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糖尿病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都有明确血糖控制的目标。一般控制目标可以分两个水平:理想水平和可接受水平。理想水平空腹血糖应达到4.0~6.0mmol/L,餐后2小时<7.8mmol/L;可接受水平空腹血糖应达到<7.0mmol/L,餐后2小时<...
安徽倪先生问:我今年33岁,身体健康,最近体检发现空腹血糖、糖耐量、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水平等多项指标全部正常,然而三项糖尿病自身抗体均为阳性,我姐姐也是如此。请问我们是糖尿病吗?糖尿病抗体阳性该怎么办呢? ...
很多患者本人和家属尚未意识到,糖友的主要死因并不是糖尿病本身,而常常是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某些危及糖友生命的危象,连急诊医生也可能“看走眼”。若按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习惯来诊治,极易误诊误治,铸成大...
在10月30日召开的第26届长城会上,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陈韵岱教授讲解了PIONEER项目的实验结果,在调查的11家医疗中心7778例患者中,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超过1287例。 这项研究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了11家符合资质的综合医...
糖尿病发病率日渐升高,对于普通人来说,到了医院,如何对自己有无糖尿病,及如何诊治进行针对性的检查并看懂检验报告呢?医院检验科医生夏汝杰将教大家来看懂糖尿病的检验报告,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和糖耐量试验口服法是最为...
中医治疗糖尿病可信吗?首先,这里不存在可信与否的问题,中医和西医在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机制上各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对糖尿病的认识也有很多不同之处。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医不是根据血糖数值的高低来治疗糖尿病的,而是...
很多糖尿病患者对血糖是真无奈,无论怎么调整饮食,怎么运动,空腹血糖还是蹭蹭的涨,就是不见下。这是怎么回事,按理说应该往下降才对,是什么导致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升高呢? 1、苏木杰现象导致空腹高血糖 监测夜间(...
受访专家: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苏本利 专家小传:苏本利,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医师分会常委 ...
吃饱了就困的人很多,但程度有别,如果饭后困得严重,最好去查查血糖。因为血糖高的时候,会抑制“食欲素”的分泌,直接引起困倦。 饭后困的原因,人们一直以为是因为吃了东西之后,血液从大脑跑到胃里去消化食物了,大脑缺...
最近,一个亲戚来电,说她十几天来突然瘦了,之前一直是个胖子,而且始终减肥未果。她五十六岁,刚退休,除了瘦,还有口渴,因为一个多月前体检一切正常,包括血糖,所以她想不出瘦的理由。我嘱咐她马上去查血糖,她有些迟疑,一是因为一...
中医学认为头部是“诸阳之会”,因此身体有何毛病都可从面部征状诊断出来,但原来西医也有类似研究。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西方有医学专家说,每天照照镜,仔细留意你的眼睛、口腔、皮肤和头发,便可掌握你的...
年过七旬的张奶奶,近两年来,间常突发腹泻,每日大便2~6次不等,持续时间几天到数周,有时自然缓解,在两次腹泻发作之间,大便可正常或几天不解大便。不久前因儿子不幸去世过度悲伤,腹泻加剧,日见8~10次,呈稀糊状。 ...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但临床发现,许多患者,特别是中老年患者,上述典型症状并不明显,而并发症症状常常为最早出现的症状。医生们根据临床经验提出,下面这些症状可以作为...
“孩子重感冒、拉肚子可不是小病,除了能诱发肺炎、肾炎外,还可能诱发1型糖尿病。”有关专家声称,对于患1型糖尿病的儿童,大约有50%的人在发病前都会有呼吸道感染、腹泻等情况。
从临床上看,尽管1型糖尿病...
空腹血糖是指人在禁食8~12小时后测定的血糖,即清晨空腹状态下的血糖。理想的糖尿病治疗结果是将空腹血糖控制在3.9~6.0mmoI/L之间,但是糖尿病患者在实际生活中却难以做到。最常见的情况是,一些患者每天各餐后血糖均控制得...
糖尿病导致植物神经损害,可影响瞳孔的舒缩功能。糖尿病人的瞳孔较正常人为小,而在眼底检查时用扩瞳剂效果不佳,放大瞳孔的能力也较正常人差。
白内障 糖尿病人血中和...
通过糖尿病人心理障碍的调查发现,2型糖尿病人心理障碍的特征为高抑郁、低焦虑,对应激的唤醒水平降低,从而有可能抑制胰岛素分泌,故有的学者称其为D型性格(D为Diabetes英文糖尿病之字头),它有别于高焦虑,低抑郁而易于诱导...
在某些情况下,人体会出现类似糖尿病的症状。
我们知道,糖尿病是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和胰岛素作用下降即胰岛素抵抗所致,我们将其称为糖尿病;可是有些表现类似糖尿病的问题,并非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而是...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病,有现代文明病之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糖尿病的发病率已比10年前翻了一番。据专家估计,我国每年将新增糖尿病人100万之多。很多人患糖尿病后,早期无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因而...
老百姓只认识到多吃糖可以造成糖尿病,实际上这是远远不够的,营养过剩才是真凶。
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少吃副食,多吃粮食,并实行总量控制,才能真正把血糖降下来。
专家提醒,人造黄油、奶油蛋糕等食品中富含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