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的传播而进行传染的。怎样才能杀死结核杆菌呢?结核杆菌的抵抗力是比较强的,能耐受寒冷,即使冷到冰点,还不能杀灭它,甚至达到液体空气(即零下摄氏度189度),那样的低温,它也能耐受几小时。结核杆菌在干...
  【流行病学】解放前,在我国蔓延极广,是我国最主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也是危害儿童健康和生命的严重疾病。近10~20年来虽然的流行情况有了明显好转,但仍是广泛流行的慢性传染病。儿童感染率、患病率和死亡率都明显下降。...
  小儿所患的病主要是原发性。自得病后3~6个月大多数病变开始吸收或趋于硬结,于2年内吸收钙化而痊愈。一般95%以上其临床经过属良性。如病情向恶化发展,多出现于初次感染后的半年之内,以致病情迁延难愈可达2~3年或更长。...
  患了可不可以怀孕?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要具体分析。首先进行历史的回顾。   在本世纪30年代以前,人们把看成谈虎色变的不治之症。由于当时无特效药治疗,患了,死亡率很高,谈不上患了还能不能够怀孕和安全分娩的问...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抗药性进行的第一次世界调查表明:在每年记录的600—800万新病例中,有10%的患者至少抗一种结核药,有2%的患者抗两种以上的结核药。在被调查的35个国家里,均发现有抗多种药的。最严重的是印度、俄罗斯、...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的传播而进行传染的。怎样才能杀死结核杆菌呢?结核杆菌的抵抗力是比较强的,能耐受寒冷,即使冷到冰点,还不能杀灭它,甚至达到液体空气(即零下摄氏度189度),那样的低温,它也能耐受几小时。结核杆菌在干...
  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是谈涂片阳性的排菌病人。有了传染源,结核菌还必须通过一定途径才能传染给别人。病人主要通过咳嗽或打喷嚏等把含有结核菌的微沫散播于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含有结核菌的微沫可受到结核菌的感染。 ...
  精神因素与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病发生明显病理改变以后,病人会产生消极,多疑、恐惧、悲观等心理状态,使病情加重,形成病理、生理之间的恶性循环,因此,我们要在七分养上下功夫,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1、根据每个...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病。又称为痨病和‘’白色瘟疫‘’,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自有人类以来就有。在历史上,它曾在全世界广泛流行,曾经是危害人...
  【来源】《本草纲目》   【原料】百合30克(千百合碾粉20克)糯米50克冰糖适量   【制作】百合剥皮去须切碎(或干百合粉)与糯米同入砂锅内,煮至米烂汤稠,加冰糖即成。   【用法】作早晚餐或作点心,温热食。20...
  浸润型肺结核是过去潜伏的、尚未愈合的原发病灶及早期血型播散病灶的重行活动引起的。只有少数人是因为与开放性病长期接触而感染发病(即外源性感染)。   浸润性的病灶往往以肺尖及肺尖下部的浸润,包括渗出性和灶...
  临床上有初、复治之分,病人有排菌和不排菌之别,结核菌有处于繁殖生长期和休眠静止期之别。抗痨药物有作用于酸性环境和细胞内酸性环境的药物,还有作用细菌外得碱性或中性环境的药物,一个合理正规的化疗方案必然有二种...
  一、遗传因素:研究表明,同卵双胞胎患时其经过一致性比例远高于异卵双胞胎者,证明遗传因素对患者有肯定的影响。   二、年龄:我国三次流调结果显示20岁以下患病率随年龄快速增长,以后为平缓增长至70岁达高峰,再后又下...
  据有关研究的资料证实,如果对人做出认真的诊断,但不给治疗,2年以后有40%的病人死亡,有30%的病人阴转自愈,其余30%痰菌持续阳性,成为慢性排菌病人,再过2年以后,痰菌阳性的病人中有10%的病人死亡,痰菌阴性的病人中有5%的病人...
  目前我国常用的结核菌素为结核菌的纯蛋白衍生物,简称PPD。人体感染结核菌一段时间后,结核菌素即可显示阳性反应。其中自然感染的结核菌素反应甚至可保持终生阳性,而未感染过结核菌的人即使多次试验也不出现阳性反应...
  肺结核是结核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而是与吸烟,大气污染和免疫功能低下有关的肿瘤性疾病。但是对肺部造成慢性损害,影响了支气管粘上皮的正常功能和机体的免疫抗病毒状态,对的发生有间接的促进作用,钙化的病灶、结...
  (一)全身症状   较局部症状出现的早,早期很轻微,不引起注意。严重的渗出性病灶,如干酪样或急性粟粒性结核,因其炎症反应较强、范围较广,中毒症状就非常显著。全身症状有:   1、全身不适、倦怠、乏力、不能坚持日常工...
  结核杆菌在肺部感染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结核杆菌由排菌的病人通过大声说话和咳嗽的飞沫传染给健康人群。   如果患了病,在进行治疗时。最好与家人分室居住,分开吃饭,碗筷分开,每隔10天将碗筷放在水中煮沸5分...
  (1)供给充足的高蛋白质和足够的热能,患儿蛋白质以每公斤体重2。5~4克。热能100~120千卡(每日每公斤体重),以补充消耗。   (2)脂肪摄入不宜过高,每公斤体重1~2克,荤素搭配适当,不要过于油腻,以免影响消化。   (3)膳食...
  某些疾病或状态为的发病、患病提供了有利条件,因而这类病常伴随而存在,称为并存病。近年来艾滋病等都有增多趋势与的伴发率都有增高,应加强对这类疾病的防治。   艾滋病:HIV感染降低了机体细胞免疫能力使人体对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