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时节是一年之中人们最容易得病的时期之一。在我国民间,早已有“可度三九,难耐春寒”之说。从医学道理上分析,此时易患心肌梗死,与一些老病号一下子不能适应季节的变化,特别是气候由寒冷转向温暖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
研究发现,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冠心病密切相关,吸烟、肥胖、体力活动少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与冠心病及心脏性猝死有关,此外精神抑郁、精神负担重的人群猝死发生率相对较高。
猝死诱因有三类
...
猝死,发作迅雷不及掩耳,预后凶险,其机理和防治是国际性难题,也是现代心脏病学者面临的重大挑战。今年,北京的报纸登载了在登香山或在公园晨练中有人猝死的事件,本报也登载了汽车司机猝死在方向盘旁的事件。从近几十年的...
心肌梗塞发生前,纠正动脉粥样硬化、控制易患因素、治疗心绞痛、防止心肌梗塞的发生,这称为心肌梗塞的一级预防;心肌梗塞发生后,除急性期在医院内接受医生的治疗外,出院以后的治疗主要是改善心功能、预防再梗塞及猝死...
一天,在中学任教的朱老师突然嗓子痛,她以为是讲课累得咽喉炎又发作了。用了消炎止痛药,痛不见好,便去医院彻底检查,原来竟是“急性前壁心肌梗塞”。她感到不解,痛的地方明明离心脏老远,可心脏发生了梗塞。医生说,心梗发作...
少数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凶险,来势凶猛,预后不良,有的甚至发生猝死,对此应提高警觉。
冠心病猝死的原因是:(1)供给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主支突发梗塞(通常由血栓造成),致心肌大面积急性缺血和块死。(2)急性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策略选择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最新指南及2008年大型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探讨急诊PCI研究进展。
一、急诊PCI:转运患者还是转运医生?
2007年ACC/AHA/SCAI ...
患者张×× 男性 53岁,主因“发现高血压3年,伴间断胸痛3月及心悸1周”入院。入院情况:血压160/100mmHg(当时服用倍它乐克、安搏诺、拜心同治疗);心电图:房颤、胸前导联ST-T改变;超声心动图正常;心肌酶正常;肝肾功能正...
患者男性,50岁,主因胸痛、心悸2小时急诊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于晨起突感胸痛,以心前区为主,呈闷痛,持续性,伴有心悸、大汗,含服“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无明显缓解,急诊入院。查体:血压130/80mmHg,肺部阴性,心率44次/分,律不...
患者,男,53岁,2005年5月30日因“心慌、胸闷、气短4h,加重伴嗜睡1h”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以及陈旧性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病史。查体:体温36.0℃,脉搏不清,呼吸20次/min,血压0mmHg。呈嗜睡状,面色紫绀,双肺呼吸音粗糙,可闻...
本文统计我院1996年-2002年住院的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5例,以探讨青年人AMI特点及预防。
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及诊断标准
本组年龄最小为20岁,最大年龄为44岁,平均年龄38岁;男33例,女2例。...
本文统计我院1996年-2002年住院的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5例,以探讨青年人AMI特点及预防。
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及诊断标准
本组年龄最小为20岁,最大年龄为44岁,平均年龄38岁;男33例,女2例...
清晨是心梗发病的魔鬼时段,急性心肌梗塞是临床上最严重的心血管病之一,发病率、死亡率、致死率都很高,近年来不仅发病继续增多,而且还呈现低龄化趋势,严重危害人民健康。“脱贫致富三五年,一场大病回从前”,正是对急性心...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在家怎样进行自我康复治疗呢?总的原则是做到“三要”、“三不要”。
“三要”是:一要按时服药,定期复诊,二要保持大便通畅,三要坚持体育锻炼。
“三不要”是:一不要情绪激动,二不要过...
大多数的心肌梗死是实际上由于原有轻度或中度狭窄病变的冠状动脉血流闭塞所造成。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的MI和ST段抬高的Q波M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是斑块破裂斑块破裂的动态变化过程...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是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泵。心脏通过收缩,将含氧丰富的动脉血送到全身各器官,再将代谢后的静脉血送达肺部,如此循环往复,维持生命活动。人经过白天紧张的工作,到晚上就要睡觉,各器官此时也处于休息...
烟草伴随人类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吸烟与肺部疾病的关系众所周知,但吸烟与心脏疾病的关系却不受一般人重视。吸烟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脂及血液黏滞度紊乱,而血脂及血液流变...
近日,在北京市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工作会上,中国CDC慢性病中心综合防治室主任白雅敏指出,每年我国有3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占全部死亡原因的40%左右。每12秒钟就有一人因中风或心梗而倒下。
白雅敏认为,心血...
一个由40多名科研人员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22日宣布,他们发现10种常见基因变体可以通过干扰心律加重人猝死几率。
这一研究团队对15842名研究对象采取心电图检查和基因组分析后发现,一种名为“Nos1ap”的基...
季节更替,血管调节异常,是引起心血管病发作的重要诱因。专家提醒,现在是此类疾病高发期,生活规律化、饮食科学化和文体活动经常化是预防心血管病的有效手段,一旦患者出现异常,应把握脱险“黄金5分钟”。
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