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发作死亡的数大幅度下降   由于心脏病发作而在医院死亡的比率在1999年到2005年之间下跌了几乎50%。在同一时期,由于急性冠心病(ACS)死亡的比率也下降了24%。急性冠心病通常被用来形容急性胸痛加剧(不稳...
  老李是一名机关领导,今年56岁,平时由于“工作需要”经常出席各种应酬,抽烟喝酒当然必不可少。眼看就到了退休的年龄,一向自认为不错的身体却出了问题。时常在精神紧张、活动增加或饱食后出现左胸部的疼痛,像胸部塞了东...
  问:我因心前区疼痛做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是显着狭窄,就同时做了介入治疗。现在我的日常生活不受任何限制,干一些较重的活也无妨。但是介入治疗后室性早搏的问题却没有解决,是不是与冠心病有关,我现在该怎么办?  ...
疾病简介   简称冠心病,它是因供应心脏本身的冠状动脉管壁形成粥样斑块造成血管腔狭窄所致心脏病变。由于冠状动脉狭窄的支数和程度的不同,其临床症状也有不同。     【诊断】     一.病史、症状:   ...
  (1)、隐匿型冠心病:有的冠心病患者有心慌、胸闷、憋气、胸疼等症状,而有些人没有什么症状,但体检或其他疾病就诊时,经心电图检查发现有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经过全面检查诊断为冠心病,但因为平时并没有什么症状,所以称...
   当人精神紧张或激动,发怒时,会使垂体-肾上腺系统紧张度上升,血中儿茶酚胺和皮质醇激素水平升高并产生如下效应:   (1)儿茶酚胺直接作用于心脏,使心跳加快,收缩力加强,心肌耗氧量增加。当冠状动脉已有狭窄时可造成...
  冠心病是否为遗传性疾病,目前还不是一个十分明的概念,但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冠心病发病具有明显的家族性。父母之一患冠心病者,其子女患病率为双亲正常者的2倍;父母均患冠心病者,其子女患病率为双亲正常者的...
    (1)过度的体重增加,使心脏负荷和血压均上升。   (2)高热能的饮食摄入习惯,使血脂、血压水平增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并加重。   (3)肥胖后体力活动减少,妨碍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者侧支循环的形成。 (实...
(一)脂类影响   1.脂肪数量:饮食脂肪的质与量对血脂水平有影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饮食脂肪摄入总量与动脉粥样硬化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正相关。饮食脂肪总量是影响血中胆固醇浓度的主要因素,摄入脂肪占总热...
   1、心绞痛型:表现为胸骨后的压榨感,闷胀感,伴随明显的焦虑,持续3到5分钟,常发散到左侧臂部,肩部,下颌,咽喉部,背部,也可放射到右臂.有时可累及这些部位而不影响胸骨后区.用力,情绪激动,受寒,饱餐等增加心肌耗氧...
   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心绞痛)或心肌坏死(心肌梗塞)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平时我们说的冠心病多数是动脉器质性狭窄或...
  冠心病小知识   为什么了解冠心病对于女性来说这么重要?   很多女性都低估了冠心病队自己健康的影响。冠心病是美国女性的头号杀手。但据最近的一个调查说明:50%的女性认为,癌症是侵害她们健康的头号原因...
      冠心病除了药物治疗,还有放入支架等介入方法。但是,这些治疗都不能都逆转心脏固有的病变,只是在于提高心脏的供血能力。所以,仍然没有可以治愈的方法。一旦得病,关键在于控制和稳定病情,提高生活的质量。制...
  记者:陈教授,近年来冠心病引起大家的关注,请问什么是冠心病?   陈教授: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有时又被称为冠状动脉病或缺血性心脏病。指由于供血给心脏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此时粥样硬化的...
  过去我们常说,要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就必须讲究卫生,谨防病从口入。现在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发生,也必须把好“病从口入关”。因为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与“现代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据大规模...
  冠心病人,一般仍可参加工作,但应注意:   1、不能参加重体力劳动;   2、不能从事精神紧张,特别是负有生命责任的工作,如司机、飞机驾驶员等;   3、不能作十分紧张的工作,如赶任务,加班加点;   4、工作中...
    ⑴长时间打麻将时,坐位时间较长,影响全身血液循环,使双下肢回心血量减少或静脉压增高,致使动脉血流灌注减少或血管内血液淤滞,容易导致缺血性中风。   ⑵长时间打麻将时情绪易激动,血压不稳,可致血压突然升...
  冠心病的发病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程度也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有资料表明,自40岁开始,每增加10岁,冠心病的患病率增1倍。男性50岁,女性60岁以后,冠状动脉硬化发展比较迅速,同样心肌梗塞的危险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
  ⑴吸烟可引起血粘度的升高,如红细胞压积升高、全血粘度包括高、低切变率及还原粘度均显著升高,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和聚集性增强。长期吸烟可导致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由于一氧化碳对血红蛋白亲和力比氧高200倍以上,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