中。”全世界中,美国、加拿大、澳洲的这类因肥胖或胃酸倒流所造成的贲门胃癌病例最多。

  贲门胃癌比胃癌更棘手,因为癌细胞与肿瘤会转移到其他器官,造成治疗上的困难。在治疗方面,医生说:“胃癌和贲门胃癌的治疗方式一样。早期疗法以内窥镜切除肿瘤,不必开刀。如果在胃部第一层,大概两公分的肿瘤,可以采用这种疗法。肿瘤太大的话,就得开刀切除。

  “早期发现,40%可治好,如果来到第三期或末期,只剩10%左右的机会存活。所以,当你有胃不舒服时,不要只吃胃药,应找医生检验。有时,人们吃药后,胃痛好像好很多,以为没事,这很容易造成误导。现在照内窥探镜只需5分钟而已,没感觉,能更正确的诊断病情。”

  医生说,吃不定时会胃痛,但是那些突发性的胃痛,或是中年才开始的胃痛,都要加倍留意。什么年龄都可能患上胃癌,他的病人中,最年轻的只有8岁。吞咽困难是胃癌的最大症状,占42%;出血占19%,其余包括体重减轻、贫血、痛楚等。

  胃癌发病于40岁

  新加坡防癌协会执行理事黄毅说,胃癌普遍发病于40岁的男女。胃癌在早期发现与医治,将有效提高病患的存活率。

  胃癌跟人们的饮食习惯有关,可多吃水果蔬菜,多摄取纤维食物来预防癌症。

(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