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是由于风邪为主的六淫、疫毒等外邪侵袭人体而导致的疾病。一般初起邪在肺卫,辨证属于表实证,故其治疗应遵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指出的“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的原则,采用解表达邪的治法,故解表法是治疗感冒...
  辛温解表法适用于风寒感冒。风寒感冒有表实、表疏之分,前者寒邪偏盛,令卫阳闭遏、营阴郁滞,治应发散风寒,用麻黄汤;后者风邪偏盛,令卫阳不固,营不内守,治宜调和营卫,用桂枝汤。   辛凉解表法适用于风热感冒,根据邪气在卫...
  (1)和解少阳 外感风寒,表不得解,内传少阳,则邪不在外,又非在里,形成半表半里之证。少阳为枢,邪入少阳,则枢机不利,如正能胜邪,邪出于表,则发热;正不胜邪,邪气内入,则恶寒,因而病发寒热往来。由于邪在半表半里之间,故不能发汗以...
  (1)解表泻实 本法适用于外有表邪,里有实积之证。如患者出现恶寒高热,腹部胀痛,脘部痞闷,作呕,大便不通等症,方用厚朴七物汤(《金匮要略》)。本方治外感表证未罢,里已成实之证。方中以桂枝解表,厚朴、枳实消痞除满,佐大黄...
  (1)益气解表 气虚之人,肌表不固,御邪无力,易遭邪侵,故常罹患感冒。一经发病,又常缠绵难愈。对于气虚感冒,不用表散则邪不外解,不用补益则正气无力托邪外出,故治应益气解表,以期邪正兼顾。但补气之中须佐行气,使补中有行,以...
  感冒是我们最常遭遇的疾病,引起感冒的原因有很多。但医学专家研究发现,日常生活中不良的生活方式可降低人体的抵抗力,诱发感冒。   嗜咸食   研究表明,经常食用咸食会影响唾液的分泌,使口腔中溶菌酶的含量相应减...
  (1)补中表自解 “汗为心液”,心血由水谷精微化生,脾主运化水谷精微,故中焦脾运虚弱,心血不充,则汗源不足。凡中气大虚之人,由于正气不支,感受外邪而感冒者,不可以汗散常法治之。因为正气无力托散,汗之不但邪气难解,正气反...
  (1)解表化湿法 素有脾虚蕴湿,又感风寒湿邪,内外相引,风寒湿相搏,病发感冒,恶寒发热,无汗,身体烦疼,形成风寒夹湿之证。治应辛苦温燥相合,一方面辛温开散,可以发汗,使肌表之邪由汗而解;一方面苦温合用,可以健脾燥湿,脾运湿化,里...
  清泄邪热法 感冒以邪在肌表为主要病理改变,但若迁延失治,或治不得法,则邪气可由表传里,内及阳明,或深入营血。必须用辛凉药清泄热邪。因病有在气、在营血之分,故又有清气、清营、气营两清之别。   ①辛寒清气:若邪气...
  饮食上不要吃油腻、肥甘厚味的食物,如大鱼大肉、油炸食品,香蕉也属于滋腻的食物,不宜感冒时吃;忌吃生冷食物,如瓜果梨桃等,但由于感冒时需要补充维生素,因此,可以将瓜果榨汁后再吃,忌吃辛辣食品,如辣椒、酒等。  吃中药不...
  感冒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俗称,是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的总称,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70%~80%为病毒引起,20%~30%为细菌感染。   【诊断要点】   1. 感冒是由多种病毒或细菌引起的鼻腔、咽喉部位的急性炎症,有...
  (1)肃清余邪 感冒初愈,不要因症状已去就认为邪已尽除,若忽视肃清余邪,往往使邪气渐复渐盛而致复发。因此应根据病人体质情况决定具体措施,对体质差者可适当延长疗程,以助正气抗余邪;对体质强者就可少用几天药物,不一定...
  这是因为,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所致,无论病毒或细菌都会刺激呼吸道而产生干咳,甚至咳嗽加剧,咳粘痰或黄稠痰,不易咯出。此时,痰液产生与咳嗽是人体排出异物的一种生理反应,除非严重的刺激性干咳无痰,或咳嗽剧烈影响工作和睡...
  小儿感冒若能及时治疗,一般症状较轻,预后较好。但年幼体弱病儿临床表现则较重,病情复杂,兼证较多。   小儿感冒的特点 ①热多于寒:小儿感冒,易于入里化热化火,辨证时对咽喉红肿,即使舌苔薄白而润,也要考虑为风热感冒,纵...
  若因产后体虚、起居不慎、感受风寒引起发热,同时出现头痛、全身痛、出汗或无汗、怕风等症,才是感冒。除此之外,产后发热的病理性原因,尚有以下几种情况:   (1)产后失血过多引起的发热 多在下午明显,并伴有头晕、眼...
  感冒可以由多种不同的病因引起,根据致病因素的不同,感冒可以分为不同的证候。风寒感冒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其病因是感受了风寒,一般俗称“伤风”、“受寒”。风寒感冒四季均可发病,但由于春季多风,冬季多寒,风、寒二气是...
  综上所述,风寒表实证的临床表现为:   主症:①恶寒重,发热轻,无汗;②肢体酸痛或头项强痛;③鼻塞声重,时流清涕。   次症:①咳嗽,痰多稀薄;②头重,身困;③胸闷,喘促,泛恶,不食。   舌脉:舌苔薄白;脉浮紧。   故其诊断依据...
  (1)风寒表疏证与风寒表实证 两证病因都是感受风寒病邪,且均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苔白脉浮等症状。但风寒表疏证为风邪偏胜,风性开泄,腠理疏松,故见汗出而脉缓;风寒表实证乃寒邪偏重,寒性凝滞,腠理束敛,故而无汗且脉浮...
  解表散寒方药宜温服,服后应避风寒,须喝热粥或开水以助药力,必要时加衣被温覆,促其出汗,汗后及时更衣,以防再受风寒。饮食应清淡,不宜生冷油腻之品,以防留邪。   发汗解表,服药后以遍身微微有汗为度,不可汗之太过。过汗则...
  表疏是与表实相对而言的,临床表现以汗出为特点,常兼有恶风、发热、脉浮等表现。《伤寒论》指出:“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由此可知,所谓表疏的成因主要是人体感受风邪为主,风性开泄,令肌肤腠理毛窍疏松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