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指的是心跳节律或速率的异常改变,包括心跳过快、过慢或不整齐。目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有3种:早搏;心脏跳动过快;有快速的或过慢的心跳。   60%的人都有过心律早搏,这是很普遍性的现象,只要没发生过晕倒、...
  阵发性心动过速特点为突然起始与突然停止的心动过速。这种起止突然的发作是与窦性心动过速有明显不同之处。按其异位起搏点部位的不同,阵发性心动过速可分为房性、房室交界性和室性三种。由于前两种在临床和心电图...
    “健康人由于情绪激动、劳累、酗酒等生活诱因出现的早搏叫做非器质性早搏,也就是本身并没有心脏病;而冠心病、心肌炎、风心病、高心病等心脏病患者出现的早搏则是器质性早搏。”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主任朱俊...
  心律失常可能随时随地发生,一般建议就近医治,所以广大基层医生更需要明确心律失常的处理原则。近日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发布了《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此《共识》涵盖了临床常见的13种心律失常急诊情...
  房颤是心房颤动的简称,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性疾病之一。当房颤患者心脏搏动失去正常节律,心脏肌肉无法同步、有效收缩,泵血功能下降,血液大量淤积于心房内壁的肌小梁中,便凝结成块。若血凝块脱落,随血流流向全身,则容...
  巴西足球世界杯开赛,许多国内球迷熬夜看球。福州市金山的球迷王先生,因为观赛情绪激动而酗酒,出现胸闷、气短症状,引发心脏疾病发作,心律最高超过160次/分钟。经医院及时抢救,王先生捡回性命。专家诊断发现,王先生是一名...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除了难以忍受的心慌外,长时间房颤易导致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和瓣膜返流等心脏疾病。最要命的是,房颤患者患脑栓塞风险将比普通人增加6倍。   “微创胸腔镜房颤射频消融技术”是近些年...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指人体出现脉搏不规律跳动的现象的疾病,房颤又分为初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第一次出现心律不齐的现象后,此现象还会一阵阵发作就是阵发性房颤。引起房颤的原因有很多种,许多诸如冠...
  心房颤动(房颤)不仅影响心脏健康,还是脑卒中的重要诱因。了解房颤的发病原理,能帮助大家及早发现和治疗。   正常情况下,心脏跳动节律为60~100次/分,房颤时会达到300~600次/分。房颤患者的心房像患了“抖抖病”,极...
  值得注意的是,心房颤动也常合并心跳过速,若不加以妥善控制,长期下来,会大幅增加心脏衰竭的危险。因此,心跳速度的控制和中风的预防,是照顾心房颤动病患很重要的课题。   心房颤动容易造成脑中风 台湾人中风风险...
  据媒体报道,一位45岁的男子去县医院看病,没想到急诊科医生先让心电图室做检查。然而,心电图室医生却迟迟不见,直到等待了18分钟后,病人栽倒在地医生才赶来。不幸的是病人却因“室颤”不幸身亡。在专家看来,室颤时患者一...
      顾名思义,危险性心律失常又称为致命性心律失常或恶性心律失常,它是引发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动态心电图监测表明,发生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搏之前常出现心脏自律性或传导性异常。由这些改变而致的心律失常,往往是...
  (路透社医学新闻)研究发现,在心脏停搏时用来恢复正常心跳的装置也可识别儿童心律失常。   美国爱荷华大学的Dianne L. Atkins博士表示,最近,为了提供更好的急救措施,机场、警局等公共场所都设置了自动外置式除...
  当窦房结兴奋性减低或异位节律点兴奋性稍高时,心脏内同时形成了两个节律点的活动,且两个节律点的频率相近,异位节律点的频率则略高于窦房结,而控制心室活动。当窦房结下传的激动(P波)达房室结(或心室)时,该处正处于前...
  我们很多人都非常熟悉听诊器,它是法国巴黎医学院雷内克教授在1818年发明的。到目前为止,听诊器仍是医生诊断疾病的主要工具之一,医生们利用听诊器可以对下列心律失常做出诊断:(1)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
  (1)利用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需要遵循一定的顺序。   ①观察P波的激动性:寻找P波(F波或f波)明显的导联,一般来讲,肢体Ⅱ导联P波较明显,从中可以了解心房激动的情况,测定心房激动的频率。观察P波的形态,确定其是属...
  心律失常是十分常见的,人的一生之中难免出现,许多疾病和药物都可引起和诱发心律失常。目前,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尚无确切的统计。据有关资料对各种心律失常发病率进行比较表明,其中窦性心律不齐发病率最高,为25%~27%,窦性心...
  心脏早搏是异位激动点提前激动,使心脏产生1次提早的搏动。心脏早搏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大多数正常人和心脏病人都可出现心脏早搏。根据异位激动点的部位,心脏早搏可分为起源于心室的“室性早搏”和起源于心室以上部...
  80年代以来,超声诊断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它与CT、磁共振、同位素扫描一样,成为现代医学四大影像诊断技术之一。   何谓多普勒?多普勒是一位奥地利学者(1803-1853),他首先发现了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中我们...
  1.首先判别病人是否已神志不清,可高声喊其名字,如无反应,说明病人已无意识。   2.抢救者一手放在病人前额上,使头部后仰,下颌上抬,另一手触摸颈动脉搏动,即抢救者立于病人左侧,把食指和中指放在气管正中部位;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