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如下:
主症:①发热,微恶风寒,汗出热不退;②心烦,口渴,咽痛。
次症:骨节酸痛,头昏或头痛,倦怠,小便短赤。
舌脉:舌质红,苔黄;脉浮大而数。
凡夏季外感暑热之邪,具有主症①、②,或主症①及次症,并均见典...
(1)暑湿证与暑热证 暑邪致病,发在夏季,由于暑邪有明显的热象,故发热、口渴、脉数为暑湿与暑热两证的共有见症。加之炎热天气病人容易贪饮纳凉,故两证或多或少地会兼见脘痞纳呆等症状。但暑邪是否夹湿致病,在临...
张凤逵云:“暑月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不必用下。”这条治则用于暑热证,较为适宜。但暑热证的特点是热伤气阴,因此还要有甘温益气。加之暑多夹湿,所以后人将治暑法则概括为:清热、养阴、益气、利湿等。清热祛暑...
(1)风寒表实证与凉燥证 凉燥为次寒,与风寒表实证的病因——风寒,同属寒性,“由秋凉而后冬寒”,两证应属阴证、寒证、表证。不但发病季节较接近,而且临床表现亦有类同。如发热轻,恶寒重,头痛无汗,苔白脉浮等。加之深秋季...
(1)风热证与温燥证 风热证初起,风热侵袭肺卫,其临床表现与温燥证相类似,如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等。但风热证初起热象较明显,而无或少见清窍干燥的肺燥征象,且易形成痰热阻肺和逆传心包之变,四季均可发生而以...
(1)太阳少阳并病证与少阳病证 太阳少阳并病证病位居于半表半里而偏于表,与本病证的病位基本相同。其寒热、微呕、心烦、口苦,为共有症状。但本病证已脱离太阳之表而未入阳明之里,故呈寒热往来,与太阳少阳并病证的...
其主治方剂选用如下:
(1)小柴胡汤 本方以柴胡为君,透解少阳郁热,疏利肝胆,条达气机;黄芩为臣,清少阳胆经之热,柴芩合用,外解内彻,枢转少阳邪热;人参、甘草益气扶正、防邪内传,半夏和胃止呕降逆,共为佐药;生姜、大枣调和...
和解少阳是治疗本证的大法。所谓“和解”乃是指和解表里、疏利三焦、调畅气机、扶正达邪之意。临证选方用药,不能只局限于《伤寒论》的小柴胡汤,应根据寒热轻重,及兼夹症状的不同,随机遣方用药。
本证既不是表证...
故本证的临床表现可归纳为:
主症:①发热微恶风寒;②肢节烦疼;③微呕,不欲饮食,心烦;④心下支结。
次症:①头项腰脊酸楚;②口苦。
舌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微弦。
凡俱见主症①、②、③、④,或见主症①、③...
太阳阳明合病证与太阳少阳并病证 两证均有太阳经证候的特点,如发热恶寒,头身肢节烦疼,苔白,脉浮等。但彼证受邪较重,本证受邪较轻,这是两证鉴别点之一。其二,彼证合病阳明,邪迫阳明,上逆于胃,下迫于肠,故常呕利兼作。本证...
柴胡桂枝汤,是治疗太阳少阳并病证而偏于表的方剂。由于它具有和解表里、调和内外、舒肝和胃、畅达肝脾的功效,所以临床上应用范围甚广。除常用于感冒及未明原因的低热以外,还用于肝胆疾患,周围神经性疾病等。
(责...
太阳阳明合病感冒,是指太阳阳明二经同时感受外寒,以恶寒发热、头项强痛、下利或呕不能食为主症的合病证候。
感冒初起,罹患此类病证者并不少见。若表证已罢,复传于里,单见下利呕吐者,不属本证范围。
(责任)...
太阳主一身之表,为诸经之藩篱,统一身之营卫,营卫调和,则卫外固密。若正气虚弱,卫外失固,风寒侵袭,太阳经首当其冲。营卫失调,卫阳被遏,则见恶寒发热;寒邪外袭,腠理闭塞则无汗;太阳经脉上额交巅入络脑,夹肾抵腰,终于足,故太阳...
(1)太阳少阳并病证与太阳阳明合病证 两证均为太阳经与他经相兼为病,同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等症状,故应予以鉴别。两证相比,前证表里俱轻,仅见发热微恶风寒,肢节烦痛,不若后者恶寒发热、头项腰脊疼痛严重;其少阳病的...
三阳合病证,是指太阳、阳明、少阳同时受邪,导致三阳俱病的证候。其病机为外邪直犯三阳,使太阳阳气郁遏,阳明燥热内炽,少阳枢机不利,故三阳症状俱见。临床以发热头痛、腹满而痛、胸胁苦满,甚则谵语为主症。
(责任)...
综上所述,可知本证临床表现为:
主症:①发热恶寒,头痛身重;②寒热往来,胸胁苦满;③腹满而痛,口不仁,面垢;④ 嗜睡汗出,甚则谵语。
次症:①腰脊酸痛;②口燥而渴;③口苦、咽干、目眩、甚则耳聋。
舌脉:舌苔薄黄,甚则...
(1)太阳阳明合病证与三阳合病证 两证同为合病证,且外居太阳内居阳明,均见寒热表证。但太阳阳明合病证,病邪偏于太阳,故表证较重,如恶寒发热,头项强痛,无汗等;表邪稽留,内涉胃与大肠,则见呕逆和下利。三阳合病证,病邪偏于...
瘟疫因疫毒充斥内外,亦有三阳症状同时并见者,可用三消饮治疗。感冒见三阳合病证,也可选用三消饮。但瘟疫的病势凶猛,病情危笃,易引起流行。因此,临证时必须注意区别,以便及时发现,及早治疗。
三阳合病证,表里邪热...
脾气虚感冒,是病人平素脾气虚弱,复感风寒,而出现的一种本虚标实感冒证候。
(责任)
故脾气虚证的临床表现可归纳为:
主症:①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②恶风汗出;③食欲不振;食后脘腹胀满,大便稀溏; ④肢倦无力,少气懒言。
次症:头痛,肢节酸痛,面色苍白或萎黄,咳嗽吐痰。
舌脉:舌质淡或淡胖有齿痕,苔薄...